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最让孩子失望的行为,希望你一件没做过

 闲云野鹤qpab3u 2023-03-23 发布于浙江

心理学家乔伊斯·布拉泽斯曾说:“爱的最好证明就是信任,彼此信任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孩子借助父母来到这个世界,对父母有着天然的信任和依赖。

可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却不小心辜负了孩子这份信任,让孩子的心门紧锁,不愿对父母坦诚,亲子之间的信任之桥坍塌。

这种坍塌不是在某天突然发生的,而是在漫长的童年里,孩子对大人的失望一点一滴增加,直至压断桥梁。

有父母常抱怨孩子不听话,其实,孩子听不听你的,往往取决于他是否信任你、是否与你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

做孩子最信任的人,是父母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以下四件事最容易摧毁亲子间信任,让孩子对父母失望,我们要有意识地去避免。

#01

言而无信

曾子杀猪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详。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儿子吵着要跟去,为了安抚孩子,妻子答应赶集回来就给儿子杀猪吃。

妻子赶集回来,发现曾子已经准备杀猪了,妻子慌忙解释说:“我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曾子摇摇头说:“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他坚持杀了猪、煮了肉。

教育孩子时,我们都很容易像曾子妻子这样,理直气壮的以欺骗孩子来达到目的:

“做完作业,周末妈妈带你去游乐园。”

“这次考试进了前十,妈妈给你买一双新的球鞋。”

“这个不好看,过几天妈妈给你买一个更好的。”

但是等到事成之后,又百般推辞,不兑现诺言,当孩子找自己理论时,大人甚至反过来责怪孩子不懂事。

我们都忽视了言而无信对孩子的恶劣影响。

图片

有位家长曾说,因为工作忙,没有兑现陪女儿去漫展的诺言,结果女儿伤心到一个周都不和自己讲话。

她没想到女儿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同时又觉得孩子脆弱、被惯坏了。

我告诉她,只要换个视角,我们就能马上懂得孩子的痛苦,比如公司承诺的年终奖泡汤了、丈夫的诺言没有实现、朋友答应到了时间还钱,却了无音信......

事情虽然不一样,但是大人和孩子经历的失落和痛苦却是同等级的。那种满怀期望的等待,却换来的一场空欢喜,这种气愤与绝望,大人的内心也很难平静略过。

不是成年人的痛苦才叫痛苦。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一个玩具、一次旅行、一次玩耍的机会就是他们能想象到的最重要的愿望,你失信于他,就是在浇灭他的希望。社会学家林·扎克曾说:“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来自父母的每一次欺骗,都足以压垮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果你的孩子无条件信任你的话,你要做的是珍惜,千万不要利用孩子的天真而说谎。

否则,不仅给孩子做了坏榜样,积攒的失望也让他们不再相信父母,亲子之间还会产生隔阂。

#02

侵犯隐私

父母觉得孩子长大了,可能是从他有了秘密的那天起。

说不清从哪天开始,孩子喜欢把卧室房门关上,甚至还会写个牌子贴在门上:请随手关门。

他甚至还有了自己的日记本,东藏西藏,不让父母看到。

很多家长都曾经抱怨过孩子对父母的这种“防备之心”:

“辛苦养大的孩子,还这么防着我们,心里真不舒服。”

“他不想让我们知道的事情,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遮遮掩掩的,不会是在学坏吧?”

于是,带着“为孩子好”的目的,父母便开始有意无意地去窥探孩子的秘密。

认识一位妈妈,曾经因为担心青春期的女儿早恋,偷偷翻女儿的书包,偷听女儿打电话,翻看女儿的手机,看聊天记录和QQ空间。

被女儿发现后,母女二人的关系一下子掉到了冰点,冷战了一个多周。

图片

几乎所有的孩子在隐私被侵犯时,都会产生不安全感和恼怒,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非常敏感,对父母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抵触心理。

一位心理学教授认为:

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对隐私权的重视,超过他一生中的任何一个时期,包括成年期。如果你觉得隐私对自己很重要,那么它对孩子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父母。

