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泽湖畔(《寒假记游》之五)

 淮阴语文 2023-03-22 发布于江苏

      

洪泽湖畔

吴波

     在高家堰看过了高堰铁牛,就想着还要再看看洪泽县城的高涧铁牛,洪泽蒋坝三河闸处还有两头铁牛,也去看看。这两处镇水铁牛我都是曾经看过的,但是现在想到它们了,就还想再去看看。为此,131从马头、高堰两镇归来,第二天21早上,送女儿上学校后,在家里忙忙碌碌,11点钟左右,我出了家门,开车,往洪泽方向。

走宁连路,半个多小时进入洪泽城区,车停在洪泽湖畔“洪泽湖古堰景区”牌坊旁停车场,牌坊南侧是水釜城北入口。我徒步走向湖边,右手边就是一处开放游园,游园中央即为高良涧铁牛,卧在方形水池中央台基之上,牛头昂扬向上,形制与高堰铁牛相同,牛身上铭文也完全一样,当属同时铸造,牛角也已缺失,这与高堰铁牛相同。这里的铁牛没有被罩起来,我不仅可以仔细观看,也尽可以伸手触摸,当然,想骑在牛背上也是可以的,铁牛历经三百多年风雨,能保存至今,真也是很幸运之事。20多年前,上大学的我第一次来到洪泽来同学家里玩,去了洪泽的“城南公园”,就看到过这头铁牛,当时是安放在公园里供人参观的。





看过高良涧铁牛,还是挺开心的,我沿着湖畔继续走,此处湖岸处是船只避风港,港湾内有停靠的船只;走到洪泽湖古鱼市,溜达一圈,看看每家店铺门前晒的鱼干、湖产,虽然不买,但也很有些意思。再往前走,就是高良涧闸,这是一处水利设施,建成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第一个治淮工程苏北灌溉总渠的起点,是洪泽湖水入海的出口,为防洪排涝、生产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已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走过高良涧闸,前方是一处避风港湾,我从岸边爬上一艘货船,在船上溜达一圈,看看船上生活、吹吹微寒湖风,也很有一番趣味;走在这一片洪泽湖畔水利风景区内,近观湖岸风景,远眺湖面风浪,很是舒适;在一处停靠着小渔船的岸边小亭内,我看到地上有一条鳊鱼,拾起,鱼已死且稍微风干,但是看看鱼鳃,鲜红,看看鱼身,明显很新鲜,应该是早上才捕的,渔民不小心掉在这里了。得,咱是捡着宝了——“湖鲜”一条,于是找个塑料袋子,装起来拎着,带回车内,晚上回家红烧,下酒菜有了。





从高良涧闸沿湖畔古堰路向南,不远就到洪泽湖湾,这是一处开放式的湖畔公园。停下车,走下堤岸,迎面就看到一块石头上“洪泽湖”三个大字,两边还各有一石,分别刻有“天鹅湖”、“悬湖”,这两个名字都是洪泽湖的别称。沿湖岸大堤走走,脚下是条石垒砌的洪泽湖石工墙,眼前是太阳照射下的粼粼湖水,远望大湖一望无际,湖畔风景,美妙美好,身心在此,烦忧尽忘。





回到古堰路上,再往南,“洪泽湖古堰”也就是著名的洪泽湖大堤已经被围成景区,进门要购票,入内要步行,一直走到周桥大塘等处的话,要很长时间的。这里我游玩过,现在咱肯定不会进去再走的。对于这处景点,咱是有点意见的:好好的洪泽湖大堤道路,原本是淮阴通往南京的公路,即使后来到南京的路多了,此处大堤车辆也一直可以通行、直达蒋坝镇的,原本很方便游客通行观赏,现在为何要围起来呢?现在各地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不是封闭、收费,而是开放、免费,后者反而可以带来更大的城市收益。





从古堰大堤向东,不过百米远,就看到水釜城南门牌坊,开车可以进入水釜城。这里的招商经营并不佳,大多商业门面都是关闭着的,整体环境还是很好的,景区内几乎没有游客,我一直从南边开到了北门,边行,边是感叹:旅游开发、招商发展,不是光建设景区房屋、硬件设施,还是更需要有环境、政策、宣传、推广等好的思路与措施。





穿过洪泽老城区向南,就看到一处大型游乐园,这就是去年新开业的方特东方欲晓,我在景区门口拍两张照片,继续向南,往三河闸而去。路途中经过南水北调洪泽泵站,停下车,看一看水利设施、赏一赏周围风景,感觉也是挺好。下午2点半,来到三河闸北首,环岛前方,看到“1953淮河第一大闸三河闸”的闸名墙,开车从闸上公路桥过去,到大闸南首,远远就看见那两头卧在圆形墩台上的铁牛。





