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三大剧种楚剧汉剧黄梅戏是怎样兴起的,在当年影响力有多大

 来开好运 2023-03-22 发布于湖北

楚剧是在原楚国范围内湖北湖南地区兴起的一种地方剧种,楚剧在湖北也叫黄(陂)孝(感)花鼓戏、西路花鼓戏,它是从湖南流行的哦呵腔与武汉市黄陂区、孝感市一带的民间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艺术加以融合后,而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汉族地方声腔剧种,1926年统一改称为楚剧(流行于古楚国范围内的剧种),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楚剧在历史上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鄂州,黄冈、荆州、咸宁、荆门,宜昌、黄石,随州十地市五十余区县,是湖南、湖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地方剧种。

在楚剧的发展历史上,楚剧的代表剧目有:《四下河南》、《寻儿记》、《乔麦馍赶寿》、《狸猫换太子》、《九件衣》、《白扇记(乌金记)》、《秦香莲》等。它是目前湖北地区最大的地方剧种,也是观众群体最多的剧种之一,但目前随着中国大地上文艺领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鼓舞,电影电视剧、曲艺、相声、时尚表演秀、歌星演唱会等新时尚演出形式纷纷占住了各种表演阵地的主舞台,而随着时光流逝观众的更新换代,很多县市的楚剧团已经被撤销,勉强维持的已经是寥寥无几了。

图片

汉剧是清代形成于湖北境内的一种地方剧种,主要活跃在当时的汉口(当时的武汉三镇之一)与孝感黄陂一带,民国时期被定名为汉(口)剧。汉剧主要流传于湖北省,远及湘、豫、川、陕、湘、粤、皖、赣、闽、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汉剧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荆河、襄河、府河、汉河四支流派,特别是汉剧流传到北京后,加入徽调班社演唱,逐渐融合演变而成了京剧,使得汉剧文化被誉为“京剧之母”。汉剧在最辉煌的时候湖北全省相继成立了二十多个汉剧团,武汉市还成立了武汉汉剧院。

 “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就是武汉人,她是一级演员;中共党员,第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是首任的武汉汉剧院院长,湖北省剧协副主席,中国剧协理事等。她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金质奖章获得者,在2015年在武汉离世时享年96岁。在陈伯华大师逝世之前,汉剧已经被列于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中,虽然也拥现了一批汉剧表演的新秀,但随着国家的文艺团体因为传统艺术被市场冷落而都被撤消,汉剧在内的文艺剧种全部转化为公益性的保护传承机构,汉剧的辉煌就沉寂了下来。

图片

黄梅戏在中国的存在地位是非常高的,它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它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关于黄梅戏到底是哪个省的地方戏种,虽然湖北与安徽的民间一直在争论不休,但国家相关部门早就定了调: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传到安徽的安庆市进一步充实发展壮大起来。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数十个之多。

黄梅戏是黄梅县民间的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等精华曲艺揉合而成的,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精彩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特点。2006年5月,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随后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申报的黄梅戏与湖北省申报的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都被列入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名录中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