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扬桥》《太湖泛舟》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

 周原樵翁 2023-03-22 发布于广东

图片

传谱:黄企康,改编:王霖

演奏: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瀛洲丝竹乐团

《苏扬桥》 是一种粗细乐结合的民间丝竹乐曲,在崇明岛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清代道光年间,崇明人王东阳借鉴江南的“吴越丝竹”船上演出形式,将“苏合”、“扬合”用锣鼓曲作(桥)连起来,取名为《苏扬桥》。并配置(牡丹亭)以“行街”的形式展示传播。原曲20分钟左右,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演奏流传,稍作增减,保持传谱精髓,现为10分钟的舞台版本。乐曲旋律优美动听,鼓乐交融,节奏欢快,喜庆热闹,常在民间喜事中演奏,深得民众喜爱。

在上世纪60年代,逐渐失传湮没。现在能演奏者已寥寥无几。1977年夏,县文化馆组织采风组收集民间音乐,五滧公社的刘志道、黄企康提供了有关《苏扬桥》的曲目材料,后来在向化、马桥、新民、新河、合作、海桥等公社又先后发现了有关《苏扬桥》的材料,经文化馆整理后参加了1980年“上海之春”的演出,崇明“牡丹亭”(苏扬桥)。

 现版《苏扬桥》由黄企康传谱,王霖改编。瀛洲丝竹乐团第三次复排。这个作品在传统江南丝竹曲目中,是首典型地道的吴越丝竹锣鼓曲,具有浓郁的古瀛洲丝竹地方民间特色和代表性。

 2007年上海市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江南丝竹》,其中崇明(牡丹亭)《苏扬桥》为极具代表性的申遗支撑因素。


作曲:朱昌耀 王爱康

演奏: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瀛洲丝竹乐团

《太湖泛舟》弹拨乐小合奏 。 本曲采用苏州评弹的音调,与另一首同样形式的乐曲《姑苏情》形成一慢一快的弹拨乐合奏姊妹篇,描绘出一幅太湖流域优美的风光和富裕起来了的苏南人安然自得的生活画面。

图片

团队介绍

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简介

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上海·长三角江南丝竹音乐联谊会注册地)该音乐馆创办于2008年,建筑面积1800平米。主要围绕江南丝竹和琵琶艺术(瀛洲古调)国家级非遗项目及相关民间音乐的抢救、整理、编创、演绎、传承、传播等内容开展活动。音乐馆设置艺术委员会、瀛洲丝竹乐团、江南丝竹与琵琶艺术博物馆、古藉资料保护研究部、杨氏文化楼、雅韵剧场、传承基地管理办公室、长三角江南丝竹音乐联谊会本部办公室等机构。

经过多年努力,挖掘、抢救、收集了音乐资料一万余件,建立了数据库。组织非遗传承人进社区校园开展宣传培训,创建农耕文化博物馆,传播优秀民俗民风家风家训等活动。乐团屡次在海内外展演获佳绩,录制了首批专题曲目。音乐馆发起成立“联谊会”,创建《江南雅韵》公众号,培育了《江南雅韵》《瀛洲丝竹》文化品牌;开展江南丝竹新作品创作(已有三十余首面世);筹划制作了琵琶大师刘德海“听茶”铜像(于2020年12月18日落成音乐馆广场)。

音乐馆荣获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公共文化创新提名奖。

非遗国家级项目江南丝竹,市级项目保护责任单位。

上海“非遗在社区”示范点。

乐团有江南丝竹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郁志家、朱和平、周伟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