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合灵岩山下一古墓现玛瑙质雨花石串珠

 雨花石之乡 2023-03-24 发布于江苏

六合灵岩山下一古墓现玛瑙质雨花石串珠

笔者日前浏览“南京考古”微信公众号,偶然发现 2023-01-06 推出的文章《南京市六合区高余村北汉代墓葬》考古文章,文中介绍其中一古墓出土了一玛瑙质串珠,该古墓仅靠灵岩山下,距离宋代介绍的玛瑙涧不远,细观图片中10个串珠,极似雨花石中红色玛瑙加工而成。
见下图 高余古墓出土玛瑙手链串珠
 
其文字如下:M 28 竖穴式土圹合葬墓。墓口长2.94、宽1.92、深0.9米。内置一椁两棺,已腐朽,仅存灰痕。南棺出土有铜镜、铜钱、玛瑙串珠等随葬品。北棺出土有铜镜、铁剑、铁匕、铜钱、铜带钩等随葬品。随文还附上了玛瑙串珠图片。
细看图片,这座汉代古墓出土玛瑙串珠10枚,形为6面体腰鼓形,每两枚大小相致,和现在一些手串似,极似现在的玛瑙质红色雨花石手串。由于只看图片没见实物,是不是玛瑙质地雨花石,目前笔者只是推测。
结合1987年南京考古在六合区第二棉纺厂建筑工地的宋代墓葬中,出土的一枚宋代桃形红色雨花石挂件,这枚桃形玛瑙挂件文物已鉴定为经打磨的红色玛瑙质雨花石挂件,说明在宋朝时期,人们已经流行赏玩雨花石,并视为珍宝,加工成饰品用于美化生活。
(见下图 六合二棉出土宋代桃形雨花石挂件)

再往前推,漫漫历史长河,欣赏雨花石这一文化活动,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早在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把美丽的雨花石当作宗教信物和观赏饰品或供奉、或佩戴、或陪葬。1955—1958年,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在南京鼓楼岗的北阴阳营(今南京市云南路附近)分四次发掘了一处面积约一万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氏族公共墓地里发现的随葬品中有76枚多为玉髓、玛瑙质地的“花石子”,即雨花石。2004年在距今6000年前的溧水阳神墩遗址又发掘出5枚花石子。下图 新石器时代雨花石,南京北阴阳营遗址出土

东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共六个王朝相继在南京建都,历史上称为“六朝”(公元229—589年)。六朝时期是历史上佛教兴盛的年代,寺院林立,相传南朝梁武帝时期,高僧云光法师在南京石子岗讲经,精诚所至,感动上苍,天降雨花,落地化作五彩石子,雨花石因此得名。从南京这几处古墓中出土的雨花石看,南京先民早喜欢雨花石,把玩雨花石,并将雨花石加工为饰品佩戴在身上,成为一生的陪护,于是有了我们今天从古墓中出土的文物,鉴证古人赏玩雨花石,了解到时的南京地区风俗文化,这些都为此推论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

高余村属六合区雄州街道,出土的古墓地处灵岩山西北侧,紧邻宋人杜绾所作的《云林石谱》中所描写的灵岩山玛瑙涧。
《云林石谱》是我国第一本关于石头的百科全书,上面记载了中华大地上各处的奇石,与南京雨花石相关的有二则。书中这样记载:“真州六合县水中或沙土中出玛瑙石,颇细碎,有绝大而纯白者,五色纹如刷丝,甚温润莹彻。土人择纹采斑斓点处,就巧碾成佛像。”“江宁府江水中有碎石,谓之螺子。凡有五色,大抵全如六合县灵岩及他处所产玛瑙无异,纹理萦绕石面,望之透明,温润可喜。”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宋代雨花石指玛瑙质地的石头。当时雨花石被当做一种玉石材料,通过巧雕作为饰品把玩。这里所描写的“六合山玛瑙涧”,即为现在的六合城东南十里处灵岩山西坡的砂子沟,距离高余村古墓发现点也就3公里左右的路程。


古墓出土文物结合文献记录,使南京先
赏玩雨花石既有了论点又有了论据,正如我们现在所说,凡事空口无凭,要有图有真相,出土的文物就是时代的见证。可见当时玛瑙涧红籽雨花石相对品相较好,也比较多。可如今“玛瑙涧”这一诗意底蕴的优美地名变成了大白的“沙子沟”,也很难再现雨花石,更别说雨花石南红籽料。
在横梁街道雨花石交易市场,商家销售的雨花石文创产品中,雨花石手链是主要之一,笔者对比古代和现代的两款产品也有相似之处,现在手链一串一般11颗珠子,可见长度和出土的基本一致,红色作为中国红,一直是国人喜爱的吉祥色。而从现在雨花石俏色雕发现,雨花石红籽料硬度比一般雨花石硬度略低,在古代没有电动工具,全靠手工制作打磨,所以选择红色也就不足为奇。因为红色既喜庆又易加工。

这里笔者将南京考古,这期链接发上,有兴趣的雨花石爱好者可以点下面蓝字,细读说说自己的想法。

南京市六合区高余村北汉代墓葬

南京市六合区高余村北汉代墓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