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调节情绪的书籍,依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棵花白 2023-03-22 发布于陕西
Q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调节情绪的书籍,依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武侠小说里左脚踩右脚飞上悬崖的情节是不存在的,人也不可能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拔离地面,你和你本是一体,让你控制你,那就是在搞分裂,左右互搏。
想要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先回想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你觉得,人有情绪是有问题的?
是“大人就该情绪稳定”的幻想,还是某些媒体宣传的“情绪稳定才是好恋人”的说法,抑或是因为心情不好表现出了一些让人讨厌的行为,让你失去了友谊或者爱情?
当你处在情绪不好的当下的时候,你不会觉得情绪不好是问题,因为你真情实感地投入在某种情绪里,真情实感地难过,真情实感地发火,根本没功夫想自己要不要情绪稳定。
是你过去糟糕的体验,或者被植入的某些想法,使你产生了一个认知:情绪稳定才是好的,我现在这样不好。
这个认知的初始,是为了帮你规避痛苦,节约思考的能量:“如果我情绪稳定,我就是个合格的大人,我就不会失去朋友恋人,我就不会在工作中表现得那么糟糕。”
相信了这个认知,你就会把你的很多问题,都归类到“情绪不稳定”上,省得去深究其背后的其他因素,去真切地忍受在真实的行动和关系里千奇百怪琐碎磨人的痛苦,真切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所以这个“如果我情绪稳定,一切就好了”的认知,包裹了你,给了你一层安全感,不管这安全感靠不靠谱,你是获益的。
有了这个“安全感”的获益,你会坚持这个路径:“遇见事情——产生情绪——抵触情绪——看情绪的书——继续抵触情绪——发现没用——更加无助低落懊恼(为什么我学习了没有收获?书里的案例可都是被作者“治好了”呀!)”
当你发现这么反复搞没用的时候,你往往不会回头去看初始的那个认知,信念是不是有问题,只会更加怀疑自己,于是更加痛苦。
回答完为什么,现在,我们倒回头来,纠正最初的信念。
情绪是好东西,情绪是你的护身符,是你天生的朋友,是你的灯塔。
吃到甜食,和朋友玩耍,打游戏胜利,你觉得开心;锻炼一段时间发现身材变好了,踏实学习一段时间掌握了一个新技能,你觉得愉悦;在工作上取得了大进步,你觉得兴奋。
这些好情绪的经验,会引领你一再产生好情绪,或者活得更好,你就会沿袭这些使你快乐的路径走。
然而,现在很多教育都是在教“一半人”,看不到焦虑、抑郁、愤怒、哀伤、厌恶这些情绪带来的获益。
这些所谓的坏情绪都是信号,原本是指引你继续往前走,结果你却把他们当做拦路虎,要和他们“同归于尽”。
一遍一遍地跟着那些带你复习痛苦的“心理咨询师”们,克服对抗你的情绪,就如同一个人要摧毁自己的免疫系统一般,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让你忘了,所有的情绪都是“自家之物”。
你是那个“用”情绪的主体。
抑郁是用来提醒你,该休息了,目前外界的状况你现在应付不来,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不如先顾全自己,该吃吃该喝喝,睡觉吧,天塌下来就让它塌。
你偏不,你要对抗抑郁,要支楞起来,承受那些你目前承受不起,却认为自己应该承受,忍一忍可以扛过去的事,你非要在累的时候保持清醒,搞不定的时候勉强搞定,顾不到别人的时候,还要强撑着做个好人。
焦虑是用来提醒你,别想了,行动起来,你想的那么多可能性,肯定有靠谱的。想要的太多了,行动跟不上,反而是一场空。
我以前写过一个回答:痛苦,是因为想要幸福,绝望,是因为心里还有希望,想死,是因为太想活着,想活得更好。觉得自己可怜,是因为觉得自己值得被爱。
抓住了情绪作为〖信号〗,〖为你引路〗的核心功能,就不会让它凝滞了。你会让它指引你的行动,剩下的就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情绪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它最初也不是一个问题,是我们主观将其认定为问题。
通往一个终点最近的路径,不是花里胡哨的九转十八弯,纠结坐火车坐飞机还是坐轮船,而是你已经站在那里了。
解决情绪问题最近的路径,就是情绪本来就不是问题。不是“该这样解决”,也不是“该那样解决”,而是“不用解决”。
就像人们讨厌皮质醇,觉得是皮质醇带来了压力,实际上,皮质醇是为了帮助你多储蓄能量,活下来,这是大自然对你的保护。
皮质醇这个经常被误解的激素实际上并不会对人造成压力,它是在人处于压力状态下被激发出来的。这种激素之所以被进化出来,是为了帮助我们在面对危险环境时产生足够的能量。

皮质醇会将糖和脂肪送进血液,使得我们对高糖和高脂肪食物产生渴望,我们的身体在这种情况下会更多地储存内脏脂肪,而不是皮下脂肪。皮质醇的快速分泌是自然且正常的反应,但是慢性而少量的皮质醇分泌是有害的。

《锻炼》
你要比你想象的更爱你自己,至少从身体层面是这样。
把压力处境刻录成记忆的行为,显然是一种具有进化优势的适应性行为。它是我们得以生存下来的共同智慧,而皮质醇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运动改造大脑》
“心理咨询师的沙发不能解决一切。”人的脑回路是可以被重新构建的,而改变的关键,不在于对情绪下手,而是从行动开始。
只有行动能产生新的体验,带来新的认知。很多温温柔柔的心理学书籍,如同足底按摩,能给你一时的舒适,却不能使你跑得更快。
想要跑起来,还是要身体力行。在具体的事件,具体的人,具体的关系和具体的问题中,就事论事,实事求是。每件事都会有不同的因素,带给你不同的经验,而且你可以在类似的事件中尝试不同的言谈举止的方式,检查一下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
在做事的过程中,你会越来越明白,再小的事,都不是一个“情绪不好”的标签就可以遮蔽的,也不是情绪好了就迎刃而解了。你不变,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变,那再来一百次,也是原地打转,像是宿命般的鬼打墙。然而,其实变不变,也就是一念之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