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韵味美味人情味:姜堰让我“醉”了

 新用户19085124 2023-03-23 发布于江苏

从海安到姜堰,仿佛汽车轻点了刹车,生活节奏顿时慢了下来。

在海安,接待我的职教同行在车上聊的是工作,在饭桌上聊的是学校,甚至在我讲座中场休息与校领导交谈的时候,聊的也是校园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思路。而到了姜堰,会友、喝茶、叙旧、打掼蛋成了“主旋律”。

我知道,我的这种印象与我到海安是讲座到姜堰是会友(职教同行)及旅游有着直接的关联。然而,即使剔除了这个客观原因,我仍然觉得,海安代表了南通,姜堰代表了泰州(乃至苏中地区)。

我在想,南通的基础教育(尤其是考取大学、名校的人数和比例)之所以在江苏名列前茅,是否与南通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方式有关呢?抑或是后者决定了前者?

到南通,听到较多的关键词是“竞争”,“竞争”的结果固然是荣誉加身,但忙碌不堪,疲惫不已也成了教育人的常态;而在泰州,听到较多的关键词是“宜居”,于是,扑面而来的是喝早茶、“水包皮”、“水包皮”等浓浓的烟火气。

这次来姜堰,主要目的是游览慕名已久的溱湖风景区。前些年忙于工作,几次来泰州、海安、姜堰、兴化、靖江,都是来去匆匆,与溱湖擦肩而过。这一回算是“圆梦之旅”吧。

一、溱湖湿地,水润姜堰诗意浓

我很好奇“姜堰”这个地名的由来。查阅相关资料,得到了较为确切的答案。与我猜想的一样,“姜堰”既与“姜”有关,也与“堰”有关。

姜堰古称“三水”。原来在古时,长江、淮河、黄海曾在姜堰汇聚,“三水”由此得名。三水汇聚在给这一方土地带来诗意般的水韵的同时,也常常带来水患。据史料记载,北宋年间,洪水泛滥,姜仁惠、姜谔父子仗义疏财,率领民众筑堰抗洪,保护了一方百姓生命财产,古镇由此名为姜堰。

按下姜堰地名由来不表,还是回到溱湖的主题。

溱湖位于江苏中部里下河地区,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是江苏省三大锅底洼之一。由于古长江与淮河曾在此交汇入海,因而形成了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景区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核心景区为4.7平方公里。

说到景区,必须弄清楚的是,湿地与溱湖是两个概念,溱湖只是湿地的一部分。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区被中间的溱湖隔成东西两部分,东边是主景区。

我们请了一位美女导游小周,她虽然带着口罩,但眼睛明亮,眉目清秀,称之为“小美女”应该不为过。小周个子不高,声音也不高,但她的讲解口齿清晰,干净利落。尤其是在回应我提出的问题及即兴抒发的感慨时,她要言不烦,恰到好处,一些成语、典故信手拈来。我说,你一定读过不少书吧?她回答我说,她是徐州工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看起来所答非所问,其实答案就在其中了——旅游管理本科学历。

进入景区后,小周介绍说,整个景区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小周没有详细解释,但我想,我们能够游览的地方大约就属于“合理利用区”了吧。小周带领我们一行5人乘坐景区的游船到达第一处景点。在游船上,小周给我们讲解了溱湖的标志性景点:三面药师佛塔。佛塔于2011723日落成,塔高八十一米,佛像高36米,耗铜500多吨,是中国最高的水上三面药师佛塔。佛像三面三身分别为药师如来之法身、报身和应身。遗憾的是,游船没有靠近佛塔,连一张像样的照片也没有办法拍出来。

离船上岸,印象中是参观了“湿地科普馆”。科普馆建得不错,有多个主题展区,是个长知识的好地方。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了“荇菜”的样子。看到我仔细端详荇菜的图片,小周随口说出《诗经 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诗句。

步行了一段路之后,小周带我们再次乘船,游览湿地风光。这一次乘船,我们选择了摇橹船。人在船中坐,船在水景中穿行。小周不时地向我们介绍两岸的动物和水中的水禽、丰富多样的植物。放眼望去,水中岛屿上林木葱葱,植被多多,还有孔雀向我们展示它们漂亮的羽屏;收回目光,看看水面,不时可以看见有一种水鸟偶尔露出水面,很快又潜入水中。小周说了这种水鸟的名字,我没记住。小周说,这种水鸟很害羞,很胆小,一旦发现可疑的动静,它们就立即把自己隐藏起来。

坐在摇橹船上,静静地欣赏湿地风光,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就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说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时间仿佛静止了,又仿佛过得太快……

摇橹船靠岸,我们去看麋鹿。在麋鹿园,我们得以近距离地与麋鹿亲近。小周说,麋鹿很温顺,一般情况下,它们不会攻击人。小周让我抓一把青草喂麋鹿,然后可以摸摸它们的角。有一只麋鹿离我近在咫尺,我抓了一点青草它,但是它好像视而不见,既没有远离我,也没有任何对我表示感谢的意思。小周说,你抓得草太少了。我想抚摸一下麋鹿的角,想了想还是作罢,不被打扰大约是麋鹿们最想要的生活。

