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汽车机械基础常识单项选择题
2023-03-23 | 阅:  转:  |  分享 
  
二、单项选择题

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指导制造和检验零件用的图样称(A )。 A 零件图 B 装配图 C 零件工作图

在汽车维修过程中,常需要按照(A )来修复和制配零件。 A 零件图 B 装配图 C 位置图

在看零件图时,一般总是从(A )开始的。 A 主视图 B 侧视图 C俯视图

一般把最能反映零件(B )的一面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A 在机器上的工作位置 B 结构形状特征 C 在加工时所处的位置

在零件图上,零件上的(A )是确保其使用性能和互换性的重要尺寸,是设计、加工必须保证的,应该直接标注出来。 A 主要尺寸 B 重要的定位尺寸 C 全部尺寸

在零件图上,零件的重要定位尺寸必须直接从(A )标出。 A 设计基准 B 定位基准 C 中心线

在零件图上,尺寸不应标注成(A )。 A 封闭的尺寸链 B 不封闭的尺寸链 C 尺寸链

识读零件图的一般步骤是(A )。 A 看标题→分析视图,想象出零件的形状与结构→读零件图上的尺寸,明确各部分的大小及其相对位置→看技术要求,掌握技术质量指标 B看标题→读零件图上的尺寸,明确各部分的大小及其相对位置→看技术要求,掌握技术质量指标→分析视图,想象出零件的形状与结构 C看标题→看技术要求,掌握技术质量指标→读零件图上的尺寸,明确各部分的大小及其相对位置→分析视图,想象出零件的形状与结构

识读零件图的过程中,在分析视图时应(B )。 A 先看内部构造,后看外形 B 先看外形,后看内部构造 C 先看主要尺寸,后看结构

读零件图上的尺寸时,要(A )。 A 先找出总体尺寸,再找出各部分的定形尺寸,最后找出各部分的定位尺寸 B 先找出总体尺寸,再找出各部分的定位尺寸,最后找出各部分的定形尺寸 C 先找出各部分的定位尺寸,再找出各部分的定形尺寸,最后找出总体尺寸

箱体类零件的结构形状复杂,表达这类零件时,一般取(C )画主视图。 A 结构形状特征 B 在加工时所处的位置 C 工作位置

从下图(见14题)所示的齿轮油泵泵体零件图中可以看出,泵体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是(A )。 A泵体的左端面(泵体与泵盖的结合面) B上轴孔的轴线 C 泵体的前后对称中心面

从下图(见14题)所示的齿轮油泵泵体零件图中可以看出,泵体高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是(B )。 A泵体的左端面(泵体与泵盖的结合面) B上轴孔的轴线 C 泵体的前后对称中心面

从下图所示的齿轮油泵泵体零件图中可以看出,泵体宽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是(C )。 A泵体的左端面(泵体与泵盖的结合面) B上轴孔的轴线 C 泵体的前后对称中心面

从上图所示的齿轮油泵泵体零件图中可以看出,φ55H7孔和左端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最高,其值为(A )。 A 1.6 B 12.5 C 3.2

从上图所示的齿轮油泵泵体零件图中可以看出,未注圆角为(A )。 A R5 B R10.5 C R14

在生产过程中,(A )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进行装配、检验、安装及维修的技术依据。 A装配图 B 零件图 C 位置图

装配图中,对于相接触和相配合的两零件的表面接触处,规定(C )。 A 必须画出两条线 B 可以画一条线也可以画两条线 C只画一条线

装配图中,对于非配合、非接触表面,不论间隙多小,都(A )。 A 必须画出两条线 B 可以画一条线也可以画两条线 C 只画一条线

装配图中,按不剖绘制的某些零件,若剖切平面通过其基本轴线时,这些零件(B )。 A 剖切画出 B 要仍按不剖画出 C 根据情况可剖切也可以不剖切画出

在画装配图时,当装配体上某一零件在一个视频中如已作过表达,在其他视图中(A )。 A 可将其拆去不画 B 仍必须画出 C 要禁止将其重复画出

在画装配图时,假想用剖切平面沿着某些零件的结合面将装配体剖切,此时,在零件的结合面处(B )。 A 要画剖面线 B 不画剖面线 C 必要时要画剖面线

在画装配图时,假想用剖切平面沿着某些零件的结合面将装配体剖切,此时,在零件的结合面处不画剖面线,其他被剖切到的零件(A )。 A 则要画剖面线 B 也不画剖面线 C 可以不画剖面线

在装配图中,为了表示装配体中某些零件的运动范围和极限位置,可以在某个极限位置上用粗实线画出该零件,在另一个极限位置上则用(B )画出其外形。 A 点划线 B 双点划线 C 虚线

