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自觉学习

 木子a 2023-03-24 发布于河南
今天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自觉学习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这孩子没有一点学习自觉性”,“他好像是给我学呢”,“别提学习,一说学习就烦躁”------于是才有了“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形象说法。就在昨天晚上,上四年级的小孙子又让妈妈着急了,起因是不好好背英语单词,妈妈教训他“你每天自觉点行不行?自己能不能懂得抓紧点时间!”我知道儿媳妇最近在为孩子的小升初问题焦虑,所以希望她儿子利用这没开学的时间尽可能地多学点,积攒一些竞争的资本,她们母子之间的争执我不能插话,于是给儿媳妇发了一条微信“一位专家说过,'孩子学习没有自觉的’,都得督促,宝子算好的了,所以别急,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多提醒督促吧”。儿媳妇接受不接受我的观点不得而知,但这件事又引起了我的深度思考。

我为什么说“今天的孩子”不会自觉学习,是因为从学习的历史路径上来看,自觉学习不是什么稀罕事,自觉学习的孩子很多很多,我作为学习的“过来人”,也曾经是老师口中“自觉学习的孩子”,而且一路走来始终与“自觉学习”相伴,直至今日。

回想起来,我的父母文化程度都不算高,当背着妈妈用花布亲手缝制的书包走进小学一年级教室那一天起,就没有让父母在学习上操过心,没听过妈妈的唠叨,没有因为作业挨过批评,更不曾有过“鸡飞狗跳”的场景,可能就是得益于我的自觉,我的努力,我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看到这,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你们那会儿哪有今天孩子们这么大的压力啊”!错!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可能不知道,那时候的中学可是有着严格的三六九等之分的,小升初就得填报志愿,全北京市范围内按照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分为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和分配学校(即所报志愿都没有录取而服从分配的学校),当时如果进入分配学校是很没面子的一件事。六四年我以学校毕业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重点中学,北京女三中。女三中高手如林,但我依旧努力,经历了文革、下乡插队,32岁又凭借自己的自觉与努力考上大学。我虽然说的仅仅是我个人的经历,但实际上代表了我们那一代相当多的人。当然,在当时不自觉学习、贪玩、调皮捣蛋、经常让父母棍棒教训的也有不少,可是我们共通的一条铁律是——路都是靠自己走出来的,自觉的不用逼,不自觉的打也没用!

正好刚刚重温《朗读者》,看到战争年代,炮火连天、颠沛流离中的西南大学走出的学子精英和老一辈清华校友们,年纪最大的101岁,最小的81岁,个个学有所成、成绩斐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哪一位是被父母和老师逼出来的?自觉学习、自主学习、有志向有目标的学习是他们的共性,而在这共性中又蕴含着一个浅显的理念:学习是自己的事。这就引发了我对“今天的孩子不会自觉学习”的思考。

思考一:

我要学和要我学——这是当今孩子与父母的一个矛盾焦点。

“被动学习”是绝大多数孩子的学习现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给爹妈学”成为了很多孩子学习的动因,所以就出现了哄骗父母,糊弄老师,得过且过的行为,还有“你再说,我不给你学了”,“你再逼我,我不活了”等对抗性语言。家长虽然也在苦口婆心地告诫:“你以为是给我学呢?不学习你长大能干什么!”可是这些丝毫触动不了孩子那颗执拗的心,我跟孩子们有过N多次的交流与交锋,他们坦诚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一我们又不是不学,但永远达不到家长的满意;二对感兴趣的学科我就想学,不感兴趣的越学越没兴趣;三我想不了那么远,以后能干什么到时候再说。看到了吧?这就是孩子们对“要我学”抵触的理由,尤其是今天,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太多的东西在吸引着他们,使得“我要学”和“要我学”的内容在发生着冲突,所以自觉学习课本知识更是难为了相当一大批在校学生。

思考二:

“快乐教育”是表面化形式,肯“吃苦”是汲取知识的内核。

今天的孩子不能自觉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吃不了学习的苦。我始终认为快乐教育、轻松学习是一种自欺欺人,实际上孩子从踏进小学校门那天起,就是走上了一条艰苦的跋涉之路,首先坐在教室里,多了些约束,是一种苦;听、写、读、背,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也是一种苦;思考、理解,需要动脑子,更是一种苦;随着课业逐渐加深,还有更多的苦需要孩子们去品尝,可是不用说孩子,今天的许多家长都没有做好“孩子学习要吃苦”的准备,因为你为孩子准备的是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没有“学习是个苦差事”的心理铺垫,所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其实学习的苦与不苦是相对的,苦与累既是一种客观事实,又是每一个人的主观感受。我见到过山区如饥似渴学习的孩子,在他们看来,能够坐在四面透风的教室里,坐在用砖头木板搭起的凳子上读书学习,那不叫苦,而是一种幸福;这次疫情期间,那个在冬末初春,寒风料峭的早晨,爬上别人家屋顶蹭网学习的高中生,认为这算不得苦,有wifi能够不耽误上网课,是一种幸运。咱们很多家长评价自己的孩子时,总爱说这样一句话“我这孩子一点都不笨,就是懒”。

其实所谓懒,就是惰性,就是不肯吃学习的苦,而这个惰性是父母从小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我就亲耳听到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只要学习,什么活都不让你干”,或者“你只要学习,什么要求都满足你”殊不知,家长的这种“恩惠”不但刺激不了孩子的学习动力,反而让孩子获得了讨价还价的筹码。我曾经带初二学生到军营里军训,孩子们的心路历程让人啼笑皆非:开始欢呼雀跃——可以不学习了;三天以后,受不了那份苦,找到老师“您让我们回去吧,回去做100道数学题都行”——逃避身体和生活的苦,感觉学习不算苦了;军训结束回到学校上课,见到数学题又打回原形——还是不愿学习,不肯吃学习的苦,甚至怀念起军训生活。这就是今天的孩子,尤其是大中城市里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

思考三:

“关注过多”与“陪伴不当”为孩子自觉学习设置了障碍。

疫情期间大家听到过这样一条新闻吧:当英国政府发出放弃救治,实施群体免疫策略时,街道上瞬间没人了,大家都躲在家里不出门了,因为政府要求你居家是限制自由,会遭到抵制,现在政府不管你了,怕被感染的民众即刻自觉了——这是自己的事。

我们今天对孩子的关注度过高,事无巨细家长亲力亲为,孩子有了极强的依赖感,在孩子心里“爸妈是万能的”,孩子在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无怨无悔的奉献,而自身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退化。我必须坦承我在陪伴孙子问题上一个重大的失误:孩子尚小时的包办代替屡遭儿子儿媳诟病就不说了,上小学后,作业中只要遇到困难,我立即解答,尤其是数学,孙子只要发声“奶奶,这题不会”,我先回答“自己动动脑子,再想想”,小东西一定随口就来“我想半天了”,于是我就会开动我这老脑筋,帮他做出来,三年级以后有很多拓展题,确实有难度,我做着虽然费劲,也绞尽脑汁,利用自己尚存的那点功底给它抠出来。注意,我在研究题时,他无所事事,做出来给他讲解时,他根本不想听,只是抄上答案而已。几年下来,我的结论是:我的孙子不聪明,数学是他的短板。可是我们重新分工,他爸爸负责他的数学后,狠狠地打了我的脸!爸爸每天在作业之外精选几道数学题,要求独立完成,更狠的是错1加1。孩子刚开始很抵触,不情愿,我心疼的只好选择离开,眼不见心不烦。但是爸爸不急不恼的坚持和耐心的讲解,让孩子知道没有退路,耍赖也无效,于是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了,尤其是疫情以来,爸爸有了充裕的陪娃时间,每天刷题成了爷俩固定的节目,当孙子非常得意的告诉我“今天6道题一道没错!”“今天我独立完成了4道奥数题!”那满满的自信溢于言表,我深知自己错了,是我剥夺了孙子动脑思考的自觉,万幸的是及时纠偏,不至于给孩子留下遗憾。

关于今天的孩子不会自觉学习,可探究的话题还很多,而且根据现有的环境与条件,无法从根上解决,也就不要指望你的孩子完全不用操心的自觉学习,那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即使有这样的“好孩子”,也是极少数。家长可以做的就是娃吃苦,莫心疼;多督促,少帮忙;有要求,不妥协;有规划,贵坚持;让孩子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长,羽翼会更丰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