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景泰蓝凭什么这么贵?

 RK588 2023-03-23 发表于美国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在我国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是一种精美工艺品。

图片
故宫是珍藏景泰蓝最多的博物馆

景泰蓝一直被人尊为国粹,京城工艺四大名旦之首,列入燕京八绝之中。因其是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景泰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它们承载着憨厚的艺术本质、前史信息、文明元素,现代考古相当一部分资料都是来自于景泰蓝上的信息。

图片


皇室专属  帝王御用

景泰蓝这种珍贵的珐琅制品很长时期专供皇室享用,民间少有流传。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蓝,底下全部用瓷器。可见景泰蓝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同时,景泰蓝也是紫禁城皇家宝库中最神秘的珍品,是明清两朝600年不外传的最高机密。

图片


工艺复杂 用料讲究  成本极高

工艺复杂:景泰蓝的主要制作原料是紫铜,在铜胎上用铜丝粘上各种图案,然后在铜丝粘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格子内填上色彩,经过108道纯手工工序,最后入窑烧制而成。铜在历史上很值钱,使多少铜就使多少钱,原材料成本就特别高。

正因为景泰蓝需经过裁料制胎、掐丝、粘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一系列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人工制作。所以如今的景泰蓝制作,仍不能大规模的制作。

图片

釉料贵:景泰蓝的釉料也很贵重,均选自天然玛瑙,青金石,绿松石等矿石提炼而成,更有珍稀釉料一升便售价上万元,这些天然颜料不易掉色,有利于器物的长久保存。


国礼首选

国务院2006年将景泰蓝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重点保护。近年来,景泰蓝也频频亮相国际舞台,作为高端定制的国礼代表,多次被赠送给外国元首及政要。

中国赠联合国景泰蓝“和平尊”

图片
《四海升平》作为国礼赠予APEC各国领导人

图片
中国最高领导人向联合国日内瓦赠送《盛世欢歌》景泰蓝


制作景泰蓝的大师稀少

新中国成立后,1979国家正式评选工艺美术大师,景泰蓝作为国家首批非遗技艺,目前只有8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中2位已去世,6位在世。这6位分别是:张同禄、戴嘉林、米振雄、霍铁辉、钟连盛、刘永森,他们个个是景泰蓝界殿堂级大师,各个身怀绝技,万里挑一。

图片
张同禄
图片
戴嘉林
图片
米振雄
图片霍铁辉
图片刘永森
图片钟连盛

景泰蓝界人才稀少,全中国在世的仅有6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产能极低,精品寥寥,可谓物以稀为贵,收藏正当时。

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就有这样一句话“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景泰蓝作为皇室特供,御用重器,深藏皇宫六百余年,不为世人所知,唯有极少数皇亲国戚、高官重臣才有幸能见其真容。清中晚期后,随着清政府的日渐没落,景泰蓝秘密逐渐流出宫外。民间随即开始大量仿制,景泰蓝逐渐成为官宦人家彰显富贵的重器。所以收藏界便流传一句话“收藏若无景泰蓝,藏尽天下也枉然”。

图片

 

乾隆给雍正的“生日礼物” 2010年12月,一对清朝的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开创了景泰蓝历史拍卖最高纪录——1.29亿港元,震惊了收藏界。那您知道景泰蓝为什么这么贵吗?

图片

景泰蓝,又叫“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纯手工制作的工艺珍品,工序极为复杂,全凭技工的眼和手来精磨细琢,发展史已有数百年。

图片

108道工序 少一道都不是景泰蓝


制作景泰蓝的工艺水平,在不断的进步,这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科学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但尽管如此,景泰蓝仍不能大规模的制作,主要限制在于工艺,这也是它的可贵之处。

图片

1

制胎

景泰蓝制作的第一步是制胎,这是关键步骤,因为胎型决定了景泰蓝整体的造型。


图片

2

掐丝

铜胎制成后,还要在胎上“画图”。这画图的工具并不是笔,而是极富延展性的铜丝。这是景泰蓝制作的第二道工序,掐丝。


图片

珐琅厂的掐丝车间内,技术人员全都沉浸在复杂的工艺制作中。他们先将设计好的图样画到铜胎上,再将铜丝按照图案掰出各种曲线,然后用镊子夹着折好的铜丝,沾上点儿白芨,严丝合缝地粘在铜胎的图案上。看似普通的铜丝,在一番弯折处理后,奇迹般地构成了一个又一个精巧细致的图案,散发出立体而昂扬流畅的美感。为了将铜丝牢牢固定于胎体上,最后还要筛上银焊药将丝和铜胎经高温烧焊在一起。 


