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咨询病例: 前言:实性结节的诊断一直是肺结节诊断的难点,良恶性难定,随访又怕延误,开刀又怕白挨一刀,真的无比纠结。特别是当医生的意见不一致,有说像良性,有说像恶性,那更是无法拿定主意。但其实仍要从细节之处见真章!结合病史与病灶的发展变化来评估。今天来分享一个实性结节的病例。 病史情况: 基本信息: 男 39岁 主诉: 发现肺部结节4年。 现病史: 患者2019年因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炎,完善胸部CT发现肺部结节,具体不详,后患者好转出院,患者平时无特殊不适。患者坚持每年定期随诊复查,2022年年体检复查胸部CT:双侧胸廓对称,纵隔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见弥漫性絮状密度增高影;左肺上叶尖后段见结节影(im24),大小约为17×11mm,边缘见毛刺,邻近支气管狭窄,远端截断,与邻近血管关系密切,邻近胸膜牵拉。右肺下叶支气管扩张;双肺粟粒结节;气管及段以上支气管通畅。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心影及大血管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胸膜无明显增厚。双侧胸腔无明显积液。2023年03月复查胸部CT:双侧胸廓对称,纵隔气管居中。左肺上叶见实性结节影(IM24),大小约16mm×10mm,形态不规整,边缘可见分叶及条索影,左肺斜裂受牵拉。双肺间质纹理增多,双肺内见条索影。双肺下叶透光度增强。双肺内多发粟粒、微小实性结节影,大者位于左肺上叶(IM21),长径约4mm。气管及段以上支气管通畅。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心影及大血管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胸膜未见明显增厚。双侧胸腔无明显积液。患者现为进一步诊治就诊。 患病时长: 4年 希望获得的帮助: 帮我看下片子,给个就诊方案,是否需要观察或者微创。 影像展示与分析: 我们先来看结友提供的最早的影像是2022年3月的: 病灶最大层面,有叶间胸膜牵拉,有像支气管截断的影像,而且是实性结节,边缘似见毛刺,也有少许淡磨玻璃成分。 纵隔窗见病灶密度不均,中间似乎有点低密度的区域(是不是坏死?),靠右侧的边缘处密度略高,是不是有点像钙化? 矢状位病灶轮廓清,边缘较为光滑,有叶间裂牵拉。 冠状位见牵拉胸膜力比较弱,显得有点稀稀拉拉,而且病灶整体膨胀性不够,偏长方形,不是圆形或类圆形。 纵隔窗粉色箭头所指处见局部密度过高似倾向钙化,黄色箭头所示现低密度区,像坏死成分。 再看2023年3月的影像: 左上叶病灶出现,感觉散在、稀疏,条状。 病灶实性,绿色箭头示主病灶边上条索状高密度影;粉色箭头示病灶实性密度;蓝色箭头示叶间胸膜轻微牵拉;红色箭头示整体轮廓清楚。 上图层面见病灶似略有膨胀性,旁边不清爽;余各色箭头仍示条索状、实性以及叶间裂的牵拉(但牵拉力弱)。 上图层面见病灶表面不平,长毛刺以及部分边缘平直。 绿色箭头示纤维条索状的长毛刺;紫色箭头示细毛刺,但密度过低,也欠锐利;桔色箭头示病灶边上有血管;砖色箭头示部分边缘较为平直。 上图有些你支气管截断,但其实并不是的。砖色箭头示边缘平直向内凹陷;毛刺不锐利;叶间裂牵拉力弱。 整体缺乏膨胀感。 叶间裂轻微凹向病灶侧,病灶整体缺乏膨胀感。 病灶边缘区域的样子。 纵隔窗见病灶实性,低密度区好像较前一年不明显些。 矢状位样子。 冠状位红色箭头所示见病灶边缘非常光滑;桔色箭头示有小血管走行,但没有异常增粗,也未见明显进入病灶的样子。 上图也是冠状位,显示对叶间裂的牵拉乏力,毛糙。病灶边缘相对平直。 冠状位纵隔窗见粉色箭头所指处示病灶像钙化的成分;黄色箭头示仍有低密度液性暗区,考虑坏死。 上图这个层面,乍一看像支气管截断征,但从连续层面以及对比起来细看,其实并不是的:黄色箭头所指的是细支气管,它往后侧延伸的是部分壁或纤维条索;旁边桔色箭头所示的是肺血管,它向后侧延伸的,如深绿色箭头所示的也是纤维条索,刚好两处条索形成类似支气管壁的形态,以致看上去觉得像支气管截断而已。 影像印象: 左上实性结节持续存在,旁边有长毛刺、边缘平直、叶间裂轻微牵拉,但收缩力不够;纵隔窗见有钙化成分以及液性暗区;随访形态大小没有明显变化。再加上曾经肺炎病史,这个病灶基本上不考虑恶性,而是慢性炎伴局灶坏死或肉芽肿性炎。不建议进一步处理或PET检查,但可半年复查随访。意见供参考! 我的回复意见: 你这个病灶存在4年了,按报告描述非常符合恶性,有毛刺、支气管截断以及胸膜牵拉等诸多用在恶性病灶上的词语,但我对比2022年的和今年的,觉得不像恶性,应该是肉芽肿性炎可能性大,而且随访也无明显进展。非常值得细致分析解读,希望你能同意,我在公众号解析一下你的情况(不会透露地域、名字以及医院信息)。 感悟: 肺实性结节的良恶性确实比较难定些,这个病例只看影像报告的描述妥妥都是用在恶性结节上的词汇,感觉必为肺癌。但我想仍要自己看影像,并细致分析才行,不管良恶性性,它总有蛛丝马迹可循,只要我们细致分析解读,都有能解释的通的地方。再结合病史以及前后随访有无进展或变化,仍能大致有个良恶性的判断的。话无法说到百分之百,但风险高低可以有个考虑。只要风险仍低,反正随访又没明显进展,再观察下又何妨呢?我一直强调:不要纠结最后病理的结果是什么,依据风险高低来决定是否要手术干预。 |
|
来自: 名剑96t9rwg5e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