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服装的工人,开工厂的老板,卖服装的商人

 后街拐角 2023-03-23 发布于江苏

那天说了到 昆山 游了 千灯 古镇,去 千灯 古镇主要是要去看看 昆山 的一个老板,开厂的老板。这是一个多年的朋友。和朋友联系后没有先打扰他,而是先找了一个古镇转了转,因为朋友太忙。下午五点左右,到了他厂子,老板还不在,还在外面忙。正在和大门的门卫交流到厂里找谁,老板回来了,拎着一个袋子,服装辅料之类的东西。我和老板一起进了生产车间。
就先说说看到的工人。五点,工人可以下班了,大部分工人也下班了,但还有一部分工人还在干着,计件制多干多得。剩下的大部分是年龄大的人,他们还在干不仅是想多挣点,可能更多的原因是他们的空闲时间比较多,这些人按年龄来说有些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而且严格来说他们也已经退休了。这些大部分是附近的征地农民,户口,保险也都解决了,至于他们的退休金多少我不清楚,按老板的说法,他愿意找这些人,他们安心,也相对敬业。而且不用再交五险一金,老板说只是在帮他们交一份什么保险。我没太在意,忘了是什么险了。这些工人也愿意到这来干,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好像这里的征地农民生活都不错。(各种原因)
早些年用的外来打工的年轻人,现在基本不用了,一是年轻人现在没人愿意干了,二是早些年发生过年轻人要求不交保险,只要多发点钱就行,不干了后扯皮,现在保险制度如此严格,也不可能再出现。三是,年轻人说不干就不干,麻烦事太多。

车间里零零散散的工人,

待加工的半成品。

正在加工服装。

车间里还有一角有架子挂着些生产多余的服装,在销售,有顾客在选购。在这一栋楼房里卖服装,居然还有不少顾客,可见是口口相传,便宜啊,性价比高。这老板二十多年做加工出口服装的历史和经验,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他有他的优势,他的多年服装厂的历史,他的经验,它的质量,让他有能力一直在干着。后面会慢慢再说。

老板回来了,这些顾客又得到实惠了,工人做不了主,老板可以。

已经做好的成品

小玩意也加工

库房

出口的包装箱,是加工好的产品?还是装些其他用品。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六点多了,工人们都下班了,老板还在忙着,还有些事处理。

说说开厂的老板,这老板认识应该有近三十年了,老板的蹉跎创业历史,艰辛的发展历史我还是清楚的,现在社会上人们都对老板或是民营企业家多少有些抱怨,说的这些人都是害人的奸商,都是欺压百姓的资本家,都是剥削工人的寄生虫,都是花天酒地的。。。这和我看到的还真不一样,可能我见不到那些花天酒地的大老板吧?那些如何我不做评论,但是作为一个人,不管是打工百姓,还是创业的小老板,都有好人也有坏人,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不知历史看看现在,看不清现在读读历史。一切都明白了。历史上有所说的做慈善的资本家或地主。现代社会也有积极募捐做公益的民营企业家或是乡村里富起来的人。当然也有无良的,害人的,剥削百姓的奸商和老板。百姓里有条件的也有做慈善做好事的人,当然也有无所事事,偷鸡摸狗,骗吃骗喝,打流混世的。古有二流子,现有活闹鬼。一样,一样。所以说不是所有资本家,地主,按现在的说法企业家,老板都是坏人,也不是说那些百姓,或者说穷人都是善者。这个不详细说了。
说说这老板,老板土生土长的 昆山 人,陆家人。
昆山 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 中国 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市之首。 昆山 被评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截至2021年末户籍总人口114.33万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8.06亿元。一个县级市如此强的综合实力,经济实力。改革开放让 昆山 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九十年代到 昆山 ,看到了到处的开发区,厂房,修路,盖楼。一派热火朝天。在那种外资,内资大力开发,建厂的氛围,影响下, 昆山 的很多征地农民也走上了创业,开厂,做生意。给那些大的企业做配套,做服务。引导了很多人开始自己创业。这朋友和他的很多朋友都开始做厂子,或做些其他的生意。

