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欣”再就业,彻底惊艳我了。

 知易行难nev5ph 2023-03-21 发布于河南

很多人说,《他是谁》是中国版的《杀人回忆》,我不同意这个看法。

年代感,连环杀人案,这是人们把这两部作品挂钩的原因。

但是细看,这两部作品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杀人回忆》想要表达的是年代感,通过案情去描绘韩国那个空气禁锢的年代。

而《他是谁》想要讲案件本身。讲警察如何破案,尤其在刑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

二者的相似之处,是它们都基于真实案件改编。

《他是谁》虽然没有明说,但观众们认出了震惊中国的两大疑案的影子。

图片

过于真实的破案过程

POST WAVE FILM

1988年,卫国平刚刚成为一名警察,接触到的就是一起连环杀人案。凶手总是在雨夜行动,专挑年轻女性下手,性侵后一刀割喉。

图片

“88案”发生的年代,作案的细节,很容易让人想起现实中的一起案件——白银连环杀人案。

从1988年至2002年的14年间,在甘肃省白银市有11名女性惨遭入室杀害的案件,部分受害人曾遭受性侵害。这个系列案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恐慌。

和电视剧里的“88案”一样,苦于当时的刑侦手段,白银案也长时间未能告破。

电视剧里有个细节,一天晚上,卫国平来到一家录像厅,被录像厅老板引到一个包间。老板神神秘秘地跟他说,从香港弄来两盘录像带,带中文字幕的。

图片

我以为卫国平因为失眠来录像厅消磨时光,就像《出租车司机》里的罗伯特·德尼罗。结果录像带播放出来,里面居然在讲DNA技术。

DNA技术的引入,给破案手段带来了质的飞跃。不过在卫国平研究DNA的1996年,这项技术还远没有在刑侦领域普及。2000年,上海才建起全国第一个实战的犯罪DNA数据库。

2016年,白银案的凶手高承勇落网,破案的关键就是DNA技术。而这时候距离高承勇第一次作案已经过去了足足28年。

图片

为了破获“88案”,卫国平呕心沥血,生生把自己熬成了安欣。然而这个时候,又一起大案发生——“2.26杀人碎尸案”。

蒸煮过的尸块、失踪的女大学生、衣物上绣着“艾卿”的字样……这些细节直指另一起真实案件——“南京1.19碎尸案”。

1996年1月19日,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年级女学生刁爱青,在校期间被人残忍杀害。凶手为毁尸灭迹,将刁爱青尸体蒸煮,并切割成2000片以上。

现实中发现尸块的细节与电视剧里如出一辙,失踪女生余爱琴的名字也和现实中的刁爱青很像,而她们都共同使用了“艾卿”这个名字。

图片

然而和白银案不同,“南京碎尸案”至今没能告破,凶手依然逍遥法外。

与真实案件呼应,既为这部剧提供了丰富的细节,又给它蒙上了一层悲情色彩——你所目睹的一切,都曾在多年以前真实地发生过。

而将这一切呈现出来还有一重意义,那就是向依然逍遥法外的凶手喊话:这个案子没有追诉期,警方一定会抓到你。

又见张译

POST WAVE FILM

说起《狂飙》里的安欣,我始终不认为张译演砸了。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个角色交给张颂文,他会演得比张译更好吗?

相比于血肉丰满的高启强,安欣这个角色实在太过扁平,基本没有什么人物弧光。但这是编剧的问题,不是演员的问题。

为了让人物有变化,张译已经费尽心思,比如口音,比如走路姿势,比如那头白发。但是没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图片

卫国平这个角色,乍一看和安欣很像,同样的职业,同样背负着沉重的枷锁,同样的执着。

但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卫国平的这份执着有根。

卫国平为了侦破“88案”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但他破案的初衷不是因为理念,而是因为情感。

“88案”的凶手杀害了他的师兄陈山河,这成为卫国平心中永远的痛,所以他要复仇。情感所引发的行为永远比理念更容易让观众共鸣。因为那份执着是有支撑、可理解的。

图片

相比之下,观众看不到安欣的成长。他似乎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完美的人。而他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人,观众不知道。

