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侠小说三宗师金庸、梁羽生、古龙

 莫为天下先 2023-03-22 发布于湖南

图片

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静脉出血,古龙在台湾去世,终年48岁。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

2018年10月30日,著名作家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小李飞刀

至此,武侠小说三宗师都已离去,留给我们无尽的惆怅。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 。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

除了文学界外,金庸也涉足传媒界多年,1947年大学毕业后先受聘于上海《大公报》,任国际新闻编辑。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急需翻译人员,金庸被报馆调派来港,其后调任《新晚报》副刊编辑。

金庸在1959年创办《明报》;1968年又创办主打娱乐、名人及时装的《明报周刊》。1969年《明报晚报》创刊。《明报》在80年代急速发展,至1989年,当年65岁的查良镛宣布辞去社长一职。1993年查宣布辞任董事局主席,向他一手创办的《明报》正式告别。

2000年,金庸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联中的14个字,正是他14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还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剑》。

图片

翁美玲 1983《射雕英雄传》饰黄蓉。来源:金鹰网

图片

李若彤 1995《神雕侠侣》饰小龙女;1997《天龙八部》饰王语嫣。来源:金鹰网

在中国,我们那一代人几乎都是在金庸的陪伴中长大的。

他的作品也是无人不知,即使你没有在学校里躲着看他的小说,那么你也逃不过他作品拍的电影、电视剧。

几乎每一部都是神作,流传了几十年,翻拍无数遍。

资料图:金庸作品。唐鸭鸭 摄

金庸的武侠小说受到了社会各阶层读者的欢迎,他曾获得了两岸三地最高领导人的接见,也被普通的男女老少所喜爱。

1972年,《鹿鼎记》连载结束,金庸宣布封笔时,不少读者为之遗憾。

在完成了一次次谢幕后,2018年10月30日,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我们可能再也见不到如此精彩的武侠世界了,也无法再一次看到这么多有意思的武侠人物。

黄蓉的俏皮,郭靖的憨厚,小龙女的冷艳,过儿的痴情,,韦小宝的玩世不恭、乔峰的义薄云天,令狐冲的书生剑气……

儿女情长今犹在,江湖侠骨已无多。

图片

在金庸之前有两位武侠小说大师。

图片

古龙,原名熊耀华,籍贯江西,汉族江右民系。1938年6月7日生于香港。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代表作有《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浣花洗剑录》等。

图片

古龙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图片

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静脉出血,古龙在台湾去世,终年48岁。

图片

梁羽生(1924年3月22日~2009年1月22日),原名陈文统,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

梁羽生为人正派,创作了三十余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

图片

图片

代表作品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

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如今,三位大侠已走,如何再构我们心中的武侠世界?


中国武侠小说史话

图片

图片
中国武侠小说史话 By 林遥

序一  始于武侠而不止于武侠者              解玺璋

序二    武侠小说史撰写的格局突破与观念创新  韩云波

名家推荐

第一章、想见停云发浩歌——武侠小说溯源

第一节、武侠小说发展概说

第二节、武侠小说溯源

一、侠的起源

二、史籍中的“游侠”

三、志怪小说中的“武侠”

第二章、百年淬砺电光开——武侠小说萌芽

第一节、最早的一篇武侠小说

一、武侠小说判定的标准

二、《燕丹子》其书

三、《燕丹子》中的侠客群像

第二节、唐代传奇中的“豪侠”

一、武侠小说的开宗立派

二、“武”和“侠”自有分野

三、“武”“侠”的合流与分异

四、“以武行侠”的意义

第三节、话本小说中的“好汉”

一、白话语言和世俗化

二、从豪侠的剑术到绿林好汉的朴刀

三、《拦路虎传》的成就

第三章、东海潮来月怒明——明清武侠小说创作(长篇)

第一节、明清武侠小说的成熟

第二节、《水浒传》的巨大意义

一、《水浒传》故事的流行

二、《水浒传》中的“侠义精神”

三、水浒英雄身上的匪盗气

四、真实的武术世界

第三节、历史演义

一、《水浒后传》

二、《后水浒传》

三、《荡寇志》

四、《禅真逸史》

五、《飞龙全传》

第四节、侠义公案

一、《施公案》

二、《三侠五义》

三、《圣朝鼎盛万年清》

第五节、神怪剑仙

一、《绿野仙踪》

二、《七剑十三侠》

三、《济公全传》

第六节、儿女英雄

一、《好逑传》

二、《绿牡丹全传》

三、《儿女英雄传》

第四章、桃花乱打兰舟篷——明清武侠小说创作(短篇)

