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藿香采收经

 钧一居士 2023-03-22 发布于安徽

    藿香采收经

驻村扶贫期间,每到秋季的八九月份,村里的群众就繁忙起来。很多路边、广场、院内及其他空地上,都会晒满大家外出采割的野薄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独特的香气。

有关群众告知,此物是一味中药材,名为藿香,俗称野薄荷,是制作名贵中成药藿香正气丸和藿香正气水的主材。网上查询得知:藿香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成株高1.5米左右,四棱形,粗达7-8厘米;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向上渐小;轮伞花序多花,在主茎或侧枝上组成顶生密集的圆筒形穗状花序,穗状花序长近12厘米;成熟小坚果卵状长圆形;喜高温、阳光充足环境,根比较耐寒,在北方能越冬,地上部不耐寒,霜降后大量落叶,逐渐枯死。

村内权威人士告知:藿香本地人工种植很少,多为野生,在邻省河南的沟边野地尤多。藿香成株收割晒干后,专门有人从药都亳州到村来收,每斤价格二至三元不等。村内群众在每年八九月份,均有外出收割野薄荷的传统。由于河南那边的野薄荷没人过去收购,当地人也不采割,村内群众在周边野薄荷割完后,就会远赴河南,有的甚至深入其中数百里采割。听闻村内干得好的人家,每年八九两月仅藿香就能卖到两三万元,是一笔不小的家庭收入来源。我听后很感兴趣。听说村里老王是藿香采收高手,每年卖藿香均能稳定获得收入数万元,为此我专门走访老王,向他请教藿香采收经验。

在走访时,老王对我提出的问题并不讳言,很痛快地承认大家所讲不虚,他每年确实能凭藿香获取收入两三万元,但这些收入来之不易,都是他起早贪黑流泪流汗辛苦挣来的。老王告知,他对藿香采割有着丰富的经验,周边及省外哪些地方藿香多、藿香好、何时能采割都一清二楚。采割时他喜欢使用装得多的小货车,这样有一趟算一趟,不亏,较使用装得少的农用三轮更为合算。在每年八月藿香可以采割后,他便带着家人开着货车,从近及远四处采割藿香。一般每天凌晨三点从家出发,割满一车后返程,到家后将藿香卸车、摊开、曝晒。一开始路程较近,每天能来回两趟,跑两天或三天休息一天,等藿香晒干卖掉后再干。近处的藿香割完后,他就不得不去更远的地方采割。他经常去的地方是河南光山,那儿的藿香多、藿香好、没人采割,但此处距家100多公里,每天只能往返一趟。

老王告知,藿香采收很是辛苦,找、割、运、晒、卖,每个环节都要做好。“找”是关键。必须要清楚藿香分布地点,注意与当地人搞好关系。否则即使找到,如当地人阻挠也难以采割,此时要好话好烟伺候,需要破费些许;“割”是个重体力活。藿香杆子粗,必须准备个好工具。但采割时天气酷热,加之劳动强度大,每次都会搞得汗流不止,腰酸背痛。藿香雨天不能采,采后无法晒干即会发霉,只好在天气晴好时抢工,多数日子往往每天回家头一挨枕头就睡,浑身都像散了架一样;“运”要聚精会神。将采割的藿香送至家里,单程往往几十公里以上,且多在乡间道路行驶。农村路况复杂,农用三轮很多,且不守交通规则,驾车运送时必须集中注意力,确保路上不能出事。他在驾车困得厉害时,经常采取车上打个盹、用凉水浇头、往额头猛抹清凉油等方式,稍稍处理一下,等自己困意过后继续开车;“晒”决定所卖藿香质量。摊、晒、收均有学问,藿香不干、发霉、破碎、品象不好等都影响卖出价格。七八月份雨水多,晒是个大的问题;“卖”也有名堂。他的藿香从不卖给下乡游走收购的药贩,那样卖不上价钱。多年以来,他均与亳州的药商密切合作,彼此信任,他家的藿香卖得价格相对较高,而且有货就能卖掉,从来不会积压。老王对我说,七八月份时有暴雨,真正可外出采割的日子不多,藿香采割必须要争分夺秒。藿香采割时非常费劲,受伤也是经常的事,他手上厚厚的老茧就是明证。

我听后很受感动。看着老王被晒得黝黑的面庞,握着老王有着厚厚老茧的双手,听着老王徐徐道来的藿香采收经,心中不觉浮想联翩。老王每年靠卖藿香收入两三万元确实令人羡慕,但其背后付出的艰辛又有谁人知晓。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哲理,处处都有学问,只是大家不曾留心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