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森林日:发展森林康养,增进民生福祉

 叠书山房 2023-03-22 发布于广东

国际森林日

3月21日,是国际森林日。联合国大会于2012年宣布3月21日为“国际森林日”,以庆祝和提高公众对所有类型森林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国家在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举办与森林和树木相关活动,如植树活动、走进森林活动等。2023年国际森林日主题为“森林与健康”,口号是“健康森林促进人类健康”,重点强调森林在确保环境健康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森林在推动建设健康社会方面所作出的多重贡献。国内推动森林康养事业发展,一方面推动有关单位更为关注森林健康,引导大家植绿、爱绿、护绿,打造优化的森林环境;另外一方面,推动森林康养经营主体不断丰富森林康养产品、森林康养服务、森林康养活动,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健康促进、亚健康调整、慢性病康复的多元化主动健康干预措施。

图片

森林康养是最普惠、最公平的生态民生福祉,已经成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成为了实施健康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成为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成为了各地党委政府推动生态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区域经济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抓手。

一、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背景

(一)全国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为利用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发展森林康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功能,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全国的森林资源实现持续稳定增长,森林面积达到了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有力改善了全国生态环境,也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发展森林康养提供出了良好的生态条件、资源基础。

(二)森林本身具有的健康促进功能,为发展森林康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现代科学逐渐证实,森林及其资源环境禀赋对人类生理与心理有重要的养生保健功效。森林磁场与人体同频共振提高人体自愈力,森林中的高负氧离子环境对人体有多种保健功能,森林释放的植物精气能够有效疗愈多种亚健康、慢性病,森林的多样性景观可以有效调节和改善机体的机能。

1森林磁场与人体能量场、信息场同频共振达到森林康养。美国自然医学研究提出,森林的能量场和信息场与人类健康状态的能量场和信息场吻合,人们在森林里可以通过同频共振,改善人体健康状况。人体的固有频率平均值,在人体平卧时是4HZ,站立时是7.8HZ,各部位的固有频率也具有差异性,在人体某个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的情况下,与其对应的固有频率在量子水平上会有变化。具有4HZ或7.8HZ频谱的外源性波动与人体的固有频率产生同频共振时,人体内组织、器官的功能会得到修复,一些器质性病变也会得到逆转,音乐具有这种功能,健康的森林环境所产生的磁场通过人体自调控系统,启动生命自平衡、自修复机制。全身组织器官受到这种自调控作用,回复自愈力,达到整体平衡实现健康促进。

2.森林中的负氧离子对人体的健康作用巨大。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电效应,使空气电离而产生负氧离子;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碳贮库、最经济的吸碳器和负氧离子发射器;当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达到700个/cm3以上时,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当达到10,000个/cm3以上时,具有治疗效果。但当人体长期生活在负氧离子浓度为200个/cm3左右的环境,就只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生活在负氧离子浓度为50个/cm3及以下时就会诱发心理障碍疾病甚至疾病。高负氧离子环境可以使血液、体液的PH值呈现弱碱性;改善脂质、糖代谢,促进吸收消化;抑制有害菌繁殖;调节机体内在的生物节律;改善脏器功能;同时有利于提高人体抵御癌细胞的NK细胞活性,增加免疫力。

3.森林释放的植物精气对人体的抑病康养。许多树木散发出的挥发性物质(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即“芬多精”,具有刺激大脑皮层、消除神经紧张等诸多作用。森林分泌的萜烯、酒精、有机酸、醚、醛、酮等,使空气洁净度提高,含菌量大大减少。“芬多精”接触人体皮肤、黏膜或被人体呼吸道黏膜吸收后,能刺激、促进人体免疫蛋白增加,从而增强人体自身的抵抗力,还能调节人们植物神经的平衡。“芬多精”能使人心理处于放松状态,并且通过NK细胞能消灭肿瘤细胞,森林浴可能具有预防癌症发生及发展的效应。“芬多精”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对咳嗽、哮喘、慢性气管炎、肺结核、神经官能症、心律不齐、冠心病、高血压、水肿、体癣、烫伤等都有一定疗效,尤其是对呼吸道疾病的效果十分显著。

