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9 维度:降维打击玩的是什么?

 王肖杰 2023-03-22 发布于山东
孩子,你是否看过一个穿越魔术?一张纸中间有一个正方形的洞,对角线的长度小于光盘直径,在不破坏纸张的情况下,光盘肯定穿不过去。但经过一番折叠,对角线扩大,光盘居然穿过去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折叠意味着从二维变为三维,维度提高了,事情就不一样了,这就是传说中的“降维打击”。
你一定听说过人要克服盲点,即看不到的点,但人更要克服的是“盲维”,即看不见的维度。
人生在世,主要的维度有三个:
一是空间维度,即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
人往往是顺着潮流往前走,走一步看一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是往前的维度;更高一层,以史为鉴,温故知新,在往后看的过程中发现隐匿在历史深处的草蛇灰线;再高一层,可能会站在高处往下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我们能超越自我视角,站在理想中的“上帝视角”去看问题的时候,格局会变大,眼界会增宽,事情会变小,难题也不会再难,因为上帝看人恰如人看蚂蚁一般。《庄子·则阳》篇中讲了“蜗角之争”的故事,说的是一场战争打得非常惨烈,结果发现两个国家的地盘只有蜗牛的角那么大。
空间维度除了自上而下,还有从下往上。上大学的时候,同学们在讨论教育部的某一项政策,一位同学说:“教育部不也是一群人吗?”这句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是啊,权威的教育部的决定,不也是一群人在讨论后做出的吗?如果我们毕业分配到教育部工作,那我们做的决定不就是教育部的决定吗?从下往上看,能消解神圣性,把神还原成人,走下神坛的毛泽东就是例子,还有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空间维度还有左右,也就是旁边的人,他们实实在在的影响着自己。比如爷爷奶奶爱打麻将,自己写作业就会受影响;而莫扎特的父亲是宫廷乐师,他更有条件学习音乐。
二是时间维度,即过去、现在、将来。
科学哲学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火鸡”悖论,这是英国哲学家罗素提出来的。故事是说一群火鸡每天上午定时会得到食物,他们会认为这样的日子将一直过下去,可是到了感恩节,他们得到的不是食物,而是死亡。小说《三体》引用了这个寓言,被称为“农场主和鸡的故事”。还记得我们一起聊过“烦恼”吗?当前解决不了的烦恼,交给时间,总有被风化的一天。再比如,平时你跟父母拌嘴,可是顺着时间的维度往前看,父母总有离开我们的时候,正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你还跟父母拌嘴吗?
工作也是一样,当下炙手可热的行业可能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便无人问津;自认为可以干一辈子的稳定工作,未来可能倒闭、裁员。还有健康,忽逢意外不是没有可能,即使没有意外,随着时间流逝,身体机能也会逐渐下降,可能上个楼梯都会呼吸困难。
三是人的维度。
人往往会看大自己,看小或看不到别人,所以换位思考很重要。但换位思考也很难。你认为他是错的,他会怎样认为呢?他也认为自己是错的吗?更可能是认为你是错的。
有一本书叫《岂不怀归》,里面描述了一群难以被理解的社会异类“三和大神”,他们过着懒散而贫困生活,干一天,玩三天,坏事不敢干,正经事也懒得干。看上去“大神”是懒惰、不思进取炼成的,但追问一句:这群人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如何?是否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否一直被忽视?这样一问,恐怕想法就会变了。人是复杂的,当我们把人还原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时,会对人和事有更深的理解,也就不会轻易对人下道德评判了。
太阳无时无刻不散发着光芒,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维度当中。想像自己就是太阳,每条光线就像一个维度,有些维度我们是知道的,有些是存而未知的,比如“乔哈里视窗”就用四象限的方式直观地让我们知道,有一个区域是未知的未知,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那如何克服“盲维”呢?
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保持开放性,广泛吸收信息,不断加工提纯、归类,用好脑中存在的已知,看到自己的无知,对未知保持敬畏,才能在山穷水尽之地又见柳暗花明。
二十世纪初,有人说“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只有两块“乌云”没有解决,但正是对这两块乌云的研究,推开了量子世界的大门。爱因斯坦相信上帝不会掷骰子,结果证明他错了。像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人物尚有“盲维”,可见克服盲维之难,同时也可见盲维对人的影响之深,聪明睿智的爱因斯坦尚无可逃离,何况你我常人。
对个人而言,维度再多,总有一个端点攥在自己手里,那就是当下。把握当下,保持开放,应该成为人生信条。你说呢?

好友需要,分享给TA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