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将至,老人说“新火照清明,双宝延寿辰”,双宝指的是什么?

 一甲山人 2023-03-23 发布于山西

当太阳黄经到达十五度时,就是清明节到来之时。清明是辰月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人们祭拜祖先的节日。清明节到底是怎么来的?俗话说:新火照清明,双宝延寿辰,是啥意思?双宝指的是什么?

清明的来历

天有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有七宿组成,共二十八宿。二十八宿绕天一圈,就像天空的坐标一样,记录着日月星辰的位置。随着地球的公转,星区的位置也在跟着斗柄的指向而运转,一年一圈,谓之“斗转星移”。

斗柄指卯为春分,春分就是卯月的中气。斗柄指酉为秋分,秋分就是酉月的中气。所以《天官书》中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清明居于春分之后,是白昼长于黑夜后的第一个节气,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居东南维,主风吹万物而西之。所以清明风至为清明,是以风向来命名的。清明风主暖,带着沿海的湿热空气,打雷而降雨,万物至此洁净而清明。

清明是辰月的开始,也是木气隐藏,火气显现的开始。木为少阳,因此清明风至,少阳开始入辰土。辰是冬至当天太阳升起的地方,冬至的太阳从辰位升起,一阳初生,所以辰为地户,阴极而生阳。从阴到阳的过程,也就是从地下到了地上。

因此清明风至,少阳入辰土,辰位一阳生,正是阴和阳交替之时,也就是人们和祖先交流之时,于是清明节气就成了人们祭祖的节日,为传统的四大鬼节之一。清明插柳,来源于古人“改火”的习俗,榆柳之火为新火,有了新火先祭祖。

《改火解》中说: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人们在改火之前,先将旧火全部熄灭,然后用柳枝取火,被称为“请新火”,其时间就在寒食之后,也就是禁火之后。皇帝还会赐给大臣一些带火的柳枝,谓之“赐新火”。人们有了新火之后,首先用新火祭拜祖先,祭拜天地。

所谓“新火”就是柳枝之火,因此最初的柳枝并不是插在坟头的,而是用柳枝在坟头烧火,以告诉祖先,已经请来了新火。由于柳树的生命力顽强,介子推背靠的柳树被火烧后,还能成活,于是清明插柳,就逐渐演变成了“复生”之意。

双宝延寿辰

清明是辰月的开始,是木气入土,火气显现的开始,初现的火气就是一年之新火,于是人们用柳枝请新火,来祭拜祖先。清明节最大的特点就是清明风至,风是大气流动的风向标,反映着四季的气候变化。

斗柄的指向就是四季的顺风之位,清明斗指乙,乙位之风就是东南风,也就是清明风。清明风至,桐树始华,就是清明节的物候现象。书云:清明之日,桐不始华,岁有大寒。田鼠不化鴽,国多贪残。虹不见,妇人苞乱。

所以清明不刮清明风,则大气不顺,万物不顺,此时桐不始华,岁有大寒。于是桐花就是清明之花,是这个节气大自然的力量结晶。诗云:火冷烟青寒食过,家家门巷扫桐花。因此清明吃桐花,就是顺应这个节气的气候特点,可以与面搅拌后蒸菜吃。

清明入辰月,木气开始隐藏,火气开始显现。人们走过了漫长的强木之时,脾胃之土被压制的太久了,终于到了属土的月份,首先要增强脾胃之力。脾胃属土,那就直接吃土,未土就是土的源头,所以清明吃未土,能活九十九。

未土是午火熄灭后所生成的高温之土,里面还带有点点火星,因此用火烧过的土,就可以增强脾胃之力,也就是“灶心土”,具土之质,得火之性,其功专入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

于是人们在清明节祭祖之后,还会坐在坟前聚餐,并将带去的馒头从土堆上滚落,沾满尘土后,随便拍一拍就开吃。说是吃过沾土的馒头后,就会得到先人的庇护,不容易生病,也不会牙疼了,其实就是为了吃土。

有些地方则在清明前后,食用“炒奇”,是用高温之土将面块炒熟,其颜色就是土,其力量可增强脾胃之土。当然也可以用灶心土冲一杯开水,沉淀之后再喝,其目的都是增强脾土之力。所以清明两件宝,吃土吃桐花,一个补充土,一个可散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