分享

杨令勋‖“双枪老太婆”陈联诗及其在绵阳的革命活动

 Loading69 2023-03-21 发布于四川
文章图片1

“双枪老太婆”陈联诗及其在绵阳的革命活动

杨令勋

1961年,纪实性长篇小说《红岩》,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一部浸润着生命和鲜血的共产主义奇书”,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广泛深入人心,无不被江姐、“双枪老太婆”等英雄魅力深受鼓舞。

一、“双枪老太婆”主要的原型——陈联诗

《红岩》中的“双枪老太婆”是以华蓥山游击队女领导人为原型的文学形象。正如作者之一杨益言所说:“作为双枪老太婆形象的原型有3人,分别是邓惠中、刘隆华、陈联诗。她们3人都是共产党员,都参加和指挥了华蓥山地区游击队多次起义和武装斗争。但邓惠中牺牲了,刘、陈2人都坚持到了革命胜利。”如今时间过去了60年,但“双枪老太婆”的英雄形象仍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人记忆中,成为一座精神丰碑,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生命力,给万千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红岩》第一作者罗广斌曾在1962年重庆市文联座谈会上说:“小说中那个广受读者关注的传奇人物双枪老太婆,主要是以陈联诗的事迹为原型的。”杨益言也再次说:“陈联诗是双枪老太婆的主要原型。”据史料记载,“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的邓惠中,在华蓥山游击队武装斗争史实中缺乏“会打双枪”的记述;刘隆华,在解放后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我当时是华蓥山游击队五支队的政委,打不来双枪,只用一只手打枪。”陈联诗,则有具体的史料记载,确实是“会打双枪”有硬功夫的华蓥山游击队领导者之一。

陈联诗又名陈玉屏、陈曼诗,1901年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罗渡乡一个书香世家。她一生性格刚烈,既会笔杆子又会枪杆子。青年时期就读于岳池县女子师范学校,20岁毕业后留校任教,擅长书画艺术,对张大千的字画有较深领悟。但随着家境败落,为稻粮而谋,顾不得女性读书人的不便,在渠河上干起船支运输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船老板。

据《岳池县志》记载:“岳池女师校长召开大会,号召缠足妇女放足和婚姻自由,这两件事被当时社会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被陈联诗冲破,与进步青年廖玉璧自由恋爱,并自主定下婚事。”1923年1月,陈联诗与廖玉璧结为夫妻。是时廖玉璧就读成都高师(四川大学前身)附中,深受校长吴玉章革命思想的影响,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结婚当年,两人就同去南京考入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系,并成为学生运动先锋分子。廖玉璧是南京学联的领导人之一,参加了著名的“五卅运动”,后转为中共党员,因被特务追捕,受党组织派遣,夫妻2人回到家乡岳池县举起“驱除军阀,地方自治”的义旗。廖玉璧将全部家产卖掉,购买枪支弹药,准备武装斗争,一揽当地民团武装大权,并抓住群众和中小地主也痛恨反动军阀的心理,发动了以抗丁、抗粮、地方自治为目的的“川北民军”起义。这是1926年华蓥山区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但这次起义遭受挫败,随即夫妻2人参加了杨闇公、刘伯承、朱德、吴玉章等领导的“泸顺起义”。陈联诗就在这段时期开始学练“打双枪”。

1928年,陈联诗加入中国共产党,同丈夫在华蓥山下的中和乡组织华蓥山游击队的武装斗争,并继续苦练打双枪的枪法,华蓥山民众开始传颂她双手打枪、百发百中,致使敌人一听到陈联诗的名字就闻风丧胆。1930年5月,廖玉璧凭借重庆的社会关系,购买了一批枪支弹药,陈联诗则主动提出去重庆取回这批武器。她化装成阔太太,身穿黑色绸缎旗袍,将两支手枪装满子弹藏在身子两侧,由化装成轿夫的游击队员抬着滑竿到达康家坪,遇两个设卡敌兵对她进行搜查。当一个敌兵触摸到她身边的双枪时,吓得两眼直鼓,不敢出声。陈联诗炯炯目光直射敌兵,说道:“弟兄们缺钱用吗?给你们几个大洋,拿去喝酒吧”。敌兵见了银元,借口溜走,陈联诗顺利地带着这批武器回到华蓥山。