父母这种没有界限感的行为,一方面让孩子觉得没有了自尊,产生羞耻感;另一方面,会从此失去孩子的信任。

对于孩子,秘密都是美好的“心事”,大多数都能交给时间解决,我们不一定非要要求孩子事事分享。

我们要做的,是在亲子沟通上下功夫,多关心、多尊重、多倾听,让孩子能主动对你坦白心事。

只要有信任在,你随时都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03

不信任孩子

有这样一则新闻:

一位11岁男孩经常到学校就肚子疼,来得突然,去得也快。

有一次,父母接到老师电话,说孩子突发肚疼。父母心急火燎往学校赶后带孩子去医院,结果到了医院,孩子说已经不痛了。

次数多了,父母开始怀疑:

“这不是存心不想上学吗?”

“身体没问题,那就是作!”

从此后,夫妻俩就把孩子肚子疼的毛病当成是厌学、恐学来对待,甚至带儿子去了精神科门诊,无奈也没查出什么问题。

就这样,男孩疼了三年,成绩一落千丈。

直到有一次,孩子肚子疼得冒汗,父母才带孩子去省医院做全面的检查,最后被确诊为“癫痫病”。

结果一出,让父母陷入深深的自责。

三年里,孩子一方面忍受疼痛,一方面又要忍受父母的不信任、不理解,这种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折磨,很难想象。

有很多父母都习惯带着质疑的态度去看孩子。

看到家里少了东西,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弄丢了;看到孩子难得考好一次,就怀疑是否作弊;看到孩子没精神:“你昨晚又偷偷打游戏了吧?”

几句简单的质疑,让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彻底崩塌。

图片

有个年轻的朋友,很难和父母亲近起来,从来不会聊心里话,他认为父母是无法沟通的。

小时候在外面和人打架,老师打电话到家里来,爸爸妈妈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揍了一顿,他委屈地辩解:“是人家先动手的!”

妈妈冷冰冰地道:“为什么人家不打别人,光打你?“

这句话深深地伤了他的心,从此以后,他便鲜少去和父母解释什么事情。

种不相信,不仅伤害了亲子关系,更给孩子的成长设了限,他们遇到事情后,认为即使告诉父母,他们也不会和自己站在一起,孩子早早地对父母关闭了心门。

信任是双向的,孩子对父母失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从父母身上感受到的否定和怀疑太多,犯了错,父母永远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这就是失望的开始。

而当家长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相信孩子有一颗向善向好的心和自我负责的能力,给他鼓励和肯定,孩子会更有力量做出改变
#04

强迫分享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强调兄友弟恭,礼貌谦让,但在引导孩子实践时,却困难重重。

对3、4岁的孩子来说,玩具、零食宛如珍宝,是他们安全感的寄托。

强迫孩子分享,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很残酷的事情。

有位朋友曾经就不顾女儿的反对,把她的一只玩偶送给了来做客的亲戚家小孩,慷慨道:“拿去玩,没事,她玩具多!”

这件事让女儿伤心好几天。

即使是青春期的孩子,在未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把他珍藏的手办、玩偶送给其他孩子,也会引发亲子危机。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有个初中生攒了好久零花钱买的手办,却被父母偷偷地送人了。孩子以牙还牙,将父亲一直珍藏的茅台酒给倒了好几瓶。

强迫孩子分享之后,亲子之间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裂痕。

因为孩子会觉得最依赖的父母并不在意他的感受,连自己喜欢的东西,大人都不能保护,还帮着别人来“抢”他的东西,于是开始对父母失望。

分享的本质在于自愿和愉快。

我们日常可以多鼓励孩子分享,这个决定权在孩子,而不在大人手上,尊重他自由使用自己物品的权利,不要仅仅因为面子或怕尴尬而随意处置孩子的东西,忽略他的感受。

在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喜欢的物品时,勇敢一点告诉别人:“不好意思,他不同意。”

这是给孩子的尊重,你最终收获的也是孩子对你的信任。

文末点个“在看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

图片
END
图片

声明

作者:钱志亮,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