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曲研修一期第18课 元曲的音乐美•语言美•北散套〔般涉调•哨遍〕浅析

 巴蜀辞赋学院 2023-03-23 发布于四川

元曲研修一期第18

元曲的音乐美·语言美·北散套〔般涉调·哨遍〕浅析

主讲:绝谷画蝶

上讲提纲:

一、元曲之清丽派

二、元曲之豪放派

三、清丽和豪放派和的区别

四、〔南正宫·玉芙蓉〕浅析

语言是什么?归根到底是一种声音。孔子说过:“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文字,是无法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我们经常是把语言只当成文字来学习,只从字面的意义上进行分析,加上社会背景、意象、结构等等,很少把语言还原成声音。而实际上,汉语的古诗词,恰恰是吟咏出来的,不是单纯的写出来。所以,古人非常重视声韵在表达涵义方面的作用,汉语古诗文的涵义离开了声韵就不复存在。

怎样从声韵方面分析元曲呢?首先就要对音韵学和元曲格律有所了解,声韵表达涵义的方法也很多。

古代有“四呼”的说法,首先要区分开口音与合口音。

所谓开口音,就是以ɑ、o为韵腹的音所谓合口音,就是以iuü为韵腹的音e为韵腹的音介于两者之间。开口音的发音响亮,多用来表达开阔、明朗、有力的情绪;闭口音的发音低沉,多用来表达细腻、悠长、低沉的情绪。
    中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总结:声韵之美 

一百年来,我们都习惯于从字面上理解和解释诗歌,忽视了声韵的作用。其实,汉语诗歌是先吟后录的,它首先是一种声音,所以声韵是表达涵义的重要手段。不顾声韵而只讲字义,不但对诗歌的涵义理解不完整,而且还很可能理解错误。那么,怎样分析诗歌的声韵及其涵义呢?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文体

面对一首诗歌,首先要知道它的文体,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是词还是曲?为什么要先了解文体呢?因为不同的文体,表达涵义的手段不同。比如说,古体诗可以换韵,情绪的转换和章节逻辑关系,往往通过换韵来表达。
   

押韵是汉语诗歌最重要的声韵特征,由于吟诵的时候,韵字会特别长,韵的声音意义就会被强化和放大,所以押什么韵,对于诗歌涵义是有密切的关系的。
不同的韵有不同的情绪色彩,吟诵起来感觉会很不一样。韵的声音意义和诗的字面意义相结合,会给诗歌带来无限的意义空间,也就是为“言外之意”。

近体诗要求一韵到底,不存在换韵问题,平仄格律就是近体诗最重要的声韵手段了。

元曲是平仄混押,几乎句句押韵,北曲入派三声,南曲入带三声。

③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平仄相间,归于平声韵,所以近体诗总是有对称和平和的感觉。

仄起诗比平起诗多,因为仄起的诗开头仄声,第三个字才开始拖腔,意义空间要大一些。近体诗讲究对仗,对仗就是对称意义的联想。

词、曲的格律变化更多,从韵的排列和平仄的组合,每个牌子都用格律把内容的层次、结构、情绪固定了下来,元曲允许加衬字。
    入声字

普通话是所有的字音长短一样的,或者无所谓长短。古代是有长、中、短音的。吟诵的时候,韵字和偶位的平声字是长音,入声字是短音,其余的字是中音。
入声字有顿挫之感,常用来表达痛苦、决绝、强调等意义。体会入声字在诗中曲中是怎样运用的,对于体会诗歌的涵义非常重要。

⑤开闭口音

开口音是ao为韵腹的音,闭口音是iuü为韵腹的音。开口音的情绪明朗,闭口音的情绪低回。开口音与闭口音的排列组合情况,常表达了情绪的变化和趋向。

⑥其他

其他的声韵手段还有双声、叠韵、声母的选择、上声字的使用、声调的组合走向等等,需要具体分析。一首诗歌,不一定使用了所有的声韵手段,但是按照这个顺序去分析,一定会眼界大开。

如果我们能把声韵分析和内容分析相结合,对元曲作品的理解就会加深很多。声韵分析最好就是吟诵。因为一吟诵,那么诗词的声韵之美的各个方面就都体现出来了。而朗诵,是不会把这些声韵的特点表现出来的。所以,进行声韵分析的时候,最好使用吟诵录音,或者自己吟诵。


   下面我们就以元曲作品是如何体现音乐美、语言美、风格美等等进行交流!

一、元曲如何体现音乐美

音乐美是曲的天然属性, 它的产生与发展,皆源于音乐,赖于音乐。曲本来是供演唱的,元杂剧在舞台上表演,散曲在歌台上清唱,都和音乐融为一体。而当它成为案头文学之后,音乐性依然存活、流动在曲魂中。首先,它保留了稠密的韵脚,几乎句句押韵。这种现象在诗词中是难以见到的。
      我们所学习到的散曲,之所以悦耳动听、撩人意趣,其主要原因即在于密韵音符的共振效应,前面我们曾交流了曲的韵律,这得益于《中原音韵》。 周德清编写的这部韵书,将诗韵106部合并简化为19部,这就大大地扩展了散曲的音域,拓宽了选取韵脚的天地,再加上散曲自身的宽容,可以平仄通押,散套不忌重韵(诗词中不允许出现重韵字),选韵的广度获得空前的自由,用韵的密度几乎到达极限,韵味十足。
       其次:散曲之音乐美,除声韵美之外,还在于它的节奏美。曲的句式排列呈参差变幻的形态,一字句,两字句,三字句,乃至十几字句,犬牙交错,疏密相济,节奏灵活而多样。再加上衬字的调节,愈显得浪花翻滚,铿锵悦耳。即便是继承唐诗中的律句和对仗,也发展出新的体式。四、三结构有之,三、四结构有之,一字和不同字数的结构也有之;双句对有之,鼎足对有之,多句对、隔句对、首尾对也有之, 异彩纷呈,像戏曲中的花腔,板式灵活,旋律荡漾。

元曲是一门音乐艺术,靠旋律来铺陈剧情,与唐诗、宋词有着密切关联。据说,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时,曾为一名伎商玲珑和好友元稹斗诗,商玲珑定了限制,按一定的词牌填词。白居易看着西湖平静的湖面,略一思索,便提笔写下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商玲珑擅长箜篌,她读完了这首词满心欢喜,立刻谱曲,用箜篌弹唱。白居易将商玲珑定下的诗词韵律命名为“玲珑四犯”。一时之间,成了江南文人的最爱词牌。

词始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梁、形成于唐代,繁盛于宋代。南梁和唐、宋在文学上是一个繁盛的时代。元曲用的是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不同于宋词的中原曲调。但是,它的体制和词很像,定律格式比宋词还要严格一些,不过,在字数上相对自由,可以在定格外加衬字,而且所用的语言大都为口语。
    简单来说,是时代造就了元曲。那时的元代社会流行什么旋律,是和社会整体“喜好”有关的,而这种喜好并不是自发的,会乐府的人大都是名伎,她们要迎合的自然不是比她们还要没地位的儒生,而是当时的大众。所以有人说,元曲实现了唐诗、宋词从案头到街头的转变,更加世俗化。事实上,应该说是更加“市井化”才对。

所以,元曲是我国元代词曲音乐的总称,也是元代最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元代散曲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真正美学意义上的返朴归真。散曲创作是适应了特定历史时期文人的生存状态,并且以俗朴,直露之笔展示了他们精神世界的俗文学,以灵活自由的创作表现了元人的新的追求。

一首好的曲作,之所以能人以美的享受,来源于曲作的本身所具有的美学基础。而这些美学基础又都是从生活、语言文学等方面转化过来的。

元曲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而这种艺术的美,是语言美、韵律美、节奏美;是自然美、音乐美、意象美及真善美的综合体现。试举几例,如:

1:〔中吕· 普天乐〕雨儿飘

·张鸣善

雨儿飘,风儿飏。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风萧萧梧叶中,寸点点芭蕉上。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风雨儿怎当?风雨儿定当。风雨儿难当。

这是一首抒情曲,作者通过一个风雨交加之夜,写环境的凄凉,以自己对风雨的独特感受,来曲折地表达自己内心悲怆的愁怀。此曲以风雨起兴,用复沓手法,交错嵌入“风雨”二字,反复咏叹,语义回环,气势贯注,很有艺术特色。作者没有直接写愁,而且似乎说自己正在做着“好梦”,愁是风雨“卷起”的。这种含蓄的写法,令人更感到愁怀的深切难言。

全曲每句均以风、雨起头,风、雨排列的次序有所变化,而风雨始终贯穿全篇。这在诗词中是大忌,而在散曲中,却是别具一格的文字体式。这样营造出一种情景交融、一唱三叹的效果,使全曲别有一种音乐的美。