1931年,廖玉壁等再次扩建华蓥山游击队,陈联诗则带领“川北民军”200余人加入,成为华蓥山游击队的骨干力量。1932年,陈联诗夫妻受中共岳池特支委指示,回岳池县魏家沟组建“川北赤卫军”;但消息被泄露,陈联诗被捕入狱;1933年,经党组织多方营救才获释。1934年,陈联诗夫妇一同参加华蓥山游击纵队,廖玉璧出任纵队长。1935年2月,四川军阀杨森对华蓥山游击纵队猖狂围剿,数百名游击队员和支援群众倒在血泊之中,廖玉璧被叛徒出卖在岳池县英勇就义,头颅被悬挂在城门示众3天,廖玉璧的娘亲也因支持儿子革命两次被收监坐牢。接连的不幸,促使刚强的陈联诗抑制住内心的仇恨,决心继承丈夫遗志,在华蓥山宝顶寺焚香发誓:“剩下孤儿寡母也要把华蓥山游击队的红旗打到底!”此后,陈联诗永不服输的劲头更促使她奋力磨练双枪枪法,练得手臂肿了又消、消了又肿。1936年7月,陈联诗受四川省委领导人车耀先指派赴苏联专攻军事,但途经万县时官方以“涉嫌贩卖鸦片”的罪名将她逮捕入狱,关押长达15个月之久。因官方始终没有任何“贩卖鸦片”的证据,1937年11月,在地下党机智营救下,陈联诗无罪释放。出狱后的陈联诗继续步丈夫的足迹,出任川东北临时工委赤卫队第三支队支队长,转战于岳池、武胜、合川、营山、大竹、渠县、西充和垫江8县深山老林。由她直接带领的40多人的“双枪队”,左右开弓,弹无虚发,出奇制胜,致使敌人丧魂落魄,“双枪老太婆”赫赫威名传遍西南各省。

1937年日寇制造“七·七事变”后,四川军阀杨森集中兵力,屡次清剿华蓥山游击队。陈联诗为给游击队筹措经费和粮食暂离华蓥山,到渠河江上贩运大米,常在岳池、重庆间奔忙。1947年10月,川东临时工委王璞(湖南湘乡县人)出任书记,但1948年4月,重庆党组织秘密的《挺进报》被敌人破坏,地下党负责人刘国定、冉益智被捕叛变投敌(1951年被枪决),造成川东地下党组织严重损失。王璞及时部署华蓥山周围县的联合起义,召回陈联诗重上华蓥山,组成6000多人的“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陈联诗无愧是华蓥山游击队杰出的女军事指挥员,遵照朱德、任弼时的指示,在周恩来、钱瑛领导下,开展华蓥山游击战争,牵制敌人的兵力,配合解放军的大反攻。

1948年9月,重庆解放前夕,华蓥山游击队领导人王璞再次发动武装斗争,陈联诗要求继续参加战斗。但基于她具有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党组织特派她与女儿廖宁君、女婿林向北隐蔽在华蓥山与重庆的交通线上,建立秘密联络点,帮助革命同志安全转移到重庆。陈联诗则隐蔽在重庆歌乐山下广益小学校长杨书北处(现歌乐山粮店),对外称她是杨校长的舅妈,在与蒋介石住地歌乐山林园相距1公里之处,在蒋介石眼皮下成功隐蔽5个月之久。此时,她一家五口成立了川东临委直属“家庭支部”,专做掩护和营救革命同志的工作,转移了214名同志迎接重庆解放。

1949年底重庆解放后,陈联诗在临江门的公寓里建立了脱险同志联络处,接待从渣滓洞、白公馆大屠杀中脱险的同志和牺牲烈士的家属。接待工作结束后,被安排到重庆妇联任生产部副部长,为一批烈属与失业工人解决生活问题,赢得广泛拥护和尊敬。但也招致一些别有用心的极左势力的嫉妒、打击,借口陈联诗开办农场时“帮助地主逃避减租退押”,不顾她再三否认、申辩,被强行上纲上线,升级为“政策水平低的阶级立场”问题,遭受多次批斗,最终造成陈联诗被迫接受劝退出党的冤案。1960年7月22日,陈联诗在重庆含冤逝世,终年60岁。直到1982年8月16日,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妇联公开为陈联诗平反昭雪、落实政策,恢复党籍和名誉。这个迟到30年的平反纠错,给陈联诗地下之英灵得以安慰,也给后人留下一座千古流芳的永存丰碑!