路边现在也还是有很多大开发时的痕迹,不知现在的情况如何了?这老板早期开过舞厅,做过服装批发,然后开服装厂
早些年开厂找的工人管吃管住,老板还要亲自去采购,亲自出货。后来找的都是当地人,每天早上老板要去开车接送工人上下班。看到过老板下班后打板制样,看到过有时候任务忙时,周六周日工人休息,老板家里的亲戚朋友,自己家人来厂 里加 班。
请工人来加班,工资低了人家也不愿意,工资高了成本太高受不了。看到过老板自己进布料,辅料。自己扛进车间。我这次去看他,晚上我住酒店里,一大早就给我打电话,然后过来找我,我问他怎么这么早?他说要给上班的人开门,开门关门也是老板的事。我在他厂里待一会儿,这老板一直在转来转去忙着和工人交流着什么,好像这里面的事都是他管,他都懂。和他出去吃个饭,喝喝茶也是电话不停。偶尔老板也会有所谓“花天酒地”,大多数的情况也是交际应酬。我参加过他的一些活动,那里的生意人似乎都很能折腾,讨论的都是如何去干点什么,做什么可以赚钱。。。
这次见面老板好像多了些困惑,外单也少了很多,三年疫情前两年好像影响不大。最后一年现在倒是活少了很多,没啥单子了。放开前厂子关了三个月,工人回家还要给工人发工资,不知何时能放开,工人随时要回来上班。现在开始正规了,随之而来的是各项检查,各种收费。办点什么事都要花钱。活也找不到了,我看到的是他到还一直有活干。还有上下游之间的各种问题,各种利益关系。做好的服装给人发的货,钱收不回来。等等等等,似乎有太多的无奈,烦恼,问题,困惑。即便这样他还是想折腾,又开着纸箱包装厂,规模不大,自己有需要。又在做冷冻食品,又要开服装店(自己有这个便利)又要去做批发。。。还有很多想法,反正就是想着办法赚钱,折腾。让我真的佩服!这老弟也是花甲了,也已经退休了。(他们当地的征地农民都是城里人了,都有退休金了)
说一句,后面又要说到的批发商,服装店的老板们似乎都是同样的感觉,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想着如何折腾,如何赚钱。
奇怪的是他们都有同样的感觉,疫情期间前两年,包括第三年上半年封控时,生意都还可以。到了年底放开后一下子没有生意了。。。

接下来我到了 上海 的七浦路,七浦路大家都知道, 上海 的批发市场群,众多的批发市场。

市场里停着各地开来的进货客车,做生意的商贩还是有的,进货的生意人还是有的。

拖着小车进货的小商贩

有些小老板进好货,交给大巴司机师傅把货放进下面货箱。

市场内部,有些市场有零零散散的人,那些有人的地方多半带着零售。真正批发的地方倒是空空荡荡了。
去见了一个认识的老板,老板原来也是一个工厂的工人。众所周知的原因,老板自己创业了,原先是开厂的,后来做批发生意,为了节省成本,基本上都是自己采购布匹,自己找厂染色,自己水洗,找工厂加工。为了把成本降下来,布料找库存,染色,水洗,加工有多年的合作伙伴,做的服装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优势,老板自信的说同样的服装,我做出来的成本肯定比其他人有优势,质量不会比别人差。因为我能吃苦,说起了一件事,一次去采购布匹,为了多比较几家,耽误了时间,那个地方是个小地方,晚了没有公共交通了,也很少有出租车,步行了XX里地,才走到了有车的地方。那时已经是深夜了。这朋友也是花甲之年了,也办了退休了。想着想培养下一代接班人,说到这种苦年轻人吃不了的,也不会去想着怎么节省开支,怎么保证质量。想自己放下来,又放不下来,原来有三四个档口,现在剩下两个,有一个超大的库房,里面的货物堆积如山。说了,三年疫情生意都还可以,关了三个月,放开后一下没有生意了。言谈之下,准备趁现在青黄不接淡季的时候,继续折腾,采购备料现在就开始准备冬天的XX服,XX裤。感觉信心十足。老板是个有文化的人,我们见面惺惺相惜,相谈甚欢。

接下来去看了一个 浙江 老板娘, 宁波 人。早些年以做外贸多单为主,这些年做一些跟单为主,有些品牌不能认真,因为加工的厂子都是做外贸的工厂,质量应该没问题。这个不好详说。那时候的生意也是风生水起。这回去看,老板娘也是很热情招呼,亲自端茶倒水的。因为没人帮她招呼了。原来有老父亲帮着管理,现在回家休息了,还有两个年轻女子伙计都回家了,还会不会再来不知道。老板娘一声叹息,关了三个月,放开后一点生意也没有了,现在全是网上开网店的来拿货,有时候还要帮着他们代发货。地上乱七八糟推着零散的服装。都是网商退回来的货,也没心思收拾。老板娘说他们的货随时退换货,你不同意,他就去别的地方去拿,你不卖人家卖,现在不是卖方市场。感觉现在整个都是生产过剩,供大于求。老板娘直说,没意思,没意思,真不想干了。可是说着说着就说起来下一步准备做什么了,也是信心十足,也是一股折腾的劲头。我心里暗暗思量,只要是做生意的人,只要还在做着生意,都是热衷于这样折腾的!我祝贺她,安慰她,生意一定会好起来。

还看了一些人,大家似乎都是同感,似乎都全是不甘心。都在憋着股劲,都想着还能不能再兴旺起来。确实,很多人是靠这个为生的,是靠这个活着的。。。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下子能恢复到过去,有点难,老百姓没钱,没购买力。慢慢来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