2:〔中吕· 山坡羊〕道情

元·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这是一首言志曲。它表达出了作者的一片浩然之气,真正达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境界。不管谁人成败(无力改变,并非消极避世),谁兴帝业,我绝不依附,永葆正气之身。这种美,具有特殊的音乐效果。

3:〔双调·折桂令〕中秋

元·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这首散曲作者着力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格外的澄澈空灵。通过对澄澈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异常清幽宁静的意境与氛围,最后才以对嫦娥发问的形式,抒发了中秋之夜,意欲一醉方休的情致。而其结构则是触景生情,前半写景,后半抒情,转合融一,用典不露痕迹。对月这一意象的阐释,独具空灵、具有幽远的艺术特色和音乐特色。

4:〔双调·大德歌〕春

·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此曲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发盼望离人归来而久久未归的哀怨情愫。曲子以“归”为曲眼。首句“子规啼”,因杜鹃声若“不如归去”,抒发闺妇怀远之情二、三句妙用三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添”字尤见精神,准确地把握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态;末句写眼前景,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化浓郁的思念和孤寂之情。全曲运用既典雅又通俗的语言,表现闺中女子绵绵不断的相思之情,这是一种相思之美。

5:〔越调·天净沙〕夏
元·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此曲运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前三句描绘出云收雨霁、水凉瓜甜、树阴垂檐的画面。后两句描写消受着宜人时光的“玉人”。整首小令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全曲运用白描,洗净铅华,选景精当,语言简洁,传递出来的是一种宁静的音乐美,也充分显示作者的艺术功力。
    6:〔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汤式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
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香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这首小令写出的是“昔日”的“笙歌”“酒楼”“香风绮罗”,“今日’’ 的“干戈”“渔船”“落日沧波”此曲用事实说话,行文流畅,结构严谨,语言朴实,形象生动,“素描”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怀旧”的情绪跃然纸上。用西湖的“昔日”与“今日”进行对比,展现出作者感怀的音乐美。

7:〔中吕· 山坡羊〕山坡羊述怀

·薛昂夫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此曲前半部是回顾自己大半生的遭遇,“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写为求功名,不由自主地在宦海中劳碌奔波,时光易逝,两鬓渐现白发。作者对自己不能摆脱名缰利锁的羁绊深自悔恨。小令后半部则阐发了自己的切身体验,“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从而向世人发出警戒:名缰利索令人寝食难安。不要为功名所困。此作坦荡真诚,直抒胸臆,毫不矫揉造作,这正与作者其人豪放不羁、光明磊落的人格精神相吻合。

8:〔明代民歌·挂枝儿〕想部三卷

·无名氏

风萧萧,一阵阵穿窗牖。雨丝丝,一点点都是愁。淅零零,铁马儿在檐前骤。惨淡淡灯共影,扑簌簌珠泪流。手摸一摸庞儿也,呀,瘦了,怎的瘦得这般样丑。

这首民歌开篇运用排比的句式,前一句三个字,后一句六个字,长短句错落有致。民歌运用叠词“风萧萧”“雨丝丝”描写风声雨声,运用“淅零零”这一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屋檐下铜片撞击发出的声响;“惨淡淡”写出思妇形单影只,满怀愁绪,泪珠“扑簌簌”地流淌,用手一摸,惊觉自己因忧愁而消瘦憔悴,面容变丑;一声惊叹“呀,瘦了”,细腻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首民歌感情逐渐推进,思妇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实。

9:〔双调·驻马听〕吹

元·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随着演奏或歌唱的进行,它也随之消失在茫茫太空。古人为了表达把优美动人的音乐“留住”的意愿,就有了“余音绕梁”的神话故事。此曲为读者“录”下了一段历数百年而不息的笛曲,使人们至今依然能够感受到这支笛曲的荡气回肠、悠扬嘹亮的旋律。

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特、浓烈。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一声吹落江楼月”,以夸张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终而意韵不绝。“梅花惊作黄昏雪”,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

二、元曲如何体现语言美

 元曲是元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从民间的通俗俚语入曲,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豪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真实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歌唱人们日常生活、情怀,活泼生动,风格清新,手法多样,让人如在目前。它歌唱深切的爱情,泼辣大胆又不失缠绵柔婉,曲尽其妙。它揭露社会黑暗,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从各种角度还原了全面真实的元代社会生活风貌。

曲在句式、语言文字方面,独具一格。在体现普通的人物和事件时,元散曲的语言较为生动活泼,易于理解,以诙谐自然,不避俚俗的口语,带来了文体多样化、多元化的相互共生及审美娱乐性上的轻松愉悦。

用语自然,生动活泼,散曲中的俗语,并非元代所独有,而是前代诗词中就已有诗人使用。例如,《诗经》中的命格,宋词中的俗词语言等,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散曲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关汉卿,如〔南吕· 四块玉〕闲适,其中就运用了民间俗语:“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使之浅显易懂,写出了山林归隐的乐趣,呈现了一副闲适愉悦的乡野生活。

不同于传统的诗词,散曲可以使用大量的衬字和虚字,使其语言的语节和意节独具特色,使之具备民歌一般的生动性,形成了独特审美特点。如关汉卿〔南吕· 一枝花〕《不伏老》。

可以说元曲将叠字叠词的艺术魅力发挥到了极致。此外,运用大量象声词、拟声词,使语言效果更加鲜明。尤其是叠词,在曲内没有严格限制平仄,从而也使曲由严整规整、重视格律变为了半自由化的形态。在文学艺术中,元曲独具艺术魅力和畅酣淋漓的表达效果。

所以,元曲用语,是传统诗歌中最大众化、口语化的语言,具有通俗美、朴素美、风趣美的艺术个性,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交流:

1. 讽刺之趣

讽刺:文艺创作中的表现手法之一。用讥刺或嘲讽的笔法,描写社会生活中的种种。

1:〔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佚名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译文:从燕子嘴里抢夺筑巢的泥巴, 从针上面削铁盾。刮取金佛的脸仔细搜求金粉,从无中觅有。在鹌鹑的食袋里找豌豆,从鹭鸶腿.上劈精肉,到蚊子的肚子里刮油脂。亏您老下得去手。

此为讽世讥时之作。从燕子嘴里夺取衔泥,从针头上削取铁屑,从佛面上刮下黄金,无中也要搜刮出有来。在鹌鹑嗉里寻豌豆,从鹭鸶腿上劈下精肉,从蚊子肚腹里刮出脂油。作者连用六句夸张的博喻之句,泼辣而明快地刻画出贪官污吏及为富不仁者贪婪凶狠的本相。曲终又以“亏老先生下手!”对贪官污吏及为富不仁者直接抨击,显示作者无比愤慨之情。此曲以夸张、博喻手法,于嘻笑怒骂间对当时贪婪无度、黩货病民的贪官污吏、为富不仁者进行了深刻而尖锐的揭露和抨击,生动形象,入木三分,是是元人讽喻作品中的精品。

2:〔正宫·醉太平〕堂堂大元

·佚名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译文:偌大的元朝,奸佞专权。强征百姓开凿河道、违逆民心变更钞法,埋下祸根,惹得万千红巾军揭竿而起。官员滥用刑法加重百姓的怨恨,什么时候见过人吃人,钞买钞?贼人当了官,官员做了贼,分辨不清谁是愚人谁是贤人。真是可悲可怜!

此曲为讥讽时势之作。本小令最早见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陶宗仪称:“《醉太平》小令一阕,不知谁所造,自京师以至江南,人人能道之,古人多取里巷人之歌谣者,以其有关世教也。今此数语,切中时病,故录之,以俟采风者焉。”。一首小令深入人心至“人人能道之”的程度,真实反映了当日社会情景,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心声。它以“堂堂大元”之语开篇,经过一系列对黑暗现实酣畅淋漓的控诉,特别是五、六、七句三字一顿的九字句铿锵有力,叫苦之声不绝,控诉之声充耳,实有震撼人心之感。最后全曲收束在“哀哉可怜”一句,文风跌宕昭彰,气势磅礴,痛恶之情切肌入骨、无可阻挡,可谓是为元末野蛮残暴的统治唱响了最强有力的挽歌。

3:〔商调·梧叶儿〕嘲谎人

·佚名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阳沟里好驾舟。瓮来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吹牛撒谎是一种社会恶习。或用以自吹自擂,抬高身价,或用以钻营利禄,阿谀逢迎。这首曲运用高度夸张的手法,嘲弄了这类吹牛撒谎人。

作品概括了三类吹牛撒谎的手法:一是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如“鸡生凤”、“马变牛”、“六月裹皮裘”;二是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如“瓦垄(瓦脊)栽树”、“阴沟驾舟”;三是随意夸大,不顾情理,如馒头有“瓮来大”、茄子“大如斗”。

