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天下 | 咸安 崇阳 阳新 二日游

 人文武汉 2023-03-23 发布于湖北

春天来了,春天来!春天随着盛开的鲜花来了!春天伴着和风细雨来了!在这个春天里,疫情三年后的3月18日至19日,人文武汉文保群体踏访湖北省咸安、崇阳、阳新3区县,开展了第一次“扫街”大行动。

18日,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刘家桥是人文武汉文保群体的第二次造访。2011年12月11日的那次寻访活动,曾记否?那潺潺的流水,那古朴的廊桥,那枝杆虬曲苍劲的古树,那日夜不息的水车,那旧貌的民宅,还有那供有神龛的堂屋……

如今,感觉那潺潺的流水更清澈,那古朴的廊桥更亲和,那苍劲的古树抽出新枝,长满绿叶,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因为这是一次春的寻访,送来的是春的信风,给人春的感化,春的享受,春的造诣。

2011年彭城世家

2023年彭城世家,修缮过

老房子有人居,就有人气

刘家廊桥边、古枝旁有一勒石《引水记》,落款为“刘纯铁撰 戊戌年夏至”。尚可一读:

刘家桥桥联四门,墨庄第第寓扬名。瓜瓞连绵,水绿山青。沿水而居,择泉而饮。然源水匮绌,上新屋遂早年动念,引露水坑泉,以滋渥润。上善若水,大道无形。丁酉岁序,明贵举跬,集资求援,拙言躬行。明学解嚢,明灯倾皆,集腋成裘,乡邻翕应。

露水坑蓊蔚林深,常年水清澈甘莹。农人耕作解渴,樵夫歇汗担薪。纯烈慧谋,筑台建坝,集水三叠,乃砂石滤清。储水如坐釜,封隩瓮扣顶,缺之自补,满则自盈。水流入户,两里管引。依山顺势,绕嵎伏圳。丈余水压,甘泉濯饮。

夫之云:五行之体,水为最微。然蒸腾为云雨,静积成潭颉。工力心程,举重若轻。滴水之恩,咏意在心。以志不以善小而不为,勒石碑铭。

武汉大学初建时

午饭后,乘上大巴,直奔崇阳,雨中观王世杰故居。路旁栽种的樱花树上白中透红樱花,没有因大雨的冲刷而落瓣。修葺一新的王世杰故居现已成为王世杰事迹陈列馆,展示出王世杰一生的伟迹。

武汉大学老图馆的校史陈列室内有王世杰的巨幅画像;老图馆的一侧有王世杰的半身雕像。王世杰是武汉大学迁珞珈山后的第一任校长。武汉大学选址定下来后,民间立刻响起很大的反对声,很多人到省政府请愿,说“祖坟山不能建大学”。但王世杰、李四光认为这个地方如果不建大学就愧对后人,尤其是王世杰,他冒着风险,力排众议,与年轻气盛、思想开放的叶雅各先生一道,率数十名民工一夜之间将所有挡路坟墓全部挖掉,造成不可变更的既成事实。坟主们虽将此事闹到中央,但也于事无补。

1929年8月,省政府圈定珞珈山一带3000余亩土地为武大新校址。不少人趁势对王世杰进行恐吓,甚至有人跑到校长办公室进行威胁:“你王世杰如果挖我们的祖坟,我们也要去崇阳挖你家的祖坟”。王世杰毫不妥协退让,毅然当众声称:“你们要挖我的祖坟,只管去崇阳挖好了,我王某绝不阻挡!”

观看王世杰事迹陈列展后使我得知,王世杰不仅是武汉大学的第一任校长,还是一名辛亥革命志士。1911年,王世杰以优等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采矿冶金科。求学不到一年,武昌起义爆发。王世杰立即返回武昌参加起义,担任都督黎元洪的秘书,参加守城战斗。

王世杰不仅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还是著名的法学家。1913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修法学,1917年获学士学位。同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国际公法,192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次年回国,任国立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兼主任,主讲宪法学、比较宪法等课程。曾在国民政府任法制局长、立法委员等职。著有《比较宪法》《宪法原理》《中国奴婢制度史》等。1948年,当选为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王世杰不仅是著名的教育家、法学家,还是一名外交家。1943年11月,任中国访英团团长,率团员王云王、胡霖、杭立武、温源宁及秘书李惟果等人赴英访问,先后晋见英王及首相邱吉尔。1944年2月,率胡霖、李惟果由英赴美访问。1945年7月,继宋子文任外交部长。8月5日,随行政院院长宋子文等人赴苏联谈判,签订中苏友好条约。29日,奉派同张群、邵力子、张治中与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重庆会谈。10月,联同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与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等签订《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同月获胜利勋章。曾参加伦敦五外长会议。以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的身份,出席第二、第三届联合国大会。

王世杰故居对面为新建仿清建筑——白霓古堰展览馆。大门右首有崇阳县白霓镇人民政府落款的一块公示牌:“2018年11月12日,湖北省当代公益金会捐资人民币500万元,用于王世杰故居修缮,特此感谢!”