在装配图中,对于与该装配体相关联,但不属于该装配体的零件,为了表明它与该装配体的关系,可用(B )画出其轮廓图形。 A 点划线 B 双点划线 C 虚线

在装配图上,对于同一规格并在装配体上均匀分布的螺钉、螺栓等标准件,允许只画一个(或一组),其余的用(A )表示出轴线位置即可。 A 点划线 B 双点划线 C 虚线

在装配图上,零件上的工艺结构,如倒角、倒圆、退刀槽等(A )。 A 可省略不画 B也要画出 C 必须画出

在装配图上,对于方螺母、六角螺母等因倒角而产生的曲线(A )。 A也允许省略不画 B也要画出 C 必须画出

对于厚度、直径在装配图上不超过2mm的被剖切的薄、细零件,其剖切面线可以用(A )来表示。 A 涂黑 B 点划线 C 虚线

对装配图上的薄垫片、细金属丝、小间隙,以及斜度、锥度很小的表面( A )。 A 允许夸大画出 B 必须如实画出 C 涂黑

装配图中(A )的零、部件都必须编写序号,并与明细栏中的序号一致。 A 所有 B 主要 C 关键

在装配图中填写明细栏时,应按(A )进行。当位置不够时,可移至标题栏左边继续编制。 A 自下而上顺序 B 自上而下顺序 C 自下而上顺序或自上而下顺序

由尺寸φ28N6/h5可知其配合为(C )。 A 基孔制的过渡配合 B 基轴制的过盈配合 C 基轴制的过渡配合

在公差与配合标准中,孔、轴的概念是广义的,而且是由(A )构成。 A 单一的主要尺寸 B 唯一的主要尺寸 C 单一的定形尺寸

在尺寸标注中,以(A )为通用单位。 A mm B cm C m

(C )是计算极限尺寸和极限偏差的起始尺寸。 A 实际尺寸 B 作用尺寸 C 基本尺寸

测得轴的尺寸为24.965mm,测量的误差为±0.001,则实际尺寸的真值为(A )。 A 在(24.965±0.001)范围内 B (24.965+0.001)mm C (24.965-0.001)mm

尺寸偏差分为(A )。 A 极限偏差和实际偏差 B 上偏差和下偏差 C 最大偏差和最小偏差

孔、轴上的偏差分别用代号(B )表示。 A EI和ei B ES和 es C EI 和ES

孔、轴下偏差分别用代号(A )表示。 A EI和ei B ES和 es C EI 和ES

公差是一个(B )的数值。 A 有正、负号且可以为零 B 无正、负号且不能为零 C 无正、负号且可为零

配合公差带的大小表示(C )。 A 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 B 加工的精确程度 C 配合的精度

配合公差带对间隙配合为(B )之间的公差带。 A 最大过盈与最小过盈 B 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 C 最大间隙与最大过盈

配合公差带对过盈配合为(A )之间的公差带。 A 最大过盈与最小过盈 B 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 C 最大间隙与最大过盈

配合公差带对过渡配合为(C )之间的公差带。 A 最大过盈与最小过盈 B 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 C 最大间隙与最大过盈

轴上零件的(B )是针对装配而言的,是为了保证轴上的零件准确的安装位置。 A 固定 B 定位 C定位和固定

轴上零件的(A )是针对工作而言的,是为了保证轴上的零件在运转中保持原位不动。 A 固定 B 定位 C定位和固定

轴上零件的(A )通常采用轴肩或轴环。 A 轴向定位 B 轴向固定 C 周向定位和固定

轴上零件的(B )用以防止轴上零件工作时产生轴向移动。 A 轴向定位 B 轴向固定 C 轴向定位和固定

螺旋测微器(千分尺)中的螺旋属于(C )。 A 传力螺旋 B 传导螺旋 C 调整螺旋

(A )多用于传递中、小功率,对传动比无严格要求,且中心距较大的两轴之间的传动。 A 带传动 B 链传动 C 涡轮蜗杆传动

(B )常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要求平均传动比不变和瞬时传动比要求不严格的场合。 A 带传动 B 链传动 C 涡轮蜗杆传动