此曲辛辣地嘲讽这类人的吹牛撒谎,信口雌黄。语言质朴,顺口易记,富于民歌特色。

4:〔商调·梧叶儿〕嘲贪汉

·佚名

一粒米针穿著吃,一文钱剪截充,但开口昧神灵。看儿女如衔泥燕,爱钱财似竞血蝇。无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

译文:一粒米用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成几块来花,一言一行无不昧着良心。对待儿女像燕子衔泥一样的辛勤,对待钱财则如同嗜血的苍蝇,丝毫也不放过。没日没夜地积攒着钱财,到头来还是画饼充饥一场空。

此曲对某些人爱财如命,贪得无厌、极端自私的形象,隐含着作者对贪婪者的极大讽刺。小令借助贴切的比喻进行夸张,把贪财汉的举止、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类人伤天害理,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到头来不是为财害命,就是被儿女牵累,甚至于贻害儿女,绝少有好结果。作者用“画饼充饥”的典故来概括他们的下场,余味无穷,发人深省。

5:〔双调·水仙子〕讥时

·张鸣善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此曲为讥讽时政之曲,尖锐的揭露了元朝当政者卑劣腐朽的面目,揭露世风的龌龊败坏。语言犀利泼辣,比喻极具特色,夸张的描写,揭露尖刻有力。

子首先对高官显爵的三公进行了绘声绘色的刻画装腔作势的很早便位列三公,蛮横粗暴的享受着丰厚俸禄,胡言乱语的其时受到重用。紧接着语点破世态而言之,都是胡周起哄。论英雄谁是真英雄在作者看来,这混乱荒唐的年代,五眼鸡成报吉祥的鸣凤,两头蛇冒充雄才大略的南阳卧龙,三脚猫号称自己是兴邦济世的姜太公。极力对比,表现作者对三公的深恶痛绝。全曲冷热讽,语意深刻犀利,对元代上层社会的寄生性和虚性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评,可谓畅快淋离。

作者这种庄俗杂陈、嬉笑怒骂而尖峭老辣的散曲风格自成一家,被时人称作张鸣善体。明代曲家薛论道就有一首仿张鸣善体的《朝天子·不平》:清廉的命穷,贪图的运通,方正的行不动。眼前车马闹轰轰,几曾见真梁栋。得意鸱鹗,失时鸾凤,大家挨胡厮弄。认不得蚓龙,辨不出紫红,说起来人心动。语言虽不及本曲灏辣,却能得其神理。

6:〔中吕·普天乐嘲西席

·张鸣善

讲诗书,习功课。爷娘行孝顺,兄弟行谦和。为臣要尽忠,与朋友休言过。养性终朝端然坐,免教人笑俺风魔。先生道学生琢磨,学生道先生絮聒,馆东道不识字由他。

注释:西席:古代指家庭教师。

是一首嘲讽私塾教师的小令,从一个侧面揭露、讽刺了元代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僵化与腐朽。西席,即教师。古人以坐西面东为客位,所以称教师为西席或西宾,称学生家为馆东或东家。

小曲共分三段。头二句是先生,学生。中间六句为第二段,讲学习的内容。元代自仁宗延祐元年(1314)恢复科举制度,以经学取士,摒弃诗词,以儒家礼教牢笼文士,维护其统治。忠孝,谦和,勿谈人过,养性,免教人笑,是陈腐的教学规范,成为束缚青少年的教条。于是,末三句描写对这种教学规范的不同态度教师要学生认真研读琢磨,学生则嫌老师啰嗦,家长则说由他去吧。从而,对教师的不识时务进行了调侃与讥讽。曲的语言浅显,却行文活泼,讽刺得深刻,入木三分,绝非是针对一个西席而已。

2)描写之趣

    描写是文艺创作中的表现手法之一。用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

1:〔明代民歌·挂枝儿〕送别

·无名氏

送情人,直送到丹阳路。你也哭,我也哭,赶脚的也来哭。赶脚的,你哭是因何故?道是去的不肯去,哭的只管哭,你两下里的调情也,我的驴子受了苦。

《送别》通过一对离别在即的情人相对啼泣,赶驴的见而随之伤心落泪,并出言外之言相戏情景的描述,以亦庄亦谐的笔调,巧妙地表现了一对恋人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

在艺术表现上,其一,构思新颖独特,风格亦庄亦谐。其二,完全口语化。自然通俗,明白如话,生动活泼,虽然其产生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但读来如现代口语,没有任何语言上的隔阂。

如《挂枝儿》的民歌“又”,描写了满地翠绿的芳草、挂满枝头的桃杏、双飞的燕子、盛开的杜鹃花、垂丝的杨柳等景物,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2:〔明代民歌·挂枝儿〕感部七卷
去年的芳草青青满地,去年的桃杏依旧满枝,去年的燕子双双来至。去年的杜鹃花又开了,去年的杨柳又垂丝。怎么去年去的人儿也,音书没半纸。
    这首民歌开头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将今年与去年的景色进行对比,细致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景色优美的春景图。接着却发出疑问,思念的人儿离去一年为何杳无音信,表现出思妇孤独的处境,与开头描绘的美景形成强烈反差;物是人非,衬托思妇心中的孤独和悲伤,思妇身处美景之中,却并未感到快乐,无时不想念着情郎,感情真挚。

 3:〔南仙吕·一封书〕

·金銮
清溪畔小园,任荒芜,种几年。黄庭畔小笺,任生疏,写半篇。分来红药春前好,摘去青葵雨后鲜。又不颠,又不仙,拾得榆钱当酒钱。
   作者介绍:金銮(1506?1595?),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今属甘肃)人,明代散曲家。正德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淡泊名利,结交四方豪士。游吴楚淮阳之间,与金陵盛时秦、吴怀梅诸人相交颇笃。工诗,钱谦益说他“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得江左清华之致”(《列朝诗集》)。曲作以萧爽清丽著称,但也兼有俳谐之趣。所作散曲,名重一时。曲作有《萧爽斋乐府》2卷。所著尚有《金白屿集》、《徒倚轩集》、《萧爽斋(一作“阁”)词》。

此曲描写的是一幅闲适的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曲作把青山、明月拟人化,充满着诗情画意。语言直白,通俗易懂,字字珠玑,句句风趣,情景交融,叙议结合,耐人寻味。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看破红尘、悠然自得的人生处世哲学。曲作三组对仗工整漂亮,语言优美,流畅生动,诗情画意尽在眼前,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西北派诗人豪放洒脱的性格和人生追求。

4:〔南南吕·一江风〕

俏冤家,独立(在)帘儿下,手捻(著)香罗帕。细端详,乱绾wǎn(著)乌云,斜亸duǒ(著)金钗,似活菩萨。若还(他)到俺家,烧香供养他,说几句知心话。

此曲从男主人公的角度,描写了一对情人约会时的场景。起句“俏冤家”,先声夺人,形象生动,把有情人之间的难以割舍的爱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中间部分通过头发、金钗,详细刻画了姑娘的外貌和性格,“菩萨”一词,比喻形象,人物刻画深刻,读者一目了然;尾三句通过自言自语的心理描写,表达了男主人公朝思暮想把情人娶回家的心理活动。

曲作通过细节、心理描写和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尤其是动词的妙用,把这对情人约会前的场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显示了高超语言表现艺术。曲作语言朴素流畅,生动活泼,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5:〔正宫·鹦鹉曲〕渔父

·白贲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  〔幺篇〕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注释:

鹦鹉曲:原名(黑漆弩),后因本曲首句易名为鹦鹉曲。此曲原名《黑漆弩》,为北宋田不伐之作,惜原作已不传。今尚传有卢挚和作。他人所作,皆次其韵。以白氏起句作“侬家鹦鹉洲边住”,故又名《鹦鹉曲》。以白氏曾官学士,故又名《学士吟》。《大成谱》将幺篇作为又一体,殊非.