这两尊铁牛,我来看过两三次,咱家小二子也跟着来看过,此刻再看到,感觉更是亲切。这两头铁牛体长约1.70米,重约2.25吨,基本如同真牛般大小,牛头昂扬,形象生动;与高堰铁牛、高涧铁牛不同的是,这两头牛的角依然完好,看起来更完美、雄健;牛身上的铭文所不同,其中一头身上刻为:维金克木,蛟龙远藏,土能制水,永镇此邦。与高堰铁牛不同、与高涧铁牛相同的是,这两头铁牛露天存放,坚守在三河大闸南首,镇守着洪泽湖万顷碧波、守护着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两三千万百姓的安全与幸福。





围绕这两头铁牛左看右看,一直不舍得离开,站在铁牛身旁,抬头远望,三河闸塔楼如同长龙之首昂扬,“三河闸”红色大字十分醒目;大闸之上长长廊桥仿佛龙身横卧碧波,气势如虹,十分壮观。三河闸开建于1952年,1953年建成放水,是新中国治淮工程中最大的一处水利设施,共63孔,每孔净宽10米,总宽度(长度)近700米,是中国最大的节制闸!大闸两侧,一边是烟波浩渺洪泽湖,一边是奔腾不息三河水,通过三河闸,70%的洪泽湖水经三河入江,为淮河流域防洪安全与经济繁荣作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今日三河闸早已是水利部批准的国家水利风景区,我沿闸西侧洪泽湖堤行走,可见省级河长公示牌,洪泽湖水域之重要,由此亦可见;走到“千人合力打草坝”浮雕前,感受三河闸建设时的艰辛;走到观景平台上,回头远望三河闸长龙卧波、拦截波涛,满是惊叹:这伟大的工程,是咱们中国人的智慧与力量,是我们的自豪与骄傲!

走回到江苏省三河闸管理所大门西侧,墙壁上刻有《三河闸记》,细细品读;又可见一依墙而建半亭,亭内墙壁上有一副洪泽湖全图,看图上洪泽湖大堤自北向南延绵六七十公里拦阻涛涛洪泽湖水、看三河闸在图上所示位置与文字介绍,进一步了解这伟大工程。





走到管理所大门口,大门是开着的,没有人拦阻,我也就径直走了进去,迎面可见小环岛内立有一块大石,刻着毛泽东主席手书“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口号,读一遍口号,心情激昂澎湃:新中国刚成立之初,我们党和国家就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克服一切艰难,治理淮河,修建一处处水利工程,这是多么伟大的政党与国家!三河闸管理所院内,风景优美,沿着林间小路一直走到小湖边,这处洪泽湖畔的一汪碧水,是1851年洪泽湖三河口大堤礼河坝被洪水冲垮而形成的深潭,从此洪泽湖水开始从决口入三河,经高邮湖,南下入长江,形成了淮河入江水道。三河闸建成后,这里水患已除,在这风景区内,昔日水潭,已成“礼湖”,湖面碧波荡漾,树上鸟语阵阵,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自然风景,美得妙不可言,只有身临其境,才更能感受其美。漫步林间,可见两幢贴着白色墙砖的办公楼,一东一西,一前一后,中间以曲折连廊相接;楼后水景游园,三朵“蘑菇”立在池畔,这样的建筑与布景,一看就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风格,朴素,自然,却又透着别样的气质,今日看来,竟是特别耐看,远胜于现代化千篇一律的办公大楼。





再往西走,湖边地势起伏,顺着台阶走上坡顶,站在亭内,礼湖风景,尽收眼底;管理所西侧已经濒临洪泽湖堤,有一处莲塘,塘内残荷枯枝密布,虽显萧瑟,却别有一番冬日韵致;莲塘旁高高水塔,再加上远处通信铁塔高耸可见,这景观布局高低错落恰到好处。走过莲塘北侧道路,两旁是青瓦白墙的建筑,掩映在树木之中的两个宿舍院子,圆形拱门相对,走进院内,宿舍房间门窗已经有些破损陈旧,少有人住,但院内昔日花坛景致,还是很有特点;路北侧经过三河闸大会堂,就看到一处砖瓦办公房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风格,西边门上挂着“三河闸工程指挥部旧址”门额,东边是“三河闸展示馆”,门是虚掩着的,我走了进去,阅读展览,对三河闸建设工程的历史有了更多了解,还观看了循环播放的1953年三河闸建成放水旧影片,看着投影上七十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感受那时人们巨大的喜悦。

三河闸展示馆”东侧房间,门口悬挂有“刘少奇、王光美下塌处”指示牌,走进参观,房间布局简单朴素,一切还是当年的摆设,所有的设施都都是当年的原件。1958921-2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偕夫人王光美前来视察三河闸,下榻于此。今日,此处房间得以保护,既是纪念国家领导人的足迹,也是纪念那曾经的历史。