4.森林多样性景观对人体心身的康养。森林中的色彩(尤其是绿色)和多样性的景观,能通过人的各种感官,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和改善机体的机能。医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在观赏森林景观或在森林环境中步行后,唾液皮质醇浓度、心率、血压均有所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均大于城市环境。皮质醇是人体内分泌应激系统应对压力释放的激素,这说明森林环境通过影响内分泌应激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使人体放松和减压,并且比城市环境对人体的放松和减压作用更明显。

5.良好的森林环境改善声环境、光环境、水热环境。森林具有良好的防噪声功能,声波碰到林带,其能量被吸收20-30%,降低20-25分贝。树叶的阳光过滤作用,使红外线适度,光线柔和。森林调节空气流动,是林内气温高低、湿度大小的反映,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抑制病菌的滋生和传播。通过改善改善声环境、光环境、水热环境为人们在森林里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命质量营造了良好且稳定的外部环境。

(三)社会老龄化程度、亚健康、慢性病人群规模日益增长,为发展森林康养创造了巨大的社会需求。根据有关报告显示,2018年底,全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2.4949亿人,占比达到17.9%;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达到1.6658亿人,占比11.9%。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超老龄化社会,且在未来一个时期还会不断加剧。根据中国社科院《城市蓝皮书》,大城市有近九成的市民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有数据表明,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中,剩余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据国家卫计委疾控部门的有关数据显示,国内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慢病患者。森林康养作为一种新兴的疗愈身心的产业,既能放松身心,又能促进身体健康,符合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的需求和向往。

(四)国际发展森林康养的成功经验,为国内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路径。森林康养基地的概念最初形成于欧洲,19世纪40年代,德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康养基地,据有关资料显示,德国在推行森林康养项目后,国家医疗费用总支出减少30%。国民健康指数上升了30%,截至目前,德国已建立了350处森林康养基地。美国人均收入的八分之一用于森林康养,年接待客户20多亿人次。发展森林康养已经成为了国际潮流。

(五)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出“治未病”及社会公众养生观念的转变,为发展森林康养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加之经历此次新冠疫情的发生,公众由原来关注疾病治疗转变为对疾病的预防,由原本的药物治疗到注重营养的补充搭配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更加注重未病先治和康养养生。通过森林中利用森林医学指导、五感刺激、森林心理疏导、森系作业疗法、植物识别与利用、森系运动疗法、植物疗法、辅助健康疗法等各种方式,充分利用森林之中的色、香、味,激发体验者的视、听、味、触、嗅系统,实现提升免疫力和自愈力,抑制癌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减缓心理压力,减轻或治愈部分慢性病。

二、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剧;另一方面,中国居民疾病谱从以传染性疾病为主加速向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且慢性病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现代科学逐渐证实,森林及其资源环境禀赋对人类生理与心理有重要的养生保健功效。森林磁场与人体同频共振提高人体自愈力,高负氧离子环境对人体有多种保健功能,植物精气能够有效疗愈多种亚健康、慢性病,多样性景观可以有效调节和改善人体的机能。发展森林康养,为社会民众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健康辅助疗法,符合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的健康中国行动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生活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有利于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森林康养产业的经济性、公益性、绿色性、普适性,决定了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发展森林康养促进了城市资金向农村林区转移、城市消费向农村林区转移;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带动了山区乡村交通、水利及居住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村林区加大瓜果蔬菜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及农事、园艺观光体验、康养旅游等产业发展,加快农业林业结构优化调整;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农户+基地”、村社共建等形式的经济组织结构引入,推进了乡村治理结构的优化;丰富的森林康养业态和活动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创业岗位,带动农民素质提高,促进民风改善,推动了农村林区产业兴旺,提高农村林区产业发展造血能力,为农村林区人民增收致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三)推动林业综合改革。林业综合改革创新了产权模式,拓展了集体林经营权权能,健全了林权流转和抵押贷款制度,培育了大量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促进了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吸引了更多资本参与林业建设尤其是森林康养。发展森林康养有利于由木材经济变为森林经济,盘活林业资产,实现了森林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由林业的实物形态变成林业的价值形态;发展森林康养要充分利用农村林区药食资源,带动了林下中药材和果蔬的种植和采集,康养旅游带动中药材、保健康体产品的加工销售,丰富和延长了林业产业链;森林康养集林学、医学、体育、养生、生态学等学科于一体,提升了林业产业科技含量;国有林区、林场的改制、转型、合并及职工转岗分流,腾出部分办公用房、招待所、宿舍及设施、设备,发展森林康养充分利用林业的闲置设施。发展森林康养有效推动了林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有林场的转型升级,有利于为400多万传统林业职工增加新型就业创业岗位。

