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章、临床验配常见问题的处理和临床病例分享

 眸之明 2023-03-22 发布于广东

目的:
了解临床问题的原因
熟悉OK镜验配中的常见问题
熟悉常见问题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熟悉一些临床病例的分析

步骤:
认识临床问题
讨论临床问题的原因和处理方向
通过临床案例来认识各种问题、处理和思考

一、镜片配适不良与解决方法

(一)镜片下方移位

镜片下移至角膜缘外,呈低位固定,引起视力模糊或眩光,角膜地形图检查显示角膜中央偏下方曲率变平,角膜中央偏上方曲率变陡。
1.原因
(1)睡眠后发现镜片向下方偏位,多是由松弛的配适状态引起,但有时也出现偏紧的配适状态
()高e值角膜上如配戴的塑形镜AC弧较陡,可使镜片偏离中心。
2.解决方法
(1)将镜片推至角膜中央区,观察镜片的配适,根据镜片的中心定位,各弧面的宽度和对称性,镜片的活动度,判断配适状态是偏松还是偏紧
(2)镜片仅轻度下移,配戴者无视物模糊等症状,角膜地形图检查显示治疗区无明显偏下方,则为可接受配适状态,不需处理
(3)下方偏位见RC弧下产生较多气泡,应将RC弧变平。如RC弧面下荧光显像适宜,可将AC弧放平坦0.50D。
(4)配适偏松,镜片活动较大,将AC弧变陡。如RC弧下荧光显像不足,应将RC弧和AC弧均变陡
定性
(5)增大镜片直径,加宽AC弧,增加与角膜的接触面积以提高中心稳53

(二)镜片上方移位

镜片上移,角膜地形图检查显示角膜中央偏上方曲率变平,角膜中央偏下方曲率变陡,角膜地形图呈现“笑脸”征
1.原因
(1)眼睑张力太大。
(2)镜片配适较平
(3)镜片直径偏小。
(4)角膜形态不规则,散光较大者可出现镜片上移。
2.解决方法
()镜片上缘明显偏高时,若配适较平,将AC弧变陡。
(2)加大镜片直径。
3)偶见镜片固着于上方,属于过紧配适,应将AC弧变平或将直径缩小

(三)镜片水平侧偏位

镜片水平移位,角膜地形图检查显示颞侧或鼻侧区域角膜曲率变平,比较严重的侧方偏位易出现眩光或重影。
1.原因及临床表现
()上眼睑力量的不对称。比较典型的松弛配适容易向颞侧偏位,而偏松或偏紧的配适均有可能向鼻侧偏位。
(2)角膜顶点的偏中心
(3)逆规散光将镜片推向鼻侧或颞侧
(4)镜片前表面沉淀物增加了眼睑的摩擦力。
2.解决方法
(1)配适偏松,可试行增大镜片直径或将AC弧变陡
(2)将镜片RC弧变陡或将BC弧变陡
定位。
增强顶点区域的接触,以促进中心(3)配适偏紧,可将AC弧变平
(4)镜片保持清洁或增加湿润性,以降低镜片与眼睑之间的摩擦力
(5)AC弧改为2个弧区,而减少第一个AC弧宽度,靠外弧区比靠内弧区平坦1.0D
(6)角膜逆规散光者,将镜片的定位弧区制成 toric有利于镜片中心定位

(四)镜下气泡

气泡大量停留于镜下RC区,而且不易排出,有时甚至气泡围绕RC270°1.原因及临床表现
(1)RC弧区较窄、较陡,其下没有足够的泪液充填。
(2)镜片配适太陡。
(3)直径过大。
(4)镜片RC弧沉淀较多,泪液无法循环
2.解决方法
(1)镜片中心定位良好,活动度正常,仅有少量气泡,一般不需特别处理。(2)如气泡多于45°,较难排出,可先取下后在镜片凹面滴上润眼液后再戴上观察,有的可解决。若导致角膜染色,观察2~3天,如染色不减轻者,将RC弧曲率半径加大0.50D
3)适偏紧,将AC弧变平,若RC弧面下气泡较多,将RC弧变平或改AC弧区为2个AC弧
(4)适当减小镜片直径。
(5)若因镜片沉淀物黏附,指导患者正确清洁护理镜片,必要时更换镜片