现今广安市华蓥山“石林景区”广场上,一尊“双枪老太婆”的大型塑像耸立蓝天,印证了“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的光辉年代,吸引着中外游人凝望、默思、评说、留影。人们瞻仰那身高25.8米、飒爽英姿的巾帼英雄形象,从她凝视前方的双眼、腰扎布带的短衫、双枪别于腰带、双手紧握枪柄、脚穿扣袢园口鞋的塑像中,重温那震撼心灵的英雄史迹与传奇故事。每当人们重走“双枪老太婆”与游击队勇士战斗过的瞭望台、打靶场、百步穿扬、弹洞山石等遗迹遗址时,人们寻到了华蓥山游击队的战斗踪影,引发了历史的记忆,感悟到一种勇敢、机智、刚强不屈的“双枪老太婆”精神。但是,“双枪老太婆”陈联诗曾到绵阳从事地下革命活动3年之久的真实人生,却鲜为人知。

二、“双枪老太婆”陈联诗在绵阳的地下革命活动

1941年1月,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再次掀起反共高潮,国统区大批党组织遭受破坏,党员被逮捕、枪杀。中共中央指示党组织“长期隐蔽,保存实力,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要求党员化整为零、投亲靠友,寻找公开职业作掩护进行地下革命活动。1941年3月,中共川康特委选派侯方岳(广安县人)去三台县中心特支出任书记,统一领导绵阳、中江、射洪、盐亭、江油、德阳、罗江、彰明、安县、剑阁、平武、北川等12个县所属216名地下党员开展地下革命活动。侯方岳敬仰陈联诗在华蓥山游击队的出奇功绩,特向四川省委请求陈联诗来绵阳加强地下党的领导力量。1941年3月,陈联诗受上级党组织指派,肩负为华蓥山游击队筹集资金、粮食的特殊使命,携带女儿廖宁君、儿子廖亚彬经岳池县来到绵阳县(今涪城区),投靠儿女亲家林佩尧,在绵阳从事地下党工作。

据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绵阳历史》两个版本记述,“早年入党的老党员陈联诗来绵阳、江油协助工作”“由岳池转移来绵阳的老地下党员陈联诗以搞运输为掩护,一面为党组织积累活动经费,一面在运输工人中开展活动”。

综上,1941年,41岁的“双枪老太婆”陈联诗来绵阳有6个主客观因素:一是遵照中央“投亲靠友”隐蔽的方针,上级党组织安排去绵阳“投亲靠友”,为华蓥山游击队筹粮筹款;二是绵阳地下党侯方岳向中共四川省委报告,邀请她来到绵阳加强地下党领导力量;三是绵阳地下党员林佩尧时任第三粮食处的课长,掌管粮食调拨权,邀请她来绵阳开办运输业,运送军粮民食;四是陈联诗有过“船老板”的运输经验,有利于从事地下革命工作;五是陈联诗一生素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夙愿;六是绵阳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县城,1932年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入川北上抗日,在绵阳建立了10多个乡镇苏维埃政权,有340余名青年参加红军,绵阳为陈联诗所崇敬、向往。

陈联诗来绵阳时,一头短发,半额流海,鹅蛋脸型,眼大明亮,身材健美,身着素色旗袍,显得格外端庄、文静,很像一个教师。当她了解到党外进步人士杨云涛在绵阳地下党创始人张秀熟支持下开办“普及书社”的进步作用后,便积极支持把“普及书社”作为地下党联络站,把女儿廖宁君送到成都省立艺专读书,把儿子廖亚彬送到绵阳国立六中读高中,自己常住在绵阳城区马家巷和江油农村田家寺。她一面利用绵阳的《中山日报》宣传抗日救国,支持“防护团”发展抗日志士、组织民众救护、疏散,另一面依靠在绵阳的儿女亲家林佩尧担任第三民食供应处课长“两面政权”迷惑敌人,先后得到12万担军粮民食的运单。

