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明朝最大的“烂尾工程”!可现如今却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

 海曲上人 2023-03-21 发布于江苏

说起石碑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常见的石碑一般指的是三块庞然而蹲、巍然而耸的巨石。按其功能造型,分为碑座、碑身、碑首三部分,这些都是从山体上整块开凿出来,运输到目的地经过雕刻后,再组装竖立起来。

石碑是碑刻的一种,要知道,我国碑刻文化源远流长,大到皇宫寺院、小到古巷民宅,石碑都是无处不在的。而有些人所说的“碑材”,其实就是尚未完工的石碑。

文章图片1

那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西北侧的阳山南坡就有一块“阳山碑材”,据说,明成祖朱棣为了颂扬其父明太祖朱元璋的功德,便命人开凿了神功圣德碑遗址。然而如此巨大的石碑,《明史》中并无一字提起,因为它并未建成,烂尾了,并且绝对算得上是明代一个巨大的“烂尾”工程!

为什么说是巨大的呢?我们通过一组数字来看一下看一下“阳山碑材”到底有多大: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长30.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0米,宽4.4米,高10.7米,重约9千吨;碑首石材高10米,长20.3米,宽8.40米,重约6千吨。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8米,重三万余吨!

文章图片2

一直以来,被世人叹为观止的建造埃及金字塔的巨型石块,它们平均才重25吨,最大的也不过50吨。那这“阳山碑材”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啊。那为何这个“阳山碑材”在明朝建造的时候会烂尾呢?

话说当年朱元璋建都南京,死后传位于孙子朱允炆,燕王朱棣不服,起兵攻进南京,夺取政权。虽然这只是他们朱家的“内务”,但不管怎么说,朱棣执政,给人的感觉总像是抢来的。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合法性,他就要以正视听。

文章图片3

朱棣去到父亲朱元璋的墓前,哭诉自己的不得已,为自己推翻侄儿的行为进行辩护,并很快下令,要在阳山开采巨幅石材,为父皇朱元璋在孝陵修建撑天柱地的“神功圣德碑”。

对于朱棣而言,这是一个最好不过的机会,那块高高竖起的石碑,将向天下的臣民充分显示自己的孝心,也宣示着新任天子的威严和至高无上,是争取正统话语权的第一步。

1405年,朱棣下令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利用其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凿石制碑。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朝廷要求限期完工,规定每个石工每天要交三斗三升石屑,由监工负责验收。

文章图片4

为赶工期,工匠们被要求风雨无阻、日夜施工,13个月的辛劳开凿,因累死、病死、摔死以及完不成任务被处死的工匠多达3000余人。工人惨死的尸体被随意扔在阳山附近的“万人坑”里。日积月累,这“万人坑”隆起形成一个大坟包,于是人们把“万人坑”附近的一个小村就称为“坟头村”。为取此石材,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可以说是付出了非凡的艰辛与血汗。

但奇怪的是,这项由皇帝亲自下诏,兴师动众、规模宏大、劳民伤财的工程,却在基本成型后并未被使用,依然留存在原地,最终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得多的神功圣德碑矗立在明孝陵。

文章图片5

那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南京地理与气候所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个中缘由,无人知晓,终成历史之谜。现如今,“阳山碑材”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了南京的一处旅游景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