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与云南保山潞江坝木棉花的传说

 晴耕雨读天 2023-03-21 发布于广西

在云南省保山市潞江坝怒江两岸,有一片连绵上百里的古老木棉花林——潞江坝古木棉花林,是中国最著名的木棉花观赏圣地。潞江坝潞江镇和芒宽乡的怒江两岸,许多木棉花都有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是国内最古老最壮观的一片木棉花林。花开时节,就像红霞满天,蔚为壮观,让人一眼沉沦,构成了怒江峡谷最经典,最动人心魄的百里山水画廊,成为滇西秘境花海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不过因为潞江坝山高路远,这处罕见的自然奇观,一直藏于深闺,很少为外界所知。每当春节到元宵节之间,潞江坝郁郁葱葱的坝子上,高大的毛竹轻柔地摇曳,火红的木棉花竞相绽放,碧绿的江水就像翡翠一样奔涌而下,真可谓“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美的是那样热烈而不真实。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怒江两岸的木棉花不但古老,而且非常富有传说。在潞江坝北面芒宽乡怒江西岸,有一个村子叫吾来,吾来村原名叫蛮边,一听名字就知道这里已经靠近边界,是以前的蛮夷之地。徐霞客游芒宽时在游记中专门记录过这里:“东北一峰特耸,西临江左者,为王尚书驻营之峰。西北重峡之下,一冈东突江右者,是为蛮边,昔麓川叛酋思任踞为巢。……西北三里,有溪自西峡出,北渡之。半里,有聚落倚坡东向罗列,是为蛮边。……下午雨止,遂别僧下山,宿于蛮边火头家,以烧鱼供火酒而卧。十四日从蛮边饭而行。”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吾来村位于怒江西岸,属于隆阳区芒宽乡,距离芒宽乡政府驻地4公里,在这里有一座神秘的老缅城。老缅城遗址为圆形巅坪,面积约3万平方米,山顶长满树木荆棘,四周残留着两米宽、一米深的护营沟,易守难攻。《徐霞客游记》中对老缅城遗址这样写道:“其后重岸上,是为石城,思酋恃以为险,与王尚书夹江相拒者也。此地昔为战场,为贼窟。……”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在怒江东岸,有一个叫大门坎的村子,大门坎村与吾来村之间的怒江上,有一个古渡口猛赖,现在叫勐赖,就是现在勐赖大桥所在地,是永昌瓦房古道的必经渡口。由于此地自古以来就是渡过怒江,向西进入缅甸,进而抵达印度的交通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勐赖渡口因紧靠流经大门坎村的勐赖河口而得名,距离芒宽乡政府所在地约5公里。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勐赖渡口东边的勐赖坝曾经是傣族土司早龙江的居住地,大门坎村民还保存有清代早期土司的墓碑。勐赖渡口怒江东岸,大门坎村北面有一座山叫王尚书岭(又叫营盘山)。明代兵部尚书王骥三征麓川时曾经驻兵于这座山上,王尚书岭因此而得名。明代麓川(今德宏州陇川县)的傣族土司思伦发反叛,王骥“三征麓川”,老缅城对面的营盘山是兵部尚书王骥正统六年(1441年)首次与麓川叛军隔江对垒的驻兵之地。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王尚书岭上有两块平地,据当地人说那里就是王尚书的练兵场和洗马池。关于王骥营盘山遗址,《徐霞客游记》中记载道:“东北一峰特耸,西临江左者,为王尚书驻营之峰。”营盘山高约100余米,顶部东西向约50米,南北向约100余米,西坡陡峭险峙,山上树木稀少。站在营盘山顶,眺望怒江对面的麓川叛军兵营老缅城,老缅城则一览无余地展示在眼前。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三国时期,西南地区许多部落开始反叛蜀国。为了保证国家后方的稳定,不得已,蜀国丞相诸葛亮开始征讨平叛西南。西南各个部落在首领孟获的指挥和协调下,跟诸葛亮的大军激烈交锋,双方斗智斗勇,互有胜负。当诸葛亮率领大军抵达永昌(保山市)时,孟获退居潞江坝怒江西岸。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怒江古称泸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孟获借来乌戈国主兀突骨的藤甲军,在这里与诸葛亮大军隔江对峙。大将魏延还在潞江镇道街村怒江东岸的桃花渡与孟获军队激战,双方不分胜负,战争进入胶着状态。藤甲兵刀枪不入,诸葛亮屡屡吃败仗,最终诸葛亮将藤甲军引诱到潞江坝东面的盘蛇谷,然后火烧盘蛇谷,大破藤甲军,孟获被打败,沿高黎贡山向西逃窜。潞江坝地区顿时就群龙无首了,但是大家受到孟获的蛊惑,都不愿意接受诸葛亮的统治,一些小的部落继续与之争斗,诸葛亮很是苦恼。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要想抵达怒江西岸,最安全的地方是现在芒宽勐赖大桥附近的猛赖古渡口,但是渡口对面是老缅城,老缅王对诸葛亮的到来一直心生不满,坚决不同意诸葛亮在这里渡过怒江,于是双方在江边对峙。老缅王早年为了自身的安全,用巨石修建了老缅城,极其坚固。当年老缅王和老缅后在一次怒江边游玩的时候,发现了一棵缅花长出的果实里面都是优质木棉,可以纺纱织布,缅花树就是现在的木棉花。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老缅王见到木棉心花怒放,认为这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礼物,将缅花树奉为神灵,按时供奉祭祀。