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灭赵之战,为何秦国用了十四年时间,才完全攻灭了赵国呢?

 梦想童年594 2023-03-22 发布于江西

引言

战国末年,秦国崛起,以雷电之势迅速席卷天下,统一中国。

其间真称得上是跌宕起伏,气势磅礴。实际上,从秦穆公开始,秦国就渐渐逐强大起来,到了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登基,在铲除了自己的政敌之后,开始着手一统天下,万世而王的计划。

文章图片1

(秦灭六国图)

接下来,秦国的战争机器迅速开动了起来,逐步攻灭东方六国——韩、赵、魏、齐、楚、燕

在这六国中,其他五国的军队只要一碰秦军,基本可以用溃不成军来形容。但有一个国家却敢于死磕秦军,即便在国势日衰之际,仍然能多次击败秦军,令秦军伤亡惨重。

这个国家就是——赵国。

文章图片2

(战国时赵国的辉煌时期)

在秦国的统一战争中,韩国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所以第一个被灭。

公元前231-前230年,仅用一年时间,秦军便占领都城新郑,韩国灭亡其余几个国家,比如魏国、齐国,秦军也都用了一年时间就将其攻灭。

秦军灭亡燕国,花了五年时间。

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楚国。

战国时期,这个诸侯国其实也很强,后来灭亡秦朝的项梁、项羽、刘邦等均来自楚国。楚王手下的一代名将项燕,曾一度打得秦将李信狼狈逃回。但是,仍然挡不住秦国的进攻,仅仅坚持了两年,楚国灭亡

文章图片3

(项羽的祖父项燕)

而秦国灭赵之战,则艰难得多。整个过程跌宕曲折,令人惊心动魄。时间从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2年,历经这么长时间,秦国才完全攻灭赵国。

究竟是何原因,让秦国在灭赵进程中如此费力呢?

一、赵国杰出将领众多

从赵武灵王开始,赵国名将辈出,其中最著名的有赵奢、廉颇、李牧、庞暖等。

秦灭赵之战时,赵奢已经去世多年,廉颇也离开了赵国。但是李牧、庞暖等良将,依然能够多次挫败秦国的进攻。

我们以李牧为例。

文章图片4

(赵国名将李牧)

李牧,赵国后期最杰出的统帅。早年时期在赵国北部与匈奴作战,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在驻防边境时,曾经大败匈奴后来又击败东胡,使得匈奴等游牧部落不敢南下侵袭赵国边境。此后,赵国北方安宁了十几年。

李牧后来回到赵国朝中任职。当年廉颇因受猜忌投奔魏国之后,李牧成了唯一深孚众望的国之柱石,多次击败,重创秦军。他在作战中能知己知彼,指挥灵活,是最令秦国头痛的赵国将领。

在秦赵肥之战中(公元前233年),赵军先坚守军营,不急于出战。秦军主力随即离开进攻肥下,军营中兵力较少,这时,李牧指挥赵军突袭秦军大营,俘获大量军事物资和留守秦军。

秦军主力迅疾赶回来援救,李牧立即部署部分军队正面抗击,而将大部分兵力安排在两侧。秦军正面攻击赵军时,遭到两侧更多的赵军夹击,最终秦军大败。

文章图片5

(秦赵肥之战示意图)

秦王当然不甘失败,一年以后(公元前232年),又派秦军入侵赵国,这次分为两路。其中一支路秦军进到现今河北省平山县附近(古称番吾),又一次遭到李牧率领的赵军。

原来,李牧这次根据秦军的行进,采取南守北攻,各个击破的策略,集中有生力量,先将进攻番吾的秦军彻底击败,然后再派兵攻击南路敌军。结果,秦军两路俱败,损失惨重。

最后,秦王不得不派来了王翦,这位可是秦国国内顶尖的军事将领。可即便是王翦,在战场上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很是抑郁。他认为李牧不除,秦军难以获胜。

最后还是赵王自己的昏庸、多疑,中了反间计才杀死李牧这结局真是令人惋惜。

文章图片6

(王翦影视形象)

二、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

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原名赵雍,战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胡服骑射”,就是他发起的。

这次的军事改革不仅对赵国,也对整个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假设没有出现骑兵,中原的政权如何保卫自己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呢。

文章图片7

(赵武灵王图)

赵武灵王可谓中国古代骑兵的鼻祖。在赵雍登位之初,赵国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对外战争屡屡不利,还不时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因此当时赵国的“国际”地位不高,常受各个诸侯国的欺负。

赵国的地理位置也非常不理想。北方有匈奴、东胡等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西边有强秦,东边是齐国,南边则是魏国,各个都不是善茬。这种位置,可谓四战之地,稍不小心就有可能亡国。