回来看资料得知,姜堰原本就是麋鹿的故乡,真是长知识了。

小周带我们又坐了一次摇橹船,从哪儿到哪儿我都记不住了。唯一记住的,是摇橹的中年女人主动对我们说,“我给你们唱一首《杨柳青》吧!”在我们的掌声中,她张口就来:

早(啊)晨,下(啊)田,露(啊)水多谑,嗬,

点点露水润麦苗啊。

杨柳叶子青啊谑,

杨柳青

杨柳青

七搭七呢嘣啊谑,

杨柳石子松啊谑,

松又松谑,嘣又嘣谑,

松松么青又青谑,哥哥杨柳叶子,青啊谑。

……

妻子喜欢唱歌,也跟着她哼唱起来。一曲唱罢,妻子对她说:“你唱得真好,嗓子好,天然的好嗓子!”“摇橹娘”得意地咧开嘴笑了。

二、溱潼古镇,千年古韵今犹在

溱潼古镇与溱湖相毗邻,按顺序,我们是先游览了溱潼古镇后才去溱湖的,这里倒插笔了。

说溱潼古镇之前,要先说说姜堰的“美味”。

先天晚上,姜堰的朋友为我接风。出于方便的考虑,晚宴安排在我和妻子入住的“姜堰宾馆”餐厅。我坚持不在宾馆就餐,让朋友在宾馆的附近找一家小菜馆,品尝一下姜堰的家常菜。我之所以坚持这个意见,一方面是不想让朋友们破费,另一方面是想让妻子有“回家的感觉”(妻子是泰兴人,每次说起泰州地区的菜肴都是赞不绝口)。

朋友果然找了一家小菜馆,小菜馆果然很小,小到房间里只能摆下两张圆桌(有二楼,估计面积也不大)。为了热闹,朋友另外叫上了几位朋友,一个圆桌十个人,刚刚好。小菜馆好像没有服务员,男老板掌勺,女老板传菜。神奇的是,一道道菜上来,速度不快也不慢。朋友点的菜太多,每一道菜尝一尝,也就吃饱了;更为神奇的是,尽管已经吃饱了,但每一道菜都好吃,都有特色,我居然能够做到不停地吃。

晚餐进行中以及晚餐结束后,朋友反复对我说:“刘校,我知道你的生活习惯,明天你多睡会儿,不要吃早餐,我们九点出发,去溱潼古镇吃早茶。然后逛逛古镇,中午就在古镇吃午饭。古镇有一道名菜叫做'一网打尽’,也叫做'溱湖八鲜’,具体的我就不说了,你尝尝就知道了。”我平时的习惯是一天两顿饭,“早茶就免了吧,我们逛古镇后就直接吃午饭吧。”我说。朋友语气坚定地回答我,“不行,不行,姜堰的早茶你一定要体验体验。”我说,“客随主便,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从姜堰宾馆到溱潼古镇大约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早茶品种不少,但我只记得“蟹黄包子”“大煮干丝”,因为对于一个不吃早餐的人来说,一个个大、皮薄、馅多的“蟹黄包子”就足以果腹了。出于礼貌,我把一个“蟹黄包子”都吃下去了,其他的只是略微品尝而已。通过观察我发现,在座的七位朋友,至少有三位剩下半个“蟹黄包子”的。我为自己点赞一把。

吃完早茶,开始逛古镇。古镇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老北街是古镇的核心,更是古镇的标志。不算宽的老街,店铺林立,小吃摊位更是一个挨着一个。游人不算多,也不算少;不是很拥挤,也不是很冷清;很显然,古镇既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又没有过度开发;映入眼帘的古民居建筑,青砖小瓦,朱漆大门,绿树掩映,小巷幽深。在我看来,所有这些,都对得起“古镇”二字。

更对得起“古镇”二字的,是这里的古树名木。这里有唐代的国槐、宋代的山茶、明代的黄杨。除了古树名木外,这里还有众多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和古街巷。走在古镇光滑的青石板路面上,我从内心深处荡漾出一种惬意的感觉。这种感觉很难描述,好像一旦表达出来就会走形走样。如果我说有一种“穿越感”有些夸张的话,那么,在古镇享受半日的岁月静好是我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

(唐代的国槐)

(宋代的山茶花)

(明代的黄杨)

逛完了古镇也到了午餐的时间。朋友带我们来到了“满口香私房菜馆”。进到店堂内,只见每张桌子都坐满了顾客;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幸亏朋友早预定了包间,不然肯定是吃不上“满口香”的。朋友是懂我的。在包间里坐下后,朋友说,“刘校肯定还不饿,刘校肯定想打一会儿掼蛋再吃饭。”我说“正是。”于是,朋友去点菜,我们打起了掼蛋。一小时后,菜肴一一上桌,掼蛋告一段落,各就各位开吃。朋友隆重介绍了桌上最大的一盆菜,“刘校,这就是'溱湖八鲜’,也叫'一网打尽’,还有的叫'一锅端’。八鲜,指的八样湖鲜。”我说,就这一盆“溱湖八鲜”就够我们几个吃的了,其他菜都有些浪费了。其实我知道,说了也是白说,因为没有只点一个菜待客的——尽管这盆菜足够吃的。

