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练习题(含解析)
2023-03-23 | 阅:  转:  |  分享 
  
高中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表为我
国古代实施的某次制度改革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制度改革是(?)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A.
租庸调制B.两税法C.均田制D.摊丁入亩2.“它毕竟在中华大地上点燃了一种快速蔓延的希望之火,使无数人才陡然振奋,接受竞争和挑选。
国家行政机构与广大民众产生了一种空前的亲和关系,它对社会职能的吸纳力也大大提高了。”“齐鲁第一进士家族”淄博新城王氏家族300年间
走出30位进士。进士科的创立者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3.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该法的特点是A.以
人丁为本 B.不以人丁为本,以贫富为差 C.输庸代役D.奖励耕织4.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该法的特点是(  )A.以丁身为本,
输庸代役B.人口税分算赋和口赋C.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D.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5.“王与马,共天下”生动反映了东晋政治的特色,与此
相联系的制度是A.血缘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6.安史之乱后,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控制土地日益减少,财
政收入下降。为改变此种情况,唐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均田制B.打击豪强地主C.实行两税法D.推广以庸代役7.“举贤不出士族
,用法不及权贵”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以分别用来描述(?)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察举制、科举制C.察举制、九品
中正制D.军功爵制、科举制8.唐代的两税法是一次划时代的赋税变革,它取代了以丁身作为征税标准的租庸调制。两税法的原则是:户无主客,
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政策的调整(?)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C.使国家税收
种类由单一变得繁多D.以政府严格控制土地兼并为前提9.税收历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关于唐朝的两税法有如下描述:“户无主客,以
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这一制度(?)A.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保证了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
时间C.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D.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二、填空题10.唐中后期:两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1)背景:天宝年间,土
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2)实施:780年,唐德宗接
受宰相___的建议,实行两税法。(3)内容(4)影响11.租庸调制 两税法背景均田制实行均田制无法实行目的巩固统治,保证财政收入巩
固统治,阶级矛盾,解决财政困难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①对农民人身控制强 ②纳庸代役保证农时③政府赋税得到
保障①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②简化税收名目 ③扩大收税对象 ④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三、简答题12.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评价科举制度四、
材料分析题13.皇帝的苦恼打油诗《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
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问题:(1)依据诗中所云,中国古代皇帝苦恼折射的矛盾焦点有哪些? (2)请叙述古代皇
帝为消除苦恼解决矛盾的典型举措。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材料“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可知该制度改革是两税法,B项正确,租庸调制、均田制、摊丁入亩不符合材料表述,排除A、C、D项。故选B项。2.B【详解】根据所学可
知,隋炀帝首创进士科,B项正确;隋文帝并未创立进士科,排除A项;唐太宗增设了明法、明字、明算等科,排除C项;武则天创立殿试,排除D
项。故选B项。3.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不以人丁为本,以贫富为
差”。B项正确;ACD项均与两税法无关,排除。故选B项。【点睛】4.D【详解】两税法以贫富为差不以丁身为本,体现了收税标准从人丁向
财产的转变,D项正确;输庸代役是唐初租庸调制的特点,排除A项;人口税分算赋和口赋是汉初的政策,排除B项;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反映的
是北魏租调制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5.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期政治的典型特征是门阀政治,其中九品中正制是维护门阀
政治的工具,C项正确;世袭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A项;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B项;科举制是隋唐以后至清朝时期的选官
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6.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均田制遭到破坏,为增加政府收入,唐政府实施两税
法,C项正确;安史之乱后均田制遭到破坏,排除A项;唐朝并未打击豪强地主,排除B项;推广以庸代役属于租庸调制,排除D项。故选C项。7
.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造成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即“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即“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因此A项正确;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廉,排除BC项;军功爵制的标准是军功,排除D项。故选A项。8.
A【详解】从材料中“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可知,进行两税法改革后,财产性收入成为了征税依据,改变了过去
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项正确;两税法只是赋税收取方式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并没有从根本
上减轻农民负担,排除B项;两税法以前的税种并不单一,排除C项;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的痼疾,其根源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封建政府很难严格
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9.D【详解】根据“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结合所学可知,两税法以资产作为收税标准,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
为主的赋税制度,D项正确;两税法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A项;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庸”指缴纳布或绢代服役,保证了农民有较充分的
生产时间,排除B项;C项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0.杨炎【详解】唐中后期:两税法 分夏、秋两季征收(1)背景:天宝年间,
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2)实施:780年,唐德宗
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11.???? 人丁???? 财产【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
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
一定的徭役。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
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所以①是人丁,②是财产。12.演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阶段。
评价: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的基础;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
了条件;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
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详解】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可按时间写出选官制度演变
的三个阶段,其分别是以血缘关系为主要依据的世官、以品德和才能为主要依据的察举制和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的科举制。评价:结合所学可从积
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评价。积极层面可从政治和社会层面入手,政治层面是扩大统治基础和提高行政效率,社会层面是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社会公
平正义的实现;消极层面主要从科举考试的考查形式入手,其科目及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使得选拔出的人大多缺乏创新和进取意识。13.(
1)宰相专权、选官制度的变化、官吏的贪污腐化、地方造反(2)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刺史制【详解】(1)从材料信息中可以看出主要涉及到了宰相专权、选官制度的变化、官吏的贪污腐化、地方造反等几个方面。(2)结合所学可回答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刺史制等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