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谦对大明有再造之功,为啥下场那么惨

 张洪清 2023-03-22 发布于北京

今天聊点明朝的事,说说于谦这个人。于谦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并不是特别强,知道于谦的,可能也就是看过“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几句诗。

但是这个人却是一个堪称完人的大人物。不但能力强,而且清廉,基本上找不出什么道德方面的缺陷。最主要的是他的功劳太大,对大明有再造之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却不明不白的死在了皇帝的“莫须有”的罪名之下,堪称历史悲剧。

要讲于谦,必须要从一个太监的故事讲起。

明朝乌七八糟的事太多,出了太多的荒唐皇帝,朝政搞得是一团糟,同时出了很多权势熏天的大太监,最有名的当然是魏忠贤,号称九千岁,在当时那是一手遮天。

在魏忠贤之前,明朝还曾有一个大太监,虽然没有像魏忠贤那么有名,却是明朝第一个专权宦官。更重要的是,魏忠贤怎么说也是给皇帝办了很多实事,收银子充盈国库,让北方边境的边防还能凑活着维持,等魏忠贤让崇祯咔嚓了之后,明朝没几年也就完蛋了。原因之一就是国库没银子了,守边士兵吃穿无着,边防就维持不下去了。

而今天说的这个太监,对明朝那是没做一点贡献,完全就是祸国殃民的一个坑货,还差点让明朝亡国了。这个人就是王振。王振做的最缺德的一件事,就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然后就在土木堡那地方差点全军覆没,随军文武大臣伤亡殆尽,朱祁镇也让瓦剌给抓了回去,差点就造成了大明的亡国。

那为啥没亡国呢?就因为明朝当时出了一个牛人,这人就是于谦。

于谦对大明帝国有再造之功,但下场不太好,让朱祁镇给杀了。那问题来了,朱祁镇是皇帝,于谦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国之长城,为啥朱祁钰要杀于谦呢?

因为对朱祁镇来说,对当时的朝臣来说,于谦必须得死,哪怕你的功劳再大也没用。其实这个事,和宋朝赵构处死岳飞的情况非常类似。下面咱们就聊聊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


                                                          壹丨王振其人

要说为啥明朝能出了王振这个坑货,还得从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说起。

朱元璋是历史上皇帝中少有的猛人之一。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力旺盛,没有自己干不了的活。老朱建立明朝之后,刚开始也是实行的宰相制度,毕竟这种国家管理制度实行了快一千年了,到自己这儿就断了也说不大过去。

但是后来就发现了自己所担心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权力被宰相分割了相当一部分去,而且宰相势力越来越大,让自己很不放心。老朱非常不爽,心想老子拼死拼活的打下的天下,凭啥让你宰相说了算?于是,就把宰相制度给废除了。

废除了宰相制度之后,活总得有人干吧,于是朱元璋又设立了“内阁”制度。内阁大臣由翰林院的大学士担任,任务就是先看奏章,然后把建议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再交给皇帝,由皇帝再审批,这叫“批红”。总而言之,只有皇帝有决策权,你们内阁就只有建议权。朱元璋就靠这个制度,把权力牢牢的抓在了自己手里。

可咱们前文说过,朱元璋的精力是超级旺盛的,天天看奏折批奏章,还得管着大大小小的国家事务,也没觉得啥。但是他能干得了,不代表他的那些朱家子孙也像他一样精力过人,到朱棣之后的皇帝,就很难做到所有奏章都由自己去处理。自己处理不了就得放权啊,于是慢慢的内阁的权力也大了起来。(其实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的权力已经类似于宰相了,比如说严嵩、张居正等人,地位和权力绝对不是朱元璋设立内阁制度时所设计的那样了)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时候,也就是朱棣的孙子,倒是愿意让内阁替自己分担工作,但是也考虑到祖训,不敢过分把权力放给内阁,于是就找了一个变通的法子,让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替自己干“批红”这个活。目的呢很简单,就是不想自己太累,也不想放任内阁权力做大,让太监牵制内阁,而太监是完全受皇帝掌控的。