(四)激活传统文旅,创造和提升新的经济增长。传统的休闲旅游因无法有效深度挖掘游客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潜力,使得休闲旅游收入无法覆盖较高的运维成本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通过对森林康养基地的规划、建设和康养业态的植入,从原本无法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生态资源中创造产值,可以明显提升当地的经济产值。森林康养融合了文化旅游、大健康、研学教育等业态,是刚需业态,是成为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抓手。康养作为旅游度假的高端升级版目前已逐渐成为替代房地产行业的支柱型的第三产业,森林康养总体来说定位的是中高端人群,建立森林康养产业体系,可以有效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吸引周边地区客源、资源的环境软实力,推动当地的消费供给侧升级拉动。

三、全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森林康养发展。自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写入原国家林业局印发的《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来,2017、2018、2019年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都高位支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明确将森林康养发展列入支持范围目录,在政策扶持资金方面予以支持;2021年,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与服务被列入国家发改委《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享受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都明确提出对于参与国土绿化、生态修复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用地用于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产业,同时乡村新增的乡村振兴用地也提出优先发展森林康养产业。2022年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 2025年,森林康养服务总人数超过6亿人次。

(二)各地政府积极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已经成为了地方政府推动山区林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森林生态产品服务价值的重要途径,成为了国有林场、森林公园、传统旅游景区、林业专业合作社、森林乡村、森林人家、民宿、家庭农场重要的发展方向。截止目前,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市区多个部门联合出台了支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二分之一以上省市区开展了省市级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省市级森林康养基地近2000余家。近三百个县市已经成立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支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近千个县市区政府“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森林康养,发展森林康养已经形成了社会各界的共识。

(三)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国内共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四部委联合认定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96家。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共计八批1499家,其中,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市11个(通化市、七台河市、三明市、南平市、成都市、普洱市、抚州市、十堰市、商洛市、巴中市、玉林市),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市、区)109个(四川省洪雅县、山西省沁源县、福建省将乐县、湖北省竹山县等),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镇)136个,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1056家,中国森林康养人家187家。中国林场协会也认定了一百余家森林康养林场。贵州省、福建省、四川省、江西省等省区市多部门联合认定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数量突破了2000余家。温州市、三明市、十堰市、韶关市等地市也启动了市级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认定工作。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四)森林康养在贵州省、福建省等省市区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部分森林康养疗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贵州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市鼓励各地探索创新,建立医养结合试点,依法将符合条件的以康复医疗为主的森林康养服务纳入医保范畴。三明提出把森林康养产业作为绿色产业的新龙头,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域森林康养实践。推动森林康养基地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设立森林康养中心或者健康管理中心,至少派驻1名医生坐诊,并将符合条件的森林康养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普通游客可以凭借医保卡刷卡消费并纳入医保统筹支付。全市目前12个市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全部设立了健康管理中心,11个开通医保报销系统。根据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显示,属于物理疗法的 “空气负离子治疗” 被纳入了国家医疗服务项目(编码:3401000160000),相关的可以应用到森林康养疗法范围的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音乐疗法等共计70项康复项目纳入各级医保支付范围。

