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林徽因的精神世界

 强哥的书屋 2023-03-23 发布于四川

时间:2016-02-18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龙耳东

  芳华绝代的林徽因时刻给人以温良典雅、光彩夺目的感觉!透过迷人的气质,挖掘她内在的精神世界,我们发现:林徽因其实是一个极其悲剧的人物!

  
少女时期的林徽因
  (少女时期的林徽因)
  
  她的内心充满孤独与无奈;特别是她没能保护古建筑而拒绝治疗,抱憾而逝!她没有很知心的女“闺密”。这是因为林徽因才艺太优秀超群,加之她个性直率而不讨好人。不善于女人之间的应酬与周旋,必然受到女人的闲言碎语。林徽因不仅在女人群中是孤独的;即使在世人的眼里,她也是倍受误解的。人们以为她与徐志摩、梁思成和岳霖“三角恋”是何其的浪漫与丰富多彩,殊不知她情感充满了悲剧的色彩!——她又不可能去一个一个地解释。她只有把内心的孤独与愤懑;把事业上的挫折和生活中的困顿,转而通过文学作品和诗歌抒发出来。这与她少女时代的憧憬和浪漫情怀一样,林徽因透过她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这些文学作品,向世人表达和抒发了她内心的精神世界。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也曾经天真浪漫过。她随父林长民游历欧洲,情窦初开的她在宁静如画的康桥,结识了著名的诗人徐志摩并引发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尽管徐志摩不顾一切地疯狂地追求林徽因,而她却在感情与理智之间,选择了梁思成。但她对徐志摩的情感依然保持着纯洁。从她的诗歌《情愿》中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另一个精神世界。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诗人徐志摩

  林徽因从欧洲游历回来后,仍在培华女子中学就读。林长民带着林徽因、表姐妹孟琦、曾语儿参加“新月社”举办的灯会、书画和演剧等活动。“新月社”由徐志摩和胡适、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创办的社团组织。是根据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而得名。不久,印度诗人泰戈尔应邀来华访问。林徽因以其流利的英语水平担任泰戈尔的翻译。她与徐志摩出演了泰戈尔的《齐拉德》诗剧。林徽因以维妙维肖的表演和清新流畅的英语台词,令四座倾倒,惊为天人!在徐志摩的指导下,她开始发挥诗人的天赋和文学的才能。据说,泰戈尔在访华期间,还极力帮助徐志摩向林徽因示爱。但林徽因非常理智地婉拒了。

      徐志摩眼看追求林徽因无望,后来与陆小曼结婚。但婚后争吵不睦而离异。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依然如故,在徐志摩的鼓励、影响下,林徽因移居北平西郊香山养病期间,开始了诗歌等文学创作。徐志摩帮助她发表了一些诗作。正是因为她有了这些诗作,给了我们探究她内心世界的窗口。我们通过这些“心灵的窗口”,可以看到林徽因复杂的内心情感。比如她创作的小诗《那一晚》中,我们读出了那段令人心酸的感情——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拖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里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哪)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哪)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哪)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哪)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此诗发表在徐志摩编辑的《诗刊》杂志。林徽因恋过徐志摩,难免越读越像剑桥康河那一晚幽会的重现。徐志摩为了赶到北京听林徽因演讲而飞机失事,他真正做到了用生命诠释对爱情的至死不渝!而林徽因呢?她对徐志摩的爱也极为深沉与悲壮!当闻知徐志摩从香港赶回北京听自己的演讲而飞机失事坠亡,林徽因悲痛万分!由林徽因等人主持,在北平为徐志摩举行追悼活动。随后发表散文《悼志摩》。次年七月又作诗《莲灯》、《别丢掉》、《雨后天》等。她把那块徐志摩失事飞机的残骸,决然地挂在自己的卧室墙上!这是多么的痛苦无奈之情与刻骨铭心的怀念!
 

林徽因

  后来,林徽因与梁思成去南方考察路过徐志摩的故乡,停车几分钟里,她下了车,在昏沉的夜色里,独自站在车门外,“凝望着幽黯的站台,默默的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直到生和死间居然幻成一片模糊,人生和火车似的蜿蜒一串疑问在苍茫间奔驰……如果那时候我的眼泪曾不自主的溢出睫外,我知道你定会原谅我的。”(林徽因《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她与徐志摩结下的这份悲剧情感,是一段极其沉重而珍贵的情感!真的不忍心拿去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

      大多数人都认为林徽因是时代的幸运儿,她的生活充满了浪漫和幸福。但我却从她的诗作中,读懂了她的郁闷、心酸和忧愁。我认为林徽因爱徐志摩,却不能接受他的“多情”;他喜欢金岳霖却无法拥有他;她对梁思成的爱,掺和了更多的是道义!——是她对梁思成的同情以及对梁启超的感恩,特别是在她的父亲林长民死后,梁启超对她留学经费的支持和父辈的关照。我可以大胆地说:林徽因没有真正拥有一个心爱的人,她没有找到她此生的最爱!我们从林徽因《钟声》的诗作中,能感受到一个夜不能眠的女人内心的荒凉、孤独与无奈——
  
