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兴玺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谈闰月清明祭(兴玺)
2023-03-23 | 阅:  转:  |  分享 
  
谈闰月清明祭(兴玺)一、追溯清明节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补天,再到精卫填海,一个个神话传说的背后都是一段不畏艰险,敢为人先,不怕牺牲,自强不息
的奋斗史。作为后人只有不忘历史,才能开创未来。“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是镌刻在人们骨子里的烙印,深入骨髓。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气候温和,正是踏青祭
祖的好时机。清明节起源与寒食节有关,传说为纪念春秋时期晋文公的忠臣介之推,他为了让流亡国外的晋文公免于饥饿,从自己大腿上割肉煮汤。
后来晋文公回国登基后,想要重赏介之推,却发现他已经在綿山上背着老母亲被火烧死了。晋文公为此悲痛不已,下令将介之推的忌日定为寒食节,
禁止民众开火做饭。寒食节后一天就是清明节气点,也就成为了祭祖扫墓的日子。除此之外,清明还有许多其他习俗活动,如踏青、插柳、放风筝等
。这些习俗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命的敬畏和欣赏。清明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如唐代杜牧《清明》、宋代王禹偁《清
明》、黄庭坚《清明》等名篇佳作。还有关于黄巢故事,黄巢是一个农民领袖,他率领起义军反抗唐朝统治,并攻占长安(今西安)。他规定以“清
明为期,戴柳为号”,让所有参与起义的人都在头上插一枝柳条作为标志。后来起义失败了,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插柳也是为
了纪念农事祖师神农氏,因为他教民种桑养蚕,耕种五谷,尝百草,制药治病。这个故事反映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人们对国家和民
族命运的忧虑和责任感。清明节祭祖扫墓,一直都是国家和城乡人们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是对逝去先人的慎终追远,对孝道文化的赓续传承,促进
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国家专门制定放假一天的制度,无论在外游子身处何方,工作再忙,到清明节这天都会回家祭祖扫墓,缅怀先
人,既是精神寄托,也是每年仅此时间以表达哀思和孝道。无论地域何处,风俗不一,无论闰年闰月与否,都不能够作为后人传承赓续孝道的障碍,
尤是延续几千年的清明节,更不应受民俗一句话的影响,而误入歧途,缺失追思逝者。人们追求万事顺遂,平安吉祥的心理可以理解,但不能将一些
民俗搬上网络舞台,大谈各种宜忌,从而阻隔中华传统文化。农村的各种习俗都具有很大的地域性限制,风俗习惯带有很浓重的地方特色。在旧时代
人们生活贫穷,在无依无靠的情况下渴望做事或物能够得到顺利吉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民间俗语都和家庭兴旺,人丁繁衍,及财富有很大关系。
二、正确对待民间俗语有说“双春二月不上坟,上坟祸事要临门”的由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区有不一样的习俗,这句话并不适用于
每个地区,而是少部分地区有这样的禁忌。从字面理解就是逢闰月的年份清明不能祭祖扫墓,否则会祸事临门。我们分析一下这种民俗的成因,20
23年是双春年,清明节又在农历闰二月,祭祖扫墓真的会遇到灾祸吗?清明前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蛰伏的动植物都会焕发生机。今年回温比较
早,北方山区早晚温差较大,易受风凉感冒。南方山区易被有毒动物如蛇蝎咬伤。祭扫时间充足宽裕,很多地方选择在清明这一天是为等待在外的孩
子,他们只有在清明这一天放假,以尽自己对先辈的孝道。有些地方忌讳清明后上坟,认为只能提前不能推后。有的地方清明节扫墓遵循“前三后四
”的方式,即清明节前面三天和后面四天都可扫墓,这样可错开人流高峰,让扫墓更加轻松。有的利用清明节外出踏青,欣赏大美自然,呼吸新鲜空
气。等等说法都有其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而来,并非千篇一律,此俗语虽是部分地区人们对于生活实践的总结,也不乏人们对节气的误解,在今天看
来并不具有现实意义,缺少科学根据。总之民间风俗对于作重大事情前,需要避免不好结果发生,不然就会被视作不吉利。有些地方为了避免这种说
法,清明节当天不会去祭祖扫墓,而把祭扫时间提前两天,所以就有“早清明,晚十一”说法。今年闰二月有的提前在春分之前。据兴玺查证,清明
节的俗语来自湖北湖南等地区,流传“二十四节气,孝子忠孙要牢记:三九寒风,不能祭祖扫墓;三伏热浪,不能祭祖扫墓;阴阳交错,不能祭祖扫
