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遮诠——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佛塔地宫出土纺织品

 掌染草2012 2023-03-23 发布于安徽

法门寺又名阿育王寺、无王寺、重真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约10公里的法门镇,北依岐山、南望渭川,其东有美阳河纵贯南北。相传该寺创建于公元2世纪,此后几经更迭,并于唐代达到鼎盛,寺内建有佛塔,塔内供奉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明嘉靖年间坍塌后重建,后又因自然灾害于1981年再次坍塌。为配合宝塔重建工程,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市文化局、扶风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分别于1982年、1985年、1986年对佛塔废墟进行清理、发掘。

Image

书影·《金缕瑞衣: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丝绸考古及科技研究报告》 科学出版社 2023年

法门寺佛塔地宫由前室、中室、后室组成,三室均出土了大量纺织品。其中被《监送真身使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账》(简称:地宫物帐碑文)明确记载的丝织品就达700多件。依据它们功用、款式可分为袍、衫、袄、鞋、佛衣、绣鞋、被褡、枕顶等。涉及织物类型包括绢、纱、罗、绫、绸、缎、锦、缣、绣等。色彩方面可见淡绿、草绿、墨绿、深赭、赭黄、深绿、深褐、浅褐、金黄等颜色遗存。通过实验分析,涉及染料有茜草、靛蓝、黄檗等。在图案方面,出现以几何、动物、植物为代表的组合图案,元素有宝花、菱格、菊花、山石、卷云、花卉等。在工艺品类上,还出现了印花、贴金、描金、蹙金等工艺。同时,刺绣针法作为装饰大面积使用,针法多见平绣、钉线绣。

Image 

T68-H泥银菱纹罗织金腰裙

来源:《金缕瑞衣: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丝绸考古及科技研究报告》 科学出版社 2023年

法门寺地宫出土纺织品是发现古代丝绸品类和工艺品种最多的一次考古发现,为研究中国纺织史、服饰史以至宫廷生活提供了最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当今学界对法门寺地宫丝织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饰与织物、文物材质科学分析和保护修复技术三个方面。《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绸与服饰》对法门寺丝织品概括进行简要介绍,重点介绍了其中9件保存较为完好的丝织品;《法门寺唐代蹙金绣供养佛祖衣物面料的复制实践》对法门寺唐代蹙金绣供养佛祖衣物进行了研究,经过二年多时间的反复实践,该衣物面料的复制最终获得了成功,从而使这一古老的丝织技艺得以恢复和传承;《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捻金线的制作工艺》以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丝织品中的捻金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显微观察(OMA)、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方法,以系统观察和分析检测金线的金箔层、背层、芯线等为基础,研究唐代捻金线的材质和制作工艺。《金缕瑞衣: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丝绸考古及科技研究报告》是系统研究法门寺出土纺织品材质工艺的专项成果,除织物组织工艺、装饰纹样、服饰形制的研究外,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法门寺丝绸蚕丝纤维及其附属的染料、捻金线、金箔贴饰等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
综上所述,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纺织品为研究唐代科技、文化、艺术、经济、佛教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纺织品比较研究的重要参照物。
Image

法门寺博物馆藏紫红罗底蹙金绣半臂.

Image

参考文献

1.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编著. 金缕瑞衣: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丝绸考古及科技研究报告[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3.

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编著. 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3.韩伟,王占奎,金宪鏞,曹玮,任周芳,淮建邦,傅升岐.扶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简报[J].文物,1988(10):1-28+97-105.

4.任新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绸与服饰[J].收藏界,2004(02):13-16.

5.李德喜,陈宗明.法门寺唐代蹙金绣供养佛祖衣物面料的复制实践[J].江苏丝绸,2016(06):4-8.

6.杨军昌,张静,姜捷.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捻金线的制作工艺[J]. 考古, 2013, No.545(02): 97-104.

下载链接(暂无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