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事的第一反应,藏着一个人的修养和格局

 走心夜读 2023-03-23 发布于河北


苏洵曾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作为将领的原则,是应当先修养心性、制心不动,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

为将之道如此,做人之道也应如此,但凡遇事,当有“先治心”的反应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度。

诚如人们常说:遇事的第一反应,往往藏着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智慧格局。

人的一生过得好不好,就在于遇事的第一反应、面对问题的心态、处理事情的能力。

那些真正厉害的人,每遇大事、难事、烂事,都能冷静分析、应对自如。

01


遇大事要“静”

晚清三代帝师翁同龢写过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每当遇到大事都沉着冷静应对,不相信今日没有古代的圣贤。

换言之,就是古今圣贤之人,都具有大气度,遇到大事时,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遇到大事,唯有静心思考、综合研判,才能找准症结、掌控全局。

三国时,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

诸葛亮虽无兵迎敌,但却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

司马懿怀疑城内设有埋伏,便引兵退去,待得知西城是空城后,回去再战。

此时,赵云已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

立身于世,遇到大事,一定要凝心静气,降服急躁冒进,才能一心破千万劫。

《荀子·解薮》里说:“虚一而静,谓之大清明。”

达到了虚心、专心与静心的境界,这叫做最大的清彻澄明。

静,不仅是心性上的修炼,而且是有效处理事情的基础。

心若不静,别说大事,即便是小事也难以应对;心若静,再大的事,都不是事。

遇到大事,第一反应是静下心来,静而后谋、谋而后动,才能以静制动、化险为夷。

02


遇难事要“变”

《周易》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学的道理是穷极则变化,变化则通达,通达则恒久,所以有如天助一般,自然就能吉无不利。

变,是由穷到通的关键;变通,是解决难事的要诀。

遇到难事,不要愁眉苦脸、墨守成规,而要能屈能伸、善于变通。

田忌常与齐威王赛马,马分三等,比赛时以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

因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田忌屡战屡败。

孙膑知道后对田忌说:“再比一次,我有办法让你赢。

比赛开始,孙膑先以下等马对上等马,再以上等马对中等马,最后以中等马对下等马。

比赛结果,一败二胜,田忌赢了。

人生之路,荆棘丛生,遇到难事,善于变通,就能无往不利。

汉代桓宽《盐铁论》有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聪明的人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策略,有大智慧的人会按照世事变化的情况而制定规则。

人生在世,若遇难事,不要畏首畏尾、僵化固执,而要学会观察、灵活变通。

懂得变通,才能柳暗花明、绝处逢生;不懂变通,就会困顿不堪、越混越差。

遇到难事,第一反应是力求变通,唯有此路不通、另寻他路,才能条条大路通罗马。

03


遇烂事要“离”

刘禹锡说:“清越而瑕不自掩,洁白而物莫能污。”

品德高尚的人,从不掩饰自己的缺点;洁身自爱的人,外物不能将其污染。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真正睿智的人,从不会与烂事纠缠。

遇到烂事,不要纠结纠缠、耿耿于怀,而要微笑远离、坦然释然。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孟敏。

有一次,孟敏挑的甑掉在地上摔碎了,他看也不看,泰然离去

此时,刚好名士郭林经过,看到了整个事情。

郭林好奇地问:“好好的饭甑摔破了,你怎么看都不看一眼?”

孟敏笑着说:“甑已经破了,看它又有何用?”

郭林宗因此对他另眼相待,劝他去游学。

十年后,孟敏果然位列三公。

人活于世,遇到烂事,唯有想开看淡、笑着远离,才能心不染尘、烦恼不生。

明代钱琦曾说:“见辱干世人,遇歹而忘。”

被市井之徒出言不逊所侮辱,过了一晚就忘记了。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把粗鄙污秽的话搁置心头,更不会因毫无意义的烂事而痛苦烦恼

远离烂事,不仅是一种人生格局,而且是一门处世哲学。

人这辈子,难免会遇到一些烂事破事,学会远离烂事,才有更多精力去做正经事。

遇到烂事,第一反应是尽快远离,唯有不与烂事纠缠、好好善待自己,才能活出精彩、不枉此生。

《滕王阁序》有言:“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身处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

生活的品质、人生的高度,就在于遭遇诱惑而洁身自好、身处困境而自强不息。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遇到大事,静心谋划,就能以静制动;遇到难事,灵活变通,就能柳暗花明;遇到烂事,笑着远离,就能快快乐乐。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唯有心志坚定、心态乐观,方能向阳而生、向美而活。

赞成的话,点个“在看”,与君共勉!


来源:走心夜读(ID:zxyd999520),作者:与文为邻,转载请联系编辑微信gzzjw888;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