在古代,人们常用渔父来象征那些随遇而安的隐者。作者即扣住这点,写就此曲。依家鹦鹉洲边住, 渔父一出现便自报家门,直接真率。鹦鹉洲是湖北汉阳西南长江中的一个小洲,因东汉才子祢衡的《鹦鹉赋》得名,而祢衡又是历史上有名的狂士,志怀霜雪,嫉恶如仇。作者将鹦鹉洲设为渔父的居所,旨在表现渔父的清高质朴。此外,后面的不识字也蕴含深意,二来它暗示读者,渔父的生活非常简单,无需识字。二来也为强调渔父的大智若愚,洒脱自适。俗话说人生识字忧患始,人识了字,懂的东西多了,心思复杂了,烦恼就多了。由长浪花中一叶扁舟说明和常人样,渔父也会遭遇棘手的状况。在滚滚波涛中驾驶小舟,稍不留神就会舟覆人亡。但渔父却坦然接受了这一-现实,从容面对艰险、困难。作者借此阐述了一个道理,渔父之所以闲适自在,并非因为他生活在多么安宁美好的环境里,而是因为他心境淡泊,懂得顺任自然。想到这里,作者的心胸顿时开阔起来。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既是曲中渔父的自白,也是作者的人生体悟。

6:〔正宫·塞鸿秋〕

·郑光祖

余梨雪开香王风和柳线新绿。日桃锦堆红树烟迷褥。王维旧画图, 杜甫新诗句。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此曲采用铺叙的描写手法,前四句列举了春天的花木和植物,组成一幅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的郊野春意图。这种运用相同句式层层加彩的铺陈渲染,是民歌和民间说唱文学的常用手法,散曲也不时借鉴采用。如张可久《一枝花·春怨》:“莺穿残杨柳枝,虫蠹损蔷薇刺。蝶扇干芍药粉,蜂蹙断海棠丝。”。汤式《一枝花·春思》:“嫩寒生花底风,清影弄帘问月。乱红扑窗外雨,香絮滚树头雪。”等等。该曲的妙处,在于将梨、柳、桃、苔分别配置于雨、风、日、烟的自然条件下,各逞白、绿、红、青的艳丽色彩,从而显示了春意的无时不妍与无所不适。极富有诗情画意,令人目不暇接,犹如“王维旧画图,杜甫新诗句”。

怎相逢不饮空归去是作者的发自内心的叹,作者的愉悦之情跃然纸上体现出作者志得意满、狂放豪迈的性格。

此曲借用为人熟知的前人语入曲,是散曲的又一常用手法,往往有借树开花、点铁成金之效。该曲中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更耐人寻味。再看元无名氏散曲有一首《塞鸿秋》:则见淡烟笼罩西湖路,酒旗招飚垂杨树。画船儿刺在花深处,煞强如侬家鹦鹉洲边住。兀的不快活也么哥,兀的不快活也么哥,抵多少'相逢不饮空归去末句同样借用了李敬方的这句诗。

7:〔仙吕·一半儿题情

·王和卿

将来书信手指拈着,灯下姿姿观觑了。两三行字真带草。提起来越心焦,一半儿丝捋一半儿烧。

此曲写女主人公接到情书后的情景,以及读信时复杂微妙的心情。显然主人公对这封信期待已经久。她接过信来,急于知道内容。赶忙坐到灯下拆开信,仔仔细细地读起来。信上的话不多,但大概由于对方写信时急于倾诉情愫,写后边字迹竟潦草得难以辩认了。她细细地琢磨着,终于认清了信上的字句,滚烫的话真挚热烈,她不由得脸上发烧,害羞起来。爱情是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描写离别相的题材在诗、词中更是屡见不鲜。而这首小令能写得别开生面、不落窠白。

8:〔明代民歌·山歌〕

·无名氏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此曲只有短短的四句,描写弯弯的月亮,清冷的月光播散到九州,我们仿佛看到有的人家充满欢声笑语,有的人家笼罩着愁雾。由此联想到九州大地,有多少人家能够享受天伦之乐,夫妻欢聚,又有多少人家四处飘散,对着月亮在发愁。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民歌借月亮这一特征,通过对比描写,渲染了浓浓的思念之情。

9:〔明代民歌·山歌〕

·无名氏

东南风起打斜来,好朵鲜花叶上开。后生娘子家没要嘻嘻笑,多少私情笑里来。

这首民歌七言四句,第三句加了衬词,句式长短变化,运用吴地方言吟诵,语调平和,语速适中,抑扬顿挫,鲜活生动的语言,读来更有趣味,韵味无穷,。

(2)构思之趣

构思:特指作家、艺术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对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也就是运用心思。多指作文时的思考。

1:〔南双调·锁南枝〕傻俊角

·无名氏

傻俊角,我的哥,和块黄泥捏咱两个。捏一个儿你,捏一个儿我。捏的来一似活脱,捏的来同床上歇卧。将泥人儿摔碎,着水儿重和过,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

《锁南枝》明代时调小曲名。它同 《驻云飞》一样,兴于宣德、弘治间。“傻俊角”是借极平常的捏泥人游戏而引发的一首情歌,是 《锁南枝》中最著名的一篇。

这首《锁南枝》不但反映了人民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幸福的迫切愿望,表达了人民爱情专一、始终不渝的健康审美情趣,具有相当高的思想价值,而且艺术上也有它难能可贵之处。

首先,这是一篇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佳作,它与同类主题的其他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贴近生活。最后两小句,用回环(回文)修辞方法,出语自然天成,令人回味无穷,可谓选材新奇,构思生趣。

在明代的民歌中,有不少相同的内容可以收在这个时调里,也可以用另一支小曲演唱。和这首《锁南枝》内容相同的,就有冯梦龙编辑的《挂枝儿·欢部》二卷《泥人》: “泥人儿,好一似咱两个。捻一个你,塑一个我。看两下里如何,将他糅和了重新做。重捻一个你,重塑一个我。我身上有你也,你身上有了我。”两首相互比较,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后一首多些文人气而已。

2:〔中吕·喜春来过普天乐〕

·赵岩

琉璃殿暖香浮细,翡翠帘深卷燕迟,夕阳芳草小亭西。间纳履,见十二个粉蝶儿飞。一个恋花心,一个搀春意。一个翩翻粉翅,一个乱点罗衣。一个掠草飞,一个穿帘戏。一个赶过杨花西园里睡,一个与游人步步相随。一个拍散晚烟,一个贪欢嫩蕊,那一个与祝英台梦里为期。

此曲为《喜春来》带过《普天乐》两支。《喜春来》用词十分华丽,琉璃殿翡翠帘暗示中人身处闺中,生活安适富足。成功地营造出慵懶静谧的气氛。第四句作者巧妙地让读者跟着随着由中人的脚步,将视角由闺房转向庭院。庭院中蝴蝶翩翩起舞,见十二个粉蝶儿飞 曲中人一下子便数出蝴蝶的数量,说明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蝴蝶身上。

接下来的《普天乐》共十一句,排比的运用强了曲子的节奏感,拟人的修辞手法又让蝴蝶充满灵性。此曲虽然是描写蝴蝶的曲子,语言轻快灵动,构思新颖奇巧。尤其是曲末的那一个 与祝英台梦里为期却包含着两只曲中人想象中的蝴蝶,折射出曲中人对美好爱情的期盼,愿有情人成双成对

作者简介:

赵岩,字鲁瞻,长沙人,寓居溧阳(今属江苏)。生卒年不详。宋代丞相赵葵后代。早年曾在在太长公主宫中应旨,后遭遇鲁王(雕阿不制,弘吉利氏贴木之子)诬请而退居江南,终生漂倒,晚年醉病而卒,遣骨归长沙。赵岩长于诗,其散曲仅存小令一首。

3:〔中吕·红绣鞋〕

·贯云石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

此曲以一位年轻女子的口吻,描写了一对情人共度良宵的情景。曲子开头“挨着、靠着、偎着、抱着”等行为动作的描写极尽欢爱场面; “听着、数着、愁着、怕着’尽显情侣间的浓情蜜意,又担心时间飞逝的心里状态。叠词的运用让曲子变得更加可爱,“情未足” 两句顶针手法进一步强调了这对恋人的焦急心情,也使曲文情味十足,趣味增加。整首曲子表现恋人爱情的真挚、浓烈。此曲用语通俗,语言流畅,构思精巧,结尾意味出奇出新。

4:〔中吕·普天乐〕虚意谢诚

·关汉卿

东阁玳筵开,不强如西厢和月等。红娘来请:万福先生。“请”字儿未出声,“去”字儿连忙应。下功夫将额颅十分挣,酸溜溜螫shì 得牙疼。茶饭未成,陈仓老米,满瓮蔓菁。

这支小令是关汉卿《崔张十六事》重头小令的第六首,以戏谑xuè的口吻讲述《西厢记》之“白马解围”后老夫人对张生的酬谢,但这是一种以虚意对志诚的酬谢。就在这次宴请中,老夫人演出了“赖婚”的丑剧。曲文着重写张生赴宴前后的不同心情,把“虚意谢诚”的故事描写的十分有趣。