曾家民居

与王世杰故居同属回头岭村的虎头冲曾家古民居群。一行人来到这里时,雨已入注。

虎头冲曾家古民居群,建于同治六年(1868),坐西向东,北高南低呈阶梯型。因房靠山远看像只老虎头,山脚有一冲,故名虎头冲。建筑群主体民居580间房屋。布局规整,东部七座成一排两列组合,由南向北纵深,前后平行。民居群共有大大小小48个天井,均由青石板铺设而成。该建筑群规模大、气势宏大,整座建筑9250平方米。一因下雨,二无人讲解,只能走马观花,匆匆浏览。据介绍,原红军从江西到湖南在虎头冲古民居群扎过营,墙上还有醒目的大标语“红军帮助工农打土豪、分田地”,可惜无此眼福观之。

2011年寻访

2023年寻访

白霓古堰展览只是从文解、图片上了解石枧堰。为体验到石枧堰的实情实景,一行人乘上大巴来到石枧堰,一睹真容。雨未停,但大家的兴致极高。纷纷来到堰下河床石碣上以漫堰瀑布为背景拍照留影。

崇阳境内四周环山,中间为平畈,即崇阳盆地,总体属于低山丘陵区,俗称“八山半水分半田”。境内大小河流达50条以下,呈树枝状分布全境,且均属于山溪性河流,水位易涨易落。除金河乡板坊小溪身北流入蒲圻县境外,其余均汇流隽水,隽水因之构成树枝的主干。

隽水,亦称陆水,又称桃溪,为长江右岸一级支流,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崇阳全境,为崇阳境内最大的河流。隽水为长江右岸一级支流,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崇阳全境,为崇阳境内最大的河流。隽水崇阳段较大支流有14条,众多陂堰就分布在各大小支流上。据史料记载,石枧堰始建于五代后唐长兴二年(1725),南宋宝庆二年(1226)易木以石,后经历代修葺,到清雍正三年(1725)重修。

2014年,石枧堰

2014年7月20日,由汉网·人文武汉网友组织曾来过这里。题为《崇山崇水崇阳》游记中是这样写的:

在一片果林前,我们下车了。远远望见堰坝处雾气腾腾,雷鸣般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我赶紧奔到坝前,只见堰上堰下,水天一色,几天前的暴雨,使河水暴涨,越过宽阔的堰顶,形成巨大的瀑布,铺天盖地倾泻而下。

站在堰下,水雾在烈日之下扑面而来,那排山倒海的气势,那万马奔腾的感觉,使我想到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其设计的灵巧、工艺的精湛,令人称奇。

2023年石枧堰

2014年到崇阳来时,在网上得到一则题为《四大徽班之一“春台班”的台柱米应先故居年久失修,几近坍塌》的信息,全文抄录如下:近日,崇阳城西白泉村村民反映,洋泗桥驿路边的米应先故居年久失修,几近坍塌,村民们无不为这座历经百年的古宅感到惋惜。

米应先出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崇阳大白麻石米家人。他是进京四大徽班之一“春台班”的台柱,是京剧的主要奠基人,在京城名噪一时,曾有“无米不开台”之说。

道光二年(1822),米应先因病回归故里,在崇阳城西白泉村洋泗桥驿路边建起一座宅院。该屋二进两厢,屋宇雕梁画栋,屋柱石础及大门石雕花极为精致。他还耗银千两,修了一条从洋泗桥到县城的石板路。

1998年夏秋之交的暴雨致使古宅4间正房坍塌,后裔因经济所限,只作简单修复。如今,经历两个世纪的风雨,古宅房梁腐朽,门窗破败,而米氏后裔人丁稀少,无力修缮古屋。村民们告诉记者,米应先故居已在2009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若能按原貌修复,将成为一处人文景点。恳请有关部门伸出援手,将这城郊文化名人古宅予以修复。

这次来米应先故居,并无破败之感。只是感到故居过于空洞,无一点涉及到米应先及京剧的介绍;与王世杰故居相比,有天壤之别。但与有“亚赛当年米应先”之誉的余三胜比较,米应先略胜一筹。

米应先是嘉庆十七年(1812)左右到北京加入春台班演唱的。首次演出关羽降曹后与其嫂居一室而“秉烛达旦”故事的《破壁观书》,米饰关羽,一举成名,为春台班台柱,凡20年。余三胜是继米应先之后,道光时((1821~1850)春台班的台柱。演剧常出新意,在徽剧、汉剧合流形成京剧的过程中,对老生唱腔有不少创造。长于西皮及反二黄,为当时许多京剧演员如刘赶三、孙菊仙等所模仿,谭鑫培的唱腔也受其不少影响。擅演《定军山》《当锏卖马》《李陵碑》等,与程长庚、张二奎齐名,时称京剧“老生三杰”。

2013年6月2日,由罗田县文化局局长、九资河镇阎镇长带路,汉网·人文武汉网友乘坐大客车由弯曲的山路,行驶到通往余家湾路一段黄土路前,大客车不能继续前行了。大家只好下车,顺着弯弯曲曲的黄土路进入余家湾,寻访余三胜故居。却被告知,余三胜故居已毁,柴垛的石础,是余三胜老屋唯一遗存;而余氏祠堂刚打好地基,正在修建;山上有余氏祖坟。与米应先相比较,余三胜故居的遭遇是否更令人感到遗憾?