第一节、白话小说及其成就

一、“三言”系列

二、“二拍”系列

三、其他小说集

第二节、文言小说及其成就

一、明代作家群

二、清代作家群

第三节、明清武侠小说的影响

第五章、一例春潮汗漫声——民国武侠小说总论

第一节、民国武侠小说兴盛原因

一、“武侠小说”定名

二、动荡的社会背景和民众寄望心理

三、普通读者的娱乐需求

四、武术强国热潮的刺激

第二节、民国武侠小说概说

第三节、民国武侠小说的分期

一、民国前期(1911—1923年)

二、民国中期(1923—1932年)

三、民国后期(1932—1949年)

第四节、民国武侠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六章、著书先成不朽功——民国前“五大家”

第一节、双子星南向北赵

一、江湖传奇不肖生

《江湖奇侠传》

《近代侠义英雄传》

二、风俗人情赵焕亭

《奇侠精忠传》

第二节、南方武坛三杰

一、侠骨柔情顾明道

《荒江女侠》

二、会党秘闻姚民哀

《四海群龙记》

三、历史演义文公直

《碧血丹心》三部曲

第七章、鱼龙光怪百千吞——民国后“五大家”之奇幻仙侠

第一节、“剑仙”还珠楼主

第二节、卷帙浩繁的奇书

一、庞大的“蜀山”谱系

二、《蜀山剑侠传》故事概要

三、《蜀山剑侠传》的思想

四、超越凡尘的生命架构

五、充满幻想的剑仙世界

六、对后世武侠小说的影响

第八章、九州生气恃风雷——民国后“五大家”之两样江湖

第一节、社会写实宫白羽

《十二金钱镖》

《偷拳》

第二节、帮会技击郑证因

《鹰爪王》

第九章、渡江只怨别蛾眉——民国后“五大家”之情开两朵

第一节、悲情武侠王度庐

《鹤铁五部作》系列小说

一、《鹤铁五部作》故事概要

二、凡人形象的回归

三、侠情和人性本质

四、生动鲜活的文字

第二节、诡异奇情朱贞木

《罗刹夫人》

《七杀碑》

第十章、伐鼓撞钟海内知——港台新派武侠小说总论

第一节、新派武侠小说发展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新派武侠小说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新派武侠小说的文学性

一、理性批判

二、文学美感

第四节、新派武侠小说名家举隅

一、新派群雄剑起香江

二、台湾绽放武侠先声

三、群雄逐鹿各有情怀

四、新型武侠剑走偏锋

第十一章、秀出天南笔一枝——一代宗师梁羽生

第一节、演武说剑,书生羽生

第二节、名士气度,文采风流

第三节、人民侠客,肩荷重任

第四节、女侠独立,现代思想

第五节、历史浪漫,家世传承

第十二章、霜毫掷罢倚天寒——侠之大者金庸

第一节、一个“讲故事”的人

第二节、艺术化的武功

第三节、奇而至真的文学理念

第四节、多重的艺术技法

一、叙事手法多变

二、借鉴舞台化场景

三、描写具像而非抽像

四、入木三分的心理

第五节、充满人性深度的人物

第六节、金庸小说的精神价值

第十三章、亦狂亦侠亦温文——台湾“三剑客”

第一节、武侠泰斗卧龙生

《玉钗盟》

第二节、才子佳人诸葛青云

《紫电青霜》

第三节、综艺侠情司马翎

《剑海鹰扬》

第十四章、灵文夜补秋灯碧——开拓者古龙

第一节、古龙武侠小说创作历程

第二节、现代人性探索

第三节、散文化的叙事语言

第四节、求新求变的艺术特色

一、江湖浪子式的人物

二、富于推理性的情节模式

三、“无招胜有招”的妙想

第十五章、秋心如海复如潮——古龙之后的“新派”

第一节、诗意武侠温瑞安

一、武侠小说诗意化

二、折射自身经历的故事

三、“超新派”“现代派”的疑虑

《刀丛里的诗》

第二节、古典新芽黄易

《大唐双龙传》

第十六章、天西凉月下宫门——大陆武侠小说(1949-1999年)发展概说

第一节、革命小说有“武侠”

第二节、武侠小说解禁后的创作

《神鞭》

《津门大侠霍元甲》

《伤心万柳杀》

第十七章、历劫丹砂道未成——21世纪的“大陆新武侠”

第一节、“大陆新武侠”的定义

第二节、异彩纷呈的格局

一、多元化的作者群

二、各具特色的语言

三、吸收和探索

第三节、创作的局限与自我反思

一、“侠义精神”的缺席

二、文化含量构建不足

三、整体构思欠缺突破

四、作家们的反思

五、未来的希望

第四节、重点作家及其作品

一、小椴和《杯雪》

二、凤歌和《昆仑》

三、沧月和“听雪楼”系列

四、步非烟和“华音流韶”系列

五、慕容无言和《大天津》

六、萧鼎和《诛仙》

后记  把剑说玄宗 武林何者雄  林 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