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豆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

 虚竹怀远 2023-03-22 发布于湖北

赤豆

【性味与功效】

味甘、酸,性平。功效:清热利水,散血消肿。

【传统应用】

主治腹部水肿蛊胀,下肢浮肿,小便不利;以及疮疡肿毒等病症。本品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赤小豆当归散(《金匮要略》):赤小豆、当归,治疗狐惑病,但欲寐,目赤如鸠眼;②验方(《本草纲目》):赤小豆,煮令极烂,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治疗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③赤小豆散(《太平圣惠方》):赤小豆、丁香、黍米、瓜蒂、熏陆香,青布灰、麝香,治疗急黄身如金色;④验方(《本草纲目》):赤小豆,煮汁饮之,治疗乳汁不通;⑤验方(《本草纲目》):赤小豆、荆芥,治疗风瘙瘾疹;⑥验方(《本草纲目》):赤小豆、芙蓉叶,研末,和蜜外涂,治疗腮颊热肿。

在著名方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赤小豆也是主要的药物,以治疗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

【主要成分】

赤豆主要含蛋白质、碳水化物等营养成分。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赤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各种浮肿病症,如肾病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浮肿以及营养性浮肿等。

2.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3.治疗痛风红肿。

【剂量与用法】

药典用量:赤小豆9~30g。

临床常用剂量:赤豆、赤小豆9~30g。

大剂量:30~60g。

使用方法:水煎服,外敷。

【临床体会】

(一)关于赤豆和赤小豆

古代以赤小豆入药,赤豆当食物。《本草纲目》记载,赤小豆“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红色者,并不治病”,赤豆“可煮可炒,可作粥饭,馄饨馅并良也”。说明古代赤小豆药用,赤豆食用。现代药食用的全是赤豆。现今赤豆在全国各地已经普遍食用,可做成许多美味的食品。由于赤豆带有酸味,一般都放糖,以制成甜味。

(二)关于治疗水肿性疾病

赤小豆中药房有配,常常是用赤豆代替。在许多浮肿腹水的病人中,赤小豆是普遍使用的,利水作用比较弱,必须在复方中使用才能有效。最有名的方剂是《备急千金要方》的乌鲤鱼赤小豆汤,至今临床还在使用,对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水肿腹水是有效的良方,吃鱼肉和喝汤。一方面是补充了黑鱼或鲤鱼的优质蛋白,另一方面又用赤豆利尿消肿,非常科学。

对低蛋白血症水肿腹水患者补充白蛋白,是正确的。但其原发病还存在,如肾病蛋白尿。静脉输人白蛋白两三次后,血清白蛋白有的稍有增多(1g左右),有的一点儿不增多,但蛋白尿增多了,说明输入白蛋白没有转化为自身的白蛋白,而部分从尿中排出了。这需要多次输入白蛋白,才能提高血清内的含量。我们让病人食用黑鱼或鲤鱼等,以及赤豆汤,一段时期后,许多病人的血清白蛋白很快上升,虽比输人10支左右白蛋白效果来的稍慢一些,但费用低得多。赤小豆是一味通利的药,虽然其作用不是很强,但在乳汁不通,或继发乳腺炎,白塞病眼内继发感染,以及黄疸、腮腺炎等时,都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现代由于赤小豆野生者极少,种植的产量很低,中药房供应的已全部是赤豆。所以利水功效变得很弱了。

【不良反应】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临床观察

赤豆、赤小豆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服用也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食性本草》认为赤小豆“久食瘦人”。《本草纲目》认为“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赤豆利尿作用是比较弱的,久服或多食能使正常人多排泄一些水分。所以体重略有下降,但这不是减肥。《本草拾遗》提出赤豆“驴食足轻,人食身重”。古人认为赤豆使人身重,这不是增肌,可能是在利尿的同时排钾排钠,低钾低钠可使人困重并乏力。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