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帖,到底临多大合适?

 北京老伍 2023-03-24 发布于北京
《书法入门百问百答》第001问答,欢迎书友们向我提问

【书友问】:刚开始学书法,临帖的时候写多大合适?
【老伍答】:
对于初学者来说,临帖是最重要的功课。
我们不管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始学习书法,比如参加培训班学习,或者自己在线上学习,首先听到的都是,“临帖”。
“临帖”,是中国书法传承、书法教学的第一手段,也算是独有的一种传承方式。
但是,临多大的字体合适呢?这就是一个问题了。
这些年来,我看了很多的教学资料,也观看了很多的教学视频,甚至现在刷了很多的书法类短视频,发现这还是一个各有各的说法的问题。
甚至有的教学者一开始上课就会跟你说,“适当扩大”。但是到底扩大到多少合适呢?这种模糊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摸不着头脑。因此,简单讲一下这个话题,告诉大家一个最稳妥的答案。

一些临帖的现象都存在过度放大
1、临王羲之的主流都临大了
以《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为例,这是行书的必修课,几乎学行书的都临过这个帖。但是你注意看网上那些临摹示范的视频,可以说99%的都写大了。
写大到了多少倍呢?现在很多人喜欢用手机、或者平板打开单字来对临,觉得这样很方便也很省钱,可是这样一扩大,不知不觉就一下扩大到了5~10倍。
上图截取自某直播间,画面仅供讨论参考
2、临米芾行书的都临大了
以《米芾蜀素帖》为例,学米芾行书也是现在的一大主流培训课程。但是和临摹《圣教序》一样的现象,也是差不多99%的教学示范视频,都写大了。 
写大到了多少倍呢?同样的,和上面举例《圣教序》的情况一样,用手机打开单字来临,至少扩大到了5~10倍。
另外,大家也可以看看自己手上的纸质版书法教材,是不是都把单字扩大了?包括并不仅限于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多宝塔》等等。
这是现在一个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
对于初学者来说,还不能完全知道的一个问题就是,“字形既殊,笔法各异。”也就是说,字形一旦不一样了,相应的,笔法也就不一样了。
你看上述举出的两个例子,帖学经典法帖里,大部分本来都是小字,尤其晋人、唐人、宋人的帖子,几乎都是写小字,极少数会有大字作品。
写这样的小字,是有它一套相应的笔法要求的,很多的古代书法理论、技法表述,都是基于这样的字来说的。不能生搬硬套。
就像米芾说的,书法的关键要领是,字虽小而要“锋势备全”,在小字中保持最佳的用笔、运锋、带势。
但是你看那些视频,字形扩大了,“锋势”都没有了,刷也刷不起来;学王羲之的更加严重,本来的“骨法用笔”,都变成了拖着笔描画字形。其结果是,那些流传千年的法帖最核心的东西都丢失了。本来这些高手们很刚猛的发力、很简洁的运笔,都被搞成了软绵绵的照猫画虎,完全失去了临帖的本意。
所以,这也造成了一个很普遍性的结果:很多人临帖很久,离开帖就不会写了。学着学着,就不想学了,就放弃了。
 
解决方案
一句话:坚决按照原碑原帖、原大尺寸临写
在我们不能确定如何扩大、如何化用的初级阶段,不如就老老实实的忠于原帖
你看,董其昌、何绍基这些书法名家,临颜真卿的《争座位帖》,都是老老实实的按照原大来临写。

另外的建议:
1、购买正规出版的碑帖
2、购买传承有序的善本佳帖
3、使用合适的毛笔,以及纸张、墨
4、不要贪恋免费的网络高清单字
关于如何购买正规出版的碑帖,如何挑选合适的毛笔、纸张、墨,我会在后续的问答里逐一为大家解答。一些个人经验之谈,供大家学习参考。


欢迎大家预约今晚的直播:

【主题】临帖关键:如何学习发力?

【时间】3月24日晚上8点30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