墓”。阴阳交错就是闰。在湖北武汉等地区,闰字指阴气重。闰与阴同音,所以认为闰月是阴气重的月份,不宜做大事,如结婚、盖房、开业等。更
不宜祭祖扫墓,因为这样会冒犯先人灵魂,招来不必要麻烦。第二种说法是闰月犯重,认为一年有十二个月,分别对应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闰月就是多出一个月份,没有对应地支,被认为“无月”。在一些地域无与死谐音,所以闰月被认为死月,在这样一个不吉利月份祭祖
,相当给先人下了一次葬礼,就是重葬。这样做不仅对先人不敬,也会给自己带来厄运。兴玺认为这种说法错误,惊蛰始地支进入卯月,清明始地支
进入辰月,何来无地支。对此要正确认识,国家每年清明都要举行公祭,社会和单位每年清明都要动员各个行业举行为先烈祭拜扫墓献花等。若按照
民俗说法如在闰月逢老人去世安葬,就会发生“重丧”,放到哪里等一个月?所以有些民俗说法缺乏科学理论依据。三、闰月时间长度农历和阳历的
时间长度不同。阳历一年有365天多点(365.2422天),而农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354.3671天),这样就造成两者之间每
年会相差11天多点(10.8751天)。为了弥补这个差距,并使农历与季节相符合,古人采用“置闰”方法,在每19年里增加7个多余的月
份(7.4889),即在某些年份里会多出一个重复的月份。这个重复的月份就称为“闰月”。闰月的出现是为了调节24节气的偏差,故意在某
一年的一个时间点多设施一个自然月,也就导致在某一年出现农历13个月的情况。就像今年的农历出现了2个二月,就是闰二月。在传统文化的赓
续传承中,要汲取精华,剔除糟粕,理性看待。尤清明节祭扫的孝道文化的传承,更不能受一些俗语影响而缺失和中断。其实很多俗语缺乏科学依据
的支撑,现在已进入新时代,不管规则怎么变,延续和传承中华的孝道文化不能变,怀着真心去祭祖扫墓,带着感恩尊敬的心缅怀先祖的意识不能变
。清明一天的假期,也可提前或推后扫墓,重要的不是时间点,而是一颗孝顺的真诚之心。四、追思先人方式如果在意闰月清明的说法,可选择几种
方法进行表达:1、提前或推迟时间。根据民间习俗在清明节前后十天都可进行祭祖扫墓活动。2、简化或改变方式。如少带物品去祭奠,可带简单
寓意好的水果(橘子苹果)、花朵(菊花百合)、香烛纸钱等;少做一些动作,只拜点香烧纸,心里默念一些心语。3、在家远程祭奠。如因某些原
因无法亲自去墓地祭奠,在家进行远程祭奠,可在居家无人的近处祭奠,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又可避免违反闰月清明不上坟的习俗。4、网络祭奠。
通过专业网络祭奠平台,创建缅怀思念平台等,上传逝者照片音视频等资料,选择虚拟祭品和仪式,如献花、点烛、上香、供果等,并留下寄语和感
慨。5、代客祭扫。可委托专业代客祭扫服务机构或个人,去墓地进行实地祭扫,按照要求摆放鲜花、食物、纸钱等物品,请他们代表向先人致敬和
诉说心意。6、家庭追思。在家准备一些简单而富有意义的物品,如逝者喜欢的食物、饮料、书籍等,把它们摆放在一个干净整洁的桌上,放置逝者
照片或画像,点燃蜡烛或香火,静坐在桌子前,回忆逝者生前的点滴,向逝者表达爱心和感激,许下愿望和承诺。五、兴玺易学观点从易学理论来看
,四季时间与天象的运转有关,阴历与阳历在时间线上有相差,但阴历法是按照地支顺排,没有间断。《永宁通书》:“吉凶祸福之几,虽有数存乎
其间,而理实足以制之。数不可知而理有可循,故趋避之道亦遁乎理所当然。”所以数理有备,不必大惊小怪。今年清明节阳历已进入4月,阴历闰
二月(注意阴阳历的写法不同)。有些地域所谓的“重”,是阴阳混合与巳亥。《协纪辨方书》之《历例》“重日者,巳亥二日也。”忌为凶事,利
为吉事。所以我们的重大活动仍然是按照阴历法来推算,而论其吉凶悔吝。清明节祭祖扫墓是缅怀先者,敬仰爱慕的利我行为,不能一句俗语就影响
几千年,影响人们的重要活动。宋王迈“故添一闰知天巧,欲探群芳奈雨频”。求人不如求己,美好生活应该靠自己努力奋斗。风俗习惯可以了解,
但不必教条遵守,要慎重对待。民俗文化传递涵盖了人们美好心愿,破旧立新,愿民俗文化在传承和发杨中闪耀光辉。闰二月诗词兴玺《鹊踏枝.清
明》:清明敲开季春来,花绽花谢,一闰知天巧。紫燕穿帘双飞去,满眼青丝拂心尘。雨悲故人使远路,云寄销魂,洒酒送寒食。残梦醒处无觅寻,
九霄仙岛烟朦陈。宋方回《闰二月十六日清明》:日日楼头柳色浓,年年为客负春风。莺花时节兵还动,诗酒生涯老更穷。逆料未来犹有几,悬知所
过即成空。故乡寒食浇松处,亦想儿曹念乃翁。元末明初胡奎《闰三月清明》:今年又改清明火,此地重看一月花。多费酒钱三十日,尽留春色在诗
家。宋王迈《清明郊行》:年例清明是暮春,今年春事却平分。故添一闰知天巧,欲探群芳奈雨频。烟树对人愁脉脉,暮山似我老陈陈。感时莫洒花
前泪,不道中原涨战尘。宋王禹偁《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唐白居易《清明夜》: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宋黄庭坚《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0230321作于郑州金泉)1
献花(0)
+1
(本文系兴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