作者非常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在张生心中,自己要赴的不是一场普通的宴席,而是关系着自己和崔莺莺爱情命运的宴席。他急于得到崔莺莺家人的认可。“'请’字儿未出声,'去’字儿连忙应”既表现了张生的迫不及待,又写出了他的天真乐观。为了博得一个好印象,张生精心打扮了一番。“额颅“挣”是元人俗语,放在这里很有些调侃之意。然而,即使张生打扮后的样子让人“酸溜溜螯得牙疼”,人们还是很难对他产生反感。因为他的焦躁、笨拙无不出于对崔莺莺的爱恋。曲的前八句写了张生的“诚”,曲末这三句则写了崔老夫人的“虚”。而作者最高明的地方在于在赴宴这节无一字提赴宴者与主宴人,只是用宴会上的食物暗示崔老夫人的立场。“陈仓老米,满瓮蔓著”与“东阁玳筵”首尾相应,妙趣横生。人们完全可以想象张生是怎样的失望、狼狈。当然这也是一种夸张的写法,甚或是一种象征的写法。

 5:〔仙吕·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白朴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此曲短短三十九字,有故事,有情节,寥寥几笔,悬念迭起,笔落才发现原来之前全是由美人脸上的一颗黑痣的联想。佳人脸上有黑痣,作者能巧加想象,将佳人风流的娇态写得生动形象,充满谐趣。整首曲子都是以杨贵妃作比,一下子将佳人的美貌点了出来,不用多着笔墨,就起到很好的艺术效果。紧接着戏说佳人脸上的黑痣是杨贵妃在为诗仙李白托砚赋诗时,一不小心被墨点点染而致。这一想象,大胆而有情趣,使佳人的风流之态跃然纸上,煞有诙谐之意。

此曲虽是游戏文字,但作者以大胆的想象和精巧的构思,巧妙地表现了佳人之脱俗的美。其艺术手法主要是采用想象和夸张手法,以一个故事的形式来表现事物,生动活泼,逸趣横生,反映了作者富艳的才情。

6:〔双调·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

元·胡祗遹

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一片闲云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

切合姓名咏物志感,是诗词曲赠人之作的常法。该篇即围绕“朱帘秀”三字生发,从珠帘的禀质、环境、阅历及所显示的风神步步写来,贴切于物而影合于人。

曲中的暗示、双关,意味悠长。如“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以“江边翠竹”之秀、“海上明珠”之贵配上锦织绒穿的精致,合映出朱帘秀的色艺双全;“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既暗点朱帘秀寄身“风月场”的处境,又表现出她的脱俗厌嚣,纤尘不染。末二句从王勃《滕王阁序》“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句境化出,又兼具“高唐云雨”典故的风情意味,显示了朱帘秀婉娩风流,而又勘破情关的秀慧形象。从一挂帘子开掘出这样多的浪漫色彩,足见作者的艺术功力,构思的巧妙。

7:〔双调·驻马听近〕之鸳鸯煞尾

元·郑光祖

一点来不够身躯小,响喉咙针眼里应难到。煎聒的离人闻,来合噪,草虫之中无你般薄劣把人焦!急睡着,急惊觉,紧截定阳台路儿叫。

此篇原为〔双调·驻马听·秋闺〕套数的尾曲,从题目上就不难猜到,此乃闺怨之作。曲中女子将一腔怨懑都发泄在了蟋蟀的身上。

起首两句,先以“一点来不够”、“针眼里”这些词语极力表现蟋蟀外形与声音的细小,十分形象、生动,实是故作擒纵之笔。中间三句紧接着转出对蟋蟀的反感,说明它的叫声实际上并不小,够“煎聒”,但反感的原因仍不叙出,这种继续宕开的手法在古人叫做“操纵”,引而不发,有吸引读者关心解索的效果。  

尾三句才揭示闺妇怨恨蟋蟀“不知趣”的缘故,破坏了闺妇与出远门丈夫相逢的梦境。“紧截定”三字,将蟋蟀鸣声的响亮与频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一笔将闺妇的处境、心情及愿望,也都同时从字面以外揭示了出来。从为人不注意的小地方入手,开掘衍扬,曲尽其妙,求得新奇的效果,是散曲的一大特长。这支曲子将“草虫”的叫声引入离愁别恨的大题目中,构思是颇为巧妙的。

三、元曲如何体现风格美

其实音乐美与语言美也许属于风格的范畴,那元曲作品是如何体现风格美的呢?我们这里所说的风格,仅是“曲不忌直,直抒胸怀”这样一种谋篇取向。而曲则敢于离经叛道,另辟前程,大家以后的创作中尽量回归自然,贴近生活,喜怒笑骂,皆可成曲。要跳出写诗、词的樊篱。不能用写诗、词的方法创作曲,否则写出来的曲缺乏“曲味”。
     如:〔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踯躅。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韵味沉郁,色彩浓重。曲作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快人快语,直表心曲。
      元曲中,像这样直刺社会时弊、替民出气的作品比比皆是。纯真直率,大胆泼辣,笑骂诙谐,一吐为快。不重含蓄,但求曲味,便是散曲艺术的独有风格。

又如:〔双调·落梅风〕天宝补遗

元·张可久

姮娥面,天宝年,闹渔阳鼓声一片。马嵬坡袜儿得了看钱,太真妃死而无怨。

注释:

①天宝补遗:五代王仁裕有《天宝遗事》,后人对其内容加以补充或阐述,称天宝补遗。天宝,唐玄宗年号(742- -756)

②“闹渔阳”句:语本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渔阳,唐郡名,今天津蓟县一带。

③“马嵬坡”句: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载,杨贵妃于马嵬驿被赐自尽后,有老妪得到一双她的袜子,供人出钱玩看,得钱数万。

④太真:杨贵妃本寿王妃,后奉玄宗命于宫中出家,道号太真。

这是一首感怀杨贵妃旧事的曲作。天宝年间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成为文人士子创作的重要素材。张可久的这首《落梅风》,就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曲作。  这首小令以“妲娥面”开头,用来比喻杨贵妃的容貌如月中嫦娥那般美丽。起首三句,作者把杨贵妃的美艳、天宝的年号与渔阳鼙鼓并列在一起,暗示杨贵妃与安史之乱的发生有着莫大关系。“天宝年”是绝妙的过渡,它不但概括了杨贵妃在宫中得幸的大段历史,还下连后面的“闹渔阳鼓声一片”一句,这是专指天宝十四载、十五载,当时正是安史之乱刚刚发生的时候。“天宝年” 本身表示时间的中性名词,但是从可爱的“如娥面”一下子转到可怖的 “闹渔阳”,这短短的三日起笔,顿生突兀峻刻、怵目惊心的感觉。而街以下作者并没有详细描述杨贵妃的事迹,而是直接引人马嵬坡贵妃身死的结局,其又借着“杨妃袜”的传说,对杨贵妃进行冷嘲热讽。而此曲题目里的所“补”的无疑就是“死而无怨”四字了。杨妃袜“得了看钱”是安史之乱定后的插曲,作者的这一笔虽然简短,却把当时的历史史实呈现到读者的面前。 

玄宗宠信,过正唐玄宗因贪恋美色而招致国祸,安禄山也因杨贵妃的缘故而得到玄宗宠信,这正是元人将安史之乱多诿罪于“太真妃”的缘故。这种观点虽然片面,但从本篇对杨贵妃的口诛笔伐中,不难见出元散曲小令借题发挥、尺幅兴波的艺术风格。

再如:〔中吕·山坡羊〕冬日写怀

元·乔吉

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攒家私,宠花枝,黄金壮起荒淫志。千百锭买张招状纸。身,已至此;心,犹未死。

此曲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官吏们醉心于荣华富贵,早已忘记世情无常、宦海险恶。攒家私,宠花枝,具体写官吏们的生活内容。他们每天所做的吸食民脂民膏和宠幸烟花女子。接下来黄金壮起荒淫志是对他们这种荒淫生活的鞭答,也直白地点破了其之所以荒淫,是因为金钱的腐蚀。于是,千百锭买张招状纸就顺理成章了骄横无忌,肆意挥霍,最后终将落得个天怒人怨,镣铐加身,那些通过横征暴敛聚集起来的巨额财富,也成了让自己无法脱身的凿凿罪证。曲作对比鲜明,再加上整齐的式,在表达上更有力度。小曲语言,尖锐泼辣,是对贪官污吏无耻行径的揭露和抨击,对其骄着淫选生活的痛恨,具有很强的警世意义。

四、浅析北散套〔般涉调·哨遍〕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睢景臣

〔哨遍〕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jiàng 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14句)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彪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9句)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8句)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8句)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8句)

〔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8句)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8句)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8句)

注释:煞:套数里煞尾的曲调。为了充分表达曲意,可以增加调数。调数大都倒数,像此曲的从“六煞”到“一煞”。

此曲以嬉笑怒骂的手法,通过一个熟悉刘邦底细的乡民的口吻,把刘邦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之举,写出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以辛辣的语言,剥露了刘邦未发迹前的出身,剥下封建帝王的神圣面具,还其欺压百姓的真面目。