图片

经过“掐丝”工序的铜胎,其实已经生成了各种优美而复杂的图案。未经着色的素色铜胎上,“画”着密密麻麻的线条,既有中国传统图案的美感,又富于抽象线条的魅力。据了解,有许多来参观珐琅厂的国外游客,很是偏爱这种立体而朴素的美感,甚至专门买回“半成品”当作艺术品欣赏。由此可见景泰蓝的魅力,不仅凸显在富有皇室之气的成品上,也处处体现于制作的每个步骤中——无论华贵或素雅,不同阶段的景泰蓝总能迎合不同人群的审美趣味。 


图片

3

点蓝、烧蓝

“掐丝”之后,便是“点蓝”,这是景泰蓝制作的第三道工序。

所谓点蓝,就是给景泰蓝涂上色料,这种釉料以石英、长石、硼砂等矿物质经高温烧制而成,质地很细,像是沙子,但不粘手。这样的蓝料,烧出来有如玻璃,流淌着晶莹的光彩。景泰蓝的后期图案,都是通过这些掰制的紫铜来做架构的。   


图片

点蓝最神奇的地方在于,设计图案中并没有标注颜色,作品中花是何种色调,鸟是什么色彩,背景是涂蓝还是描绿,对比是柔和还是强烈……全都在点蓝师傅的心里面。他们不拘泥于色彩的限制,完全凭经验和想象选取颜色,搭配色调。   

在每一个点蓝的师傅面前,都由低到高排着一摞白色小碟,里面是掺了水的釉料。细看去,同样是紫色,但从深紫到浅紫,竟然能分出十多种层次来。


图片

制作精良的景泰蓝作品,对点蓝要求很高。一片花瓣,要描绘颜色的渐变,就要由深入浅润染几个层次,才能表现出花朵特有的美感——这也是景泰蓝的魅力所在。如果一朵花瓣只涂一两种颜色,功夫是省了,景泰蓝之美也消失了。  


图片

点蓝不是一步到位那么简单,还要进行烧制,即“烧蓝”。烧蓝即入窑焙烧,使用800度的高温烧熔,将粉状釉料熔化。烧制中,会出现器面凹凸不平,需要用同样颜色的珐琅填充。反复两次至三、四次的上釉焙烧,才能使得釉面与铜丝相平,毫无凹坑。点一次蓝就要烧一次,烧到釉料与丝高度一致才算大功告成,可见工艺之复杂精细。   


图片

4

磨光

烧完蓝后,景泰蓝表面的釉料薄厚不均,要将其磨平,使掐上的丝显露出来,这便是景泰蓝制作的第四步骤:磨光

与“掐丝”、“点蓝”工序不同,磨光的车间内,不见了做工细致的女技工,取而代之的是体魄健壮的男工人。他们每人对着一个约半米宽的“工作间”,头顶点上一盏小灯,然后将待打磨的成品套在转轮上,先用粗砂石和细砂石将釉面磨平,再用黄石、椴木细磨,直到磨出景泰蓝特有的光亮。旋转的成品和喷溅的水流构成了一曲愉悦的劳动者之歌,就在这样的旋转中,景泰蓝告别黯淡,周身散发出新鲜的光彩,经镀金工序后更显出其华贵的艺术气质。 


图片

5

镀金

将磨平、磨亮的景泰蓝经酸洗、去污、沙亮后,放入镀金液糟中,让黄金贴附在没有上釉药的金属胎身上。镀金的目的是为了让金属胎身不会腐蚀生锈,增加光亮如新、金碧辉煌。 


图片

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和镀金,这就是传统手工艺品景泰蓝制作的五大主要工序。然而,真正制作景泰蓝的过程却不单是描写的这么简单,中间糅杂了多达上百道工序。而这些工序的基石,是设计师的奇思妙想。

因此,景泰蓝的艺术价值才会如此之高,以一种明丽璀璨的视觉震撼世人,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