为了解决士兵和当地百姓的穿衣问题,老缅王立刻号召军民沿江种植木棉花,到了木棉花结果的时候,人民爬上木棉花树将木棉花果实摘下来,然后获取里面的木棉。老缅后亲自带领老缅城的妇女用织机纺线织布做衣服,多余的布匹还可以卖到别的部落和国家,成为当地的硬通货,人们也因此变得富足,国力也获得很大提升。经过多年经营,老缅王兵强马壮,人丁兴旺,实力不容小觑。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在与诸葛亮隔江对峙的时候,老缅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强大,让诸葛亮知难而退,他把士兵排成4-5里长的运水队,用相互传递的方式用竹筒从怒江边运水到老缅城。运来的水不仅能够满足饮用,还倒入建在山凹里的洗马池用来洗马。许多时候,老缅王还带领士兵在山顶平地进行军事操练,以提高士气,进而向诸葛亮炫耀军威。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诸葛亮于是率军分别在大门坎村和村北的营盘山上安营扎寨,伺机攻打怒江西岸的老缅王。老缅王盘踞的吾来村背后山上的老缅城与诸葛亮对峙,诸葛亮在营盘山上看到怒江对岸的老缅城占据天险,易守难攻,决定智取。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于是诸葛亮就地取材,将竹子做成许多竹筒,命令所有士兵排成纵队,也用竹筒到怒江取水,然后一个一个递到北面营盘山山顶,向老缅王示威。营盘山山顶上有一个无水的泥塘,诸葛亮命令士兵把水倒进泥塘,然后挖来各种颜色的土调成泥浆用来染马。诸葛亮今天命令士兵将马染成红色,明天又将马染成白色,后天又将马染成黑色,如此种种,从不重样。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染完色的马被分批放到营盘山红土坡山上。多种颜色的马不时成群在山上出现,对面一直窥探江东的老缅王看到诸葛亮军队马匹如此众多,弄不清楚诸葛亮的军队到底有多少兵马,看到诸葛亮天天有这么多不同颜色的军马在山上奔跑,实力太大,以前的傲慢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莫名的恐惧。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为了彻底让老缅王服从,不战而屈人之兵,诸葛亮想出来一个办法。他让人锻造了一个犁头一样大的箭头,砍了一棵高大笔直的龙竹,将箭头安装在龙竹上,在龙竹的尾部用藤条编织成一条一丈长的箭尾。然后诸葛亮砍伐了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搬到山上做了一个巨大弓弩,用十头生牛皮做成奴的弩的弓弦,用100名士兵将弩弓拉开,将巨箭放入,然后对准老缅城城门射去。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只听天崩地裂的一声响,巨箭正中老缅城城门,城门顿时四分五裂,吓得守门战士肝胆俱裂,浑身哆嗦,瘫坐一旁不能动弹。老缅王闻声赶来,眼前情况更是吓得面如土色,心惊胆寒,再也没有信心挑战诸葛亮了。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这时,诸葛亮又用木头制作了一匹巨型木马,安装了两个大翅膀,用绳索悬挂在悬崖上,由士兵一上一下地拉动,使木马的翅膀快速地上下翻飞,远观就像真的飞马就要飞过怒江一般。老缅王看着对岸山上的飞马,吓得面如土色,心中更是忐忑不安地想,诸葛亮太厉害了,原来想着依靠怒江和老缅城两道天险与之对抗,可要是飞马携带士兵从天而降,自己只能够束手就擒。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老缅王越想越害怕,自己既不会使用神箭,又不拥有飞马,怎能敌得住诸葛亮呢?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吧。于是,趁着当夜月黑风高,老缅王来不及和老缅后告别,就匆匆率领部下,逃到今天的缅甸境内去了。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老缅王狼狈逃走了,第二天,一觉醒来的老缅后看到一座空城一脸的不解,当得知真相后顿时痛哭流涕,她狠狠地咒骂老缅王的薄情寡义和胆小如鼠,人家还没有正式攻击他就弃城而逃,丢下自己和他子民,让人贻笑大方。老缅后的哭声感动当地所有的木棉花,所有的木棉花果实都开始炸裂,随风飘散,就像冬日的飞雪漫天飞舞,诸葛亮看了也不明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文章图片44
文章图片45
文章图片46

老缅后为老缅王弃城而逃丢下自己的子民感到万分羞愧,她的眼泪慢慢化成了吾来河,慢慢地,老缅后变成了一棵木棉树,她的灵魂附着在上面成为当地的木棉王,统治着怒江两岸的木棉树。因为老缅后伤心欲绝,肝肠寸断,结果她的情绪影响到了木棉花的果实,木棉的棉絮变小变短,再也无法纺纱织布了,木棉棉絮年年都像老缅后伤心的泪水飘洒在江边的沃土,开枝散叶,最终形成了现在潞江坝怒江百里木棉花画廊。

文章图片47
文章图片48
文章图片49

现在,当我们行走在潞江坝潞江镇、芒宽乡怒江岸边时,一碧如洗的怒江水和热烈奔放的木棉花映入眼帘,真可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让人神往、沉醉。潞江坝木棉花美丽的景色,神奇的传说,凄美的爱情传说,引人无穷遐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