  钟声
  
  敛住又敲散
  
  一街的荒凉
  
  听——
  
  那圆的一颗颗声响,
  
  直沉下时间
  
  静寂的
  
  咽喉。
  
  像哭泣,
  
  像哀恸,
  
  将这僵黑的
  
  中夜
  
  葬入
  
  那永不见曙星的
  
  空洞——
  
  轻——重,……
  
  ——重——轻……
  
  这摇曳的一声声,
  
  又凭谁的主意
  
  把那剩余的忧惶
  
  随着风冷——
  
  纷纷
  
  掷给还不成梦的人。
  
  从这些诗作里,我读懂了她的忧怨。林徽因敏感地捕捉了生活中常有的而又被人忽略的半夜钟声,把人生中平常的一瞬间,营造出浓浓的伤怀氛围,有着感人至深的意境。很有一种《夜泊枫桥》的苍凉与伤感。林徽因不仅没有找到她此生的真爱,甚至,在建筑事业上,她也没能最后保护北京古建筑群。北京古城墙和古城楼相继被拆,她为此而伤心痛哭,拒绝治疗,英华之年,却遗恨天国!我们无须掩饰太平,恕我直言:林徽因的人生,总的来说,是一个悲剧!
  
  林徽因像所有的怀春少女一样,有过她对青春浪漫的憧憬和对甜蜜的爱情的期待。她那首《你是人间四月天》的诗作,以其清新、纯朴、真挚的情感,风靡了大半个世纪,拔动无数的少男少女的心弦,也表现了林徽因极有天赋的文学才华。林徽因最为引人注目的创作特色是,她把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揉合得浑然一体。她用诗的语言和文学的手法来写建筑领域的学术报告,使枯燥的学术论文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诗情画意。同样的,她也把古建筑的雕塑、塔檐、画栋、风铃等作为素材,用来创作文学和诗歌。显示了林徽因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才华。
  
  林微因堪称民国一代女神的传奇代表!在她传奇的人生里,金岳霖一直理智地陪伴着她,默默地关心着她,以致于金教授终生未娶。金岳霖面对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感情纠葛;面对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姻,金教授都能理智地从哲学的高度来驾驶自己的感情。对于金教授这份深沉的爱,林徽因感动了!她极其苦恼地对梁思成说,她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其中一个便是金岳霖。正当梁思成准备放弃对林徽因的爱情时,却听到金岳霖理智地对林徽因说“看来他才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金岳霖的确是一位痴情的人,但他以哲学家的理智,选择了成全——成全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姻。林徽因永远不会知道,在她死后多年,许多人已经淡忘了她的时候。一天,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不知他所请为何。开席前,金岳霖才郑重地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时举座感叹,唏嘘再三。由此可见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感情之深,非一般世俗之人所能理解。

  从金岳霖、徐志摩和梁思成对林徽因的一往情深,可以看出林徽因不仅仅是因为才艺和美貌令人着迷,更重要的是林徽因内在的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这些魅力,通过她的言谈举止和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表现了出来。或者说林徽因是运用了文学和诗歌等文艺形式,巧妙地抒发了她的思想情感,构建了她的精神世界。
  
  林徽因的个性非常鲜明,她的一生正如空中的闪电一样,短暂而耀眼!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曾如此形容这位气质如兰、风华绝代的奇女子:“林徽因就像一团带电的云,裹挟着空气中的电流,放射着耀眼的火花。”
  
  林徽因外表俊秀、纤柔,而内心热烈奔放、性直、口快,坚强。林徽因这些鲜明的性格特征,使她具有良好组织能力和社会感召力。与她交往密切的都是当时知识界的精英,如政治学家张奚若、经济学家陈岱孙、逻辑学家金岳霖、物理学家周培源,无不是他们各自学术领域里的泰斗人物,就不必说胡适、沈从文、叶公超、朱光潜……
  
  意志坚韧的林徽因给孩子们的教育也多为英雄气节的古诗文。抗战时期,林徽因对孩子们说:“我们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来占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当孩子问若是日军打入四川而大家都没有退路怎么办?林从容地答到:“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林徽因娇柔的外表下,隐含着如此的刚强和坚毅,如同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英勇将士。
  
  林徽因的坚强性格还表现在于战乱的环境中,坚持构建中国现代建筑学科。在战时的极端困苦之中, 林徽因虽罹重病,却仍在病床上,研读并摘录《二十四史》中有关古代建筑方面的资料,支撑并协助梁思成完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的重要著作。林徽因的身体到了后期,多数时候要在床上看书写字,体贴的梁思成弄了个能在床上读写的东西,那一张张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的草稿,凝结了她多少心血。最令人钦佩的是,重病在身的林徽因为保护北京古建筑,四处奔走,据理力争。北京牌楼被大规模拆除。北京内城原有的9座城门,只余正阳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北京外城原有的7座城门,则无一遗存。林徽因闻讯悲怆,拒绝治疗而逝!其个性特征,何其鲜明?!
  
  诚恳,真实,率性的林徽因性格既刚烈又饱含温情。她温情的时候,犹如人间的四月天!难怪徐志摩对她不舍,金岳霖(哲学家)更是用一生未娶来表达对她的迷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