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相情感障碍发作的真实体验:我就像掉进兔子洞的爱丽丝,漫游了一次仙境。

 郁金香抗抑郁 2023-03-22 发布于浙江

今日导读  

   双相情感障碍这种被称为“天才病”的精神疾病,发作起来,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也许今天这位郁友讲述的故事,能够让你对这种疾病有更深的了解。

   因为遭受失业打击,情绪平稳的她再次跌入抑郁状态,随后开启了从抑郁到躁狂的快速转换,回忆那段疾病发作的日子,她说,自己就像是掉进兔子洞的爱丽丝,做了一场从地狱奔向天堂,又再次回到人间的漫长的梦。

   在那场梦中,她时而是废物,时而是超人,时而一心求死,时而又无所不能,只不过梦醒时分,现实依旧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生活还要继续....

    无论生命赋予我们怎样的体验,都请活着,走下去吧!

这是《郁金香》的第316个郁友故事

各位郁金香的家人们好呀,我是PQ,那个有着13年病史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从2020年起,我就在郁金香这个平台用写作记录自己的抗郁之路,一眨眼,我今年已经30岁了。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向大家分享我最近的一次大幅波动,记录一下我那可谓梦幻般的经历,我估计写小说的都不敢那么写,但它确是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

是的,你没猜错,前不久,我又复发了。

患病十多年来,我住了6次院,做了十多次电击,但我的病情依然反复波动,没有一点稳定的迹象。真的是让人无奈又唏嘘不已。

再度失业,我跌入地狱

去年,由于我所在的农村学校与另一所学校合并,不再需要代课老师,因此,我又双叒叕失业了。

结束了农村学校的工作之后,接下来,我便开始了无穷无尽的面试,短短几个月内,我一共面试了至少18家公司,面试的岗位中有我的英语教师老本行,也有其他岗位,但无一例外,我全部都失败了。

有的是待遇太差我不愿意去,有的是我去试了一天岗,就没有动力再去了,也有的是我在工作刚开始感觉遇到了一点挫折,便选择了逃避,这也是因为我没有能量去面对挑战。

总之,我原本比较稳定的情绪,再次在求职受挫中步步走低,我又开始感觉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什么也做不了.....

年底,我突然遇到一个好机会,有一所职校邀请我去当英语老师。去职校一直是我的内心所愿,既能教我喜爱的英语,压力又比较小。对当时处于失业困顿中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可是没想到,我去的第一天,当我站在讲台上,我突然发现,自己不会讲课了,面对台下坐着整整齐齐的学生,看着眼前的课本和教案,我的大脑就像宕机了一样,一片空白。

要知道,英语教师这份工作,我可是做了十多年啊!我曾经辗转在各家培训机构,在熟悉的讲台上发光发热,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对我交口称赞,可以说,英语教师这个身份,是我暗淡的人生历程中唯一的光亮所在。

怎么病情发展到现在,我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都开始做不好了呢?我是不是已经彻底成为了一个废物,我是不是不再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我再一次选择了逃避,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再一次被我搞砸了,这一回,我的内心彻底崩溃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那熟悉的自杀的念头。

我曾经鼓起过巨大的勇气奔赴死亡,选择在半夜跳河,但是在濒死的时刻,求生的本能将我拉了回来,体验过濒临死亡的滋味后,我就对自己发誓,以后再也再也再也不要想去死了!

所以这一次,我选择了住院,我住了10多天的封闭病房,做了4次电休克,病情在住院期间稍稍得到了一些控制。

但是出院后不久,我的状态再度下跌,连日常的刷牙洗脸,对我来说都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看到自己落魄的样子,想到自己如此困难、麻烦、看不到希望的生活,那种想要自杀的感觉再次袭来,自杀念头始终在脑海挥之不去。

每天晚上睡前,我心里都在想:只要半夜去到家附近的那个堰塘,然后跳下去,没准就没命了,我就解脱了,这个世界就没有我了,我就什么都可以不用做了,死亡会来帮助结束我这一切的痛苦。

但是很郁闷的是,每天晚上,这样想着想着,由于药物的作用,我就睡着了,然后第二天早上眼睛一睁,我又开始面临新一天的绝望:我为什么还活着?我为什么还要面对这糟糕的一天?

每天早上,我都不得已在我妈的反复催促声中起床,起床后,我只能对自己说,先混过这一天吧,今晚半夜一定要行动了(因为白天,我家附近的那个堰塘周围人来人往,我不敢去)。

于是,每天白天,我都心安理得地看电视(为什么这里说心安理得呢?因为在我情绪稳定没有求死念头的时候,我如果去看电视,我是会愧疚自责的),去知乎搜索自杀的关键词,以增强自己去死的动力,想着半夜行动,可到了晚上,由于药物起效了,我都无一例外地睡着了,然后重复昨天的行为。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恐怖游轮》这部电影,我感觉自己就像女主角一样,被困在一个无法脱离的如地狱般的世界里。

这样的日子过了10天,我终于按捺不住了,我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人不人鬼不鬼的,死也没死成,活也不活好。