三河闸管理处院内的这一片建筑,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能够保存完好至今,也是特别有价值的事情,路旁有“古建园”介绍,原来这些建筑都是聘请南京大学著名的建筑学教授杨廷宝规划设计,建筑为砖木结构,具有民国时期风格,功能布局合理,建筑协调,简约大气,如今更显岁月之美。

三河闸管理处院内北侧为洪泽湖大堤碑园,集中展示明清以来有关洪泽湖治理的部分碑刻文物,我一个人行走在这些石碑面前,一块块仔细阅读,细细品味,仿佛穿越历史,尽享时光之旅。诸多石碑中,来自乾隆皇帝的御诗碑更受重视,两块石碑专门建有碑亭,一为乾隆三面题字碑,立于西边荷塘之北,此碑即为昨日我在高家堰铁牛旁所见那块御碑的原碑,原立于高家堰,1982年移至三河闸管理处院内,石碑正面、背面与侧面分别刻有乾隆第一、四、六次下江南经过淮安府并考察高家堰大堤时留下的御笔诗句;另一为乾隆阅示河臣御碑,碑亭建在碑园正中前方,六角碑亭,前有一对石狮,亭与周围环境和谐一体,站在亭内,仔细阅读碑文,也是美好享受。

走出三河闸管理处门口,已是下午5点,此时湖畔寒风更烈,看三河闸两侧湖水与河水波涛阵阵,听闸畔九杆旗帜被风吹得呼呼作响,眼前的三河闸显得更加雄伟。此处大湖风景美丽、历史文化丰富,我已经来过几次,以后,我还会来,再来欣赏,再来品味。此刻,我坐进车内,发动,准备返程回家去,今天本意是从三河闸,经过盱眙县城,过淮河大桥,去看一看管镇与鲍集两镇管鲍分金亭(管仲、鲍叔牙)的,只是在这三河闸处流连太久,现在前往时间已是不大够了,我晚上还要接女儿放学。那么,返程路途,先到蒋坝镇上转转,再回家去吧。





向北过三河闸,拐向西北道路,很快就来到蒋坝镇口。因为治水,洪泽“坝”多,这蒋坝镇也是洪泽区著名的古镇,位于洪泽湖大堤南端、三河之北,濒洪泽湖而建。提起蒋坝,我们淮安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美食:蒋坝鱼圆,细腻美味;这几年的蒋坝螺蛳,更是适滋味非凡。其实在这蒋坝古镇,除了美食,古镇风情、大湖风光更是很值得一看的。去年夏天,我曾带小二子来过三河闸、来到蒋坝镇,但是没有到蒋坝老街上看看,今天,咱一个人,自由自在,将车停在街道旁,下车就闻到螺蛳香,路边小饭店门口,一大锅红烧螺蛳,色香味俱全,诱惑着我有点咕咕叫的肠胃,但是,咱并不准备坐下来嗦螺蛳,我是来溜达溜达,感受古镇风情的;道路西侧镇中心广场,正中戏台上“蒋坝”二字已经点亮,南侧有一棵银杏树,被保护在青砖所砌花池内,此为原蒋坝邮电所银杏树,栽种于1850年,现已列入洪泽区文物保护单位;广场北侧为老复兴饭店,门店古朴,彰显悠久历史。广场西侧背街即为蒋坝老街,我漫步其中,自北向南,老街人家房屋简朴,但极具生活气息,走在老街上,天色不知不觉中黑暗下来,在这样的古镇生活,时间过得应该是慢慢的吧?

走出老街,已近六点,古镇灯光全部亮起,镇区游客不多,显得安静,我开车向北,出镇区,到洪泽湖大堤上“蒋坝镇”牌坊下停车,眼前就是浩渺洪泽大湖,此刻风浪翻滚,声震入耳,颇有站在大海边的感觉。我喜欢站在这“大海”波涛前,看层层“海浪”,听阵阵“海涛”,此刻天色黑暗,远处湖边灯光点点,只有我站在湖畔,一直看着“大海”,一直听着“海浪”,一切烦恼、一切不快,此刻尽忘,此刻,一直站在这“海边”,身心俱畅。





久久,久久,黑暗中的我,涛声中的我,还是要回到大堤上来,还是要发动车子,回家,晚上,要接女儿放学。

吴波

作者简介:吴波,男,网名:荸荠。19795月生,江苏淮安人,中学政治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清江浦区作家协会理事。2005年起在报刊发表文章,已约千篇逾两百万字。著有文集《里运河北大运河南》《清江浦家常饮食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