(五)角膜压痕

角膜局部出现镜片轮廓凹痕和变形,角膜 placido环象扭曲变形。
1.原因
(1)镜片偏离角膜中央且镜片AC弧、RC弧配适太陡。
(2)镜片各弧的接合部抛磨加工不当
(3)配适不当,镜片无活动,黏附于角膜
2.解决方法
()若镜片不居中,作用于角膜的压力不均匀,可采用增大镜片直径等方法进行修正和调整
()镜片居中但有压痕者,将镜片RC、AC弧变平。
(3)对镜片内弧面和周边区打磨抛光。

(六)镜片固着

多见于过夜配戴者,镜片黏附在角膜上不能移动,多伴有角膜上皮点状或片状着色。可以同时存在镜下气泡和压痕。
1.原因
(1)镜片RC弧、AC弧过陡,配适过紧。
(2)BC区域加工粗糙、沉淀物增加
(3)过夜配戴者睡眠时泪液分泌少
2.解决方法
(1)暂时黏着者,每次戴镜时于镜片凹面滴润眼液后再配戴;摘镜时,点润眼液多次瞬目后,用手轻轻推动下睑,恢复镜片活动。
(2)改用高透氧性材料的镜片。
(3)指导患者清洁镜片,定期使用去蛋白酶制剂。若镜片使用周期过长,需更换镜片
(4)中心定位居中,将RC弧变平0.50D。明显偏心时,同时将RC弧和AC弧变平
(5)改良周边弧设计,改善镜下泪液循环
(6)调整镜片直径。

(七)戴镜后角膜出现中央岛

局部角膜曲率变陡,角膜地形图检查在角膜中央区呈现“岛屿”状。配戴者出现摘镜后视力不佳、虚影等症状。
1.原因
(1)多见于过紧配适,由于镜片BC区配适偏陡,而AC弧区较紧,角膜光学区承受压力不均匀,使角膜中央区拱起变形
压力
(2)角膜散光较大,镜片各弧面与角膜表面配适差,顶点区形成不均匀的2.解决方法
(1)将镜片RC弧变平坦
(2)将镜片AC弧变平坦。
(3)加大BC弧的曲率半径,以减少镜片的矢高
(4)角膜散光较大时可将BC弧设计成非球面等其他特殊设计。

(八)镜片拱顶

镜片基弧区无法接触角膜,荧光素染色显像可见中央光学区域多量染色泪液的存留。
1.原因
(1)RC弧或AC弧过陡、过紧,使镜片矢高增加
(2)BC弧过陡,使镜片中央区不能接触角膜中央区
2.解决方法根据荧光素染色显像及角膜地形图,分析各弧与角膜之间的配适关系并加以调整

二、临床特殊病例分享

例1:颞侧偏位的调整
男性,13岁,主觉验光:OD:-5.00D,OS:-4.251-0.50×170,角膜地形图OD:43.62/44.50@92,0S:43.3744.37@85。
第一副镜片:
OD:43.50/-5.00/+0.75/10.6/8.94
OS:43.50/-4.50/+0.75/10.6/8.82。
戴镜过夜1个月,出现双镜片颞侧偏位,见彩图7-1,加大镜片直径,定位改56善,见彩图7-2
第二副镜片
OD:43.50/-5.00/+0.75/10.8/8.94
OS:43.50/-4.50/+0.75/10.8/8.82