按说这样做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到他儿子朱祁镇的时候就出问题了。

朱瞻基活着的时候下了一道旨意,地方上的学官,也就是类似于教育局系统的官员,可以自愿申请调到京城当官,但是前提是要求净身入宫。大家一看都懵了,我靠,皇帝脑子有问题吧?老子宁愿不去京城,也不可能去挨一刀当太监啊!再说那个年代阉割技术也不咋地,成功率本身就不高,如果是成年人,阉割基本上就是找死啊,大家都想,谁报名谁是神经病!

但是还真有一个人报名了。这个人就是王振。也就是这个人,成为了明朝的第一个专权宦官,影响了大明王朝的兴衰荣辱。

那可能有人要问了,王振他为啥好好的要去挨刀干宦官呢?实际上王振当时已经有老婆孩子了,虽然生活不如意但是也还过得去。但是王振这个人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雄心壮志。从小就渴望出人头地。他看明白在地方当一个小小的学官是永远没办法出头了,于是就决定去赌一把,赌一把靠近皇帝的机会然后实现自己的抱负。没想到,他还真赌赢了。

入宫之后,王振在一群文盲宦官里面那就是鹤立鸡群,是个有学问的太监嘛,于是朱瞻基就把他派去给太子朱祁镇陪读。而朱祁镇,就是后来“土木堡之变”中被掳走的明英宗。

王振去给朱祁镇陪读的时候,朱祁镇也就7、8岁。登基的时候才9岁。咱们不去深究王振到底用了什么方法,估计也是小孩子缺少父爱,反正结果就是王振和朱祁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朱祁镇对王振是相当的信赖,几乎就是言听计从。

本来朱祁镇的奶奶张太皇太后活着的时候,就发现王振这小子有点不太地道,有政治野心,所以一直很针对王振,没事就收拾收拾他。但是等张太皇太后死了之后,就没人能够压制王振了。朱祁镇在王振面前就跟个孩子一样,说什么听什么。王振开始大权在握,广结党羽,把持朝政,成了大明王朝翻云覆雨的人物。

此时的王振,内得皇帝信任,外有打手帮忙,把不服从自己的官员要不赶出京城,要不罗织罪名下狱,一时间独掌大权,权势熏天。他甚至膨胀到把朱元璋当时立在宫门口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碑给移走了。

而对于此事,百官集体保持了沉默,就跟没看见一样。王振的淫威已经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

但是有一个硬骨头不买王振的帐,一点面子也不给他,王振对此竟然也无可奈何。这个人就是于谦。


  贰|土木堡之变

图片

蒙古当年被朱元璋和朱棣赶到大漠里去了之后,慢慢的分裂成了瓦剌和鞑靼两部。后来瓦剌一直出猛人,到了明朝朱瞻基的时候呢,出了一个叫也先的首领,又把蒙古给统一了。

蒙古人除了打仗只会放羊放马,不种地,也不纺纱,生活必需品啥的什么都没有,一个字,就是穷。那生活必需品怎么办?刚开始是到大明的边境去抢,但是抢也有问题,一是不一定能抢到需要的东西,二是抢东西就有风险,搞不好把小命也给丢了。

后来,蒙古就想出了一种和平的方式,给明朝“朝贡”。但是这个朝贡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就是以物易物,把牛羊马什么的送给大明,大明呢,则是给他们瓷器、纺织品之类的生活必需品。

本来这种方式进行了好多年,也没啥问题。但是到了也先的时候,由于蒙古统一了,日用品的需求量也大增。也先也开始玩起了阴招,用劣马充当好马,甚至在使者队伍里夹杂大量的不良分子,沿途能抢则抢,能偷则偷。

这一下大明的大臣们就不乐意了,开始打算限制一下和蒙古的贸易。其中王振对此事特别积极。王振可不是考虑大明帝国是不是吃亏了,是考虑自己吃亏了。之前也先每年派人来进行贸易交换的时候,总要打点打点他,后来慢慢的就忘了这茬。这让王振大为光火。

