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变电源从电路板上得到了鼎新

 新用户0672OBzs 2023-03-23 发布于广东

十多年来我国在交换和传输设备的二次直流电源产品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满足交换设备分层供电及分板供电的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PWM工作方式DC/DC模块电源的开关时钟频率已达到100 kHz以上,由于模块电源采用了当时国外较先进的表面安装新工艺(SMT),使得模块电源电路结构紧凑、分布参数小,外壳采用了连续六面金属屏蔽,具有较好的电磁兼容性。功率体积比为0.21 W/cm,-48 V输人、5 V输出的模块电源效率的典型值为80%,输出可达四路并具有完整的保护功能,其电气指标完全可与当时进人中国市场的国外模块电源相比,而且市场价格只是国外同等模块电源的一半。

2000年前后由于同步整流、软开关及有源箱位等新技术的应用和铝基板及陶瓷基板电路板等新材料的应用,而且开关时钟频率有了很大提高(约500 kHz以上),由此使得模块电源的功率体积比可达到5~6 W/cm3,转换效率普遍大于80%,最低输出电压可达到1V左右,单模块(整砖)输出功率可达到700~1000 W,并可达到工业和军工等级的技术要求。

利用模块电源可方便灵活地组成各种规格的机架电源板,并且在机架上可实现并联和热备份工作,模块电源已完全取代了由分立元件制造的DC/DC变换器,使交换传输设备实现分层供电,从而使进一步提高运行可靠性成为了现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