陈联诗在绵阳开办“联昌车行”后,首先组织无业穷人作板车工人,集合80余辆板车,以畜力、人力星月赶程为抗日前线运送军粮民食,奔走于绵阳、成都、简阳、乐至、三台、遂宁之间。为带好“联昌车行”的工人队伍,她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对工人好,工人就会对你好。故车行账目公开,尽力节约开支,增加工人收入,从不克扣、拖欠工人的运费。有时工人租用板车,也从不收取租金。她以心换心,与工人心心相印,赢得工人广泛信任。但此时蒋介石召开兵役会,确定四川为兵源基地,下令各家各户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征兵入伍,而基层的乡长、保长则借机大肆营私舞弊,到处抓穷人的壮丁作顶替,陈联诗板车队伍中身强力壮的运输工人首当其冲。

据《绵阳市志》记载:1940年后,国民党规定凡年满20—40岁、身体合格者,都要服兵役,否则就强行“抓壮丁”。是时“联昌车行”的运输工人多是年轻力壮的青壮年汉子,正是国民党“抓壮丁”的对象,这成了陈联诗非常棘手的难题。为转移、躲过“抓壮丁”的灾难,她亲自与工人一同出车,每20辆板车编成一队,集中食住、集体行动,相互照应,致使沿途的乡长、保长不敢轻易抓车行的壮丁。同时又“跑关系”“走上层”,求得袍哥兄弟伙对运粮工人的关照,甚至还通过亲家林佩尧去拉41军副军长杨俊清的关系,给下面打招呼,假称联昌车行的陈老板是杨俊清副军长的亲戚,要多关照,不能乱来。但有一次乐至县却抓了车行工人的壮丁,陈联诗立刻组织工人弟兄进行“抗丁”斗争,亲自找到乐至县县长赵永林质问,大闹县府,并带领工人去乡公所收缴乡长的枪支,显示了非凡的胆量与智慧。

在运输军粮民食途中,陈联诗还常遇恶霸势力、恶棍土匪抢劫夺粮的险恶形势,但她总是沉着机智应对,不畏枪声四起、杀人越货,与之抗衡争斗,以她特有的组织能力、文韬武略、纳顺言语,保障了军粮民食的运输。是时,日寇已入侵贵州直逼四川,贪官污吏与不法粮商乘机勾结,用开水泼进米里,往米里掺沙子,囤积居奇,倒卖粮食,粮价暴涨,发国难财。但陈联诗组织工人智斗官商,多次开展“抗粮”斗争,一面拒绝运粮,另一面运粮也更加细心,一经发现伤天害理的祸国殃民事,她一改文静的气质,变得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无情揭露,弄得官商狼狈不堪!

1943年,蒋介石白色恐怖弥漫全国,上级党组织为保护陈联诗的安全,于12月安排陈联诗离开了她地下革命活动近3年的绵阳,去到成都,再转道回归华蓥山游击纵队,继续从事敌后武工队工作。