这一下逮着蒙古的这个问题,王振趁机玩了个狠的,直接把给蒙古人的应付金额减去了五分之四。这就有点太狠了,就算蒙古人有点奸商的意思,你也不能让人家血本无归对吧。

这一下把也先给激怒了。本来就对大明帝国一直心存不满,他爷爷马哈木就是让朱棣给打的落花流水,现在觉得复仇的机会来了。

1449年7月,蒙古兵分四路,进攻大明帝国,战争全面爆发。

一个坏人最让人可恨的,并不是那种干了多少坏事但是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比如说魏忠贤;而是自己狗屁不是却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并付诸实践的,比如说王振。

王振这个人很奇怪,作为一个太监,他竟然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驰骋疆场指挥千军万马。他的偶像是谁?竟然是前朝的明成祖朱棣。他一直渴望着像朱棣一样统帅三军奋勇杀敌建功立业。

他丝毫没意识到,他只是一个没有丝毫军事经验的死太监。

可是他有一个自知之明,他作为一个司礼监的宦官,无论如何也没有权利去指挥军队,于是他就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不知道他怎么跟朱祁镇说的,反正这个明朝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竟然同意了。

王振的想法就是要借助皇帝的名义,实现自己统帅大军的梦想。

咱们都知道打仗最重要的是啥?是后勤。正常情况下,要准备一次远征,后勤至少要提前几个月准备。这可不是上街斗殴,抄起家伙就可以去。几十万大军要吃饭,吃饭要运粮,运粮要民工牛车马车,这都是需要时间和人力去准备的。

可这个蠢货从召集二十万大军到出发,只用了五天的时间!

对王振来说,二十万大军对阵也先的二、三万人,要脚踩也踩死了,他根本没有一丁点儿的军事常识。

可是当大军到大同的时候,才知道大同前几天刚经历了一场血战,明朝守军几乎全军覆没。幸存的守城太监郭敬,添油加醋的把蒙古人的凶悍残忍跟王振叙述了一遍。这个刚刚还有着雄心壮志要在战场上实现人生梦想的太监,直接吓尿了。他这才知道大军对阵不是大街上斗殴。

然后王振就做了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决定,班师回朝!

你撤回就撤回吧,这个懦夫又玩了一把,要带着皇帝和大军去蔚县,也就是他的家乡转一圈。这就是典型的暴发户心态,要回去炫耀一下自己的出人头地。

于是大军调转方向,向着蔚县进发。走了不到五十里地,王振的想法又变了!说蔚县不去了,要掉头再从来时的路返回北京。

所有人都抓狂了。这是二十万大军啊,不是二十个人。大军已经是让王振折腾的疲惫不堪,士气全无。

大军冒着大雨,磕磕碰碰的终于来到了土木堡。谁也没想到,这儿竟然会成为二十万大军、加上满朝文武大臣的葬身之地。

实际上土木堡离军事重镇怀来只有二十五里路,稍微加把劲就过去了,也就没有后续的土木堡这个惨案了。

可是王振这个蠢货,竟然让大军停在土木堡等候,理由竟然是他的一千多辆车还没有到。由头到尾,仿佛就是在等也先大军的到来一样。

由此,明军失去了最后一次的脱困机会。

1449年八月十四日,也先终于赶到,并率蒙古兵对明军发起了进攻。但是二十万明军深挖壕沟,结成紧密队形,也先的几万蒙古兵再猛,也无法击溃数倍于己的明军。

也先想了一个办法,假装愿意和谈,为表示诚意,把蒙古军队撤了回去。兵部尚书邝埜毕竟对军事十分了解,坚定认为这是蒙古人的诡计,不能轻易让大军放弃防御队形,应固守待援。毕竟,大明国内还有很多军队可调。

