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轻松绘制供需区

 昵称46248199 2023-03-22 发布于湖北
绘制供需区是许多人无法正确掌握的技能。
自从供需交易理论出现以来,对于如何正确划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本文刺客想为大家提供有关如何正确绘制区域的权威指南,以及如何在外汇市场中快速找到供需区域的概述。
定位供需区域
在我们了解如何绘制供需区域之前,以防万一有人不熟悉供需交易方法,刺客先向大家展示如何在市场中找到实际的供需区域。
首先,刺客建议大家先去去阅读“供需交易基本指南”,以了解刺客如何使用供需区域交易外汇市场。
刺客使用的方法与大多数交易者如何交易供需关系以及刺客用来确定区域是否有效的概率的规则略有些相同,这也与绝大多数供需交易者实施的规则有些不同。
刺客的策略是基于最常见的典型供需交易规则,通过一些小的调整可以使它们更符合外汇市场的实际行情走势。
找到供应区
可以通过寻找从单个K线或通常称为基部的小型结构的快速下跌来定位供应区域。
基部
基部包括一些横向窄幅波动的K线。
上图是由基部形成的供应区的示例。
下图是由单根K线形成的供应区域的示例。
图片
寻找需求区
当市场从一根K线或基部开始的向上移动时,就会发现需求区域。
以下是从单个K线创建的需求区域的示例:
图片
以下是一个基部需求区的例子:
图片
所有这些图案例都显示外汇市场中仅存在的两种供需区域。
供需区域由单个K线或基部构成,没有其他类型的区域。
远离供需区的价格波动强度并不是区域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只要一个区域至少有一个大的看涨或看跌K线远离它就被认为对交易有效,因为它是一个远离它的区域。
具有基部的供需区域更具有效性
通常,由基部形成的供需区域比由单根K线形成的供需区域对交易的成功概率更大。
这是由于交易员在创建基部时处于交易头寸时的心理敏感性。
当市场在供需区域迅速上涨或下跌时,它会对市场上涨或下跌之前在基部进行交易的交易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在市场上涨或下跌创造供需区之前,一个由单根K线形成的区域意味着没有很多交易者被赶到市场的反向一边。一个有基部的区域包含更多被套交易者,因为市场在开始上涨或下跌之前在整合中横向移动。
当市场回归由基部形成的区域时,被套长线或短线的交易者(取决于区域)将开始平仓他们的交易。他们平仓他们的交易以及由于交易上涨或下跌进入该区域后交易者的额外买卖会在市场中创造流动性。
这种流动性允许机构交易者在没有太多散户注意的情况下将他们的交易订单偷偷进入市场,这就是市场在其返回时再离开供应或需求区的原因。
如何绘制供需区
现在我们知道如何在图表上找到供需区域,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自己绘制区域。
单个K线供需区域以及带有基部的供需区域都以相同的方式绘制。
我们首先绘制一个供应区。
要绘制区域,首先需要选择MT4 上画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工具。
现在找到要标记的区域,在创建供应区域的下跌之前从最后一个看涨K线的开盘价中绘制矩形。
注意:
你总是在下跌之前从最后一个看涨K线中划出供应区域,如果下跌之前的K线看跌,那么你需要找到最近的看涨K线并相应地绘制区域。
图片
看到上方带有箭头的看涨K线是我们想要从中开始绘制供应区域的地方。
完成此操作后,你需要将矩形拖动到下降之前的最近高点,在高位上方的图像中找到一个看跌的针杆顶部。
绘制需求区域
需求区域与供应区域不同,因为我们是在从创建需求区域的上涨之前找到最近的看跌K线中划出区域。
图片
在图像中,大家可以看到我已经从市场向上移动形成区域之前发现的看跌K线画出了需求区。
从这里你需要找到最近的区域并将你的矩形拖到低位,现在你的图表上绘制了需求区域。
与我们绘制供应区域时相比,需求区域必须看跌。如果它恰好看涨,我们需要找到最近的看跌K线,然后向上移动并从那里画出矩形。
这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如何进行交易,金融机构不会将交易放在他们所处的交易方向上。
简单来说,如果当前的K线看涨,金融机构不会进行买入交易,如果它看跌,它们就不会进行卖出交易。
这是因为目前市场上订单的性质。如果你看到一个看涨的K线,这意味着进入市场的大部分订单都是从交易者亏本交易或交易者入场交易来购买,因为他们看到了市场走势。
与看跌K线相同的情况是,在形成看跌K线期间出现的大多数订单将以与上述相同的原因卖出。
因此,我们总是从最后看涨或看跌的K线中划出区域的主要原因是,这是金融机构交易员可能积极进行交易的最后一个位置。
总结
我希望本文的内容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定位和绘制供需区。对于那些不熟悉新策略和交易方法的交易者有多么困难,即使最简单的事情也可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体验,特别是当一种核心交易方法中存在多种不同的交易方式和技术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