于是这个人物变得简单、透明,耀眼的正义光环下,没有照射不到的隐秘角落。这样的角色看上去正义凛然,但却没了人情味,让观众无法共鸣。

而卫国平则不同,他因为情感而引发的偏执,遭遇了理念的激烈碰撞。刑侦专家吴教授直接指出了卫国平的心魔——他为陈山河的死深深自责。而这个心魔又让卫国平在内心深处产生了“恶意”,看谁都像“88案”的凶手。

图片

如果无法消除心中的这份恶意,卫国平将会从精神和肉体上一起被摧毁。而在吴教授“崩溃疗法”的刺激下,卫国平选择直面内心,消除心中的恶意。

这段对手戏精彩之极,同时也是卫国平人物成长的转折点,从情感引发的执着升华为理念带来的执着,同样是执着,但却不再是弱点。这就是人物的弧光。

图片

所以虽然同样由张译来演绎,但两个人物的设定却为他提供了全然不同的表演空间,一个狭窄而干瘪,一个宽广而丰盈。

图片

看剧时我就在想,假如《狂飙》里出场的是卫国平,或许真能接住高启强的戏吧?

而且说实话,跟《狂飙》相比,《他是谁》里的警察更像是真的警察。

最淳朴的底色

POST WAVE FILM

看《他是谁》的过程,也是个和老熟人碰面的过程。

刑侦队长宋哲出场时我就是一愣,这不是八里河派出所的副所长高潮吗?等到黑老大聂宝华出场时我更惊讶,这不是曹建军吗?建军儿,别来无恙?

图片

再看监制的名字——丁黑。明白了,这就是《警察荣誉》的班底啊。于是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他是谁》里的警察更像真正的警察,因为丁黑他们是懂警察这个职业的。

如今中国的职场剧都犯一个毛病,不接地气。电视剧里塑造出来一群塑料精英,一身奢侈品,一口外行话。

刑侦剧也不例外,主人公永远光鲜亮丽,智珠在握。一个心理侧写,连凶手10岁还尿床都能推断出来。

然而真实的警察不是这样的,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失去战友,也会出动大量警力去寻找线索,而结果很可能是一无所获。

图片

在故事的开始,卫国平是一个初入警队的小白,而无知给他上了沉重一课。

雨夜,卫国平与陈山河夜巡,偏巧就遇到了“88案”的凶手行凶。抓捕过程中,卫国平犯下致命错误。

在惊走凶犯之后,卫国平被受害人死死拉住,放任陈山河一个人去追凶犯。对于有经验的警察来说,这是兵家大忌。

在《警察荣誉》里,派出所所长王守一就告诫李大为:抓人,最好是四对一,起码是三对一,再不济也是二对一。你可倒好,一个人就冲上去了。对方是什么人?那是惯犯啊!如果他一刀捅死你,你让所里怎么办?

陈山河恰恰就是一个人去追击一个穷凶极恶的连环杀人犯,最终酿成悲剧。可以想象,之后卫国平的抓捕经验越丰富,他就会对当年的事越愧疚。

然而后来经验丰富的卫国平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单枪匹马去抓薛家健。如果薛家健泼到他脸上的不是乙醚而是硫酸……偏执让卫国平失去了冷静。

图片

剧中还有一个情节,当碎尸案发生之后,卫国平判断尸块可能被运到了垃圾中转站。三队到了中转站,卫国平一声令下,五个人冲向了山一般的垃圾堆……这就是警察的日常工作。

电视剧里这样的情节还有很多:没完没了地排查、走访;夜以继日地泡档案室查案;奋不顾身地潜入臭水沟寻找尸体……

图片

电视剧高度还原了警察的办案过程,这里没有翘着二郎腿破案的名侦探,没有一个打十个的独行侠,有的只是“没日没夜的蹲守,大海捞针的排查,流血流汗的抓捕”,以及用28年时间去追寻一个真相——他是谁?

真实的案件,真实的警察,赋予了这部电视剧一层真实的底色。正是这一层底色,让张译所扮演的角色不再失真。

也正是这一层底色,让一部电视剧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图片

图片

作者丨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编辑丨三水    排版丨石页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