王振终于在此时完成了人生中最后一次愚蠢决定。他决定趁蒙古兵撤走,明军立即跃出壕沟进行转移。

他低估了蒙古骑兵的进攻速度,也高估了二十万明军的行军速度。

大军出发不到三里,也先的蒙古军队就出现在了明军背后,展开了疯狂的屠戮。二十万明军已经被王振折腾的到了极限,士气全无,一触即溃。这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

此役,二十万大军几近于全军覆没,更让人痛心的是,随军的五十几位重臣,包括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四朝老臣张辅,全部被杀。

数十年的人才,一朝散尽。

明英宗朱祁镇,凭着他远超常人的不凡气质,幸运的避免了被小兵屠杀,而被送到了也先的弟弟赛刊王处,大明皇帝变成了蒙古人的俘虏。

而这场闹剧的主角,那个不自量力遗臭万年的宦官王振,被愤怒到极点的护卫将军樊忠用铁锤砸碎了脑袋,也算死的大快人心。樊忠大锤落下去的时候,说出了那句酣畅淋漓的话,“吾为天下诛此贼!”

可惜,一切都太晚了。


                                       叁|关键时刻于谦站了出来

二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京城,留守的一帮子人立马乱成了一锅粥。主要问题是,皇帝是活着还是死了?

然而第二天就得到了消息。也先释放了一个俘虏回来报信,大家这才明确了皇帝还活着,只不过成了蒙古人的俘虏。

也先急匆匆的找人回来报信,原因也很奇葩,是因为他怕大明朝廷“撕票”!

他现在的想法是要把朱祁镇当成一个长期饭票,随时可以带着他去大明要赎金。但是前提是朱祁镇得是皇帝啊,万一大明那边以为朱祁镇阵亡了,或者就当他阵亡了,再重新立一个皇帝,那朱祁镇就毫无价值了,还得天天管饭。

大明那帮子大臣们一听,皇帝还活着,心想你这个丢人的玩意儿,还不如直接死了呢。你朱祁镇死了我们直接重新立一个,我们该当我们的官还是当我们的官。你这不死又回不了,整天让也先带着当人盾,不管吧那是大逆不道,管吧也先就是头喂不饱的狼,这可太折磨人了。

看见没,在古代当皇帝也不容易,关键时刻没人拿你当回事。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皇帝可太多了。

更何况当时就有个现成的,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正在代替朱祁镇行使皇权,名正言顺,一点也不费事。

但是对朝廷的这帮子大臣来说,另立皇帝的事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也先的大军马上就要攻到北京城下了。守卫北京的精锐部队都让王振带出去折腾没了,就剩下这点残兵败将,怎么可能抵挡住也先的虎狼之师!

怎么办?那就赶紧南迁吧。固守北京,都得跟着玩完,而南迁的话,自己还能接着当官。至于你老朱家的江山丢了一半,这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种想法,成为了当时文武百官的主流思想。

大明终究没有步北宋靖康之变的后尘,因为大明出了一个不信邪的人,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兵部侍郎,代理兵部尚书,于谦。

于谦强烈建议坚守北京,训斥建议南迁的人该杀,并且取得了一些大臣的支持。朱祁钰也终于站在了主战派的一方,决心放弃南迁的想法,坚守到底。

而守卫北京的任务,也被朱祁钰交到了于谦手里。作为一个文官,于谦以大无畏的精神,筹划和指挥了青史留名的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北京,也把大明王朝保了下来。

保卫北京,可不仅仅有足够的勇气和气节就可以做到。当时于谦面对的,是一个十足十的烂摊子。精锐全部埋在了土木堡,北京城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加上被蒙古兵打的吓破了胆,士气全无,投降逃跑主义盛行。包括代理皇帝朱祁钰在内,都没有信心能够打退也先的进攻。

于谦需要马上解决的有两点,一个是兵力,一个是粮食。

兵力很容易理解,想守城,单靠城内的这些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调集更多的部队进入北京。而粮食更不用说了,既然是守城,那首先就得保证城里这几十万人的吃喝,要是到了缺粮的地步,那不用也先进攻,自己内部就崩溃了。

