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荐读︱周志强:声音与“听觉中心主义”——三种声音景观的文化政治

 吕杨鹏 2023-03-23 发布于上海

注释

①⑫ ⑭⑱米歇尔·希翁:《声音》,张艾弓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8页,第39页,第51—52页,第32页。

②在与中国人民大学王敦博士的对话中,我首次提出“声音政治批评”的命题。值得注意的是,所谓“声音政治批评”中的“政治”,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的重大资源的分配方式。而一个社会资源的重大分配当中,我们至少可以分成两个有趣的层面,一个层面就是可见的层面,如现实生活中的政治权力;另一个层面则是无形的层面,如维持权力结构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地生存下去的观念,也就是说,我们的观念背后有一些影响我们观念的东西,我们的行动被我们的观念所支配,但是谁来支配我们的观念呢?那就是意识形态。观念和审美,也是一个社会的重大资源,怎么分配这种资源,也是一种政治。”该对话经过李泽坤整理,以《寂寥的“声音政治批评”与“听觉文化”》为题载《社会科学报》2017年3月23日。

③④ 王敦:《“声音”和“听觉”孰为重——听觉文化研究的话语建构》,载《学术研究》2015年第12期。

⑤ 王敦曾详细举证了声音乃是听觉之完成现象(参见王敦《“声音”和“听觉”孰为重——听觉文化研究的话语建构》。

⑥ 雅克·德里达:《声音与现象》,杜小真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9页。

⑦谭峥:《“非场所”理论视野中的商业空间——从香港垂直购物中心审视私有领域的社群性》,载《新建筑》2013年第5期。

⑧㉑ 周志强:《唯美主义的耳朵》,载《文艺研究》2013年第6期。

⑨⑪ 张铁志:《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以改变世界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5—27页,第45页。

⑩ 理查德·A.彼得森:《创造乡村音乐》,卢文超译,译林出版社2017年版,第247—264页。

⑬ 赵勇:《草根歌手的两种命运——以“中关村男孩”为例》,载《艺术评论》2011年第9期。

⑮相关论述,参见罗伊·舒克尔《流行音乐的秘密》,李皖译,世界图书出版发行公司2012年版,第41—53页。

⑯ 约翰·尤瑞:《游客凝视》,杨慧、赵中玉、王庆玲、刘永青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⑰ 参考闫桢桢没有公开发表的读书报告《人的困境与现代社会的文化》,感谢她授权允许我使用这段材料。

⑲ 罗伊·舒克尔:《流行音乐的秘密》,第48―49页。

⑳Eli Zaretsky,Political Freud :A Histor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3,pp.8-9.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