全曲情节鲜明,形象生动,角度独特,风格朴野,诙谐泼辣,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

全曲八段。首写乡中接驾的准备,众人忙碌而独不解,一开头便为全篇定下诙谐,嘲讽的基调。

〔耍孩儿〕〔五煞〕〔四煞〕曲子铺陈车驾的排场,本应是庄严高贵的场面在老百姓看来都怪里怪气莫名其妙,这实际上讽刺了皇家气派和帝王尊严。〔三煞〕〔二煞〕〔一煞〕讲述汉高祖当年在农村的寒酸和劣迹,一下子就揭穿了隐藏在黄袍之后的真面目,而他此刻还在人前装腔做势、目中无人,两厢对比,更觉可笑。

〔尾〕是全篇的高潮,刘三是作者根据史书杜撰刘邦的小名,乡民呼出,形神酷似,妙就妙在它粉碎了真命天子的神话,所谓帝王之尊在辛辣的嘲笑声中荡然无存。这套散曲把不可一世的汉高祖作为嬉笑怒骂的对象,矛头直指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表现出对皇权至上的强烈不满和对封建秩序的无比蔑视。

这套曲子的特色之一是情节完整。有背景、有人物、有故事情节,情节中有铺垫、有发展、有高潮,堪称一部情节完整、充满夸张和幽默的讽刺喜剧。几支曲子组成的套曲,能起到一出讽刺喜剧的作用,显示出作者的艺术功力。

这套曲子的特色之二角度新在于选择了一个小人物——无知乡民作为叙述人。事件发展的全过程,都是这位乡民亲眼看见的,亲口说出。作者在曲作中就是通过乡民的特殊视角来展现汉高祖这个不可一世的大人物,把至高无上的皇帝贬得一文不值,写作手法实属高妙。  

这套曲子的特色之三语言既具有幽默感和讽刺性,又生动、准确,一针见血。全曲是以乡民叙述的口吻展开的,因此用的是与乡民身份一致的语言,亦即乡间生动的口语方言,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题目为高祖还乡,但如果一上来就明写高祖,那么一系列嘲笑、讽刺就无法展开。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先写还乡而不是还乡者是谁,逐渐由那大汉过渡到刘三,最后以村民痛骂刘三改姓更名点出汉高祖,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1、〔般涉调·哨遍〕套曲介绍

曲例:〔般涉调·哨遍〕思乡

·曾瑞

〔哨遍〕辇毂(下)人生有幸,(乐)太平歌舞同欢庆。金绮陌玉娉婷,间笙簧、歌转流莺。斗驰骋、粉浓兰麝,肌莹琼酥,(花)解语娇相并。旦暮花魔酒病,诗酬(酢)好句,词赓(和)新声。樱唇月下吕玉箫,春笋花前按银筝。(正)宴乐皇都,忽忆吴山,顿思盛景。
〔幺〕书剑南行,或征或止无定。飘泊若云萍,驾孤舟、一叶帆轻。似脱颖,(辞)九重凤阙,(快)万里鹏程,(无)名利徒奔竞。(自)愿瞰东南形胜,湖山(留)客醉,花柳(系)人情。梯航海峤暮云黄,轿马烟岚乱山青。屡曾经、莲渚芦汀。

〔耍孩儿〕山屏锦幛繁花盛,雪霁风和雨晴,良着色画难成。竹疏梅淡轻盈,竹穿坏壁凉阴浅,梅枕寒流瘦影清。贪幽净,懒趋权势,不就功名。
〔幺〕蹉跎到处闲蹭蹬,不觉秋霜鬓冷。客窗几度梦朝京,忆松楸败境荒荆。见新人百倍增千倍,问故友十停无九停。咱徼幸,尚天涯流落,海角飘零。

〔三煞〕涎乾沿壁蜗,翅疆守冻蝇。羁縻人舟缆桩橛钉。迟留荆楚悲王粲,久困长沙叹贾生。思薄命,钱未尝满贯,粮不足空瓶。
〔二煞〕虽然动(的)脚根,何曾转(的)眼睛,杜鹃啼感动归家兴。羡孤云易举离南浦,无双翼高飞过渭城。行装骈,载满船风月,十里旗亭。(八句)

〔尾〕(剡溪)水半合,(山阴)雪欲平。还乡(子)安道无踪影,(不)回棹先生望谁请。

套曲谱式:〔般涉调·哨遍〕(谱从刘长年元曲格律新编

〔哨遍〕×仄×平×厶△,×平×仄平平厶△。×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厶△。×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厶上(平)△。
   〔幺〕×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厶△。×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中仄平平△。
   〔耍孩儿〕×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厶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厶△,×平×仄,×仄平平△。
    〔幺〕×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厶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厶△,×平×仄,×仄平平△。
   〔三煞〕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厶△,×平×仄,×仄平平△。
   〔二煞〕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厶△,×平×仄,×仄平平△。
   〔尾〕×仄×,×仄上(平)△,×平×仄×平厶△,×仄平平去×上△。

〔般涉调〕词曲音乐的十二宫调之一。属于般涉调的曲牌主要有耍孩儿哨遍属于般涉调的词牌主要有:木兰花玉树后庭花苏幕遮等。十二宫调包括:正宫、黄钟宫、般涉调、越调、中吕宫、大石调、南吕宫、商调、商角调、仙吕宫、双调、小石调等。

套曲特点般涉调套曲的联套规律也有与别的所有宫调都不同的独特之处

其一首曲曲牌有耍孩儿〔哨遍〕两种,但这并不意味着般涉调套曲有两种二级套式,实际上只能算一种,因为这两种首曲又可联合用,仍作首曲。联用一般是〔哨遍〕在前。但亦有相反的情况,如元代杜仁杰的一套即以耍孩儿〕+〔哨遍〕作首曲。有时它们也用幺篇

其二几乎全用尾声(明代作品有四套例外,三套以一煞结,一套以清江引结,但这显然是一种故意的标新立异之举)。因此,般涉调套曲普遍具有一个由首曲和尾声组成的固定结构;

其三首曲与尾声之间的过曲,几乎全部用这一种曲牌,而绝大部分为组合迭用多支联用),从二支到十三支等。用一支者只有明张錬的一套。过曲使用了以外的曲牌的作品只有两套,即元·王伯成的一套用了〔麻婆子墙头花急曲子,朱庭玉的一套用一支促拍子

因此,除了少数用例之外,般涉调的套曲的具体套式只有一种:固定结构+煞组合。元明两代般涉调套曲共有四十九套,绝大部分完全符合这一规律,只有几套稍有变异:元代的朱庭玉的五套作品中,只有四套固定结构(〔哨遍〕---〔幺篇〕---〔尾声),一套与固定结构中加了一支促拍子。王伯成的一套仍属固定结构+〔组合的套式,只是在组合之前,插入了几支别的曲调(上文提到)。明代宛瑜子的一套以耍孩儿与两支幺篇组成,为仅见。但不能形成套式,因为只此一例,而他套曲亦全为不遵套路标新立异,不可为训。张錬的一套,仅只用了一支。周履靖的两套,耍孩儿及四支组成,亦仅省尾声而已。总之这几套作品并未形成他种套式,不影响般涉调套曲套式最单一、规律最明显、具体结构最一律的特色。

咱们今天学习的〔般涉调·哨遍〕套,例遵·曾瑞〔般涉调·哨遍〕思乡,谱从刘长年《元曲格律新编》。由〔哨遍〕、〔幺〕、〔耍孩儿〕、〔幺〕、〔三煞〕、〔二煞〕、〔尾〕七支曲子组成。

2、浅析曲牌

(1)首牌〔哨遍〕:

    ①曲牌介绍

哨遍曲牌名又名稍遍,属般涉调,亦入中吕宫,用于剧曲或散曲套数,为套数首牌或联入套中。全曲(含幺篇)共三十句一百五十余字,押十三韵。代表作品有元·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马致远《哨遍·张玉岩草书》·王实甫《哨遍·听说罢心怀悒怏》·曾瑞《哨遍·羊诉冤》

体裁沿革

此调本为词牌名,宋代词人有作,最早见于苏轼《东坡词》。赵令畤《侯鲭录》卷七:东坡老人在昌化,尝负大瓢行歌于田间。有老妇年七十,谓坡云:'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坡然之。里人呼此媪为春梦婆。坡被酒独行,遍至子云诸黎之舍,作诗云:符老风情老奈何,朱颜减尽鬓丝多。投梭每困东邻女,接扇唯逢春梦婆。传东坡所歌即为哨遍

