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街看尽七百年——北京阜内大街游记

 攒破烂儿的 2023-03-22 发布于浙江

  北京有49条(片)历史文化街区,阜成门内大街是其中很著名的一条。这条古老的大街,西起阜成门,东至西四路口,短短1.4公里,分布着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古迹,享有“一街看尽七百年”的美誉。

  元大都时期,北京的城门各对应一条大街。平则门内的大街就叫平则门街。明代重修九门,平则门改为“阜成门”,这条街也就改为阜成门内大街,简称阜内大街。

这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从城楼上拍到的阜内大街

下面示意图是阜内大街目前尚存的主要古迹或纪念地。

  老北京有首《平则门》的童谣,前半段是这样唱的:

平则门,拉大弓,前边就是朝天宫。朝天宫,写大字,前边就是白塔寺。白塔寺,挂红袍,前边就是马市桥。马市桥,跳三跳,前边就是帝王庙。帝王庙,绕葫芦,前边就是四牌楼。

  如今朝天宫、马市桥、四牌楼都成为历史的记忆,但留存下来的景观,依旧是京城最具韵味的风景。

鲁迅博物馆

妙应寺

历代帝王庙

广济寺

西四转角楼

万松老人塔

     下面就让我们从阜成门桥开始从西向东细细探访阜内大街的今昔吧!
  阜成门过去是京西产煤地通往京城的门户,明清所需的煤炭,皆由此进京。如今城楼和城墙都无影无踪了,我站在昔日城楼的位置望着车水马龙的西二环路,感慨万千。

     路边小花园里有一组骆驼拉煤进城的铜雕。

  从网上下载了两张老图片,让我们穿越历史,再目睹下阜成门昔日的雄姿。


1915年前后的阜成门箭楼和阜外关厢

       进了阜成门不远,向北拐就是鲁迅博物馆,院内有座坐北朝南、青砖灰瓦的小四合院,这是鲁迅故居。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北漂”时,花800银元买的,并在此居住了2年多。鲁迅到上海后,其母亲和朱安夫人还一直在此居住。








       出了博物馆,向东望去,有座雄浑瑰丽、通身洁白的喇嘛塔,这就是妙应寺白塔,北京人管它叫“白塔寺”。元朝初年,忽必烈亲自勘察选址,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主持修建。1279年白塔建成后,忽必烈从白塔向四周各射一箭,在射程内,又建成一座寺院,赐名大圣万安寺。寺庙后遇大火焚毁,唯白塔岿然屹立。明朝重建寺院,改名“妙应寺”。





      继续东行,路南有座绿琉璃瓦的大影壁,正对的是历代帝王庙。 这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为北京皇家三大庙之一。其正殿和配殿分别供奉着从三皇五帝到明崇祯共188位帝王和79位功臣名将,另单为关羽建座小庙供奉。明清时每年都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皇帝亲自拜祭。庙内的建筑也气势恢宏,古意盎然。
大影壁


下马石

       影壁与历代帝王庙中间通道原来不准通行,百姓路过要从影壁南绕行。解放后道路改造,拆除了牌楼和三座石桥,影壁与帝王庙才被马路隔开。这张清末的老照片可看到庙门外的旧景



景德崇圣殿

景德崇圣殿内景

三皇五帝画像


关公庙



      历代帝王庙再往东,就是北京著名的“内八刹”之一的广济寺。古刹始建于宋朝末年,明朝重建,宪宗皇帝赐额“敕赐弘慈广济寺”。建国后这里也成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广济寺历久弥新,香火愈加旺盛。





       西四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和东北角各有一座两层转角楼。这是1894年慈禧太后60岁生日时。为庆寿修建的“面子”工程。


西四路口还有座地质博物馆,也值得参观。我在馆外的花园里拍了几张照片。



  之所以称为西四,是因古时此路口有四座大牌楼,这张旧照,可看到其中的两座。牌楼挡路,早已拆除。现在西四地铁站口仿建了一座。



       从西四路口向南走上百米,还有座引人注目的古塔,这便是万松老人塔。它始建于元代,是北京城区仅存的一座密檐式砖塔,清代重修时把元塔包在其中。塔高16米,古朴典雅,玲珑精致。
  塔下是个小院,这便是正阳书局,专卖北京文史类旧书。来到这里,看看古塔,翻翻旧书,还有茶座,还真是个惬意闲度时光的好地方。
  



      行走至此,阜内大街这条“景观长廊”就匆匆览尽。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亲自走一遭,在这繁华闹市中驻足,与我共同回味和欣赏京都的的历史和古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