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这项活动的开展非常及时,非常必要。 农业农村工作是全党重中之重的工作。进入新世纪,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三农”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但是,面对新时期的新目标、新任务,“三农”发展面临着新问题、新难点。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 ![]() 土地制度是“三农”发展的根基。虽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基本经营制度,但随着形势的变化,有些具体问题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 具体表现在: ①耕地抛荒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②耕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得农民拥护的实操方案还没有着落; ③与耕地承包相挂钩的各项补贴政策绩效甚微; ④农村宅基地和闲置房屋使用权流转步伐过慢; ⑤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没有实质性进展; ⑥农户承包的林地综合利用效率低; ⑦高标准农田建设方向跑偏、质量参差不齐。 二、惠农政策落实问题 ![]() 国家为了夯实农业基础,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逐年增加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这些利好的惠农政策,农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可真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尽管各地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督查检查,结果并没有完全得到群众的满意。应把惠农政策落实,纳入反腐倡廉的重要对象,组织纪检监察和审计人员专班开展全面审计。 三、农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主体问题 ![]() 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增加基本建设投入,不仅仅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更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农民参与其中,就地务工获得收入。 但目前多数地方农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主体错位,导致项目实施村民参与少、质量效益差、资金跑冒滴漏多。 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弱化问题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反观我们的农业,特别是山区农业,还只是在现代化的门前徘徊。 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弱化,科技服务难以进村入户。 五、农村教育资源布局问题 ![]() 教育是农民群众尤为关注的大事。尽管国家对农村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但农民仍不满意。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过度体中在城市,使得农民不得不舍家弃业带着子女进城求学。 均衡布局优势教育资源,让农村留得住人、让留守儿童上得了好学校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农村医疗问题 ![]() 农村医疗核心问题是看病贵,合作医疗基金个人征收金额年年上涨,并且年底清零,使得农民丧失了参加合作医疗的信心。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真正找到百姓看得起病、能看病的好办法。 七、农村养老问题 ![]() 养老难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各地要建设农村老人照料中心,但仅此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八、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 目前,已有8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由于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投入不足、规划设计不到位、水源水质保障度低,导致使用率和有效供水时间不能满足群众生活的需要。 应组织专项普查,整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加快农村安全饮水提档升级步伐。 九、资本下乡监管问题 ![]() 农村发展需要资本,但资本下乡无序扩张,又会损害农民的利益。 如何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需要研究农村资源和资本有效结合的办法。加强对资本下乡的监管,特别是对新型经营主体套取各级财政和项目资金的行为,要进行清查。 十、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问题 ![]()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虽然各地都有探索,但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探寻优化方案。 “三农”发展,国之要者。解决好“三农”问题,既是农民群众的期盼,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须。寄希望通过大兴调研之风,促进农村十个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