查资料得知,“溱湖八鲜”是由溱湖簖蟹、溱湖甲鱼、溱湖青虾、溱湖银鱼、溱湖水禽、溱湖螺贝、溱湖四喜(四种溱湖的鱼类)、溱湖水蔬组成的。为了表示尊重,朋友首先把“甲鱼盖”叨给了我。品尝着“溱湖八鲜”,我竟然有些词穷了,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道美味菜肴,脑海里翻来覆去地出现两个短语:“真鲜啊!”“真嫩啊!”此刻写游记时,除了“溱湖八鲜”,其他的菜我竟然一个也想不起来了。看来真是“三千宠爱在一身”了!

饭后,朋友想找个地方眯一会,我们也想再打一会儿掼蛋,反正时间还早,不会耽误游览溱湖。我们坐下打掼蛋刚打了几分钟,服务员过来说,不好意思,这个房间来客人了,你们到对面的卡座去打吧。我们只好把“战场”转移到了对面的卡座。卡座里堆满了椅子,我们将就着“继续战斗”。刚打了一会,服务员又过来说,不好意思,又来客人了,这里你们也不能用了。朋友们纷纷感慨说,这个饭店的生意真是太好了!我说,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那是“生意好得不要不要的”!

快走出饭店时,我听见服务员在给顾客点菜时说,“来一份'一网情深’对吧?”我在心里惊呼,天哪,给“溱湖八鲜”如此命名,真是太有创意了!如果把“一锅端”“一网打尽”与“一网情深”放在一起比较,'一网情深’不仅准确雅致,而且诗意满满!

三、职业幸福,师生情深深几许?

在半个多月前,有一个毕业十年的学生发微信向我问好。“我还到你家喝过两次酒呢,我可喜欢吃师母做的菜了!”他一边回忆往事,一边向我发出邀请“现在也没有疫情了,有机会您带着师母一起来姜堰玩玩!”我说,我可能下周六要去海安讲座,到时候再联系吧!

虽说学生的邀请与我的行程不谋而合,但我从心里不愿意麻烦学生。谁知刚进入讲座的这一周,他就再次发来微信,“讲座日程没有变化吧?我到时去海安接你和师母。”如此盛情,实在难却。然而在这期间,姜堰职教同行知道了我要去海安讲座以及想去溱湖风景区看看的计划,热情邀请我讲座后到姜堰住宿,并告诉我姜堰的宾馆房间已经订好了,周日要陪我去溱湖。于是,我给学生通话,“不用麻烦了,姜堰的朋友已经安排好了吃住行,你直接参加晚宴,我们见见面吧。”学生急了,“不行啊老师,我这边也把住宿、饭店安排好了,我还约了几个人陪你和师母呢,这几位都认识你,听说你来了,都要见你,你让我取消,我没法收场啊!”经商量,我决定晚走一天,同学生和他说的“几位想见我的人”聚聚。

从溱湖返回,朋友按照学生发来的定位,把我和妻子送到了泰州市的某餐馆。进入餐馆的包间,我自然一眼认出了与我联系的学生,他还是十年前帅小伙的模样。接着他向我介绍了其他几位,其中一位是我80年代的学生,一位是90年代的学生。我与他们三位分别阔别了四十年、三十年和十年。老中青三代师生相聚,正如学生说的那样,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我们一边喝酒,一边畅叙别情,你一言我一语,当年的一些趣事糗事乃至一些交往的细节,都被我们翻腾出来了。“酒不醉人人自醉”,看着当年稚嫩的学生如今已经成为社会精英和栋梁之才,举手投足是那样地稳健成熟,一种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正如陶行知所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我不能说我是“成功”的,但可以确认我是“快乐”的。几位学生说,刘老师,你除了头发白了,一点也不显老,还是当年的气质和风采。其实我自知,“韶华不为少年留”,几十年过去了,我已近古稀之年,岂能不老?

那天晚上,学生不停地敬我酒,都说“你随意,我干杯”,不停地“随意”,我终于超量了。但奇怪的是,我竟然没有一点醉意。

晚宴结束后,几位学生把我和妻子送到了姜堰,并且坚持送到房间。道别时告诉我,明天早上8:00,接我们去吃早茶。

次日吃早茶时,90年代毕业的学生又给了我一个惊喜,他又叫来了同届的两位女生(都是姜堰人)。又是一番叙旧,又是一阵畅聊。到底是女生心细,她俩不时地向我打听其他老师的情况,我“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0:00,帅哥学生把我和妻子送到了泰州高铁站,我们带着浓浓的师生情乘坐11:25的高铁返回徐州。

20233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