文章图片8

(赵国地理位置)

面对如此困境,赵雍发愤图强,力排众议,提倡“胡服骑射”。这场划时代的军事改革,发生于赵武灵王十九年,即公元前307年。

在此之前,赵国的军队一直被各国吊打。

在进行“胡服骑射”变革之后,军队开始骑马射箭的训练。要知道,那时中原各国没有骑兵,有的是步兵,还有在马拉的战车上作战的车兵。马拉战车被称为“乘”。所谓“千乘之国”,就是用拥有的战车数量,来衡量国家实力。

马拉战车在战场上的缺点十分明显,机动性与骑兵相比差得很多,战车还容易冲撞在一起,又显得很笨重。所以“胡服骑射” 后,骑兵的出现,直接导致了车兵的逐渐衰落,最终消失。

除了练习骑射,军服也进行了改革。

改革前军队的着装,都是较为宽大的战袍,但在“胡服骑射”之后,军人改穿短装,束腰带,头戴武冠,上面插有鸟羽。为了方便骑射,开始穿靴子。这些军装都具有胡服的特色。战马主要来自赵国以北的代地。

文章图片9

(胡服骑射图)

当然,这些变革在当时也不是很顺利的。

赵国内部很多人强烈反对“胡服骑射”。认为这样会“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但极具魄力的赵武灵王则针锋相对,以“理世不必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来反驳那些保守论调。显示了其卓越的远见和坚定的变革决心。

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完成后,赵国军队一跃而起,迅速开疆拓土,不仅灭亡中山国,还北击匈奴、东胡,收复了林胡,成为了战国后期唯一一支可以与强秦一较高下的勇猛之师。

文章图片10

(赵国与中山国的地理位置图)

三、军民同仇敌忾的决心

赵国的衰亡,与长平之战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此战役中,赵国惨败。史载秦将白起,杀死降卒四十五万人之多。从此,两国结成了死仇。

长平之战的失败,令赵国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再无法单独对付秦国了,而秦国能最终统一天下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

文章图片11

(长平之战作战图)

但另一方面,赵国损失了四十余万军队,哀嚎遍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被杀害之人,这样反而让整个赵国都对秦国产生了仇恨心理,为一年后邯郸之战秦国大败埋下了伏笔。

果然,公元前259年11月,邯郸之战爆发

文章图片12

(邯郸之战示意图)

在这场战争中,赵国上下团结一气。国都邯郸被围十二月的时间,城内粮草已尽,平原君赵胜将自己府中物资拿来周济百姓,硬是扛过了这段艰难的时光。而且,未见有记载这一年时间内邯郸城内有民众暴乱。

文章图片13

(邯郸之战影视照)

最终,秦国兵败撤军,伤亡达数十万人。秦国企图快速一统天下的计划破灭了。

而在此战结束后,赵国还发动了收复失地的战争,虽然规模不大,知名度不高,但却一度夺回了包括太原、汾城、新中等大片领土。

后来,秦想消灭赵国哪能那么轻松呢,当年坑杀40万赵国士兵的血仇,依然存在赵国人们的脑海里,再次遇到这个敌人,赵国怎么可能束手就擒?部分人肯定会血拼。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秦国用了长达十四年时间,才能完全灭亡赵国。

四、其他不可忽视的原因

前面提到过,赵国北面毗邻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

赵国国民长期与这些民族交往、混居,深受这些游牧民族的影响。渐渐变得民风彪悍,勇武善战,所以将士都很勇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曾记载,廉颇逃至楚国后,仍然担任军官,但是仗打得不如在赵国时那么得心应手,他曾说:“我思用赵人”,可见赵国民风之彪悍勇猛,强于其他国家的人民。

文章图片14

(匈奴人影视照)

另外,赵国的经济较为发达。

尤其是在农业方面,赵国采取了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加上较好的气候条件,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也都有较大发展。赵国没有秦国那样重农抑商政策,所以经济呈现出多元化。打仗也是拼经济,拥有较好的经济条件,自然能继续长期的战争。

公元前228年,赵都虽然被攻破,赵王被俘,但是赵国还没有亡。赵国逃难的贵族和官员拥戴赵嘉为新赵王,统治代地长达6年,仍然不投降秦国。

直到公元前222年,秦军攻略代地,赵嘉被俘。至此,赵国才算真正灭亡。

赵国虽亡,然十五年后,秦朝亦亡。历史就是这样,令人唏嘘,感慨!赵国虽亡,但是其顽强不屈,不畏艰难的精神却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