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沪语字微博选编四十

 沪语字 2023-03-22 发布于上海

周柏春老先生貱大家猜过的昧昧子: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勿见。2.小小瓶小小盖,小小瓶里有荤菜。3.红箱子绿盖头,开开来咬一口。4.爹爹是痲皮,娘么是红皮,养出儿子是白皮。5.侬来我也来,侬勿来我也勿来。

上海方言「解讪话」,音嘎三胡。义为:解解厌气搭讪讲閒话。就像「懊闷痛」是懊恅,胸闷,心痛,组合词。

周柏春老先生貱大家猜过的昧昧子: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勿见。2.小小瓶小小盖,小小瓶里有荤菜。3.红箱子绿盖头,开开来咬一口。4.爹爹是痲皮,娘么是红皮,养出儿子是白皮。5.侬来我也来,侬勿来我也勿来。(冷天介,两只手镶袖子管)

上海方言「摸瞎子」来源于《吳下方言考》所述古代小儿游戏「嚜杘蟹」音摸斯哈。吳中小兒共戲,其勝者以帕蒙負者之眼,而令之滿室無聲闇尋,俟獲得一人,方許相貸,謂之嚜杘蟹。游戏规则一模一样,就是现代「摸瞎子」三字讲不通,应是读音「摸斯哈」传承为「摸哈斯」了。

上海方言「嚇恜恜」音絲。来源于《吳下方言考》吳中謂膽寒曰寒恜恜。相关沪语词汇「寒恅恅」「寒恜恜」「嚇恅恅」「嚇恜恜」僎是表示胆怯,胆寒,惧怕意思。

上海方言儿歌:䇑䇑坐,喫果果,托儿所里朋友多。朋友多,好唱歌,唱起歌来真快乐!《吳下方言考》䇑音排  䇑䇑,行列貌。今吴中小儿有䇑䇑坐之戏。

上海方言「喫飣有余」音挺。上海风俗过年菜肴有一条整鱼留于下顿喫,口采为「喫飣有余」。义为:吉祥如意,年年有余。剩与飣区别,剩,有可能是“脚脚头”;飣,僎是“好物事”。飣,义为:貯物也。

上海方言「㜅气」音畜,义为:看着就生气。《吳下方言考》通俗文曰不媚曰㜅。案,不入眼也。吴中謂难看之物曰㜅眼。「㜅气」难看物事,看不过事体,看着就要生气之謂。

上海方言「撜撜份量」义为:用手估量轻重。《吳下方言考》撜音登,手估量其輕重也。今吳人以手托物而審其輕重曰撜。沪语「撜撜自家份量」义为:评估自家技术水平高低,能否胜任某工作。本以为是“戥子”的“戥”字,今朝看见《吳下方言考》是“撜”字。

上海方言「㧦耳光」义为:喫耳光。《吳下方言考》㧦,音萱。掌人頰也。吳中凡掌人頰曰㧦。《康熙字典》㧦:【唐韻】許縣切【集韻】翾縣切,音絢。擊也。或作揈。('㧦耳光’沪语音若'需尼光’)

上海方言「跟脚」,义为:十分合脚。跟脚,鞋子邪气合适,穿着舒适,走路轻快,简直就像生长于一双脚外表皮一样。

上海方言「兜售」实为「吺售」。讘吺,【说文】解释:多言也。《呉下方言考》言之细而善也。吴中谓假意善言细述曰阿吺吺。「吺售」罗哩罗嗦,假意善言细述商品,目的是「誂上山」,「呼誘」人,越是卖力「吺售」,越是蹩脚货,正好容易识破。

上海方言「懝煞了」懝,音艾平聲。《呉下方言考》解释:不慧也。俗借用呆非。【說文】駭也。一曰惶也。沪语「懝煞了」意思是:覅嚇我喔;一记头貱侬弄戆脱;覅危言耸听了;迭种閒話骗啥人啊?哪恁可能有迭种事体?侬路道粗,认得侬我路道粗......读音嗯艾切,应该更加好,光读艾有点蹩脚沪语。

