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碑《孙秋生造像记》

 家有学子 2023-03-22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关注

《孙秋生造像记》,全称《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等二百人造像记》,简称《孙秋生》,刻于北魏景明三年(502年),由北魏孟达撰文、萧显庆书写,是“龙门二十品”中书法成就最为突出的作品之一,名列:“龙门四品”之一。结体稳重,笔法凝练,方整厚重,尤其是棱角分明的方笔、折笔,与《始平公》、《魏灵藏》非常相似。章法上,由于有的字结体平稳,有的字剞斜险绝,显得婀娜多姿。

《孙秋生造像记》,全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 北魏刻石。孟广达文,萧显庆书。景明三年(502)五月刻。 [1]  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南壁。龙门造像记名品之一。正书,上截记十三行,行九字;下截题名十五行,行三十字。《始平公造像记》与《孙秋生造像记》风格接近,是当时流行的字体,只是一阳刻,一阴刻而已。书风沉着劲重,有正书局、艺苑真赏社、日本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北京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孙秋生造像记》,在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南壁。古阳洞内两侧壁上层的八大龛,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的造像龛,孙秋生造像龛即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古阳洞南壁,自窟口向内第3龛即是。该龛为尖拱龛,高254厘米,宽150厘米,深65厘米,造一佛二菩萨。在龛的右侧刊刻造像记,即孙秋生造像碑,高153厘米,宽50厘米,蟠龙螭首,方形碑座上有3个后刻的小坐佛龛,造像碑文可分为3部分,自上而下,第一部分,额题;第二部分,发愿文;第三部分,邑子题名,共刻人名139人。在题名的末尾,最后一行,刻写“景明三年岁在壬午五月戊子朔廿七日造讫”。

孙秋生造像龛的尖拱内的雕刻大致分3层,上层刻10身飞天,每侧5身,中间刻一宝珠,下层刻尖拱坐佛11尊,在最左侧坐佛下方刻一类似于化生像的形象,与其对称的右侧刻一类似莲蕾的雕刻;中间一层刻化生像10身。龛梁中间刻一对相背的龙首,在龛梁的转折处各刻一束腰,装饰纹样为人字形,梁端刻一对反顾龙首,踏按于龛柱上。龛柱柱头装饰双圆覆莲瓣,柱身为素面八棱形,龛柱由二托重力士像承托。龛内刻一佛二菩萨像。龛下中间刻二龙盘绕之香炉,两侧对称刻出4身供养像(三身存残迹)。右侧造像碑雕刻于孙秋生造像龛和法生造像龛(南壁向内数第2龛)之间的空余壁面,与二造像龛没有打破关系,造像碑的高度大致就是造像龛由龛底到龛柱的高度,即造像碑的高度上限是龛柱柱头的位置,这一现象在古阳洞北壁的魏灵藏造像龛、杨大眼造像龛等都或多或少得到了印证。这说明在孙秋生造像龛雕刻前,造像碑的位置、规模、形制已经有了计划,造像龛与造像碑是统一规划设计的。

孙秋生碑的碑额高17厘米,宽18厘米,中间刊刻“邑子像”题铭,题字5厘米见方。“邑子像”左侧刻“邑主中散大夫荥阳太守孙道务”题名,二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夫”和“务”侵入碑身。“邑子像”右侧刻“宁远将军中散大夫颍川太守安城令卫白犊”题名,三行,前二行的最后一个字“大”和“城”也侵入了碑身。“邑子像”两侧题字大约2.5厘米见方。《魏书·地形志》载“荥阳郡 领县五 荥阳、成皋、京、密、卷”;“颍川郡 领县三:邵陵、临颍、曲阳”;“汝南郡 领县八:上蔡、临汝、平舆、安城、西平、瞿阳、阳安、保城”。荥阳、颖川、汝南三郡相距较近,由于颍川、汝南二郡相连,可能当时安城县属颍川郡而不属汝南郡,故卫白犊的官衔为颍川太守安城令。《魏书·官氏志》载,“中散大夫”官阶为第四品,在地方来说,也可称上高官了。
一般来说,碑额上的题字所表现的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碑名,第二表现的是该造像碑的性质,在石窟造像中往往题刻的是“邑子像”或“娣女”,表明该造像系由佛教组织——邑社出资开凿的。孙秋生碑的碑额题字的中间部分“邑子像”表明,孙秋生造像龛是由邑社出资开凿的。