于谦先是下达了第一道军令,调集山东、河南、浙江等地的预备役和后勤部队紧急赶赴京城,延期不到者立斩。

至于粮食问题是个大难题。不是没有粮食,在通州就有一个大粮仓,足够京城的人吃一年。但问题是运不过来。当时也先的军队已经在京城关外了,运粮就得安排军队护卫,于谦手头根本无人可派。更主要的是如果让也先把粮食劫了,或者放在通州不去让也先过去抢了,那就是直接资敌了,所以当时很大一部分呼声是要把粮仓烧掉,宁愿自己不要也不能便宜也先。

这时候,于谦的天才能力就显示了出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让进京的各路人马必须经过通州,从通州取粮之后运送至北京。

看到没有,这一下子就把兵员和粮食的两个难题都解决了。

但是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之后,于谦和大臣们发现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皇帝朱祁镇还在也先手里呢。也先这个蒙古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了汉人的那一套,竟然“携朱祁镇以令大明”,没事就带着朱祁镇到处转悠,索要财物。也先敢情当上了绑匪头子,而朱祁镇成了一个肉票。

于谦很清醒的认识到,朱祁镇之所以成为也先手里的王牌,并不是因为他是朱祁镇,而是因为他是大明的皇帝。谁敢不顾及皇帝的安危,那就是大逆不道啊。

想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那就是重新立个皇帝,那朱祁镇也就失去了肉票的意义了。

于是在于谦和大臣的力荐之下,代理皇帝朱祁钰就转了正,当上了正儿八经的皇帝。朱祁钰开始其实不想干这活,他估计是想到了北宋的徽钦二宗,你妹的这时候让我当皇帝,万一北京城破,我不成了宋钦宗了吗,历史重演,两个皇帝被掳到大漠去,丢人不丢人呐。

但是没办法,在于谦为首的大臣们的力劝之下,朱祁钰即使再不情愿也没办法了,在1449年九月六日,朱祁钰继位当上了皇帝,而朱祁镇自动升级,成为了太上皇。

站在国家角度这么做倒也没错,但是对朱祁镇来说,那可就太伤心、太愤怒了。堂堂大明皇帝,就这样被群臣给抛弃了。

1449年十月十一日,该来的还是来了,也先的军队攻到了北京城外。

在土木堡消灭了大明二十万军队的也先,自信心空前高涨,甚至认为消灭大明恢复大元都是指日可待的。其实他这么想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他命运不济,碰到了于谦。

守卫北京的军队面对蒙古骑兵,非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镇静自若,甚至还隐隐有些期待。现在的这批人,不是土木堡那批毫无士气的那批人了,而是在于谦的呐喊之下,对击败也先充满了信心。

这就是意志和信念的力量。

面对强敌,于谦否决了大将石亨固守的建议,而是选择了一个让所有人大惊失色的决定,开门应敌,决战于城外!

而且,北京分为九道城门,每个城门士兵出战之后,立即关闭城门,不准撤回,如若敢放士兵入城者,格杀勿论!

而且,于谦担任了最重要门户-德胜门的主将,一样带兵出战。

大家这算看明白了,于谦是要玩命了。战胜的话自然没啥,要是战败的话那大家伙都死在北京城外就行了。

不胜,就死!于谦不仅仅是给自己,也是给大明的这支军队,选择了这样一条决绝之路。

过程,就不用多讲了,结果,就是以也先的惨败而结束。

于谦胜了,北京胜了,大明胜了。

不要小看这场战役,此战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北京保卫战失败,北方将无险可守,大明必然失去半壁江山。而退守江南的大明能维持多久也是一个未知数,这将极大的改变历史,很可能除了元和清之外,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另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然而,大明胜利了。而奇迹的创造者,是于谦。