此调在宋代是较为冷僻的词调,考《全宋词》所载,仅苏轼、辛弃疾、刘克庄等十余人使用过,其存作亦不过十余首而已。宋代词人传世的哨遍作品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其情感内涵基本一致,无非表现世事无常、人生当超脱达观等思想情怀,这种情感内涵被元人叹世归隐题材的散曲所继承。

关于此调名称的来源,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在解释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一句时有云:所谓大遍者有序、引、歌、翕瓦、嗺、哨、催、攧、衮、破、行、中腔、踏歌之类,凡数十解,每解有数迭者,裁用之,则谓之'摘遍在大曲一系列歌声变件的程序组合中其居于中段排遍位置的摘遍下来歌唱,于是就被命名为哨遍

宋代大曲中这种某一变件的重迭使用,即如沈括所言每解有数迭者,演化到元曲,就产生了哨遍套曲的组套方式,即哨遍后加若干煞曲的重迭组合格式。元曲杂剧及散曲中所使用的哨遍这种独特的构套方式是直接使用了宋代大曲中每解有数迭者之特有的重章复沓形式。可见,元曲中之哨遍是由宋之大曲演化而来。

格律说明

哨遍,用于散牌,杂剧连入套内,借入中吕宫。格律与诸宫调略同。散套可用幺篇换头,也可不用;剧套不用幺篇换头。幺篇换头首末句与始调不同,末句上少句,余同始调。全曲(含幺篇)三十句,〔哨遍〕十六基本句式为:六、七、六(七)七、七、七、、四、四、四;〔幺〕十四句,基本句式为:四、六、五、七、三、四、四、、六、、七、七、三、四。此调格律例见元代曾瑞《哨遍·思乡》。

谱式一:〔般涉调·哨遍〕(谱从刘长年《元曲格律新编》)

〔哨遍〕×仄×平×厶△,×平×仄平平厶△。×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厶△。×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厶上(平)△。

〔幺〕×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厶△。×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中仄平平△。

1:〔般涉调·哨遍〕

〔哨遍〕辇毂有幸,太平歌舞同欢庆。金绮陌玉娉婷,间笙簧、歌转流莺。斗驰骋粉浓兰麝,肌莹琼酥,解语娇相并。旦暮花魔酒病,诗酬好句,词赓新声。樱唇月下吕玉箫,春笋花前按银筝。(正)宴乐皇都,忽忆吴山,顿思盛景。

书剑南行,或征或止无定。飘泊若云萍,驾孤舟、一叶帆轻。似脱颖,(辞)九重凤阙,(快)万里鹏程,名利徒奔竞。愿瞰东南形胜,湖山客醉,花柳人情。梯航海峤暮云黄,轿马烟岚乱山青。屡曾经莲渚芦汀。

谱式二:〔般涉调·哨遍〕(谱从《钦定曲谱》)

平平去平去去平、平上平平去平上去去平平去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去△,上平平去平去平平,平去上平平去去去平平上去△平平上去平平去平平去去上去平,平上平去去去去平平,平平去上平去上

〔幺〕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去。中仄中平平去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去△,上平平去平去平平,平去上平平去去去平平上去△平平上去平平去平平上去去平平,平上平去平仄平平△,中仄平平

(2)次牌〔耍孩儿

    ①曲牌介绍

耍孩儿,曲牌名,又名魔合罗,属北曲般涉调,也有入正宫、中吕宫、双调。此调用于剧曲或散曲套数,散套可作首牌,剧套联入套中。全曲九句,:七、七、、六、、三、。代表作品有元代杜仁杰《耍孩儿·庄家不识勾阑》元代杜仁杰《耍孩儿·喻情》元代马致远《耍孩儿·借马》元代睢玄明《耍孩儿·咏鼓》元代睢玄明《耍孩儿·咏西湖》元代无名氏《耍孩儿··拘刷行院》等。

②体裁沿革

耍孩儿调名源于佛教梵语,魔合罗又作摩喉罗”“摩孩儿”。在宋代,它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七夕节畅销的一种泥娃娃玩具。南宋末年至元代初期的陈元靓所编撰的《岁时广记》卷二六云:磨喝乐,南人目为巧儿。今行在中瓦子后市街众安桥,卖磨喝乐最为旺盛,惟苏州极巧,为天下第一。同时,他在《岁时广记》中引墟词道:天上佳期,九衢灯月交辉,'摩孩儿斗巧争奇,戴短檐珠子帽,披小缕金衣。嗔眉笑眼,百般地敛手相宜。转眼底功夫不少,引得人爱后如痴。快输钱,须要扑。不问归迟。归来猛醒,争如我活底孩儿!这首词生动描绘了泥娃娃摩孩儿在市面上受到热烈欢迎的情景。可以确定在宋代,魔合罗作为一种增添人们生活情趣的玩具,已经深入市民生活了。

元代初年孟汉卿的杂剧剧本《张鼎智勘魔合罗》是元杂剧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公案戏,剧中主人公张鼎正是从一个泥娃娃即魔合罗身上找出线索,从而使一桩冤案大白于天下。如果说,孟汉卿的杂剧剧本是对于魔合罗尚在具体物质形态上的记载与描述,与音乐本体的关系还比较疏远的话,那么元代散曲家杜仁杰的作品,则有力地证明了耍孩儿已作为曲牌流行于元代。比杜仁杰年代稍晚的王实甫在杂剧剧本《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也运用了耍孩儿这个曲牌。到明代传奇发展繁荣,耍孩儿更成为南北通用的曲牌。

作者介绍:(孟汉卿,曹本《录鬼簿》记为“益汉卿”。元代戏曲作家,名不详。安徽省亳州市人。生平事迹无考。约当元世祖至元年前后在世。工曲,所著杂剧仅《魔合罗》一种,叙元代张鼎勘案故事,人称不亚于《龙图公案》。《太和正音谱》尝评其词曲,将其列入杰作之中,认为“词势非笔舌可能拟,真词林之英杰!”贾仲明亦尝写有挽词赞其曰:“己斋老叟播声名,表字相同亦汉卿。《魔合罗》一段题张鼎,运节意脉精,有黄钟商调新声。喧燕赵,响玉音,广做多行。”将其径直与关汉卿相提并论,可见后人对他的推戴。) 

格律说明

耍孩儿,入般涉调,入正宫、中吕宫、双调。此调用于剧或散曲套数,散套可作首牌,剧套联入套中。全曲五十二字(衬字除外),九句,:七、六(、七、六(七)、七、七、三、四、四。幺篇同始调。首两若都是七字句可相对、五、六两句必对,尾两句可对不对。此调格律例见元代曾瑞《耍孩儿·虽然蔬圃衠畦径》。

谱式一:

耍孩儿〕×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厶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厶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曲例一:〔耍孩儿虽然蔬圃衠畦径

虽然蔬圃衠畦径,搀造化夺时发生。也和(那)治世一般平,桔槔便当权衡。堤防(着)雨涝开沟洫,准备(着)天晴浍水坑,栽排定。生涯久远,养子聪明。

谱式二:〔耍孩儿〕(谱从《钦定曲谱》)

××上平平仄△,平去去平平上平。去去上平平,上平去去平平。平平上去平平上,上去平平去上平,平平去。平平去上上,上上去平平

〕××上平平仄△,平去去平平上平。去去上平平,上平去去平平。平平上去平平上,上去平平去上平,平平去。平平去上上,上上去平平

曲例二:〔耍孩儿

山屏锦幛繁花盛风和雨晴,着色画难成。竹疏梅淡轻盈,竹穿坏壁凉阴浅梅枕寒流瘦影清。贪幽净懒趋权势不就功名。(九句)

蹉跎到处闲蹭蹬不觉秋霜鬓冷。客窗几度梦朝京忆松楸败境荒荆。见新人百倍增千倍,问故友十停无九停。咱徼幸尚天涯流落海角飘零。(九句)

(3):

套数里煞尾的曲调。亦入〔正宫〕、〔中吕〕、〔双调〕。第四句起同〔耍孩儿〕。联套时位于〔耍孩儿〕之后,〔尾声〕之前。冠以数字,为了充分表达曲意,可用若干支,多用逆数,像此套中之煞曲以逆数为序,“三煞”到“二煞”,各宫调皆如此。此调八句,即“三三七七七(六)三四四”。

谱式为:

〔三×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二×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曲例一:元 王伯成 《》赠长春宫雪庵学士

从释缚,自脱监,纸鸢无线舟无缆。风寒暑湿非吾患,味色声香莫我贪。休只待,船中满载,水低俱淹。

     曲例二:元代 曾瑞《哨遍·思乡

三煞涎乾沿壁蜗,翅疆守冻蝇。羁縻人舟缆桩橛钉。迟留荆楚悲王粲,久困长沙叹贾生。思薄命,钱未尝满贯,粮不足空瓶。(八句)