19日清晨,一支由男女中青年组成的崇阳县跑步协会会员们,举着印有会标的旗帜,自东南方向浪口路跑过来,绕浪口温泉客栈向北偏东的方向跑步。从队员的口中得知,这是该协会一直坚持下来的每周日早上的20多公里的半马长跑运动。会员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心底那份执着的信念挑战自我。

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跑步协会会员的眼睛里。灼红的桃花,鲜艳的旗帜,化着青春的活力,那是红彤的脸膛,有节奏摆动的臂膀,运动着的双腿,点击道路的双脚……

茅井村地处崇阳天城镇北部边缘山区、陆水河北岸,是陆水的主要库区村。茅井村是多年“长在深山人未识”,也未受外界开发侵蚀,茅井村保留着独有的恬静与秀美。

这里的老屋因年久失修或改造,已难见当年的面貌,但那石制的门楣、门框、门槛及与之相联的门枕石,可见当年老屋的气派。其中一幢老屋,三面均是一格一格的两层小楼,上面堆放粮食、木柴及杂物。屋正中间是一块比篮球场还大的场子。如果右首一面没有空缺,便类似于北方的四合院。大门按歪门邪道之说,斜歪着开设。

沿通村公路的两旁的田亩水已干,留下的残荷断枝可看出原来这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荷田。盛夏时,绿油油的荷叶布满百亩水田,争相斗艳荷花有绿叶相衬,红的更艳,绿的更翠。为炎炎夏日增添一抹独特的色彩,微风袭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荷香飘然而至,休闲时光悄然开启。采莲的村姑和尝莲的游人构成一幅美妙的人间画卷。

顺着村公路侧水圳边小路溯源,水流声越来越大,一深潭出现在眼前,潭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水圳与深潭之间有一定落差,其间一堰横过,此时水量充沛,水湍急地漫过堰坝,形成小小的瀑布。石壁上镌刻着朱红的“葛仙泉”字样。依山而发出淙淙的响声,使这原本静寂的山野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葛仙泉原名听泉,后人以地处柘亭畈俗名拓亭泉。咸宁市委书记丁小强因其位于葛仙山南侧脚下命名为葛仙泉。

葛仙泉流经处是宽3至5米的水圳,淙淙的清泉日夜流淌着,汇入隽水,再流向陆水水库。谁会想象到,这儿竟是陆水水库的水源之一。相传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三国东吴大将陆逊代吕蒙屯兵隽水入江处,隽水遂名陆溪、陆水。陆水水库是三峡工程和葛洲坝的试验坝,其意义非同一般。坝成后所形成的陆水湖,800多个岛屿星罗棋布,各具丰姿。由聚义厅、梁山后寨、郊野一条街等处景点组成的“中华水浒城”,是中央电视台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外景拍摄基地之一,已成为陆水湖中一道新的风景线。

沿着水圳边小路来到柘林畈高家。遮阴蔽日的树丛中尽有一古碾。古碾制于嘉庆九年(1804),碾槽直径一丈有余。由坚石制成的碾盘、碾槽,以坚韧不拔的质地,抗击着风霜雨雪的侵蚀,走过四季轮回,形制依旧,默默无言记录着农耕岁月的忙碌、充实和希望。

村落里有数棵经300年以上历史的枫杨,或畔溪而生,或依屋而长,或伴田而作。枫杨的枝干上附生有石韦、苔草、苔藓等植物。

一座全由石料垒砌的石栱桥横在水圳上。为方便两岸来往,道光二十一年(1841),由当地高家大户出资,村民出力自发修成此桥。

距此桥不足50米处,同样有一座古桥。3组由石料垒成的桥墩立于水圳之中,墩上平铺着木质桥面,掩映在树丛花海间,彰显自然风光之美。

葛仙山在崇阳县天城镇北四十华里处,即地处东泉山的支脉,与蒲圻接壤。为了看山上的野樱花,大客车走上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这使大家体验到崇阳的山。越往上走,雾气越大,盘桓在山间,弥漫在公路上。车如在云雾缭绕的仙境中行驶

葛仙山,晋元帝时,句容人葛洪曾在此山炼丹,丹成飞升。后人在此建有石屋,雕有石像,以示纪念。清代邑名士王应斗登葛仙山时写诗一首:“褒然临众岫,凝望得潇湘;庵雨分山翠,岩风透桔香;景随云不定,僧与石同苍;丹井犹堪酌,神仙岂渺茫?”。

上得山后,道观门紧闭,野樱花被雨打落。站在辽阔之处,视线被云雾所遮挡。

10时许,大客车出发。下午1时到阳新龙港用餐。餐后冒雨寻访阳新红军街。

1930年5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从湘赣地区来到龙港。与李灿、何长工率领的第五纵队会师,开辟鄂东南革命根据地。这使我想起彭大将军在1958年视察西北时为千佛洞工作人员的一首题诗:“一九四九年,兰州灭继援。红旗西向指,春风笑昆天。”春风、春雨,传递着春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