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同床共枕3个月,官差突然找到丈夫:你妻子是假冒的

 聊斋故事社 2023-03-23 发布于浙江

清朝末年的一天,归化城中的小财主赵友直容光焕发,今天是他跟分别了十余年的妻子见面的日子,“想不到时间过得这么快,一晃都十几年了,也不知道翠兰长什么样了,还能不能认得出来?”赵友直喃喃自语。

文章图片1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等了约莫有半个钟头,一辆马车缓缓而来,从上面下来一个少妇,看起来又三十来岁的样子,一张俏丽的瓜子脸上写满了疲惫,虽然穿着粗布麻衣,但是仍然难掩其清丽的气质。

记忆中的形象逐渐模糊起来,赵友直有些呆愣,没敢上前答话,反而是那少妇主动走上前来,怯生生地问道:“友直?是你吗?”

赵友直这才晃过神来:“你?你是翠兰?”

少妇闻言,一时间悲喜交加,猛地扑进赵友直怀中,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我是翠兰,友直,我终于找到你了!”

赵友直也是百感交集,轻轻地拍打着翠兰的背,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

直到现在,赵友直还如同在梦中一样,觉得不太真实,过了这么多年,翠兰变白了,也变得好看了,不像是村里的粗手大脚的丫头,反而像是城里的大小姐一样细皮嫩肉的。

过了良久,两人才分开,赵友直带着翠兰回了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家,那是他这么多年摸爬滚打,豁出命才换来的三间大瓦房。

“你一个人走南闯北,挣下了这么大的家业,一定吃了很多苦吧?”翠兰心疼地说。

文章图片2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赵友直嘿嘿一笑,眼神里有掩盖不住的光芒:“不辛苦,不辛苦,你男人本事大着哩!”赵友直吹了一句牛,翠兰破涕为笑,两人的关系瞬间亲近了许多。

自从翠兰来了以后,家里有个知冷知热的人,每天外出干活儿回来,都有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等着他,家里被收拾得干净利落,早晚也有人陪着说话聊天,赵友直就像是掉进了福窝里一样,每天乐呵呵的,不知道该怎么炫耀才好。

只有一件事,让赵友直心里有些芥蒂,在两人见面当晚,做完要紧的事情以后,赵友直询问翠兰的那一半定情银锁,翠兰有些慌张,只说来的时候忘了拿了。

这银锁原是两家情谊的象征,赵家和翠兰的高家是世交,尤其是到了赵父和高父这一辈儿,年纪仿佛,从小在一起光着屁股玩儿泥巴,交情十分深厚。

两人各自成家以后,赵父主动提议:“如果咱们家都生了儿子,那就让他们结为异性兄弟,如果生了一男一女,就结为姻亲,你觉得怎么样?”

高父一拍大腿:“兄弟,你这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这还商量啥,就这么定了!”

一年以后,赵家率先生了儿子,也就是赵友直,又过了一年,高家也生了一个女儿,也就是翠兰,赵父欣喜不已,当即去镇上的银匠铺,打造了一把银锁,然后一分为二,给高家送去一半,作为定情的信物。

两家虽然说是世交,但是碍于礼法的限制,自从翠兰六岁以后,就跟赵友直没有再见过面了,直到十年以后,两人都到了适婚的年纪,才为他们举办了婚礼。

文章图片3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可那个时候,他们所处的山西祁县正在经历百年难遇的大旱灾,土地贫瘠,食不果腹,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为了养家糊口,赵友直主动提出要走西口挣钱。

赵父和赵母不能禁止,况且留下来也没有好的活路,只能放任儿子出门去碰碰运气,于是赵友直就告别了新婚三天的妻子,跟同乡的人一起踏上了“走西口”的征程。

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十多年没有音讯,同行的人死的死,散的散,好在赵友直运气比较好,在一处染坊里做学徒,后来学成了这门手艺,就利用积攒下来的钱自己开染坊,十几年下来也赚了不少,等到恢复通信以后,才写信要翠兰带着父母来。

十几年的跨度太长,据翠兰所说,赵友直的父母已经相继病死了,赵友直悲痛难当,只能对着家的方向磕了四个响头:“爹,娘,孩儿不孝,不能为你们养老送终,在这里给你们磕头了!”

在心里,赵友直还特意提起,要把那一半银锁带来,作为两人见面的凭证,可没想到翠兰还是忘了,不过这终究算不上是什么大事,感念于她对于父母的照顾,赵友直心里还是暖洋洋的。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这天,赵友直刚关了店铺,哼着小曲儿,喜滋滋地往家走,两个官差突然找到了他,手中提溜着半片银锁,让赵友直辨认。

赵友直惊愕地接过铜锁,仔细看了半天,然后又从怀中取出半片银锁,两下一对,竟然合成了一片,赵友直又惊又喜:“两位官差老爷,这是我祖传的银锁,怎么会在你们手里?”

文章图片4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两个官差相视一看,默默点了点头,似乎是达成了某种一致意见,其中一个官差问道:“这银锁的确是一对儿,这另一片应该放在谁那里?”