(五)相关高校、职业院校开设森林康养专业,森林康养师被纳入人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开设了森林康养专业方向,部分院校建立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四川省旅游学校、贵阳林校、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也纷纷开设了森林旅游与康养专业。《森林康养概论》《森林康养学》《森林康养活动设计理论与实践》等一批专业教材纳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目录。2022年7月14日-2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其中,第四大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人员中下设中类4-14(GBM41400)健康、体育和休闲服务人员,该职业中类包括从事健康咨询、医疗临床、康复矫正、公共卫生、体育健身、康养休闲等辅助服务工作的人员,具体分为7个职业小类,并在小类康养、休闲服务人员4-14-06(GBM414106)中,新增职业4-14-06-01森林园林康养师,下设森林康养师、园林康养师的工种。这标志着森林康养行业迎来专业的职业人才时代,将会极大的推动森林康养事业发展。

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成效显著

(一)加快了生态环境改善步伐。森林康养基地对环境的要求和对森林质量要求的导向性,使得森林康养基地的投资机构以及农村居民更加落实科学绿化的指导精神,不断推动森林美化优化。森林康养基地更加注重康养林的培育和建设。根据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的报道,四川省以森林康养基地为主体营建康养林510万亩、康养步道近2000公里。2016年至今,贵州省林业局累计投入引导资金1.4亿元,用于加强各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步道、森林康养林建设,初步建成森林康养步道600公里,培育森林康养林约16万亩。

(二)带动了其它部门关注支持森林康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高位支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明确将森林康养发展列入支持范围目录,在政策扶持资金方面予以大力支持;2021年,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与服务列入国家发改委《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享受税收优惠;文旅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在推动文旅产业、乡村振兴的相关文件中也把森林康养作为重要产业方向。地方政府部门积极利用乡村振兴、文旅、中医药、养生养老等方面的资金支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和林业建设。

(三)促进了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林区投资。根据对于2018、2019年度372个全国森林康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有效数据的不完全统计,基地总投资额2598.9亿元,总收入309亿元,总利润35.5亿元,年接待客流量超过1.34亿人次。其中,国有单位占比55.91%,非国有单位占比44.09%;林业单位占比47.31%,非林业单位占比52.69%,有效拉动了社会资本进入到山区林区开展生态修复、科学绿化美化,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2021年度,全国森林康养接待客户近5亿人次。

(四)推动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2021年,浙江省森林康养产值2348亿元,市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基地有9个,全省共有70多个县(市、区)、600多个乡镇、3000多个村、50多万人直接从事森林康养经营活动,带动社会就业200万人,带动其他产业产值近1000亿元,重点地区农户增收40%以上来自森林康养产业,成为了浙江省林业第一大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年接待游客达到1.45亿人次,总消费额1300亿元,占广西文旅产业收入总额的20%以上。根据《洪雅县康养产业统计报表制度(修订版2.0)》数据显示,2018年洪雅康养产业增加值为20.61亿元,增长10.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7.56%,对GDP的贡献率达22.59%。

(五)有效提升了传统文旅产业的附加值,带动了百姓切实增收致富。福建省天芳悦潭森林康养基地2019年接待游客达13.4万人次,住宿总人数达46589人次,住宿2晚以上森林康养服务套餐的达46%。充分反映了森林康养产业的高附加值,避免了传统文旅景区追求扩大规模带来的过度开发问题。湖北省大冶市龙凤山森林康养基地2018年接待客户80万人次,实现收入1.69亿元,通过发展森林康养,帮扶周边省级贫困村3个,特困户96户,安置固定农民工380人,季节工1万多人次,带动了3000多贫困村民通过森林康养致富,人均年工资6万多元。四川省七里坪森林康养基地实现年均接待超100万人次,累计创造税收达5亿元,带动基地所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0元提升到33000元,成为四川省乡村振兴典范。

党的二十大会议提出,要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增进民生福祉。发展森林康养事业将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和产品,将为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林业智慧,服务于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建设大局,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