〔二虽然动脚根,何曾转眼睛杜鹃啼感动归家兴。羡孤云易举离南浦,无双翼高飞过渭城。行装骈载满船风月十里旗亭。(八句)

(4)〔尾〕

用于散套,与中宫〔尾〕同,亦入〔正宫〕〔南吕〕〔中吕〕〔越调〕。南曲不同。四句。“六六七七”其定格为:

〔尾〕×仄×,×仄上(平)△×平×仄×平厶×仄平平去×上△。
1:散套《春梦》朱庭玉

叹此愁,能几许?看看更有伤心处,梅子黄时断肠雨。
2:散套〔般涉调·哨遍〕思乡

·曾瑞

〔尾〕(剡溪水半合,山阴雪欲平。还乡安道无踪影,回棹先生望谁请。

还有一格首两句为五字。

5制曲要点:

1、〔哨遍〕始调十六幺篇换头首末句与始调不同,末句上少句,余同始调。耍孩儿九句幺篇同始调。联套时位于〔耍孩儿〕之后,〔尾声〕之前。此调八句

2、声情:此套无非表现世事无常、人生当超脱达观等豪放情怀。

3、内容:适合写讽刺嘲笑,离情别叙,咏物叙事,适用题材比较广泛。

4、对偶:〔哨遍910两句1213两句相对,(幺篇同);〔耍孩儿〕56句,末尾两句相对。(煞同)。

5〔哨遍〕特点:

〔哨遍〕“斗驰骋粉浓兰麝,肌莹琼酥”,斗驰骋”看成三字领句,领起两个四字句。首两句若为七字句宜相对。尾三句宜鼎足相对,能鼎足相对更有气势。这是写作时应当注意的。

6、曲例:

1:〔般涉调·哨遍〕张玉岩草书

·马致远

自唐晋倾亡之后,草书扫地无踪迹。天再产玉岩翁,卓然独立根基。甚纲纪?胸怀洒落,意气聪明,才德相兼济。当日先生沉醉,脱巾露顶,裸袖揎衣。霜毫历历蘸寒泉,麝墨浓浓浸端溪。卷展霜缣,管握铜龙,赋歌赤壁。

〔幺〕仔细看六书八法皆完备,舞凤戏翔鸾韵美。写长空两脚墨淋漓,洒东窗燕子衔泥。甚雄势!斩钉截铁,缠葛垂丝,似有风云气。据此清新绝妙,堪为家宝,可上金石。二王古法梦中存,怀素遗风尽真习。料想方今,寰宇四海,应无赛敌。

〔五煞〕尽一轴,十数尺,从头一扫无凝滞。声清恰似蚕食叶,气勇浑同猊抉石。超先辈,消翰林一赞,高士留题。

〔四〕写的来狂又古,颠又实,出乎其类拔乎萃。软如杨柳和风舞,硬似长空霹雳摧。真堪惜!沉沉着着,曲曲直直。

〔三〕画一画如阵云,点一点似怪石,撇一撇如展鵾鹏翼。栾环怒偃乖龙骨,峻峭横拖巨蟒皮。特殊异,似神符堪咒,蚯蚓蟠泥。

〔二〕写的来娇又嗔,怒又喜,千般丑恶十分媚。恶如山鬼拔枯树,媚似扬妃按羽衣。谁堪比,写黄庭换取,道士鹅归。

〔一〕颜真卿苏子瞻,米元章黄鲁直,先贤墨迹君都得。满箱拍塞数千卷,文锦编挑满四围。通三昧,磨崖的本,画赞初碑。

〔尾〕据划画难,字样奇,就中浑穿诸家体,四海纵横第一管笔。

     历代咏书诗一般采用诗的形式, 用词来写已稀如晨星,用曲的形式更几乎是绝无仅有。就是马致远用散曲形式来写的,是不可多的论书诗品种。这- -篇 马致远(?- -1321),元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曾任江浙行省官吏。所作杂剧现存《汉宫秋》等七种,散曲辑本有《东篱乐府》。”般涉调”,古代戏曲音乐宫调之- -。般涉调所属曲牌,北曲有九只,南曲仅有三只。《哨遍》,曲牌名,属般涉调,北曲较常见,多在此曲后连用同宫调的《耍孩儿》、《煞》 (多少不拘)、《尾声》 等曲牌构成套曲。这篇咏书诗是用《哨遍》及其他曲牌组成套曲来咏赞张玉岩草书艺术的。张玉岩,元代书法家,与马致远是同时代人,生平事迹不详。以下按套曲中曲牌的先后逐层赏析。

本讲提纲:

一、元曲如何体现音乐美

二、元曲如何体现语言美

三、元曲如何体现风格美

四、浅析北散套〔般涉调·哨遍〕

小渔村曲研一期第18讲作业:

一、试用〔哨遍〕、〔幺〕、〔耍孩儿〕、〔幺〕、〔三煞〕、〔二煞〕、〔尾〕七支曲子北散套〔般涉调·哨遍〕题目自拟,韵部自选,要求一韵到底,允许重韵。

1、曲例:〔般涉调·哨遍〕思乡

·曾瑞

〔哨遍〕辇毂(下)人生有幸,(乐)太平歌舞同欢庆。金绮陌玉娉婷,间笙簧、歌转流莺。斗驰骋、粉浓兰麝,肌莹琼酥,(花)解语娇相并。旦暮花魔酒病,诗酬(酢)好句,词赓(和)新声。樱唇月下吕玉箫,春笋花前按银筝。(正)宴乐皇都,忽忆吴山,顿思盛景。
〔幺〕书剑南行,或征或止无定。飘泊若云萍,驾孤舟、一叶帆轻。似脱颖,(辞)九重凤阙,(快)万里鹏程,(无)名利徒奔竞。(自)愿瞰东南形胜,湖山(留)客醉,花柳(系)人情。梯航海峤暮云黄,轿马烟岚乱山青。屡曾经、莲渚芦汀。

〔耍孩儿〕山屏锦幛繁花盛,雪霁风和雨晴,良着色画难成。竹疏梅淡轻盈,竹穿坏壁凉阴浅,梅枕寒流瘦影清。贪幽净,懒趋权势,不就功名。
〔幺〕蹉跎到处闲蹭蹬,不觉秋霜鬓冷。客窗几度梦朝京,忆松楸败境荒荆。见新人百倍增千倍,问故友十停无九停。咱徼幸,尚天涯流落,海角飘零。

〔三煞〕涎乾沿壁蜗,翅疆守冻蝇。羁縻人舟缆桩橛钉。迟留荆楚悲王粲,久困长沙叹贾生。思薄命,钱未尝满贯,粮不足空瓶。
〔二煞〕虽然动(的)脚根,何曾转(的)眼睛,杜鹃啼感动归家兴。羡孤云易举离南浦,无双翼高飞过渭城。行装骈,载满船风月,十里旗亭。(八句)

〔尾〕(剡溪)水半合,(山阴)雪欲平。还乡(子)安道无踪影,(不)回棹先生望谁请。

2、曲谱:〔般涉调·哨遍〕(谱从刘长年《元曲格律新编》)

〔哨遍〕×仄×平×厶△,×平×仄平平厶△。×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厶△。×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厶上(平)△。

〔幺〕×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厶△。×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中仄平平△。

耍孩儿〕×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厶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厶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三×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二×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尾〕×仄×,×仄上(平)△×平×仄×平厶×仄平平去×上△。
    3、制曲要点:

①〔哨遍〕始调十六幺篇换头首末句与始调不同,末句上少句,余同始调。耍孩儿九句幺篇同始调。联套时位于〔耍孩儿〕之后,〔尾声〕之前。此调八句

②声情:此套无非表现世事无常、人生当超脱达观等豪放情怀。

③内容:适合写讽刺嘲笑,离情别叙,咏物叙事,适用题材比较广泛。

④对偶:〔哨遍9/10两句12/13两句相对,(幺篇同);〔耍孩儿〕5/6句,末尾两句相对。(煞同)。

⑤〔哨遍〕特点:

〔哨遍〕“斗驰骋粉浓兰麝,肌莹琼酥”,斗驰骋”看成三字领句,领起两个四字句。首两句若为七字句宜相对。尾三句宜鼎足相对,能鼎足相对更有气势。这是写作时应当注意的。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

▲——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

△(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4.作业要求:

1.本课作业创作一首北散套,作品要围绕主题,如何体现作品的音乐美、语言美,风格美,若创作讽刺嘲笑的作品,一定要注意题材内容的选择,不可涉及政治,不可涉及当代名人,一切后果自负。

2.完成作业时间暂定为三周;

3.楼下必须认真点评楼上的作业,点评是毕业考核和评选优秀学员的依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