肆丨于谦为什么必须死

北京保卫战胜利之后,最大的受益者是谁?不是于谦,而是朱祁钰。

本来重立皇帝的话,按照正常顺序,接班人应该是朱祁镇的儿子。但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当时才2岁,于谦从国家的治理角度出发,把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推了上去。

因此,从法理角度来说,朱祁钰的这个皇帝并不是那么的名正言顺。但是北京保卫战之后,朱祁钰的威望大增,皇位一下子就稳固了。

话说这个世界上最让人上瘾的是什么?就是权力,特别是皇权。朱祁钰本来和哥哥朱祁镇的关系很不错,从来没有想过要当皇帝,而且就是北京保卫战之前,他对这个皇位也没什么渴望。

可是当他干上了之后,他就上瘾了,什么兄弟亲情都抛之脑后了。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那就是朱祁镇要回来了。对这时候的朱祁钰来说,朱祁镇永远不要再回来,甚至最好是死在大漠,这才是最好的结果。你说朱祁镇要是回来了,皇位到底是让还是不让?

朱祁镇为什么要回来了呢?

也先进攻北京失败时候就退回了蒙古大漠。这时候他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明开始不拿朱祁镇当回事了。之前还以为自己捡到了个长期饭票,只要有朱祁镇在手,要钱有钱,要地有地。

可事实很残酷。大明立了新皇帝之后,朱祁镇已经被抛弃了。问大明要赎金也不给,领着朱祁镇去边关叫门也没人在乎他,根本就是不理不睬。

也先明白了,朱祁镇根本就没啥用了,得不到啥好处不说,还得天天管饭。也先就想这买卖太不合适了,于是就考虑把朱祁镇给送回去。本来也考虑过一刀把这个没用的前皇帝给咔嚓了,一想咔嚓了也没啥意义,搞不好就跟大明结下了深仇大恨,对自己百害无一利。算了,还是做个顺水人情让大明接回去吧。

但是事实让也先目瞪口呆。自己想送,人家大明不要啊。使者来来往往好几次,大明就是装聋作哑,根本不提接朱祁镇回家的话。中间还来过一个叫李实的使者,但不是来接他的,而是把朱祁镇狠狠地奚落了一番。

也先这个郁闷啊,如何把这个累赘送回去,成了他现在最头疼的问题。好在大明还是有善良的官员,来了一个叫杨善的使臣,虽然跟以前一样,朝廷没有给什么明确说法,但杨善还是依靠自己的勇气,把朱祁镇给带回了大明。

现在也先不头疼了,头疼的人换成朱祁钰了。终于,这个曾经温文尔雅的人,在皇权面前,也变成了一个没有丝毫人情味的恶人。他直接把朱祁镇囚禁在了南宫,不但严禁任何人去南宫,为了以防万一,甚至把南宫周边的树都给砍干净了。为了生活,朱祁镇的妻子,曾经的前皇后,还得靠做点针线活找太监出去换钱补贴家用。

堂堂一代皇帝到了这个下场,就算朱祁镇曾经是一个宽厚的人,也不可避免的对朱祁钰和朱祁钰的人恨之入骨。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于谦。

于谦是对大明有功之人啊,如果不是于谦,说不定大明帝国现在早已经跑江南偏居一隅去了,朱祁镇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却为什么如此恨于谦呢?

其实很好理解。你于谦是忠臣不假,但是你效忠的是大明,效忠的是朱祁钰,而不是我朱祁镇。

公平公正的说,于谦所做的一切,的的确确是没有私心,而是完全站在大明的立场上。但是站在朱祁镇的角度来看,就太对不起这个前皇帝了。

首先,朱祁镇被也先掳走后,也先把他当成肉票,想要挟大明要钱要地。这可是个无底洞啊,一天两天行,这要一直让也先拿着朱祁镇当取款机用,大明早晚就给拖垮了。基于此,正是在于谦的带领之下,把朱祁钰推上了皇位。这么一搞,朱祁镇就失去了皇帝的作用了,你也先爱怎么着怎么着吧。

从大明的角度来说这个做法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朱祁镇来说就伤老心了。你们这群苟且偷生的东西,想当年吃老子的喝老子的,到关键时刻,一下子就不管老子死活了。你说朱祁镇能不恨吗?

