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味语文丨曹孟德、孔仲尼……名字里的“伯仲叔季”

 昵称503199 2023-03-22 发布于湖北

作者说

众所周知,父亲的哥哥叫作“伯父”,父亲的弟弟称为“叔父”,口语中常唤作伯伯和叔叔。那么,“伯”和“叔”的称谓是怎么来的呢?亲属称谓中隐藏着许多文化、语言知识,一起来看——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重礼法、讲亲情,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亲属称谓繁多且很有讲究。如果探究一下这些称谓的来历,能了解到不少有趣的语言学知识。
伯 仲 叔 季

在古汉语中“伯仲叔季”指兄弟排行。“伯”是老大,“仲”为老二,“叔”就是老三,“季”则是老四。先后有别、长幼有序的家族观念由此可见一斑。据此,古人称父辈的兄弟依次为伯父、仲父、叔父和季父;形容实力相当、不相上下的成语“不分伯仲”也由之而来。
这四字中,“伯”的本义可从其造字法上找到线索。“伯”系会意兼形声字,从“人”从“白”,“白”意为“空白”,意思是上面无兄无姐,即长子,比如孔子的长子叫孔鲤,字伯鱼
“伯”与“孟”常相提并论,意义相近。曹操在家排老大,因此字孟德。有人认为“伯”与“孟”的区别在于:伯为嫡长,即正妻所生;孟为庶长,即偏室所生。也有人认为二者所指性别不同:“伯”指男性;“孟”指女性,比如传说中的孟姜女并不姓孟,而是姓姜。“孟姜女”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儿”。
在“家国同构”的古代宗法社会里,一家之中,一般由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就一国而言,通常由国君的嫡长子继承大统,把持国政。在古汉语中,“伯”与“霸”通用。霸,即“伯”音变而成,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如春秋五霸
图片
“仲”字的本义也不难从造字法中看出端倪。其在《释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语源学专著)中被解释为:
仲,中也,言位在中也。
如孔子在家里排行老二,名孔丘,字仲尼。再如孙权,排行第二,字仲谋;其长兄孙策,字伯符;三弟孙翊,字叔弼;四弟孙匡,字季佐。又如三国时的司马懿,排行第二,字仲达;其长兄司马朗,字伯达;三弟司马孚,字叔达;四弟司马馗,字季达
语言演变至今,在亲属称谓词中,“伯”和“叔”被留下了,“仲”和“季”则被舍弃不用,被人们淡忘。
图片
“伯、叔”的配偶怎么称呼?

伯父的妻子一般称为伯母(北方人俗称“大娘”或“大妈”),叔父妻子的正式称谓为叔母,常俗称为“婶”(婶婶、婶子)。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婶”字,其实是个合音字。所谓合音字,就是将两个字的读音拼合为一个字的读音。
同样的合音字,在亲属称谓中,还有一个,那就是“妗(jìn)”。至今北方多地仍称舅母为“妗子”,如民间流传有“大妗子、二妗子,想起来一阵子”的俗语。“婶”与“妗”的古音都以“m”作尾音,“婶”等于“叔+m”,即“叔母”的合音;“妗”等于“舅+m”,是“舅母”的合音。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大,各地亲属称谓复杂多样,仔细考察其演变的来龙去脉,虽然困难,但也十分有趣。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0年10月28日文章《“伯仲叔季”知多少》;作者: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钱伟;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编辑、校对:王晶;微信编辑、头图制作:郭雯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