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3平行线的特征--教案1
2023-03-21 | 阅:  转:  |  分享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3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在学习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同时
,自然引入了“三线八角”,认识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这些知识储备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的活动经验基
础:在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并积累了一些直观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的识别
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了推理说明的必要性。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
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测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
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在自己独立思考的
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三、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复习回顾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因为∠1=∠5 (已知)所以a∥b( )因为∠4=∠ (已知) 所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因为∠4+∠ =1800
(已知)所以a∥b( ) 活动目的: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互逆的,对初学者来说易将它们混淆,因此,复习判定直线平行的
条件为后面学习性质做好准备。第二环节 情境引入活动内容:引出本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
内角又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活动目的:引出本课需要学习的内容。第三环节 新知探究 活动内容:探索平行线的
性质活动内容:课本52页的“探究”部分。如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1)测量同位角∠1 和∠5 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其
他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图中有几对内错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图中有几对同旁内角?它们的大小有
什么关系?为什么? (4)换另一组平行线试试,你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吗?这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具体教学时,可把该探究细分成如下几个活动
:活动1、先测量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角∠1∠2∠3∠4∠5∠6∠7∠8度数活动2、根据测量所得的结果作出猜想:同位角具有怎样
的数量关系?内错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同旁内角呢?活动3、验证猜测.另外画一组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样测量并计算各角的度数,检
验刚才的猜想是否成立?如果直线a与b不平行,猜想还成立吗?活动目的: 通过测量、猜想、验证,让学生首先在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平行线
的性质,然后再在性质1的基础上推理论证性质2、3的正确性,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第四环节 新知明晰活动内容:明晰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
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条平行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活动目的: 回顾通过测量、猜想、验证,让学生首先在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平行线的性质,然后再在性质1的基础上推理论证
性质2、3的正确性,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第五环节 新知运用活动内容:如图 2-19,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
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1)∠1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 (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
吗? 解:(1)由 AB∥DE,可以得到∠1=∠3,由∠1=∠2, ∠3=∠4,可以得到∠2=∠4;(2)由∠2=∠ 4,可以得到
BC∥EF. 活动目的: 两个问题都是关于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通过具体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平行线的性
质和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和联系。知道什么时候用性质,什么时候用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第六环节 新知巩固活动内容:1.如图所示,A
B∥CD,AC∥BD,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2.如图,已知D是AB上的一点,E 是AC上的一点,∠ADE =60° ,∠B
=60°,∠AED =40°.(1)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2)∠C是多少度?为什么?活动目的:这2道题考察的都是平行线的性
质,目的就是通过其来落实基础。因为学生刚刚接触到新知识,往往应用起来会比较生疏。因此,2个题目层层递进,是对新知识从熟悉到熟练的过
程,无论是基本的习题,还是变化的习题,都以透彻理解性质为最终目标。第七环节 总结反思活动内容:师生交流,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并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还存在哪些疑问?活动目的: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整
节课的学习历程,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沉淀、吸收的过程。让学生畅谈自己学习的体会,通过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倾听别人的想法、意见,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献花(0)
+1
(本文系紫佑妍岚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