其次,就是关于接班人的问题。朱祁钰当了几年皇帝后也上瘾了,野心也大了。本来朱祁钰登基的时候是立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的,朱祁钰干了几年皇帝感觉挺好,于是就把朱见深这个太子给废了,重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对朱祁镇来说就更不可接受了。我这个皇帝不当就不当了,你于谦作为第一重臣,却对重立太子之事不加阻拦,把我儿子也给搞下去了,也太不是个玩意了。

再次,就是朱祁镇被囚于南宫后受尽了苦头。每天也没别的事干,估计就是天天在骂朱祁钰和那一帮子助纣为虐的大臣了。于谦作为朱祁钰的第一红人,对朱祁镇来说自然就是罪魁祸首。

他不知道的是,他能从大漠回来,还是于谦不断苦劝朱祁钰,才同意把他接了回来。

但是这些不重要了。对当时的朱祁镇来说,于谦已经是罪该万死了。

阴差阳错之下,新立的太子朱见济竟然第二年就夭折了。接着朱祁钰又病重,于是在武将石亨、太监曹吉祥、文官徐有贞的主谋之下,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夺门之变”,朱祁镇竟然又重新当上了皇帝。

当上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于谦抓起来送进了牢狱,还有其他的那些内阁成员,也统统的该下狱的下狱,该滚蛋的滚蛋。朱祁镇忍受了这许多年,终于可以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了。

当然,历史的记载是把这个锅让徐有贞背了。其实简单想想就可以,这么大的事,如果没有皇帝的点头,一个区区的徐有贞给他十个胆子他也做不了这个主。所以历史记载徐有贞劝朱祁镇杀于谦,朱祁镇还含糊其辞的说,“谦实有功”,就是说于谦对大明是功臣啊。徐有贞说了一句“不杀于谦,此举无名”,朱祁镇才硬下心了同意把于谦杀了。

但是要杀于谦总得有个罪名吧?于谦为官清廉,经济上查不出什么问题,政治上也查不出什么问题,那怎么办?最后终于想出一个“意欲迎立外藩”的罪名。什么叫迎立外藩?就是朱祁钰病重之后,于谦打算从外地请个藩王过来当皇帝。

我呸!别说于谦没有这个必要,就算是要迎立外藩,那你到底是说出是谁来啊?而且说得还很含蓄,“意欲”,这个词解释起来意思就多了,说他干了也行,说他只是想想也行。

实际上,你朱祁镇夺门之变再当皇帝,跟于谦死不死有什么关系?不得不说,历史都是人写的,为了避免让朱祁镇当这个恶人,这个锅就让徐有贞给背了吧。

所以,对当时的于谦来说,不管他曾经给大明立下了多大的功劳,但是他已经必须死了。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把朱祁镇往死里得罪了。

至于其他的因素,比如说因为于谦为官清廉正直,得罪了很多人,和当时的文官集团、宦官集团、武将集团有各种矛盾,导致在皇帝要杀于谦时,整个朝廷没人替他说话。这确实是事实,但并非是主因。

在历史上,有一个事件和于谦之死非常的类似,那就是南宋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岳飞。真是原因自然是岳飞坚持要迎回二宗威胁到赵构的皇位,但是皇帝不能背这个锅,然后秦桧就成了被骂到今天的千古罪人。

其实秦桧和徐有贞一样,都是背锅侠而已。

明英宗朱祁镇这个号称大明最“传奇”的皇帝,经历了皇帝、俘虏、囚犯、又到皇帝,人生不可谓不精彩。窝囊就窝囊点吧,最后却把于谦这个大功臣给砍了,在历史上又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好处是他的儿子还比较懂事,登基之后就给于谦平反了。这对于谦来说,对世人来说,也算是一个慰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