( A )能实现空间任意位置两轴的传动,也可以实现回转运动和直线运动之间的转换。 A 螺旋传动 B 齿轮传动 C 带传动和链传动

(B )不适用于轴间距过大的场合。 A 螺旋传动 B 齿轮传动 C 带传动和链传动

(A )齿轮用于两相交轴之间的传动,两轴夹角通常为90°。 A 圆锥 B 圆柱 C 人字齿

当两轴既不平行也不相交,而在空间垂直相错时,可以采用(C )。 A 带传动 B 链传动 C 蜗杆传动

齿轮传动中,齿面点蚀常发生在(B )。 A 靠近节线的齿顶表面处 B 靠近节线的齿根表面处 C 轮齿根部的应力集中处

齿轮传动中,齿面胶合常发生在(A )。 A 靠近节线的齿顶表面处 B 靠近节线的齿根表面处 C 轮齿根部的应力集中处

在金属材料的所有性能中,(A )最为基本和重要,因为它是产品设计和材料选择的主要依据。 A 机械性能 B 物理性能 C 化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一般可通过金属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和冲击试验等来测定。(A )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之一。 A 拉伸试验 B 硬度试验 C 冲击试验

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的值( B ),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 A越小 B 越大 C 越平缓

通常,金属材料的( B )越高,耐磨性越好。 A强度 B 硬度 C 塑性

布氏硬度用符号( D )表示。 A HRA B HRB C HRC D HBS

低温黏度级号的内燃机油适用于(A )地区。 A 冬天寒冷 B 温度较高 C 冬季和春季

100℃运动黏度级号的内燃机油适用于(B )地区。 A 冬天寒冷 B 温度较高 C 冬季和春季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黏度是根据( C )进行选择的。 A 发动机负荷 B 发动机结构特征 C气温

新发动机走合期应选用( B )黏度的内燃机油。 A 高 B 低 C 多级

车辆齿轮油使用时的低温表观黏度要求(A )150Pa.s。 A 不大于 B 不小于 C 等于

车辆齿轮油规格中标出的表观黏度为150Pa.s时的温度,它决定齿轮油适用的( A )气温。 A 最低 B 最高 C 极限

下面( A )车辆齿轮油不能使用于准双曲面齿轮的后桥。 A 普通 B 中负荷 C 重负荷

右图中自动变速器油标尺上的DEXRON表示(A )。 A 推荐使用ATF油的型号 B 自动变速器型号 C 无特定含义

目前使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制动液是(C )。 A 醇型制动液 B 矿物油型制动液 C 合成型制动液

( B )制动液对天然橡胶有溶胀作用,故在使用本制动液以前,应将制动系统的所有皮碗、软管更换成耐油橡胶制品,以免受到腐蚀而使制动失灵。 A 醇型 B 甘油型 C 合成型

目前国内外发动机所使用的几乎都是( C )冷却液。 A 酒精型 B 甘油型 C 乙二醇型

冷却液防冻性的选择原则是发动机冷却液的冰点要(A )。 A低于环境最低温度10℃左右 B 低于环境最低温度5℃左右 C 高于环境温度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包括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 A )、形位公差、热处理或表面处理后的各种技术要求等。 A 位置公差 B 比例 C 尺寸

轴上零件常用固定方式有:套肩、(C )、轴端挡圈、弹性挡圈、紧定螺钉和圆锥面等结构。 A 轴筒 B 轴环 C 圆螺母

轴上零件在圆周方向定位和固定的方式有:键、花键、销、坚定螺钉、(C )。 A 轴环 B圆螺母 C 过盈配合

当两轴既不平行也不相交,而在空间垂直相错时,可以采用( C )传动。 A 圆锥齿轮 B链传动 C 蜗杆传动

下列性能中,(C )属于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A 锻造性能 B 切削加工性 C 塑性

压电陶瓷就是利用陶瓷( C )性能制成的。 A 高的抗压强度 B 高的硬度 C 绝缘性

导线的电性能主要指(B )和导电性。 A 弹性 B 绝缘性 C 防屏蔽性

一般情况下,红色的保险丝代表标称电流为(A )。 A 10A B 15A C 30A

影响电刷工作性能的因素主要有:接触电压降、摩擦系数、(C )、圆周速度和施于电刷上的单位弹力等。 A 工作电流 B 工作环境磁场 C 电流密度

电阻合金按用途可分为调节用电阻合金、精密仪器仪表用电阻合金、( C )用电阻合金三类。 A 电缆 B 压电 C 传感器

绝缘材料的(B )性能和可靠性是电气设备正常工作的基础。 A 绝缘 B 稳定 C 伸缩

绝缘漆主要由漆基(合成树脂或天然树脂)、( A )、稀释剂和填料等组成。 A 溶剂 B 覆盖漆 C 固化剂

锡焊常用的材料有焊料、( C )和清洗剂。 A 氯化锌与氯化铵的混合物 B 松香 C 焊剂

80W/90中负荷车辆齿轮油的最低使用温度为(B )。 A -12° B -26° C -40°

我国的JG4型制动液相当于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委员会制定的( B )制动液级别。 A DOT3 B DOT4 C DOT5

