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叶石膏汤-《经方100首》

 庆哥哥呀 2023-03-24 发布于内蒙古

竹叶石膏汤

组成用法

淡竹叶15克、生石膏30~50克、半夏10克、人参10克、麦冬 20克、炙甘草6克、粳米6克。先煎煮他药,再加粳米6克。先煎煮他药,再加粳米,待米熟汤成去米,每日三次温服。

方证

身热、多汗、口渴、消瘦憔悴、舌红少苔,舌面干燥无津,脉虚细数。

现代应用

1,外感热症的恢复期;

2,日射病、小儿夏季热;

3,术后感染发热;

4,肿瘤病人的放疗脉化疗后的低热;

5,糖尿病;

6,肺炎、肺结核;

7,口腔炎。

经验参考

《伤寒论》差后劳复病篇载竹叶石膏汤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伤寒解后”,提示本方气主为热性病的恢复期。“虚羸少气”,指出病人体质虚弱。“气逆”,包括咳嗽等症状。“气逆”“欲吐”是虚热上逆所致。汤本求真对本方证的概括很入细。他说,但由余之经验,有本方证之病者,概有肉脱、羸瘦、疲劳困倦之状,脉亦虚数无力,皮肤及口唇、口腔黏膜多枯燥,舌干燥,有白苔,而诉烦渴,呼吸浅表,屡伴咳嗽,腹部凹陷,甚者如舟底状,食机不振,而常恶心。若此本为阳虚证而非阴虚证(编者按:汉方所说的阳虚证是指阳证之虚者,类似于中医的虚热证;阴虚证为阴证之虚者,类似于中医的虚寒证。),则有热状而无寒状,呼吸及其他排泄物,有多少之热臭,尿浓稠而赤浊等,因是得以征知内热之情状矣(《皇汉医学》)。概言之,本方由白虎加人参汤去知母加味而来,其证为热病后,气阴两伤,余热未尽。

除了经文的主治以外,后世的一些经验也值得重视。《伤寒绪论》说:“……瘥后,虚烦不得眠,竹叶石膏汤。”指出本方可治疗余热未去的失眠。《类聚方广义》说:“治骨蒸劳热,咳而上气,衄血、唾血,燥渴烦闷,不得眠者。”说明本方能必善肺结核症状。该书还说本方:“治消渴,贪饮不止,口舌干燥,身热不食,多梦寝汗,身体枯槁者。”这些症状类似于糖尿病伴发感染的表现。有趣的是,本方还被用来治疗药物引起的发热。刘渡舟治张某,男,71岁,199454日初诊。因高血压心脏病,服进口扩张血管药过量,至午后低热不退,体温徘徊在37.5~38度之间,口中干渴,频频饮水不解,短气乏力,气逆欲吐,汗出。不思饮食,头之前额与两侧疼痛。舌红绛少苔,脉来细数。辨证属于阳明气阴两虚,虚热上扰之证。治当补气阴,清虚热,方用竹叶石膏汤。淡竹叶12克,生石膏40克,麦冬30克,党参15克,炙甘草10克,半夏12克,粳米20克。服5剂则热退,体温正常,渴止而不呕,胃开而欲食。惟余心烦少寐未去,上方加黄连8克,阿胶10克,以滋阴降火。又服7剂,诸症得安(《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本案非感染性发热,说明竹叶石膏汤退热并非都是通过抗感染来实现的。

竹叶石膏汤可以看作介于白虎加人参汤证与麦门冬汤之间的方证。和白虎加人参汤证相比,本方证的热象明显要逊色许多,而伤津症状要更为突出。和麦门冬汤证相比,热象显得突出,但上逆症状不及麦门冬汤证。另外,从热病与伤阴的发展轨迹来看,可以得出一条方证的衍变脉络,即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竹叶石膏汤证麦门冬汤证复脉汤证。

注论精选

奥田谦藏:病大势解后,余热不散,主要伏于里,津液枯竭,身体枯燥,虚羸,少气,虚热上逆而发烦闷,时时作呕吐之状等证。此方主要为解其余热,清润其内而治虚羸、少气、上逆、烦闷等症有效。(《伤寒论阶梯》)

大塚敬节等:此方即麦门冬汤去大枣加石膏、淡竹叶。或白虎加人参汤去知母加淡竹叶、半夏、麦门冬。故此方用于麦门冬汤证而口舌干燥者。肺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等余热不退,有咳嗽、口渴、多汗、身体枯燥等症状时用之。肺结核、糖尿病等亦有时宜用。对咳嗽、呼吸困难者有时加杏仁用之。(《中医诊疗要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