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2030+ 规划远景纲要

 恋风吹吧 2023-03-23 发布于广东

重磅!《香港2030+》规划远景纲要+策略出炉。

房产星球精选 2021-10-09 17:56

前言

《香港2030+:跨越20

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为基础,将为香港的长远发展前景谋定新方略。城市南部以国际金融服务为主,北部致力发展世界一流创科产业,打破产城分离旧模式,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香港的未来,别具突破性和前瞻性意义。

报告内定下人均居面积目标,将会提升到215至237呎,较现时人均居住面积仅161呎,最多提升5成,即两人小家庭可住474呎单位。发展局局长黄伟纶称,会在新规划项目内的公营房屋设计加入这个标准,私楼方面则会考虑卖地或重建项目加入最低面积限制的要求。

《香港2030+规划策略》重点:

根据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香港人均居住所楼面面积中位数为161平方呎,而近期新盘亦涌现 “纳米楼”,部份被戏称为 “龙床盘”的开放式单位,更只有128平方呎,比私家车位还要小。

发展局最新公布的《香港2030+》新版报告,将人均居住面积至215至237平方呎,相较版本方案升10%至20%,并将会高于东京的平均210呎,但低于新加坡的270呎,以及深圳的300呎。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指出,当房屋土地供应显著增加的时候,预期楼价将会调节,而现时公私营房屋供应方面亦以公营房屋占7成,当中的30%属于资助出售房屋,定价已经跟楼价脱钩,可满足有置业需求的市民。

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

香港2030+发展定位

香港2030+空间规划

两个都会区

北部都会区

维港都会区

维港都会区

交椅洲人工島

香港2030+规划主题

香港2030+产业分工

香港2030+中长期可开发供地

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

香港2030+深港的未来

增加承载力

香港北部都会区占地面积300平方公里,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将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马洲、文锦渡和新界北等多个新市镇,是香港未来3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广阔的土地可承载200万以上人口。

北部都会区内的多个已规划或规划中的发展项目,预计可提供约35万套住宅;北部都会区可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估计可提供约165000至186000套住宅。

连同元朗区和北区现有的住宅单位,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住宅将超90万套,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而都会区内的工作岗位数也将由现在的11.6万大幅增加至约65万,包括15万个创科职位。

加快深港融合

主力发展元朗广阔的土地

建设9个新市镇

打造科创区

前海扩区方案以打造具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为目标,将为香港专业服务带来大量机遇。发展产业、开创就业是香港目前的重要决策,要努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策略》建议可藉此契机提升洪水桥、厦村为新界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并在与前海隔湾呼应的流浮山建设具规模、地标性的创科设施,为北部都会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为达到职住平衡,建议制订明确政策及行政指引,尽量把「无地域限制、带动就业机会」的政府设施及写字楼迁往北部都会区。

香港近年在创新科技有一定成果,而在再工业化策略下,发展以新技术及智能生产为基础的先进制造业亦大有可为,但土地不足仍将窒碍发展。虽然正在兴建的河套地区港深创科园占地87公顷,规划的总楼面面积已大概等于三个位于白石角的香港科学园,但与深圳河北岸面积超过300公顷的深圳科创园区比较,则相形见绌。

《策略》提出增加创科用地。善用落马洲管制站迁往深圳新皇岗口岸后腾出的土地和毗邻的部分鱼塘和乡郊土地,加上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内原有用地规划,将增加合共约150公顷土地作创科用途,以构建新田科技城,发挥更具规模效益的科技产业羣聚效应。

之前十几年,香港科技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助力深圳大疆无人机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展望今后,深圳企业和香港科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铁路接深圳

优质的交通设施,轨道交通已经是中国主力交通工具。能带动资金、技术、产业、人才到新城、新区。香港北部都会区的整合和扩容工作,由铁路带动。《策略》中提出的铁路项目包括5条:

1、连接洪水桥、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

2、把正在规划的北环线北延,经落马洲河套地区(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对接穗莞深城际铁路、深莞中轴城际;

3、探讨将东铁线延至罗湖并在深方设立「一地两检」口岸,在现有罗湖站及上水站之间增设一个非过境铁路服务的新铁路站,以释放罗湖、文锦渡及上水北一带的发展潜力;

4、北环线东延,由古洞站向东接驳罗湖、文锦渡及香园围,再南下经打鼓岭、皇后山至粉岭;

5、探讨兴建尖鼻咀至白泥自动捷运系统的可行性,以带动该区和流浮山的发展。

东铁延至罗湖区

作用巨大

高校资源共享

香港十几所大学中,以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所大学最为著名,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大学实力也不错。

佛山是大湾区制造业强市之一,港理大优势在科学、工程和技术学科。佛山高校少,教育经费负担轻,可给予港理大更充足的财政支持和资源分配。

2019年,港理大与佛山市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建设佛山校区。港理大(佛山)项目2020年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估算投资307亿元,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按照佛山分校的初步规划,港理大希望将优势学科与佛山的人才需求相匹配,引入微电子、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工科专业,同时按社会发展需求和科研方向,设立大约20个分门别类的研究所,例如人工智能研究所、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新能源技术研究所等,实现跨学科人员和资源优化整合,针对性地解决现实具体的科研难题。

香港在广东合作大学项目还有:城市大学(东莞)、科技大学(南沙)、都会大学(肇庆)、浸会大学(珠海)、香港大学(南山)、中文大学(龙岗)等。

附图:北部都会区生态保育规划

详情:10月9日粤港澳大湾区楼市早读:广州番禺打造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