例2:鼻侧偏位的调整
男性,19岁,主觉验光:OD:-5.00D,OS:-4.50/-0.50×155,角膜地形图:OD:43.10/42.70@175,OS:43.70/42.60@165
第一副镜片:
OD:42.00/-4.75/+0.75/10.6/9.21
OS:42.50/-4.50/+0.75/10.6/9.04
戴镜过夜1周,出现双镜片鼻侧偏位,如彩图7-3所示,活动度小,调整镜片的AC弧和镜片类别,定位改善,调整后见彩图7-4所示
第二副镜片:
OD:41.50/-4.50/+0.75/10.6/9.31。
Os:42.00/-4.50/+0.75/10.6/9.18

例3:上偏的调整
女性,10岁,主觉验光:OD:-3.75-0.50×5,OS:-4.25,角膜地形图:OD42.4043.2@95,oS:42.00/42.80@93.3
第一副镜片:
OD:42.00/-4.00/+0.75/10.2/9.06
OS:41.75/-4.25/+0.75/10.2/9.18
戴镜过夜1周,出现双镜片上侧偏位,活动度大,见彩图7-5,调整镜片AC弧变陡,加大直径,定位改善,见彩图7-6所示
第二副镜片:
OD:42.50/-4.00/+0.75/10.6/8.94。
OS:42.50/-4.50/+0.75/10.6/9.06

例4:活动度的调整
女性,17岁,主觉验光:OD:-2.50-1.00×20,OS: plano
角膜地形图:OD43.75/45.00@79,0S:43.50/44.80@120。
第一副试戴片:OD:4400-3.0+0.75/10.6/8.39
荧光评估出现双镜片活动度小,AC弧偏紧,PC弧窄,RC、BC区见较多气泡,中央区小,见彩图7-7所示,调整镜片AC弧变平坦。
第二副镜片:OD:43.501-3.00/+0.75/10.6/8.49
配戴荧光图改善,如彩图7-8所示

例5:中央岛的调整
女性,13岁,主觉验光:-6.00/2.50×165,OS:5.502.50×8,角膜地形图
OD:46.2042.20@171,0S:47.60/42.40@1,见彩图7-9
第一副试戴片:
常OD:42.50/-6.00/9.40/+0.5/10.6
OS:43.00/-6.00/9.30/+0.50/10.6
荧光评估出现双镜片活动度小,中央区突出形成中央岛,右片轻度颞侧偏
位,左片轻度鼻侧偏位
第二副镜片( TORIC)
OD:42.50/44.50/9.40/-6.00/+0.50/11.0
OS:42.75/44.50/9.38/-6.00/+0.50/11.09。
配戴10个月后的地形图,如彩图7-10所示
评估:双片活动度可,荧光图可接受,中央岛屿消失,左片轻度上鼻位。

例6:逆规散光
男性,27岁,主觉验光:OD:-3.00/-0.75×77,0S:-2.75/-0.50×85,角膜地形图:OD:43.142.6@41,OS:43.242.7@134。070
镜片:
OD:42.50/-3.50/+0.75/10.6/8.82
OS:42.50/-3.00/+0.75/10.6/8.71。
戴镜1个月后复查
摘镜后视力VD:0.8,VS:1.0。
摘镜后验光
OD:-0.75×80-1.2
OS:-0.50×90-1.2
角膜地形图变化见彩图7-11和彩图7-12。
荧光评估:理想配适
提示:该逆规散光患者配戴OK镜,虽然荧光图和角膜地形图呈理想配适
状态,但是残留有逆规散光,易导致患者摘镜后视力不佳。需在配戴前做好解
释工作。

例7:高度近视伴散光
女性,10岁,主觉验光:OD:-4.75-1.25×180,0S:-6.50/-2.00175,角膜
地形图:OD:44.642.9@170,0S:45.3/42.9@180
镜片:
OD:43.25/-4.50/+0.75/10.6/8.89。
OS:43.50/-5.50/+0.75/10.6/9.06
角膜地形图如彩图7-13所示。
荧光评估:理想配适见彩图7-14。
处理:该例患者左眼有大于2.00D的角膜散光,使用常规设计的OK镜片仍能获得较好的配适和摘镜后视力,可以接受该镜片。对于较大角膜散光如使用常规设计的OK镜片效果不理想,可以选择有环曲面设计的OK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