半夜奇遇,我一脚迈入天堂

记得那天晚上,我对自己说,今晚,你真的真的不能再睡着了!你必须做点什么,终结这种可怕的循环。

于是,那天晚上,我故意没有吃药,果然,到了半夜,我毫无睡意,我鼓起勇气起床、穿衣、悄悄地开门、下楼、出门。

外面漆黑一片,空无一人,我走向了那个我内心期盼已久的堰塘,看到湖里的水,我大失所望,因为是在冬季枯水期,湖水只有浅浅的一层,我跳下去,根本没有淹死的可能,而且那天晚上特别特别冷,我心想,冬天的湖水一定更冷,还不如等到春天再死,就更加退缩了。

好吧,我认清了现实,这个堰塘,根本无法助我走向死亡之路。那我该怎么办呢?既然死不了,能不能好好活着呢?虽然我这样想着,但是我的心情也没有一下子上来。(因为曾经,我靠着在濒死之际转念的办法,多次将自己的状态从抑郁转到躁狂)

我心想,既然自己已经出来了,那就要做点特别的事,因为只有做点不一样的事,我的情绪才有可能发生突变,否则,我又会回到曾经的循环里。

要不我就这样夜行一晚上,看看到了明天会怎样?

于是,我随便选择了一个方向开始步行,这是从我们乡下去城里的方向。虽然马路上漆黑一片,但我没有一丝害怕,死都不怕了,我还怕什么呢?

我走到一个地点,发现了一辆小车,司机师傅问我要去哪里?他想拉我赚点钱,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但我还是上了车。

师傅说,小姑娘,你一定是和家里人闹矛盾了吧?一开始我一言不发,后来我们攀谈了起来,没想到我们同姓,他还小我一辈,我甚至还在车上给他完整地讲了自己的故事,是啊,对于一个陌生人,有什么不可以讲的呢?

他也给我讲了他的故事,最后,他拉我去了城里,深夜的城市不像我住的乡下,一些街道上依旧热闹熙攘,我们两个人找到一个夜宵烧烤摊,一起吃了一顿热腾腾的烧烤,吃着冒着热气的烤串,看着喧闹的街道,我竟然再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烟火气息,心中早已忘却了那个冰冷的堰塘。

我们天南地北地聊着,司机师傅也一直劝我好好活着,我死亡的念头,竟然就这样突然打消了。

两个人一直吃到后半夜,在早上5点钟之前,他把我送回了家,我父母还没起床,他们完全不知道我这一晚上的“奇遇”。

经历了这一整夜的清醒,我感觉自己的脑袋,突然灵了……我知道,自己要转躁了。

打开开关,我在天堂漫游

接下来,我的脑袋就像一部修好了的机器,突然打开了开关,开始飞速地转个不停,各种奇思妙想袭来了:我感觉自己想做也能做好多好多的事,我要写很多主题的文章,我要拍短视频,我要给朋友寄东西,我要练字、抄经,我要收废品,做视频号,我要开英语培训班.....

我把这些奇思妙想写在了日记本里,给它们编了序号,最后一共编出了好几十条。

我感觉自己已经飘到了天堂,我就像一个超人,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说实话,这种感觉确实无比畅快。

可是它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我又开始面临无尽的失眠,整夜整夜毫无睡意,我也不知道自己是睡不着还是不想睡,总之,任凭我如何努力,我全面苏醒的大脑丝毫不想进入休息状态。

在躁狂期间,我不仅思维活跃,消费欲也强得离谱,基本是看到啥买啥。虽然在知道自己进入了轻躁状态后,我已经提前把手机上所有的钱转给了父母,但是我没想到,自己又去借钱买东西。

几百元的课程、昂贵的化妆品、整箱的零食.....这些在平时我可能根本不会考虑的东西,在那个时刻,我竟然可以不加思索地买下来,就那几天,我可能用了六七千元。

借不到钱之后,我又用起了花呗,在那个时刻,我丝毫不会为自己用钱过度而担忧,因为我认为钱对自己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挣很多钱。

我每天的心情都像飞上了天,只能睡一两个小时,大概两点三点就醒,然后再也睡不着,醒来后,我就有一种急切的做事、出门的冲动,害得爸爸不得不将我的房门反锁。

多方努力下,我回到人间

久病成医,因为有过多次应对转躁的经验,感到自己状态反转后,我马上在网上问诊了医生,加量了抗躁狂的药物,药物疗效不错,我的睡眠时间不断延长。

除了药物的及时调整,这次发作,我自己也根据此前发作的经验,做了不少的努力。

比如,这次躁狂期间,我就尽量让自己少看手机,因为我知道,此时看手机,一定会加重我的躁狂。

其次,每天早上早醒的时候,虽然很想起来,但我告诉自己,就在床上待着,必须待到正常起床时间再起来,这个动作看起来很简单,可对于一个躁狂病人来说,要做到真的很不容易。

再加上父母限制我的行为,综合多方面原因,这次躁狂发作,我感觉自己用了比较短的时间,就平安度过了。

从地狱到天堂,再次回到人间,我还是如此普通、如此平凡,我没有工作、待在家里,每天醒来望向的是依旧是同一块天花板,现实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我就好像做了一场奇妙的梦,就像掉进兔子洞的爱丽丝,漫游了一次仙境。

很早之前,我就知道历史上有许多天才艺术家、名人都被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困扰,直到自己患病后,我才知道这种疾病拥有的是如此奇妙、深刻又痛苦的体验,每一次发作,我都希望那是最后一次,真的不想再经历了一回了!

我也希望我的讲述,可以让你对这种精神疾病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对病患有更多的理解。

本文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