值得注意的是,“邑子像”两侧为什么刊刻邑主题名呢?在龙门石窟中众多的邑社造像中,邑主均出现在发愿文中,在造像为目的的邑社中,邑主的身份地位无疑是最重要的,在孙秋生碑中,邑主的名字却刻在碑额的两侧,可能有特殊的原因才作此布局。

邑子题名位于发愿文的下方,高83厘米,宽49厘米,15行,满行30字,每字3厘米见方,均以“维那”开行,每行邑子题名人数不等,有9人、10人、11人之区别,末行只有3人,书朱前也布排了方格。
值得注意的有以下4个现象:
1、邑子题名只刻出139人,加上碑额和发愿文中提及的4人,共有143人,与发愿文中“二百人等”在人数上有出入,即有57名邑社成员的名字未予刊刻。
2、题名中有数人也参与了龙门其他邑社造像。由此可以看出,以孙秋生、刘起祖为首的邑社可能是专门为开龛造像而成立的比较松散的组织。
3、邑子题名和发愿文相比较来看,字体较小,行数多出2行。

4、邑子题名的布局不太规矩,对每个名字字数的多少不管是二字、三字、四字都没有明显的分隔,只是按行顺排,给释读带来一定的难度。

释文:大伐太和七年,新城县功曹孙秋生、新城县功曹刘起祖二百人等,敬造石像一区,愿国祚永隆,三宝弥显。有愿弟子荣茂春葩,庭槐独秀,兰条鼓馥于昌年,金晖诞照于圣岁。现世眷属万福云归,洙输叠驾。元世父母及弟子等来身神腾九空,迹登十地,五道群生,咸同此愿。孟广达文,萧显庆书 。

《孙秋生造像记》是著名的《龙门四品》和《龙门二十品》之一,北魏景明三年(502)刻,是龙门造像记中的佼佼者。
主佛像头部残,著袒右肩袈裟,自左肩向右下垂的袈裟装饰有折带纹,内着僧祇支,边饰串珠,施禅定印,结跏趺坐(露右足)于龛底。覆盖双腿之上的衣纹呈弧形,膝盖处刻涡纹,整躯造像清瘦刚劲。胁侍菩萨像头部残,佩项圈,披巾敷搭双肩于身前交叉穿璧后绕臂沿体侧下垂,下着裙,衣纹雕刻细密,左胁侍左手执披巾垂体侧,右侧像右手提瓶垂体侧。整龛造像具有明显的云冈石窟二期的艺术风格,在龙门石窟北朝窟龛分期中属一期造像。
用笔方整遒劲,朴厚古拙,峭拔劲挺;力量外拓;章法处理上行列也较为整齐,显得纵有行而横有列,虽字字独立,但并无可板之感。
清代康有为在评魏碑书法时说:“结体之密,用笔之厚,最其显著。而其笔画意势舒长,虽极小字严整之中,无不纵笔势之宕。”在包世臣、康有为的褒扬下,龙门造像记的书法价值便愈来愈为世人所认识。《孙秋生造像记》无疑地也成了一剂医治靡弱书风的良药。

       在北魏时期,制作佛像的题记一般是由书家先在石头上手写,然后由雕刻工匠进行雕刻。因此,他们在书写时就已经考虑好了作品的结构和章法。中国书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其精髓在于在规矩之中求变化。

      《孙秋生造像记》作为龙门二十品之一,因其独特的书法风格而著称。整篇作品中,每个字都被框在有界格之内,从而呈现出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此外,无论是字形还是整体章法,都表现出对立却稳重而奇特的特征。这些特点恰恰展示了书家们精湛的书艺技巧。

       在布局过程中,书家们遵循了固定的界格模式,力求不破坏这种模式的同时,寻求通过变化来突破界格,以表现每个字的灵活生动。正是这种对立统一的美感,让《孙秋生造像记》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因此,无论是从字形还是整体布局上来看,都彰显出书家们的艺术才华和对美的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