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可军|我为宁海诸村写的村坊对联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3-03-23 发布于浙江




我为宁海诸村写的村坊对联




文/应可军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把宁海县的崇兴庙古戏台等10座古戏台名列其中,然后,宁海县又被命名为“中国古戏台之乡”。拿到这几张国字号名片。振奋了宁海,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鼓舞和自豪。

宁海古戏台始建于宋元之间,盛于明清时期。宁海古戏台为何有这么长的历史,还有这么多的尚存,纵观古戏台的由来与发展,考察古戏台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社会价值的内涵,从中体验出这样几大因素。第一,古戏台伴随着宗祠应运而生。宗祠是村落的公共设施,是同姓同族瞻仰的圣地,是供奉祭祀的公屋,也是聚会娱乐的场所。宗祠的形制布局,有供演戏的戏台,有为观众台下看戏的勾连廊和正厅大堂及两厢房等设施。所以,戏台与宗祠是一个整体,密不可分。在村民心目中把宗祠与古戏台同样视为是历史丰碑和精神家园,是遵循“祖先垂训,恪守品格”的优良传统,增强宗祠观念,使宗祠古戏台以独特的文化得以传承,以独特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如位于大山深处的黄坦镇徐家自然村,因为西溪水库的建造,徐家整村迁徙提树,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徐氏宗祠面临被淹没的局面,村民徐胜国、徐天光等于心不忍,发起保护计划,后经各部门和村民的努力,集资200多万元,终于完成徐氏宗祠古戏台的迁徙保护工作。他们找到我叫我拟几幅村坊对联,我认为;祠堂是人们祭祀、祭拜祖先和先人的地方,也是族人举行重大利益活动的地方。祠堂楹联主要用于家族祠堂。大致分为通用祠联与专用祠联。专用祠联亦称堂联,是与堂号密切相关的种类。通用祠联则不区分姓氏,各姓祠堂皆可通用。其文化内涵集中体现对祖先的崇拜及绍继祖风,光耀门闾,心系华夏……经典的祖宗祠联绳其祖武,训勉后人,数量浩如烟海多之又多。写作对仗工整、严谨,文采斐然,耐人品读。一般来说,民间的祠堂楹联大多为族内有名望的人或诗文有建树者来完成。撰写这些楹联者,至少要了解该族的迁居史,村居附近的名山大川,在他们再三请求下,我根据自己对西溪徐家的了解;写了几对:

南洲一脉蕃,源远流长宗东海。

北邑千秋业,地灵人杰仰西溪。

徙村创业,故园风情依旧

舍我利人,祖训懿德重光

西溪旧里,万木争荣朝台岳

北陌新村,群贤毕至话工商

福田宗祖种,祠宇更新恢祖德

心地子孙收,文明重启振家风

旧里旧家风,诗礼相传留得文明昭万世

新村新面貌,馨香以祝绵延祖德永千秋

东海家声远

西溪世泽长

不久梅林方前村建起一座亭阁,需要一副楹联。无奈,我只好盛情难却,写了一对:

雁岭金桥通髻岫

凫溪玉带绕方前

根据自己的认知,比较满意,以上的楹联内容比较切题,平仄也可,对仗工整、严谨,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祠堂文化及宗祠楹联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开始被世人所重视,逐步恢复并进入人们视野。目前建造石亭、村坊的村落越来越多,可惜有些楹联实在不敢恭维,大部分作品都是热情有余,连基本的平仄都没搞清楚,更别说对仗和意境了。其内容混乱,不知所云。这些楹联有不如无。寻根追祖,崇拜故土祖根。寻根溯源,乃是人类之天性。中国人由于历史的传统和文化背景。尤为重视自己的来龙去脉,崇拜祖先,依恋故土。几乎所有的姓氏堂联都有这方面的“寻根联”。有的追寻自己本支世系的开基祖与发祥地,也有的 一直追踪到上古的始祖乃至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黄二帝那里。如近日宁海应氏大宗祠也筹资重建,也需要几幅楹联,宁海应氏,确属文才济济,都说宁海应氏文人多,校长多,办公室主任多,而写楹联的任务又落在鄙人肩上。经过几天努力,撰写了几对交账:

源开姬周,析居钱塘绵脉彪亘古

派衍缑北,聿振会稽济声炳千秋

源远水流长,浙东一脉贯通浙院

地灵人俊杰,缑北七星荣耀梅林

祠宇喜重新书香继起

孙支能法祖才德长流

友情链接:应可军民间文化专辑之一(510篇)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   寒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