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 文/习古文化 读此二句,总觉似曾相识,仔细一想,原来在唐寅的《题海棠美人图》一诗中见过类似的句子——“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付海棠,即把春心、春色交给海棠,把春心、春色寄托于海棠身上;这当然是爱与信任的体现。来读杨万里的《海棠坞》—— 海棠坞 宋·杨万里 细雨初怜湿翠裳, 新晴特地试红妆。 无人会得东风意, 春色都将付海棠。 ![]() 简析 诗题全称为“寄题俞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海棠坞”。“寄题”即为……题诗,并寄给主人,表示写此诗时作者身在异地。大概杨万里曾受“俞叔奇国博郎中”之邀,来其园亭中游赏,分别以后,杨万里就园亭中的二十六景,作二十六首诗寄给俞叔奇。本诗是专门咏海棠坞的。“坞”,地势四面高而中间低的地方,因其地植海棠,故名海棠坞。 坞中刚下过一场春雨,海棠在细雨的滋润下越发可爱,那青翠的叶子,仿佛少女新制的绿裙一样——“细雨初怜湿翠裳”。首句写景,景中含情,一个“怜”字,将海棠叶的美传神地刻画出来。 ![]() 次句写花。作者不说海棠花如何的娇艳,而说“新晴”特意化了红妆,这“红妆”就是海棠花。“新晴”,不过是一种初晴的天气状态,它如何懂得“特地试红妆”呢?作者将其拟人化,即表示在海棠花的衬托下,新晴也成了一位爱美的佳人,她以海棠叶为“翠裳”,以海棠花为“红妆”,以最美的样子出现在世人面前。这里从侧面烘托出花之鲜妍。 后二句转入抒情——“无人会得东风意,春色都将付海棠”,意思是说没有人能够理解东风的心思,什么心思呢?它如此地偏爱海棠花,以至于把整个春色都交付给了海棠。很显然,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说,海棠花美,美得足以代表整个春天。稍早于杨万里的宋代词人李弥逊曾写过“海棠开后春谁主”之句,意谓海棠花掌管着春天,待海棠花一落,春天就没了主人,体现出作者对海棠花的极力推崇。 其实,海棠开后还有梨花、桐花、牡丹、荼蘼等,但这些花卉都无法代表最繁华、最芳菲的春天。由此也可以理解,诗人们怜惜海棠,其实也在怜惜自然的芳华、人生的芳华。 |
|