关于「呆」再讲两句:一是想告诉大家的是有弄错迭桩事体,了解一下,丰富知识。并不是想要因为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大家要写甲骨文。迭个好比“有种吃的物事从畘泥里长出来,直接吃畘泥”不是戆閒話么?二是想告诉大家“将错就错、规定俗成”力道邪气大,想纠正过来谈也覅谈。三是文人墨客尽量覅随心所欲,要力求正确书写。「呆」弄错,清朝辰光发现,其实明朝、元朝甚至更早弄错的。质量管理有一条“可追溯性”,文字也应该有。四是如若不重视,汉字字典、词典会越来越厚。比如“上海人”写“上海宁”,今后字典解释会多一条:宁,人也。

上海方言「花花伊」意思是「花言巧语」「巧舌如簧」说动某人。鄙认为「花」应为「呼」。大家来看「誂」字解释:相呼誘也。是呼誘,非忽悠。沪语「誂上山」是看啥人讲得动啥人,相互之间「呼誘」,结果二取之一,要么有人「上山」,要么呒没人「上山」,就要看有呒没「呼功道地」朋友。呼,比比啥人发声有「噱头」。

上海方言「狗屁倒灶」原本是邪气粗野骂人话。「倒灶」意思是「麻烦」「倒楣」「小气」,是由灶火隐脱,取火不易,麻烦事体而来。先不讲「钻木取火」繁难,单讲「火石取火」,晚后来「自来火」「洋火」「洋煝头」「火柴」取火也不容易。原本「自来火」并非指「火柴」而是指象「自来水」一样的「管道燃气」。「倒灶」《通俗編》引《太玄经》灶灭其火,惟家之祸。注意:并非「百度」搜索出来结果“关于倒灶一词,它起源于陕西关中的方言,也有称做倒糟的,啥啥”。「瞎三话四」!至于「狗屁」哪恁搭「倒灶」混为一谈,更加是讲閒話下巴嘸沒托牢,牙齿呒没篫齐。

上海方言「歠一頓」意思是「大喫一顿」。例句:今朝担着奖金请大家出去「歠一頓」;解释:今天拿到奖金请大家出去「大喫一顿」。为啥写「喫」勿写「吃」?其实老祖宗造字出来是有道理的!喫,食也;吃,口吃,不能道说,沪语讲「楞嘴」。再讲「歠嚌」!歠,大喫大喝;嚌,嗒嗒味道,嘗嘗味道。既想大喫大喝;又想嗒嗒味道,始终离不开「喫」。

上海方言「毛病」实为「瞀病」。《汉语大字典》瞀:眼睛昏花;乱,错乱。《呉下方言考》瞀病喻過失也。今吳中性有所偏則曰瞀病。俗作毛非。《康熙字典》瞀:【說文】低目謹視也。 又【玉篇】目不明貌。瞀病,眼睛有病;引申意思为「过失」「偏见」「差错」...

上海方言将「沒事找事」斥责为「寻吼嘶」。而传承了近两千年的正确写法是「寻㖃詈」还读了一个白字:「詈」不读「嘶」读「丽」。寻㖃詈,没事找事,惹人家发怒骂人。寻,寻找;㖃,【说文】厚怒声,还可以写成「吼」「呴」;詈,【说文】骂也。「惹」沪语发音「洒」。沪语「寻㖃詈」意思就是“惹事体找骂”。是汉语中「活化石」噢。

上海方言将牢骚怪话,骂骂咧咧讲成「乌哩吗哩」「咕哩咕哩」「狗哩狗哩」。「呜詈骂詈」令人作呕,听不清爽诅咒、牢骚;「啒詈啒詈」小声喋喋不休诅咒、詈骂;「诟詈诟詈」侮辱、羞辱、耻笑、骂人。

上海方言当中有一句「覅去钳人家」,意思是「覅去开坏人家」。「钳」字此地不作「强制」「胁迫」「夹住」解释,「彊鉗」作「既强且恶」解释。语出《荀子·解蔽》:彊鉗而利口,厚顔而忍詬。沪语「覅去钳人家」意思就是「覅去讲别人坏话」,「覅去打别人小报告」。本来以为是「掮」「揵」,「拿人家抬出来讨说法」,意思好像也通是否啊?只是「钳」恶了一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