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外教育教研试点 下旬刊11/2019浅析《红楼梦》与《百年孤独》悲剧的相似性 ◆李超然 (北京汇文中学) 【摘要】《红楼梦》与《百年孤独》是中国文学史及西方文学史上两部巅峰之作,而这两部看似无关联的作品却都讲述了一个时代的悲剧故事,有极大的相似性。以两者悲剧的相似性为切入点,分析其在悲剧的预示性、悲剧的家族性,悲剧人物的相似性以及悲剧的表现手法和现实意义几个方面的共通点,以探索悲剧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百年孤独》《红楼梦》 悲剧相似性一、引言 悲剧作品一直是文学中极具影响力的门类,其思想 体系的博大精深历来为人所赞叹,但也正因如此,悲剧 的深沉思想内涵是不容易在读完作品后立即得出的。 《红楼梦》及《百年孤独》是众多悲剧作品中当之无愧的 两部旷世之作,二者都以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为基础, 通过对家族悲剧的描写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思考,在悲剧 的预示性、人物与家族的悲剧命运、悲剧的表现手法与 悲剧的现实意义上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从这两部作品 所表现的悲剧入手,分析其相似性,有助于加深我们对 作品的深入理解,了解中西方在人物塑造及悲剧表现上 的共通性。 二、悲剧的预示性 两部作品均在悲剧终成定局之前给出了预示,具有 神秘色彩。《红楼梦》开篇便以神瑛侍者与绛珠草充满 神秘色彩的故事为背景,说明林黛玉是作为绛珠草的化 身来尘世向神瑛侍者的化身贾宝玉还泪的,“沉酣一梦 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他们的爱情早已注定不会 有美满的结局,如此带有神话意味、荒诞的背景也为故 事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书中对悲剧最直接的预示在 第五回“梦游太虚幻境”中体现,贾宝玉在那里看到了 指示人物命运的“金陵十二钗副册”“《红楼梦》原稿” 等册子,其上写到“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窟与哭、 杯与悲谐音,预示着故事将以泪谢幕、以悲收场。一 曲枉凝眉中的“水中月”“镜中花”暗示宝黛爱情就像镜 花水月一般容易消逝,终究是一场爱情悲剧。册子上 同时以诗画暗喻了各主要人物的命运安排,均无好结 局,并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 净”收尾,悲剧结果不言自喻。此外,《红楼梦》还用 到了谶语法、谐音法隐晦地揭示人物命运,如揭示贾探 春的命运的诗前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 船,暗示她将远嫁。写妙玉的诗前画了一块美玉,落 在泥垢之中,暗示她会被玷污。“元迎叹息”谐音为“原 应叹息”,“甄英莲”谐音“真应怜”等预示人物的悲剧 命运。 《百年孤独》中最明显的预示便是羊皮纸上的预 言,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用梵文在羊皮纸上写下了对布恩迪亚家族的预言:“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然而预言一旦被破解马孔多便会被飓风吹走,它既是悲剧的预示,又是悲剧的结尾。另外,庇拉尔·特尔内拉可以用纸牌算命,预知到未来的事情,这也起到了预示人物悲惨命运的作用,如她成功预见了丽贝卡的死亡。故事还采用了圆形叙事的方法:时间是一个圆,故事的叙述由现在、将来、过去再到现在;布恩迪亚家族的兴亡是圆、马孔多的历史发展也是圆,都是从无到有,再到毁灭。书中原话就写到:“时间像是在打圈圈,我们又回到了当初。”总之,《红楼梦》与《百年孤独》在塑造故事上都应用了或明或隐的预示。预示性的语言一方面加强了故事的荒诞意味,令人琢磨不透,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故事的悲剧性,明知结局是悲剧,人物塑造得越可爱,不可挣脱的悲剧命运就越令人神伤。三、悲剧的家族性二者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来讲述悲剧的发展,整个家族的毁灭增强了悲剧的冲击性。《红楼梦》以贾家的兴衰为线索,详细描述了这个大家族走向覆灭的过程。贾家人仗着自己家底殷实,肆无忌惮地挥霍浪费、坐吃山空,过着“用十几只鸡做一道菜,十几两银子吃一桌酒菜”的穷奢极侈的生活。他们好面子、讲排场,为了在元妃省亲之时用浩大的排场迎接她,甚至特意斥巨资建大观园,连元妃都觉得太过奢华。再者,贾母过生日、庆祝重大节日也开销不菲,如此挥霍之下,贾家入不敷出,几乎已是一个空壳了,以至后来得通过当东西来补贴家用。若是家族后代能有杰出者撑起大局,或许贾家不至于落得这步田地,可无奈的正是贾家后继无人。贾琏、贾蓉荒淫无度,每天吃喝嫖赌、和女人厮混,不务正业,令人不齿;贾宝玉不思进取,无心考取功名利禄,整日混迹于女儿丛中,幻想和姐妹们相伴一辈子,甚而在别人看来有些憨憨傻傻,被冠上了“呆子”的标签。贾家后代没有一个在政治或商业上有所建树的人物,无法托起贾府这个已千疮百孔的大包袱,终究资财散尽,“忽喇喇如大厦倾”,原本富裕兴旺的家族就此败落。脂砚斋有一句评语:“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细思贾家人的所作所为,其实早已为家族的悲剧 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