赵友直回道:“这银锁是我父亲为我打造的,半片留在了我在这儿,半片在我妻子手里,是定亲时候的信物,前段时间我妻子才过来,我问他银锁的下落,她还说落在家里忘记带了呢。”

“你妻子什么时候来的?叫什么名字?你们分开有多久了?相貌认得真切吗?”另一个衙役连珠炮弹般地问道。

“我妻子名叫高翠兰,我们俩自幼就定下了娃娃亲,但是见面的次数不多,成后的第三天我就跟着别人走西口挣钱了,知道前两个月在这里安下势来,才写信叫她过来,要是没见面之前,还真记不清楚长什么模样了。”赵友直回忆道。

“那这个人你认识吗?”官差说着,右手举起了一张画像。

“不认识。”赵友直摇了摇头,“官差老爷,我是本本分分的生意人,可没有干过什么违反乱纪的事儿啊!”

“知道你没有。”官差说着,又拿出一张画像来叫他辨认:“那这个人呢?你认识吗?”

赵友直瞪大了双眼:“这就是我妻子啊,她的画像怎么会在你们手里?”

文章图片5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当头的一个官差说道:“你现在的妻子是假冒的,她叫宁紫兰,是个逃犯,你真正的妻子就是被她杀害的,已经有三个多月了,走吧,跟我们去县衙调查情况。”

这个消息对于赵友直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整个人瞬间就懵了,几乎是没有意识地跟着两个官差去了县衙。

到了之后,才发现宁紫兰也被抓了过来,面对如山的铁证,赵友直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这宁紫兰跟高翠兰是同乡,不同的是,宁紫兰出身极差,家境特别贫困,父亲去世得早,母亲李氏艰难的抚养她长大。

李氏曾是地主家的女儿,后来家境衰落,才嫁给宁紫兰的父亲,所以宁紫兰虽然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但得益于母亲的优良基因,从小就长得眉清目秀的,等到长大以后,因为饥饿的缘故,面色有些苍白,反而还有一种娇弱的美。

等宁紫兰长大以后,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此时李氏就起了歪心思,她跟女儿商议,新婚后毒死丈夫,就可以再次改嫁,以骗取丰厚的聘礼。

宁紫兰一开始听说要杀人,心里十分害怕,可母亲劝说她:“一辈子跟着一个臭男人有什么好,你要是听我的,多找几个,以后钱多的花不完!”

宁紫兰心动了,点头答应了母亲的要求,李氏于是就收了一个人的聘礼,将女儿嫁给了他,婚后第三天,按照习俗,宁紫兰带着丈夫回门。

文章图片6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到家以后,李氏悄悄交给宁紫兰一包药,返回夫家以后,到了次日早上,宁紫兰特意早起了一会儿,给丈夫倒了一杯茶,将药掺进了进去,然后就到庭院里打扫卫生。

过了两刻钟,屋内突然爆发了剧烈的喊叫声,宁紫兰心里害怕极了,又有些后悔,急忙冲回屋里,同时叫来公婆帮忙。

此时的丈夫已经毒发,口中不断地吐出白沫,躺在地上挣扎踌躇,一双眼睛早已经充了血,死死地盯住宁紫兰,宁紫兰头发一阵发麻,此时公婆也赶了过来,急忙绑着把儿子送医。

可还没有一半的路程,丈夫就已经暴毙了,宁紫兰抱着丈夫的尸体痛哭流涕,接连昏厥了三次,乡亲们纷纷感叹她命运的悲惨,才成亲三天就死了丈夫,连公婆也以为儿子是突发恶疾,暴毙身亡,这事儿就这么糊弄过去了,宁紫兰也返回了娘家。

宁紫兰心中有些愧疚,但是母亲把钱分了她一半,这“钞能力”立刻冲散了本就不多的悔意。

此后,宁紫兰又如法炮制,手段越来越娴熟,接连毒死了三任丈夫,终于引起了官府的注意,调查之下,矛头对准了李氏母女。

宁紫兰见机的快,连夜就跑了,李氏则被官府抓起来处死,琢磨着在家乡待不下去了,宁紫兰所幸裹着着全部的细软,一路向西逃亡,好巧不巧就遇上了前去寻夫的高翠兰。

文章图片7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两人虽然说不上太熟,但毕竟也见过几面,又是在异域他乡,很快就搭上了话,熟络了起来。

高翠兰听说过宁紫兰的一些事情,但是知道的不是很真切,只是听说她做过一些不太好的事儿,因此也就没有防备,告诉了她自己要去找丈夫的事情。

宁紫兰眼前一亮,连续追问了几句,高翠兰就把所有的事情全盘托出,末了,还劝了宁紫兰一句,要她找个好人家过日子。

这句话让宁紫兰瞬间起了杀机,她觉得高翠兰或许知道自己被通缉的事情,于是假装接受她的建议,与她虚以委蛇,并假称自己这次就去出归化城投奔亲戚去的。

高翠兰因为从没出过远门,这次又是孤身一人,不免有些害怕,于是主动邀请宁紫兰同行,宁紫兰自然是十分高兴地答应。

到了晚上,宁紫兰暗中配了一些药,掺杂进了烧饼了,第二天两人赶路的时候,就把有毒的烧饼给了高翠兰。

高翠兰没什么心眼儿,接过来道了声谢就吃了,吃完之后,高翠兰就有些犯迷糊,浑浑噩噩地跟着宁紫兰,等走到一处荒井的时候,宁紫兰看四下无人,一把将她推了进去,然后按照高翠兰说的地址找到了赵友直,并用高翠兰的身份与他做了夫妻。

原本这件事儿做得非常诡秘,可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此后过了一段时间,突然天降暴雨,河流湖泊都涨满了水,而高翠兰的尸体也漂浮了出来,被当地的保甲发现,报告给了官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