冷却液由水、防冻剂和(C )三部分组成。 A 甘油 B 酒精 C 添加剂

轮胎主要由(B )、胎肩、胎侧、胎体和胎圈等部分组成。 A 胎面 B 胎冠 C 帘布层

(C )传动方式,能实现空间任意两轴的传动,也可实现回转运动和直线运动之间转换,具有工作可靠、传动比恒定等特点。 A 带 B 链 C 齿轮

(C )能反映物体各结构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A 主视图 B 俯视图 C 左视图

子午线轮胎帘布层帘线与胎面中心线成(A )。 A 90° B 30° C 60°

间隙配合时,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是(A )。 A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B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C 轴的公差带在孔的公差带之上

V型皮带传动主要失效形式是(C )。 A 带轮损坏 B 带断裂 C 打滑

( C )润滑脂具有良好的机械安定性、胶体安定性、防锈性、氧化安定性和抗水性,适用于30~120℃温度范围内。 A 钙基 B 钠基 C 通用锂基

零件图中标注技术要求的目的是明确制造和( C )方法,确保零件质量。 A 制作 B 测量 C 检验

基本偏差是(A )。 A 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B 基本尺寸允许的误差 C 实际尺寸与基本尺寸之差

关于“过渡配合”说法正确的是(C )。 A 具有过盈的配合 B具有间隙的配合 C 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金属熔化后的流动性和冷凝时的收缩性称为(A )。 A 可铸性 B 可锻性 C 可焊性

汽车常用电工材料主要包括导电材料、绝缘材料、(B )材料及其他电工材料等。 A 金属 B 磁性 C 橡胶

高压导线是点火中承担高压电输送任务的,其工作电压一般为(C )。 A 150~200V B 1500~2000V C 15KV~20KV

设计给定的尺寸称为(A )。 A 基本尺寸 B 实际尺寸     C 极限尺寸

金属零件的疲劳是指金属零件长期在(C )作用下工作,突然发生断裂的现象。 A 静载荷 B 动载荷 C 交变载荷

金属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称为(C )。 A 物理性能 B 化学性能 C 力学性能

汽车点火线圈上的附加电阻采用的是(C )。 A 电热材料 B 热双金属片材料 C 电阻合金

易熔线主要用于保护(C )电路。 A 小电流 B 一般电流 C 大电流

尺寸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 A )。 A 代数差 B 上偏差 C下偏差

识图时要看懂该零件的各种技术要求,不仅有符号、(A ),还有文字说明。 A 代号 B 数字 C 字母

基孔制中配合的孔,称为基准孔,它是配合的基准件。标准规定,基本偏差(下偏差)为零,即(A ),而上偏差为正值,即公差带在零线上侧。 A EI=0 B  EI=2       C EI=4

基轴制中配合的轴,称为基准轴,它是配合的基准件,而孔为非基准件。标准规定,基本偏差(上偏差)为零,即(B ),而下偏差为负值,即公差带在零线下侧。 A EI=0 B  es=0       C EI=4

凸轮轴通常由曲轴通过一对正时齿轮驱动。小齿轮和大齿轮分别用键装在曲轴与凸轮轴的前端,以实现周向定位和固定,其传动比为(B )。 A 1:2 B 2:1 C 3:1

螺杆与螺母的螺旋面直接接触,摩擦状态为滑动摩擦,是最常见的(B )。 A 滚动传动 B 螺旋传动 C 回转传动

链传动的传动比就是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转速比,与链轮的(A )成反比。 A 齿数 B 转速 C 转矩

蜗杆传动应用于各种机械和仪器中,它具有传动比大的优点,一般(A )。 A i=10~80 B i=1~8 C i=5~20

(B )是在润滑良好的闭式齿轮传动中轮齿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 A 打齿 B 齿面点蚀 C 齿面磨损

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分为使用性能和(C )。 A 物理性能 B 机械性能 C 工艺性能

( B )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A 塑性 B 强度 C 冲击

塑性越好,变形抗力越小,金属的( A )能就越好。 A 锻造性能 B 强度 C 塑性

汽车用导线,按其承受(C )的不同可分为低压线和高压线两种。 A 电流强度 B 电压强度 C 电压高低

为防止( C )而损坏电路,汽车电器的大部分电路中均设有熔断器或易熔线。 A 电流不稳 B 电压过大 C 电流过大

热双金属片受热时产生( C )是它的基本特性。 A 折曲 B 塑性变形 C 弯曲变形

献花(0)
+1
(本文系知识资料圈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