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友谅是新洲人?

 夕阳西下太阳红 2023-03-23 发布于湖北
文章图片1

今日新洲邾城街道

有读者表示,曾在新洲区听到过一种说法,称“陈友谅是新洲人”。

笔者对这一说法进行核实,发现并不确凿。陈友谅的身世虽然仍有争议,但与新洲并无关联。不过,在新洲确实有不少与陈友谅相关的传说,值得一提。

陈友谅身世大体清晰

关于陈友谅的出生地,目前的考证大体还算清晰。

陈友谅祖上原本姓“谢”,其祖籍在湖北沔阳(今仙桃),有说法称具体位置是仙桃市谢家湾。其祖父谢千一入赘于“陈氏”,后人遂以“陈”为姓。

此外,其祖谢千一入赘后迁入黄蓬山地区。如今,黄蓬山一带已划归洪湖市,洪湖也可以争一下陈友谅的出生地。

在湖北省外,浙江省永嘉县蓬溪、鹤阳等地,有人依据当地谢氏族谱,称陈友谅是永嘉县谢氏后裔。不过,有大量文献证明,浙江谢氏宗谱上的谢千一为北宋初年人,只是姓名偶合,并非陈友谅的祖父。

古代,舍弃姓氏入赘是件大事,要么是穷得走投无路,要么是对方为富贵高门。但由于当时重男轻女,史料对于陈友谅祖母这边的相关记载比较模糊。

如果按照越南史学界的说法,陈祖父谢千一入赘的这个“陈家”,与当时寓居汉阳的越南王子陈益谡关系非常密切。

之前,我们曾在《古迹尚存,越南王室曾侨居汉阳》一文中简要提到过这个问题。按照陈益谡的年龄以及其曾到访过沔阳的经历来看,则沔阳的“陈氏”家族,为陈益谡一族亲眷,不无可能。

总而言之,无论按照哪种说法,陈友谅的出生地都和新洲没有太大关系。

新洲留下“王婆墩”传说

虽然并非出生于新洲,但时至今日,新洲却留下了不少与陈友谅相关的传说。

传说之一,是陈友谅“在邾城(今新洲邾城)称帝”。

这个说法,不算特别准确。

史料记载,陈友谅称帝于1360年闰五月,地点是在采石矶(今当涂县境内),“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此外,还在沔阳城青林山及黄蓬山设行宫。

而陈友谅占据邾城的时间,是在1362年。当年,陈友谅率农民起义军进攻邾城,阵斩元守将、省平章左丞吴汝(又称吴国栋)父子。之后,屯兵于邾城,围湖造田。

在刚刚占据邾城时,陈友谅占领元军营寨临时驻军,其随从中有精通风水者,称此地周围有九条河流,是“九龙奉圣”之地,其形大吉。陈友谅听后大喜,即以东岳庙为“北汉皇帝行殿”,设朝议事。

因此,邾城并非陈友谅称帝之地,但可以算当过“临时首都”。

1363年,朱元璋进军邾城,经过一系列战役后,陈友谅兵败撤出邾城。

传说之二,在新洲流传得更为广泛,就是“陈友谅戏杀王妃”。

故事说的是,陈友谅在邾城与朱元璋作战期间,某日对妻子说“我明天出城作战,若打赢了,回来时就高举旗帜,若败就放倒旗帜。”

次日,陈友谅获胜。他想跟妻子开个玩笑,故意派了一小队人先行,放倒旗帜,做大败而归状。其妻在城楼上一看,悲痛欲绝,当场上吊身亡。

陈友谅回城后,追悔莫及,将其妻厚葬邾城以南,即今城南凤凰墩,并命下属建造了72座疑冢,俗称“72座王婆墩”(也有说法称是48座)。

这个故事在新洲流传甚广,其中有些细节略有不同。比如陈妻并非上吊,而是跃下城楼,或者是心神恍惚跌下城楼,但大体上都差不多。

传说中提到的“凤凰墩”,据1995年7月的调查,发现是个远远早于元末的早期文化遗址,出土了不少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陶器。不过,也并不能因此否定陈友谅在此埋葬妻子的可能性。

文章图片2

如今,此地已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旁有广法禅寺,每日晨钟暮鼓。

两种跟陈友谅有关的美食

在中国,历史名人总是有机会与某种美食扯上关系,陈友谅也不例外。在新洲,至少两种美食在传说中被安在他名下。

其一,是“张店鱼面”。

文章图片3

传说元朝末年,张店河边住着一位姓库的人家,男人叫库轶,妻子谢氏,靠打鱼谋生。元朝时苛捐杂税极重,夫妻俩勤扒苦做,缴完鲜鱼税所剩无几。

某年,张店河发大水,当地农户受灾没了消费力,库轶打的鱼多得卖不完。妻子谢氏想到,模仿鱼圆子,把鱼肉和面粉揉合,做成鱼面。鱼肉和面粉很难融合,就用擀面杖反复捶打,做成后就把它叫做“捶鱼”。

陈友谅攻入邾城,免除了百姓的苛捐杂税,百姓感恩戴德,纷纷献贡土特产。库轶夫妇也把“捶鱼”贡献给大汉皇帝尝鲜。

陈友谅祖上本是渔民出身,一尝这“捶鱼”连说好吃,召见库轶,听说库妻姓谢,竟然扯上亲戚,立即赏银千两,并招库轶在御厨做事。

之后,陈友谅兵败长江,库轶逃回张店,用陈友谅赏的银两做起了捶鱼生意。到明朝万历年间,库家后人在张店街开起了“库泰丰”商号,张店捶鱼名扬全国,即为如今的“张店鱼面”。

其二,是“皇帝绿豆丸”。

如今,鱼面在武汉市区还能吃到,但是绿豆丸实在罕见。

文章图片4

这种食物,据说是陈友谅驻扎邾城期间,手下将士因家乡带来的绿豆生了虫子,为了不浪费粮食,将绿豆打成粉,用水和成团后,晒干后充饥。

一日陈友谅发现这种奇怪的食物,问是什么,士兵随口回答“黄金解愁丸”。陈友谅命人按样做来,厨师(或许正是前文中提到的库轶)知道此物难以入口,只有用菜油下锅油炸。陈友谅尝后,非常美味,立刻命人做好赏给将士。

之后,这种食物在新洲黄地仙湾代代相传,被称为“皇帝绿豆丸”。

说来,这种完全用绿豆粉制成的食物,如果加上糖,可能类似武汉人喜欢吃的绿豆糕。其间有无什么传承关系,仍待专业人士考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