三、“双枪老太婆”陈联诗被逼迫退党

1949年底重庆解放后,因陈联诗曾代表华蓥山游击队改造过绿林土匪武装,以壮大革命力量,这反成了她的“历史污点”,让她受到极不公正的遭遇,在内部控制使用,只安排她任重庆妇联生产部副部长一职,让她主持缝纫社工作,组织生产军需服装。然而陈联诗仍然全力以赴办好缝纫社,招收烈士家属入社,解决其生活困难,也为解放军进军西藏和抗美援朝生产军用服装。可是,极左势力竟以所谓“社会关系复杂”“历史不清”等莫须有的罪名,对陈联诗进行“整风”“肃反”威胁,对陈联诗多次批判斗争,意欲把陈联诗打成反革命,开除出党。但陈联诗据理力争,一概否认。极左势力见开除出党不成,便强行劝其退党,仍然遭到陈联诗的坚决抵制。她说:“你们的材料都是道听途说编造的!坚决不愿退党!”陈联诗的申辩,也得到重庆妇联老党员赖松(后任四川省教育厅工农教育处处长)伸张正义的支持,说:“我不同意。凭什么说陈联诗觉悟不高?人家是20年代的老党员,和丈夫一起在川北斗争得那么壮烈。丈夫牺牲之后,一直孤儿寡母闹革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一直坚持到解放。”重庆妇联党支部书记边涛(即后来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的夫人)也说:“我是支部书记,很多情况连我都不了解,我觉得就凭这样的材料开除一个同志的党籍,很不慎重!”但最终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在1952年6月16日的“肃反”大会上,陈联诗竟被逼迫强行劝退出党,成为她一生最灰暗最痛苦的日子。

据陈联诗的外孙女林雪在2012年12月10日《我的外婆陈联诗》回忆录中写道:重庆解放后,开始了第一次“整风”。外婆成了“整风”的重点。从对她“批评帮助”到“检举揭发”,升级到“阶级立场”的问题。外婆的反应也日益激烈,坚决不同意“退党”。但当时的组织部长恼怒,授意陈联诗如此没有阶级立场,还对组织帮助抱有这么大的抵触情绪,一定要处分,而且还不能是一般的处分,至少应该劝退出党!

林雪还回忆道:“当年如果外婆坚持不同意“退党”,不但会在“肃反”会上被正式宣布开除党籍,永远不许重新入党,还会被“开除公职”,不予安排工作。“劝退”毕竟比“开除”好。外婆只有把希望寄托于上级党组织当时许诺过的“退党以后可以重新入党”的承诺。以后,在外婆被强迫退党后重病弥留之年时,曾是“专案组”负责人之一的生产部陈部长,也深感外婆遭遇冤案而内疚,前来看望外婆。但外婆仍以宽宏大量的胸怀谅解,不计前嫌,称之为“女儿”善待陈部长。直到外婆去世后,曾违心揭发检举外婆的蒋仁凤也写信给我父母(林向北、廖宁君)说,他对不起共同战斗过的陈三姐(陈联诗在陈家排行第三),特向我父母表示歉意。

久经磨难的陈联诗“退党”后,仍坚持与沧桑命运作不屈不挠的抗争,先后递交了41份重新入党申请书,恳请恢复党籍或重新入党。1953年,陈联诗被下放到重庆妇女教养院工作,实际是接受教养。但陈联诗仍坚强自信,努力工作,相信历史自有公论,当年她就被重庆市大渡口白沙沱区人民群众选为人民代表。1954年,重庆市文联副主席邵子南等文艺家敬仰陈联诗的人品和事迹,伸张正义,特将她的绘画作品《蝴蝶》《牡丹》亲自拿去找重庆市委书记任白戈,请求将陈联诗调到重庆美术家协会作画家,从此陈联诗成了专业画家和政协委员。直到1960年7月21日,陈联诗病危还请人代她写了最后一份即第42份入党申请书,第二天她就含冤去世。

陈联诗含冤去世后,在女婿林向北的顽强努力下,整理出《华蓥风暴》一书。1975年,全国作协主席茅盾给林向北回信说:“革命老前辈联诗同志玉照英姿飒爽,小说《红岩》描写之形象斐然在目,钦仰无既,事业永在!将来历史自有定评。”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韦君宜为《华蓥风暴》出版写好序言,说道:“陈联诗的经历,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伟大女性成长的足迹,也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因时代原因,《华蓥风暴》出版化成泡影,只有茅盾和韦君宜保存着原稿。

2019年8月,陈联诗的外孙林民涛和妻子洛纪元专程赴华蓥山瞻仰“双枪老太婆”塑像,追忆陈联诗的英雄功绩,向华蓥山相关部门转赠102岁的革命老人林向北提供的华蓥山区武装斗争新的红色资料,供后人永世传承。

(作者系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